•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俄罗斯:解放军外购导弹已交货 数量巨大 (1人在浏览)

新华网和腾讯网早就给出 “就业人口压力 ”的表达,这和“失业人口”完全是不同的两个表述,在统计失业人口的时候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且,前面还有SB认为美国没有失业人口呢,听到我说 “美国人失业”居然下巴都掉了,哈哈哈哈。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43 AM)
文盲?小学未毕业吧?在幼儿园的都知道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中山狼的主人公是东郭先生。
[snapback]2946859[/snapback]​


南郭先生是古代的寓言,而东郭先生则是在水东的现代人物,套上你就最适合了。
cx.gif
 
迫使东郭先生代替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那个高人,你能把自己的话扯圆了么?幼儿园没毕业吧?一张嘴巴都是错误。

你说你不懂军事就算了,连小学成语典故都不知道?这不搞笑么?美分的素质如此低劣?令人堪忧。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48 AM)
南郭先生是古代的寓言,而东郭先生则是在水东的现代人物,套上你就最适合了。
cx.gif

[snapback]2946866[/snapback]​




脸皮厚不厚?东郭南郭不分,承认错了就算了。还要这样犟嘴打自己脸?哦,可能你本来就没脸,所以就不怕被打脸。
cx.gif
 
真是人不要内啥,天下无敌啊…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46 AM)
麻烦你拿出“美国统计失业人口把农民都算进去”的证据。然后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America's Effective Unemployment Rate at 18.7%?

By Steve Clemons - July 2, 2009, 9:55AM
Each month, I receive from Leo Hindery an update on "America's effective unemployment rate"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the official unemployment figures but other data points showing off-the-books unemployed or underemployed people.

The numbers are staggering and are aggregates of official data. They matter because various Obama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including the President himself started off calling for huge stimulus packages to help generate "jobs, jobs, jobs!"

But now, I have been hearing more and more from senior Obama economic team members about the jobs they hoped for coming at the very tail end of an economic recovery. Others are talking about a GDP recovery -- but not a jobs recovery. They are admitting as well that they underestimated the severity of this recession and its impact on unemployment levels.

And all this while Goldman Sachs and other financial houses have seen their balance sheets get cleaned up and bonuses surge.

Hindery writes:

Here is a June 2009 version of the summary that calculates the Effective Unemployment Rate, which is now 18.70%, and the Effective Number of Unemployed, which is now 30,172,000.
There are currently 14,729,000 officially unemployed workers, as just announced. However, this figure does not include the combined 15,443,000 workers either (1) in the "labor force reserve" because they have abandoned their job searches (i.e., 4,278,000) or (2) underemployed because they are "part-time of necessity" (i.e., 8,989,000) or "otherwise marginally attached" (i.e., 2,176,000).

The effective unemployment rate is therefore 18.70%, instead of the official 9.51%.

Since the start of the recession in December 2007, the number of workers who are officially unemployed has increased by 7,188,000, while almost twice as many workers - 13,290,000 - have become effectively unemployed. And all the while, we should have been creating around 2,250,000 new jobs (i.e., 18 months times 125,000 jobs per month) just to keep up with population growth.

In June, the number of workers officially unemployed increased 218,000, while the number of workers effectively unemployed actually decreased 35,000.
It's important to see the entire picture of America's jobs profile -- no matter how unpleasant.

I recognize that credit bubble related recoveries are hard to work out and are usually quite slow -- with job growth at the back end. This all makes sense -- but with Christina Romer out raising expectations again with giddy talk predicting a V-shaped recovery and given the "jobs, jobs, jobs" mantra of President Obama himself -- the gap between the job figures expected and the disappointing economic realities generated may be politically consequential.

-- Steve Clemons directs the American Strategy Program and Smart Globalization Initiative at the New America Foundation and publishes the popular political blog, The Washington Note
[snapback]2946863[/snapback]​


唉,不用在到处复制些英文来胡弄论坛。你不觉得你低B吗?
 
那位说“美国失业人口是包括了农民(是不是指所有的农民?)”的请给证据。不管你是马甲还是牛甲,总得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吧?

There are currently 14,729,000 officially unemployed workers, as just announced. However, this figure does not include the combined 15,443,000 workers either (1) in the "labor force reserve" because they have abandoned their job searches (i.e., 4,278,000) or (2) underemployed because they are "part-time of necessity" (i.e., 8,989,000) or "otherwise marginally attached" (i.e., 2,176,000).


凡是放弃工作的,都视为“劳动力储备”,认为是自愿不工作;凡是打零工短工的,都认为是有工作的;有一定其他收入来源的,都不算失业。


就这样,加上CIA对unemployment 的定义: Unemployment occurs when a person is available and willing to work but currently without work

什么时候美国农民被一锅端了?
 
QUOTE(小鱼梦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1 AM)
真是人不要内啥,天下无敌啊…
[snapback]2946871[/snapback]​


“认识好多留美的朋友啊”说话你不觉得面红吗?
hx.gif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1 AM)
唉,不用在到处复制些英文来胡弄论坛。你不觉得你低B吗?
[snapback]2946872[/snapback]​




原来我给证据和可靠资料(CIA和tpmcafe的文章)就是低B?你不要脸转进耍赖算什么B?Super B=SB吗?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5 AM)
“认识好多留美的朋友啊”说话你不觉得面红吗?
hx.gif

[snapback]2946874[/snapback]​




要是觉得这个很荒唐,那才是没见过世面。如果这个时候还抵赖,那才该觉得脸红。
cx.gif


好比有SB说“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却回头不承认错误一样。
cx.gif
 
“迫使东郭先生滥竽充数”的Super B,你来说点军事和政治经济吧,别在那儿丢人了。
 
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幼儿园文化者,居然还能当美分?你那美分给我吧,我比你业务能力强多了。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5 AM)
“认识好多留美的朋友啊”说话你不觉得面红吗?
hx.gif

[snapback]2946874[/snapback]​


我靠,你瞎扯就算了,还栽赃了?你倒是给我找出来,我什么时候在哪里说过这话?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5 AM)
“认识好多留美的朋友啊”说话你不觉得面红吗?
hx.gif

[snapback]2946874[/snapback]​


我靠,你瞎扯就算了,还栽赃了?你倒是给我找出来,我什么时候在哪里说过这话?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50 AM)
脸皮厚不厚?东郭南郭不分,承认错了就算了。还要这样犟嘴打自己脸?哦,可能你本来就没脸,所以就不怕被打脸。
cx.gif

[snapback]2946868[/snapback]​


“一个口口声声知道中国航母内情的人,自视为航母制造者”,见过面皮厚的,但没有象你这样面皮厚过钢板的人。
smile.gif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42 AM)
这个早就被人戳穿了是记者搞的把戏。新华网刊登的原文是“就业压力有2亿”。

http://view.news.qq.com/a/20100327/000021.htm

笔者对比了各大网站记录的温家宝讲话的措辞,发现还是有微妙的差别。新华网的表述是:“温家宝:中国就业人口的压力是2亿人而不是200万人。”而其他网站多数的表述是:“谈到失业问题时,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
原文不看,看演义,很好很强大。
[snapback]2946856[/snapback]​


中国就业人口的压力是2亿人,中国就业人口才2亿吗?温家 宝这盘棋下的可真大。
 
QUOTE(牛甲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37 AM)
9.7%一月份的失业率!
你有什么好高兴的,赶紧想办法擦自己的屁股吧!
[snapback]2946850[/snapback]​




你才需要擦屁股,美国统计unemployment rate的统计口径在哪里?
 
QUOTE(牛甲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01:01 AM)
中国就业人口的压力是2亿人,中国就业人口才2亿吗?温家 宝这盘棋下的可真大。
[snapback]2946882[/snapback]​




拉倒吧,又是个小学语文不及格的。就业人口的压力是指就业压力较大的人口总数。

前面给的文章看得懂不?文盲!
 
说到脸红,你倒是不会红啊…扯军事被打嘴马上扯历史,又是一顿好打,搬出输油管,结果还是被打嘴,又扯经济,落得同样下场,不得已找南郭先生帮忙,还敲错东郭家的门…哈哈哈哈…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12:48 AM)
新华网和腾讯网早就给出 “就业人口压力 ”的表达,这和“失业人口”完全是不同的两个表述,在统计失业人口的时候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且,前面还有SB认为美国没有失业人口呢,听到我说 “美国人失业”居然下巴都掉了,哈哈哈哈。
[snapback]2946865[/snapback]​


失业太难听,叫待业下岗可以吗?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01:01 AM)
“一个口口声声知道中国航母内情的人,自视为航母制造者”,见过面皮厚的,但没有象你这样面皮厚过钢板的人。
smile.gif

[snapback]2946881[/snapback]​




SB不要编造我的话,我只说了知道部分关于中国航母的计划,没说自己是航母制造者。有关中国航母的消息,在军事论坛上这个是常识,你无知就算了,皮厚还嘴犟。

没有知识,起码得有常识;没有常识,起码还有电视。

哦,我忘记了,美分都是穷得一屁股屎,哪儿来的电视?
 
QUOTE(prototype @ 2010年03月31日 Wednesday, 08:02 PM)
上面几个小白尊悲剧,居然能说出瓦良格是俄罗斯的航母,而且还是俄罗斯淘汰不要的航母。可怜瓦良格作为1143级的6号舰,还没造好就被卖了,然后现在还没弄整齐,又被说成是俄罗斯不要的了。

乌克兰准找你清算产权问题――至少转手中国之前,瓦良格是乌克兰的。然后俄罗斯又会跑过来指控你污蔑,居然说俄罗斯连瓦良格都不想要,而实际上人家连老库兹涅佐夫都当作头号宝贝呢。
[snapback]2946711[/snapback]​


本来是讨论导弹技术的问题,而你却扯到瓦良格故弄玄虚吓唬人。(转贴瓦良格的来历:)1985年12月4日,“瓦良格”号(当时的名字为“里加”号)航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建。1988年11月25日,“里加”号下水。1990年6月19日,“里加”号航母被改名为“瓦良格”号。
  
    1995年,建造率68%的“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海军的编制,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1999年,乌克兰与澳门“创律旅游与娱乐公司”签订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瓦良格”号出售。该公司当时购买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号称是要把它改成一个大型海上赌场。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后,"瓦良格"号航母准备移居中国。启航前根据买方要求,在舰首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圣文"字样(圣文是位于加勒比海圣文森特岛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的首府)。同时,乌克兰与中国方面为其拟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地中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线。然而,当准备启航时,从土耳其传来了禁止"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电报。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俄罗斯海军在黑海作战力量的削弱,土耳其不顾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开始强化了对过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国外船只的限制,尤其是对俄罗斯海军舰艇的限制。
  
  土耳其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明眼人很清楚真实背景:土耳其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政治压力。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土耳其认为即使中国答应遵守事先规定的20条海上防范措施,"瓦良格"号对海峡内的其它船只的威胁程度只能减少60%-70%。为确保该航母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海事部门将命令所有船只停航,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为其提供保障。土耳其还要求所有保障船只,必须安装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设备,航行时打开船上所有的照明设备,对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担保。对于土耳其的苛刻要求,中国答应每年为土耳其安排200万名旅游者,作为补偿。但这一条件遭到土耳其的拒绝。在中国答应交付10亿美元保证金的前提下,才允许"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航母/顷利通过了长32千米、宽650-3300米、深30-12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穿越连接欧亚长达280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时,16名领航员和250名水手(专家)参加了"瓦良格"号航母的护航工作。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瓦良格"号航母顺利地穿越了达达尼尔海峡,11月3日进入爱琴海。在爱琴海,"瓦良格"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由于风暴很大,它与3艘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瓦良格"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当时,"瓦良格"号航母上有3名俄罗斯籍水手、3名乌克兰籍水手和1名菲律宾籍水手。水手们竭尽全力拯救"瓦良格"号航母。由于人手少,加上海风过大,"瓦良格"号航母在希腊埃维拉岛浅滩搁浅。
  
  希腊海事救护直升机迅速赶来,将7名水手救走。这时,"瓦良格"号航母实际上已经变成无人看守的"空巢"。最后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终于控制住了航母。

7名水手重新回到"瓦良格"航母上,于是它继续向东航行。从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进入大西洋,再从西环绕非洲大陆。2001年12月11日,"瓦良格"号航母驶过非洲的好望角,穿越整个印度洋。2002年2月5日,"瓦良格"号航母驶入马六甲海峡,随后进入中国的南海。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口。为使"瓦良格"号航母完成这次不平凡的航程,中国共计大约花费了3000万美元。

 就这样,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航母孤独地停泊在大连港51区码头,整整三年 。2005年4月26日早上,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标准的PLA海军灰的涂装出现。这意味着瓦良格的身份不再是秘密,她真正的主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们确实很想知道,老瓦还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展览?研究?还是训练?作战任务是不指望了。
 展览功能100%具有。 研究功能70%? 不是说购买了设计图纸,并且建成完成度68%么。但最关键的电子系统和动力系统没有啊。
  训练舰任务达到率能多少?这个才是最关心的啊。。能不能全速/高速外海顶风起降固定翼作战飞机是关键啊。要可以,哪怕老瓦自身没有任何防空反潜反导弹功能也值了啊。
  作战任务…… 算了,战时的护航任务估计都不行。。。。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早想把老瓦这个包袱甩出去了,老早就和俄罗斯商量作价卖给他们,但当时俄海军穷的都快当裤子了,没钱买。后来联系中国让中国人出钱买下来续建,美国人又不干给压力,最后没办法老瓦在自己手里烂了10年。最后当废铁卖是乌克兰人最后的赚钱机会了,搞好了可以象卖芭比娃娃一样,靠配件赚很多的钱。
  
  中国人的工作做的也很到位,给乌克兰的采购单子那是少不了的,能不买的也买一点,不用多买的买多一点,如果老瓦能修复,那乌克兰得到的订单更多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们找乌克兰人培训航母飞行员,买了4套航母降落系统,又买了T10原型机。(未完待续)
  

 


  
 
QUOTE(牛甲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01:04 AM)
失业太难听,叫待业下岗可以吗?
[snapback]2946887[/snapback]​




4.4%的失业率是CIA的factbook里头引用的。

其他一些边缘性质的下岗人员,美国也同样没有统计进去。我给的文章里面说得很清楚。

另外,美国一个老牌工业强国,世界独霸,居然和中国比起失业率?要脸不要脸?
 
QUOTE(xxayy @ 2010年04月01日 Thursday, 01:01 AM)
“一个口口声声知道中国航母内情的人,自视为航母制造者”,见过面皮厚的,但没有象你这样面皮厚过钢板的人。
smile.gif

[snapback]2946881[/snapback]​


我倒…你还真是点不透啊…新浪网会上不?家里电视收得到CCTV7不?还内情…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