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曾记否?一支如此彪炳的钢铁之师 (1人在浏览)

被灌输了十几年的历史知识,一朝醒悟,方知全假,从此不信历史。
 
QUOTE(国军74师 @ 2008年11月07日 Friday, 12:12 PM)
凡是在抗日战场上痛歼日寇,而洒热血,捐躯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视之为英雄!
[snapback]2545249[/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无论是跟哪一个党,爱国抗日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QUOTE(september @ 2008年11月07日 Friday, 12:24 PM)
为国军74师在抗日战场上所做的贡献致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从部队来说74师是绝对优秀的军队,只是跟了错的政党了。张灵甫应该是国军中比较有性格的一个高级将领吧,很多国民党军队败的原因都是自私,为了保存自己实力。不过张灵甫是例外一个,有性格的血性汉子,不错。
[snapback]2545197[/snapback]​


只走错了路线。
 
凡是在抗日战场上痛歼日寇,而洒热血,捐躯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视之为英雄!
抗日铁军七十四师英雄!
抗日名将张灵甫将军千古流芳!
 
有着中华血统、龙的基因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日前说出:海峡两岸终归统一!
这是中华先贤们在天之灵的庇佑,更是中华民族的福气,同时也是所有的炎黄子孙同祖归宗的结果。
 
QUOTE(国军74师 @ 2009年07月11日 Saturday, 06:23 PM)
相信“军统”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吧。
她的全称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时期应运而生,军统始终屈强地站立着与敌人面对面,毫不心惧地与敌人对视着,象一柄刺在日寇心脏的尖刀。与日本特高科和汪伪的76号厮杀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八年的“铁血锄奸”,军统有超过10万中华精英长眠在隐秘的战线上。
壮哉,中华的优秀儿女!
[snapback]2801120[/snapback]​


上海沦陷,上海军统站发出了“扑杀日寇”的口号,将锄奸转向消灭日军武装人员,军统精英们血红着眼、真的象一群疯狗一样扑向占领区的日本人,各自寻找目标用斧劈、刀刺和近距离枪击等方式,而且前仆后继、毫不顾惧,与敌搏杀的同时军统儿女的鲜血也染红了黄浦江,他们用自己对祖国的忠诚、用自己对领袖的服从、用自己对军统的追随而用每个人的生命和鲜血来向侵略者作出回答:中国不能亡!
军统英雄!!!
 
北京64政治风波,38军拒绝向广场学生施暴,体现了人民子弟兵爱本质,人民高呼:38军万岁. 军队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不应视为政党的政治工具. 从政治上,军队要保持中立,只忠于国家和人民,服从总统指挥,不能介入政治,不充当那些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政客们的打手.军队成为党的工具,只能为其政党服务,就不会有真正效命国家与人民.一旦党派集团利益与人民利益产生对立,其就不能保护人民,这是可想而知的.64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在东海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雄厚的胸肌,辽宁舰航母战斗群日趋成形,成群结队的歼十五也即将升降在中国的航母上。
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稍谈一下我对孟良崮战役的看法(尽量客观吧,欢迎理智论战)
74整编师确是一个能打的部队,其在抗日战争长沙一役中在薛岳的指挥之下,奋勇作战,杀敌众多,当时该师师长王耀武用兵如神,非同一般。王在此之前,就在怀玉山击败刘畴西、方志敏所领导的红十军团,粟裕当晚率五百左右的部队乘敌包围有隙而突围成功。粟裕必然记得这个宿敌王耀武,有史料称: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就是粟亲笔草拟的口号。在孟良崮一役,74师不复当年勇,有多个原因。从国民党自身原因来看,原因如下:
(一)张灵甫的机械部队在山区中难以发挥作用,张曾怀疑国防部有人置其于死地,张曾说:如果在平原,我不怕ZG,但在孟良崮这类山地,我这部队如何能施展?
(二)国民党的国防部确是出了内鬼。国民党的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就是ZG内线,他将情报向ZG透露了。从这里可看出,张灵甫的怀疑确实不错。有视频显示,国民党的军队高官曾谈起郭汝瑰所拟定的作战计划,初初明明是对国民党部队有利的,但打着打着,就陡然变坏了。另外,有资料称,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刘斐也是ZG地下党员,他在74师初初被围时,将该师电报压下,称:总裁已睡---
(三)张在作战中有轻敌情绪。张部曾与粟之穿插部在山间相遇,一个山上,一个在山沟。此时,张将此部误为李天霞的溃部而蔑笑之,这一笑倒把74师的可害了。毕竟,张虽怕到了山区吃亏,但因为涟水之胜,他还是有着心理优势的。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然也。兵家之事,真是来不得半点虚猜。本人也从中受教育。
(四)张灵甫与李天霞有隙,李没有倾力来救,这是不争的事实,倒是杂牌的黄百韬全力来援。
(五)国军的机制渐显强烈僵化、官僚主义。ZG粟部的攻击部队首长均在一线,粟为了不误战机,后来授权给前线战将叶飞统一指挥,粟本人也在孟良崮数公里的指挥中心。此时,国军的兵团司令汤恩伯,国军的指挥官顾祝同又在哪呢?他们远在徐州、南京的大城市。想想当年的敢守四战之地的长沙薛岳如何将74师运用得极为妥当,真是差别明显。当日寇来犯时,薛本人当时就在战场中心长沙城坐镇。再再想想汤司令的官僚主义,焉能不败?同是一个74师,就看谁指挥。如果国军还是薛岳指挥,估计败不至斯。

ZG部队胜利的原因,在此不详述。

张灵甫的死因?ZG先开始是说张被击毙。国民党则坚称自杀。后来,我方出现多个版本(包括张被俘后被杀),据后来定居大陆的张妻王玉玲称:80年代曾有张之部下来上海说张是自杀的。到现在张之死还是一个谜。

ZG对张是厚葬,据资料称,张是着解放军军装下葬,并用了厚棺木。

74师不少人被俘虏后,ZG进行了收容与谴散工作,不少被谴散的部众又被国民党收留后重新派上战场,济南战役中,王耀武曾明确要求空运这些旧部来济南进行支援,这些旧部到了济南后抵抗着实用命,这已是后话了。


无论如何说起,总体来看,74师与粟部的相争,纯属中华民族的内斗,但愿此类悲事不要再发生。此战发生就发生了,事情也过了半世纪有多了,该平静了,总是揭这心伤,导致对骂,似乎有伤坛友的和气。
 
从张将军的绝笔书就明确知道,张灵甫将军是以死效忠,杀身成仁!
这点无可致疑。
 
QUOTE(入侵者 @ 2013年08月11日 Sunday, 12:02 AM)
从张将军的绝笔书就明确知道,张灵甫将军是以死效忠,杀身成仁!
这点无可致疑。
[snapback]3572480[/snapback]​




新近大陆拍过《红日》这电视连续剧,李幼斌主演剧中张灵甫,到了孟良崮一役解放军攻入洞这一场面时,该剧也是模糊处理。

如果按张之绝笔书来看,自杀的可能性估计会大些。
具体如何?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张是陕西人,国民党军队将领中来自陕西的也不少。胡琏、杜聿明、关麟征等均是秦人,都是不好对付的角色。
张被围后,曾向胡琏呼救。
 
1、粟裕总攻前就已经下命:活抓张灵甫。而部队也是叫着活抓张灵甫而一哄而上。
2、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过来的张灵甫,最后关头定下了令人谓之动容的绝笔信。
3、幸存卫兵的口信。
4、对某党的政治宣传已经深有体会。
据以上几点,可以说明张将军是杀身成仁,以死效忠自己所信仰的三民主义。
 
QUOTE(晴雨时节 @ 2009年10月10日 Saturday, 10:08 PM)
民国风云人物,如过江之鲫。其中,有一位来自广东海南文昌的宋家三杰之一“宋美龄”。
淞沪会战后的中国进入了抗战最艰苦的阶段,蒋宋美龄替夫出征,奔向了自由民主的国度――美国,凭着她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凭着她的智慧和美貌,在美国的国会山掀起了一股“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不畏强暴”的旋风,此时的美国为之沸腾。随后美援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抗日前线,陈纳德将军亲率飞虎队远征中国,又有多少美国的热血青年远离祖国奔赴抗日前线,与中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要知道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向日本宣战啊!
至今,106岁的宋美龄与她姐姐宋蔼龄一起长眠在她的第二故乡――美国纽约。生前,她曾有遗愿,愿意与蒋中正迁葬于大陆故乡浙江奉化,若不就希望能回上海葬于其母亲一旁。
[snapback]2862656[/snapback]​



不知道现在宋家的坟墓被强征没有?
清明节很快将成为一个象征性假节日。
 
QUOTE(国军74师 @ 2013年08月10日 Saturday, 08:01 PM)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在东海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雄厚的胸肌,辽宁舰航母战斗群日趋成形,成群结队的歼十五也即将升降在中国的航母上。
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snapback]3572417[/snapback]​




你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3年08月11日 Sunday, 11:29 AM)
你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snapback]3572599[/snapback]​


cx.gif

凡是保护人民守卫国土、枪口对外的中国人都是英雄,那里精神分裂了?
 
吾清楚地记得充满普世价值的你对党卫军是有刻骨铭心的恨的

[attachmentid=316373]

[attachmentid=316374]

[attachmentid=316375]
 

附件

  • 17.jpg
    17.jpg
    14.8 KB · 查看: 200
  • 23.jpg
    23.jpg
    38.9 KB · 查看: 191
  • 24.jpg
    24.jpg
    16.9 KB · 查看: 168
QUOTE(入侵者 @ 2013年08月11日 Sunday, 12:27 AM)
1、粟裕总攻前就已经下命:活抓张灵甫。而部队也是叫着活抓张灵甫而一哄而上。
2、身经百战,从枪林弹雨过来的张灵甫,最后关头定下了令人谓之动容的绝笔信。
3、幸存卫兵的口信。
4、对某党的政治宣传已经深有体会。
据以上几点,可以说明张将军是杀身成仁,以死效忠自己所信仰的三民主义。
[snapback]3572484[/snapback]​


面对自已的同胞,“塌山英雄们”总是那么勇敢,敬礼!
 
QUOTE(september @ 2008年11月07日 Friday, 11:24 AM)
为国军74师在抗日战场上所做的贡献致敬,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从部队来说74师是绝对优秀的军队,只是跟了错的政党了。张灵甫应该是国军中比较有性格的一个高级将领吧,很多国民党军队败的原因都是自私,为了保存自己实力。不过张灵甫是例外一个,有性格的血性汉子,不错。
[snapback]2545197[/snapback]​


能在妖人的蛊惑之下,国人皆迷他独醒,尽忠报国,令人敬佩。总有一天历史会回复他们抵抗专制的英雄之名的。
 
转帖

74军抗日战绩小评

前言
提起74军(内战中称整编74师)是一支颇为有名的部队,主要原因是这支部队拥有一个具有颇高知名度的军长--杀妻将军张灵甫,尤其是深受文艺女青年们的强烈追捧,连着这支部队都被戴上了抗日铁军的光环,问题是,74军在抗战中,配得上“铁军”这个称号吗?

一、成军
众所周知,74军下辖是51、57、58这3个师,不过37年8月刚成立时,只有51和58共2个师,57师是稍后编入的,这3个师团来历成分不同,51师前身是滇军第2军范石生部,后编为国军第16军,再然后缩编为51师;57师前身是北洋军五省联军中江苏陆军第3混成旅,后改编为国军第27军,之后又缩编为57师,原在69军辖下,在淞沪抗战中69军损失惨重,被撤销番号,57师调74军;58师则是原国民政府警卫部队一部,这支部队算是真正国民政府嫡系。

二、作战
早期战斗 -- 败
74军成军后,先在淞沪战场作战,比较有名的就是在罗店和蕴藻浜,战果也众所周知 -- 没啥特别大的战果,也就是拿人命进行消耗战,淞沪战役失败后,74军一路撤退到南京参加保卫战,又一次战败,勉强逃出,大伤元气,无法继续战斗,撤退到湖北整训,这是74军第一次作战的经历。

兰封 -- 继续败,还被迫扒了花园口
整训后74再次上阵,主要在薛岳手下进行兰封会战,网上纷纷传言74军此战重创日军14师团云云,咳咳,可惜,老汉查到5月28日,老蒋有个手令:“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务请毅然决心,速抽6师以上兵力在侧后方作预备队,而指定李铁军、李汉魂、俞济时三军负责扫清当面残敌。即使被突破数点,冲出包围圈外,我可与之野战,则较为得计。此时东路敌军必于两三日内向西急进,由周口直出许昌、郑州,则后方在在堪虞。若我军不早为计,则如此大兵群集于狭小区域,且左限黄河,歼灭甚易。务希当机立断,即于本晚实施,一面整理战线,一面抽调部队,以备万一。并以此意转薛伯灵(薛岳)、胡宗南,决心遵行,勿稍延误。”。。。咳咳,“千古笑柄”一词都从老蒋嘴里出来鸟。。。
期间过程咱就不表了,反正兰封战役结果,简单的说,-- 日军是被阻止了一段时间,可原因是国军实在打不过日军,老蒋被迫下令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当然,执行是
53军干的)。。。尼玛。。。

万家岭 -- 还是败,虽有斩获,但10比1的优势还让对手破围
兰封战役灰头土脸之后,74军又追随薛岳参加了德安战役--也就是国军大吹特吹的所谓万家岭大捷,咳咳,这个大捷啊,说来满眼都是泪啊,先说说双方兵力:
国军:第4军(第59、90、102师),第74军(第51、57、58师),第66军(第159、160师),第187师,第91师,新13师,第142师,第60师,预6师、第19师,第139师的一个旅,新15师的一个旅,超过10万人
日军:106师团一部,1万余人(该师团在马回岭留下了相当于1个联队的兵力)
以上是直接万家岭战役的部队,不算外围的。
战役经过因篇幅有限不细说了,简单说来就是日军孤军深入,结果被国军合围,然后10来万人围着打了好几天,结果还是给人溃围而出,自己反被增援的日军击退,
就这样也真有脸说是大捷。。。
我们的74军呢?说句公道话,应该说比其他大部分的国军要好,比如张古山争夺战等,可惜还是没法吃掉包围圈中的日军,也干不过来增援的日军,给日军破围而出
此战国军战果不详,不过106师团在武汉会战结束后汇报整个会战期间一共阵亡3300余人,其中大部分应是在万家岭被击毙的,战果勉强算凑合吧

南昌、南昌 -- 又是败,关键任务没完成
德安战役后,74军因为损失惨重,休整了一段,39年3月底,南昌又被国军丢掉,老蒋震怒,下令收复,74军于4月又上阵参加了南昌会战,反攻南昌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一部兵力进攻南昌,而主力(含74军)进攻南浔路沿线日军,彻底破坏交通,切断日军的增援及联络。应该说计划制定的还不错,可惜承担进攻南浔路沿线日军这一关键任务的诸部,包括74军为相隔甚远的几个日军独立据点所阻,无一点兵力进至南浔路上,完全失败,最终造成整个战役惨败,国军损失超过5万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 -- 失败中的失败,让老对手又一次破围
之后39年9月,74军又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此次会战74军主要是参加赣北支战,战役中,74军58师与第72军以及第183、第184师又一次包围了日军106师团,结果又给日军从容突破包围圈,而且让106师团继续西进,达成战役目标。

上高会战 -- 总算是稍微赢了一把
这个果粉已经是吹破天了,虽然还是有不少可以黑一下的地方,但给丫们留点面子吧,咱就不给人添堵了,呵呵



第二次长沙会战 -- 败得惨不忍睹,又一次打回原形了
此战在41年9、10月进行,战役经过我就不具体说啦,省得果粉找我拼命,总之包括74军在内的4个国军的精锐军被击溃,74军伤亡过半,58师师长廖龄奇被枪毙,整个战役国军战死超过5万余,被俘4300余,当然,对74军来说,唯一的收获就是杀妻将军张灵甫接替被枪毙的廖龄奇担任58师的师长(原为副师长)

第三次长沙会战 -- 泯然众人矣,顺便再打果粉的脸
74军当时是重庆直辖的总预备队部队,此次战役直到第10军被日军围在长沙城后才投入解围战(参见本座的拙作《天生擦鞋垫 -- 国军第10军(下)》中的李玉堂一节),
没有什么特殊表现。
当然第三次长沙会战被大量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和果粉吹嘘为大胜,声称消灭了近5.7万日军,可惜这牛吹得太玄乎了,首先投入此次作战的日军第11军一共才7万上下,其次此战果粉们如何解释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粮弹补给断绝,突围时靠刺刀开路,几乎被“全歼”的日军为何能成建制逃遁,以及战后取得“大捷”的国军为何无力反攻已近“全灭”的11军驻守的武汉,甚至连岳阳都不能靠近原因。更不能解释在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战斗力低下”,动辄就能被“全歼”的十一军先发动浙赣会战,随后的一年里又独断发动了鄂西会战。在鄂西会战中,更是在兵力火力不占优势,没有空优的情况下以战死771人的代价造成了第6战区部队在这次会战中战死2.3万余人,失踪7千余人的惨重损失。咳,战后查日军资料,11军此战阵亡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资料来自防卫研修所槭肥遥槭反允 『香港・长沙作椤弧665页。:朝云新闻社,1971.)

常德会战 -- 败得惨,不过还算败得有尊严
要论起74的战功,常德会战绝对是第一个要提的,尤其是有张恨水的一本书给他们抒情,当然,对战死的57师8000余官兵,老夫是予以最高的敬意,但对于国军在此战中的表现,老夫表示不屑,对于能在短短10天之内遭到如此大的损失,不仅丢失战略要地常德,还将将整整一个精锐师全部葬送在常德城的一次惨败吹嘘成大捷,我也不知道应该说啥了。当然74军此战即使打得再难看,有57师如此大的牺牲和顽强,也算是虽败犹荣的。

当然题外话还是要再说说,黑一下关于死守常德,最后逃跑的57师师长余程万
余程万也是黄埔一期,响当当的天子门生,可惜出来后一直搞党务工作,先在海军局当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当了石井兵工厂的党代表,1934年才下野战部队,当了49师的团长,熬到1940年才当了57师的师长。对74军来说,常德会战从43年11月22日,日军开始进攻常德,到12月3日,余程万留下柴意新(169团团长)在城中死守,自己率残部突围逃跑,自称去寻找第10军结束,57师全军覆没,余程万战后被撤职,差点给枪毙。之后余程万一直被隔离审查和关押,抗战结束后先当了粤东军管区司令,后来又跑到云南当26军的军长(48年4月),49年12月9日卢汉邀请余程万等7名中央官员去他家开会,趁机将其软禁,强迫余程万签下拥护起义的通电,并于第二天见报。后26军向昆明进攻,昆明危急,卢汉让余程万去给部下下命令,要求停止攻击,并承诺数项条件,要26军投降。据说,余为此动心。他召集部下开会,会后,即正式启用卢汉暂编第十军新印信,同时遣散随军之中央人员,每人发给银元5枚,令其各自逃生。不过,26军根本不接受这样的结果,余程万无可奈何。此时台湾方面又令26军反攻昆明,不过,余程万则能拖就拖,一直没采取行动。50年1月,余程万奉命去台湾述职,后又以返回大陆打游击为借口,去香港和老婆孩子团聚了。55年8月27日余程万死与劫匪手中(也有说是台湾特务借用劫匪名义刺杀)
说的刻薄点,余程万能力平平,做事优柔寡断,靠着熬资历混成精锐师的师长,结果在关键一战中既未能守住城市,又葬送了全师,而且还在最后关头逃跑,没有杀身成仁,比之方先觉更让人失望,也难怪老将气的要枪毙他,所幸靠着老资历,一帮老同学苦劝老蒋,说老余尽力了才勉强免死,内战期间余程万又活动成为军长,可惜在关键时候又优柔寡断,既不起义,又不反击昆明,2头不落好,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余程万就是典型啊

湘西会战-- 抓住抗战最后的机会总算是赢了一把
湘西会战是1945年4月至6月打的,国军以第18,73,74,100军与新6军为主力,辅以第20,26,92,94军等助攻,一共9军26师;对手是日军116师团和47师团2个丙种师团,辅助部队是第64师团,第68师团和第34师团,此外临近战争结束,国军补给、武器已经远超日军且握有制空权。战役结果简单说就是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消灭了不少日军,双方的伤亡差不多,这次74军总算是争了口气,表现很不错。

----
总评:74军总体上来说,战斗力在国军这个世界陆军之耻里面还是拔尖的,对得起2面飞虎旗,但由于自身指挥失误、兵员素质、老蒋瞎指挥以及猪队友拖累等,74军在抗战中出场虽多(但绝不是打满全场),但绝大多数都是败仗,拿得出手的战果屈指可数,谈的最多的比如常德那是全军覆没的大败仗啊,这让余程万等在九泉下情何以堪呐。。。
 
贼军之杀妻将军张灵甫是被我军击毙这一事实不容更改,所谓自杀、遗书云云不过是伪造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其中记载为“击毙”。1989年,为纠正此前的一篇传记作品中关于张灵甫“自杀”的错误说法,何凤山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撰文,详细地记述了率部击毙张灵甫的经过。这篇刊登在同年《军史资料》第3期的文章中写道:“1947年5月16日,我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遵照陈(毅)粟(裕)首长的命令,于下午2时再次对敌七十四师发起总攻击。我当时是第六纵队特务团副团长,率领我团一营参加了总攻孟良崮的围歼战斗。”我军乘胜向孟良崮崮顶北侧山洞七十四师指挥所前进,“经我军发扬火力,勇猛冲杀,白刃格斗,迅速全歼了洞外之敌。我团三连攻占了敌七十四师指挥所洞口。张灵甫又命其卫士队长率20余人从洞中冲出,向我反冲击,大部被我军击毙。当时,我曾追问被我击伤(后因伤重毙命)的敌卫士队长。他说:‘张灵甫师长在洞内。’我遂叫部队喊话,命令敌人投降。后见洞内无动静,我即命令部队用轻机关枪、汤姆冲锋枪及手榴弹,向洞内射击。过了一会儿,听到洞内有人喊叫:‘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已经被你们打死了。’我立即率人冲进洞内搜索,只见洞内敌人尸体横七竖八,血污满地。我问被俘的敌报话机台长:‘哪个是张灵甫?’他战战兢兢地指认了被击毙的张灵甫”。何凤山还说到:“当生俘的敌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被押送到我第六纵队司令部时,魏对王必成、江渭清、皮定均等纵队首长说:‘俘虏我的那个部队已经活捉了张灵甫。’纵队首长立即派作战参谋陈亮到我团俘虏中查找张灵甫。我向他说明了张灵甫在战斗中被我击毙时的情况。”“上级查明张灵甫确已被我击毙后,命我团将张灵甫的尸体用担架抬着随部队转移。两天后,将其埋葬在山东省沂水县野猪旺村村后的山岗上,并在坟前竖一木牌,上写‘张灵甫之墓’。当时,新华社曾广播,希望其家属到该处收尸。”

但40多年后,当年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任参谋的金子谷,披露了一段隐情,即张灵甫是在投降时被我军当场击毙的。1987年8月25日,他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记孟良崮战役》一文中说:“战役接近尾声时,我六纵穿插部队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排长恨敌心切,端起冲锋枪将他击毙。”这一隐情公开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作为司令部的参谋,金子谷是知情的。随后,这一说法在当时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回忆录中得到证实。1988年,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军军史编写办公室编印的《劲旅雄风》一书,收录了王必成撰写的回忆文章《飞兵激战孟良崮》。在这篇内部文稿中,王必成记述了6纵特务团活捉张灵甫后,被一名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干部打死的情况。但1989年10月,这篇文章提供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回忆史料》册正式出版时,删去了以上记述,改为与何凤山的说法一致。

1996年,江渭清回忆录《七十年征程》一书,再次公开了这一说法。江渭清在书中写道:“我六纵特务团首先突破孟良崮西侧,直捣敌七十四师指挥所。”“特务团一营三连在指导员邵至汉率领下,首先冲到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前,他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不幸被从洞中冲出的亡命之徒击中,英勇牺牲。三连指战员怒不可遏,用抵近射击和白刃战消灭了占据洞穴和石岩的残敌,击毙敌卫队长,活捉了张灵甫。”他说:“在孟良崮战役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我六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第6纵队是担任主攻孟良崮的部队之一,击毙张灵甫的特务团是该纵所属,两位纵队指挥员是直接了解情况的当事人,此说应是真实准确的。实际上,从前述陈毅、粟裕等5月30日向军委等的报告中,也可印证这一事实。仔细解读这份电文,我们也可得知:张灵甫等被当场击毙,是在何凤山走近石洞,74师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时。足见这是在一个很近的距离,只是电文中没有说出他们当时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而已。

张灵甫被我军击毙,事实毋庸置疑。他在降时被击毙,本来对“自杀说”是有力的反证。那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什么未公开实情呢?因为这在当时是一个违反我军俘虏政策的错误行为,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将会对开展争取和瓦解敌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何凤山持乱枪击毙的说法、王必成在回忆文章公开发表时的修改,应该是为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而维护原有结论。然而,在华东野战军内部对此并未回避。许多华野的老同志都直接或间接地听到陈毅对此事的严厉批评。今天看来,在那生死搏斗的战场上,这种错误的发生也是不足为怪的。此前,华东野战军在苏北战场的作战中,指战员们曾目睹张灵甫的骄狂残暴,众多的战友牺牲在他的枪炮下。战前野战军提出的口号是“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张灵甫被击毙后,特务团曾因担心上级追究,还曾假报为“自杀”。战役结束后,华野于5月29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进行总结时,陈毅就此严肃地指出:“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同时他还指出:此次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强调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认真执行俘虏政策。陈毅的这一讲话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公诸于世。


[attachmentid=316384]
 

附件

  • rdn_50c7daf2c3ae6.jpg
    rdn_50c7daf2c3ae6.jpg
    57.5 KB · 查看: 194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3年08月11日 Sunday, 07:32 PM)
转帖

74军抗日战绩小评

前言
提起74军(内战中称整编74师)是一支颇为有名的部队,主要原因是这支部队拥有一个具有颇高知名度的军长--杀妻将军张灵甫,尤其是深受文艺女青年们的强烈追捧,连着这支部队都被戴上了抗日铁军的光环,问题是,74军在抗战中,配得上“铁军”这个称号吗?

[snapback]3572736[/snapback]​




在孟良崮战役中的74整编师的员额,一般资料认为是三万二千左右人。


另外,要说一下日军师团的番号,有资料称:日军较早成立了二十个师团左右,这是日军基底,较为精锐。一般认为这二十个师团战斗力较强。也有资料称:有一个以大阪商人为主组成的师团也在这二十师团以内,较为怕死,这当然是较个别的了。因此,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指挥张自忠、庞炳勋之部击败板垣的第五师团,又指挥孙仲连、汤恩伯部击败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这二个师团从番号来看,均是日军精锐,能有这样的战果,殊为不易。尤其是板垣师团,被日天皇曾称之为“铁军”。
 
怎么算日军都没有12万。国民党最擅长夸大
 
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各方面对抗日的74师和张灵甫将军的评价吧。
1、在抗战时期,美国军事顾问说与日寇作战中,只有74师最能打,也只有放74师上他才最放心。
2、张灵甫在孟良固杀身成仁爱后,蒋介石亲撰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并为其颁发第3号旌忠状,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纪念碑(国民政府退台后被毁),将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1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在台湾的忠烈祠,张灵甫是烈士第一人。
3、六十年代,周总理向在美国的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女士发出邀请,当着英雄遗孀的面说:张灵甫是个好人,他也是我的学生,当时我没有好好的劝他。。。。。
4、与日寇的几大会战中,都能看到74师全体健儿骄健的身影,就在孟良固也是以十一个纵队数十倍于74师的兵力且咬牙切齿的发起围攻。
凭以上几点,说明74师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也说明了张灵甫将军是一位抗日王牌悍将。
 
QUOTE(晴雨时节 @ 2009年10月10日 Saturday, 10:08 PM)
民国风云人物,如过江之鲫。其中,有一位来自广东海南文昌的宋家三杰之一“宋美龄”。
淞沪会战后的中国进入了抗战最艰苦的阶段,蒋宋美龄替夫出征,奔向了自由民主的国度――美国,凭着她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凭着她的智慧和美貌,在美国的国会山掀起了一股“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不畏强暴”的旋风,此时的美国为之沸腾。随后美援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抗日前线,陈纳德将军亲率飞虎队远征中国,又有多少美国的热血青年远离祖国奔赴抗日前线,与中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要知道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向日本宣战啊!
至今,106岁的宋美龄与她姐姐宋蔼龄一起长眠在她的第二故乡――美国纽约。生前,她曾有遗愿,愿意与蒋中正迁葬于大陆故乡浙江奉化,若不就希望能回上海葬于其母亲一旁。
[snapback]2862656[/snapback]​


大伙们,你们都知道当年的宋美龄在美国总统罗福斯的亲自陪同下在国会山掀起了一股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旋风,让整个美国为之沸腾,但你们是否知道当时的宋美龄拒绝会见世界第二巨头丘吉尔?
原来是这样,当宋美龄风靡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时,英国也向宋美龄发出了邀请。英国外相艾登向顾维钧保证,一定用最庄重堂皇的仪式来接待宋美龄。但宋却以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拒绝了英国的邀请。原因是有次在重庆蒋介石官邸亲眼目睹了蒋介石与英国代表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的争执过程,见识了英国的无理和傲慢――拒绝中国派军队入缅作战。
 
在这里,我们来温故一下马英九总统曾经在台北纪念抗战67周年 (2004年7月7日) 的一段话: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的战争,是全国各党各派和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抗争,而非一党一派一人的功劳。应该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是值得尊敬的。但不能因为内战的成败,而抹杀另一方在抗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这样对不起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更有损一个开明政党的胸襟。要让我们的后人知道,正面战场不只有平型关,台儿庄,百团大战,更有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三战长沙,枣宜会战等一系列的战役,虽说败多胜少,但国军将士屡败屡战,以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数百万将士喋血疆场,我们不能因为国民党丢掉大陆的政权,就忘记了这些民族英雄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应该超越党派政见。
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捐躯的先辈们致意!

[attachmentid=316393]
 

附件

  • 101588725.jpg
    101588725.jpg
    44.2 KB · 查看: 155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