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给我的启示 (1人在浏览)

QUOTE(仙人掌 @ 2006年09月23日 Saturday, 03:42 PM)
再泼点冷水,请b兄原凉。
是好的政府,他们会想方没法把电白的经济搞上去,用不着你们操心,所以你们的这个组织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是腐败的政府,他们会想方设法把自已的经济搞上去,你们的好点子可能成了他们发财之路的障碍物,所以你们的这个组织是多余的、有也是虚设的。政府不是有很多部门可以约束腐败和贪官的吗?为何越反越贪呢?作用在那,,,,,,,?
国家的兴亡(匹夫有责)!但这一切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
多数的意见让你心里犹豫了!是应三思而行啊!
[snapback]1485777[/snapback]​



kapokiss说过,在这个版块注重的是观点的交流,所以,不用担心你的冷水,且我乐意接受
smile.gif


你提及的两种类型的ZF所导致同一结果的预想,我也曾想过,不过,我这样看:
* 好政府,应该会接纳类似机构,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为电白将来更好!
* 坏政府,可能会反对甚至打压这类型组织,然而任何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一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都会遇到障碍的。且不管如何,他们还得遵守现有的法规。有证据,一定能将他们绳之以法的,过程或许艰辛。想起湖南郴州的那个农民,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平民百姓、烂命一条,何以惧之!马甲的马甲也说过,我们要懂得用他们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去打击他们。

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需要的是团结;团结,不意味着一味和好,而是站在一起,为一个根本出发点去辩论,且最后复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再度声明:欢迎任何冷水,更期待各种建议!
 
正是ZF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更需要我们有这们一个组织,我看我们的目的是:服务经济,建设经济,聚集人才,繁荣电白!在很多时候,ZF无作为时,我们经过组织,团结在一起,多种渠道去解决问题,总比一~二个人在毫无目的努力好得多吧!
要看到,如果组织得好,这是一种力量,是有动力的,会驱动车轮前进!这里有点要说明就是"最好不涉足政治,也不要涉足官场",纯属为发展地方报务,这样一来不会产生对zF官员的不利,反过来也就不会产生官员对组织团体的偏见,做起事来也就方便很多,阻力也会少得多!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思考,也许肤浅!!
 
一/万事开头难,我觉得最难的莫过于该机构职能的准确定位,这可是一个费思量的问题.因它是非政府机构,它是一民间机构,但又有别于一般的同乡会.故其所起的参谋/引资等作用与同乡会的实际作用有一定的重迭,故如何将其职能具体定位/准确定位,这是一个难题.
二/它如何与政府和谐沟通/取得信任?.我不希望这个机构是一个徙费口舌/不起作用的机构.我希望它能切实能献计献策,真正成为政府智囊团.但如何取得政府信任,如何能使到双方关系和谐,这也是一个难题.
三/这个机构须有完全的独立性,公正性,它不应参与政治争轧,不能靠一派打倒另一派,否则,它所提的意见必然会令人有歧见.当然,这样以来,如何在这个环境下顺利运作,永不会被政府所为难,这也是考验机构的一个难题.

粗鄙之见,请各位大方之家斧正,反正是就事论事,不须要太多顾忌.
故还请大家踊跃继续发言.
 
切记,如果成立民间组织一定要把爱党爱国爱人民写入规章 。即使有人不理解也得通过。这一条规章往往关乎民间组织的生死存亡。
 
非常感谢楼上三位的建议与关注!

期待国庆的长假。
 
QUOTE(蛙子 @ 2006年09月27日 Wednesday, 08:48 PM)
切记,如果成立民间组织一定要把爱党爱国爱人民写入规章 。即使有人不理解也得通过。这一条规章往往关乎民间组织的生死存亡。
[snapback]1488440[/snapback]​



还是“蛙子”比较清醒
 
QUOTE(化骨绵豆 @ 2006年09月28日 Thursday, 12:16 AM)
还是“蛙子”比较清醒
[snapback]1488718[/snapback]​


蛙子清醒?他的两个蛋蛋都走出来了,还不知道!
 
QUOTE(疯狂小子. @ 2006年11月09日 Thursday, 09:45 PM)
中新网11月9日电 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长期为中国决策层提供政策和咨询、却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十大中国著名“智库”终于浮出水面。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这也是中国智库首次公开集体亮相。
这十大著名智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报道说,十大智库排名是由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校、学者专家和智业机构,根据这些智库为国家决策提供的政策和咨询的多寡,以及其提供的咨询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产生的影响而评出的。这些智库大多属于半官方机构,隶属政府不同部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均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智囊机构,从全国网罗了一批社科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在国家内政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则侧重于外交政策的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积极外交政策的推动,这些以研究对外关系为主的研究所显得日益重要,并直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则属于军方决策智库,为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及中国军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走向提供决策。

有专家指出,十大智库的集体亮相,必将推动中国各类研究机构的发展,中国智库与政府间的互动势必也将进一步加强和紧密。专家并建议,应大力扶持民间智库的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为国家宏观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snapback]1544342[/snapback]​




QUOTE(byronroy @ 2006年11月10日 Friday, 07:34 PM)
缺失民间团体 中央十大智库只能建空中楼阁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长期为中国决策层提供政策和咨询、却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十大中国著名“智库”浮出水面。不过,稍加观察即会发现,这十大智库全部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而真正民间的智库,却一家也没有。这样的智库结构,显然无法令智库扮演其本应有的社会、政治功能,由它们制定出来的法律或政策,由于缺乏足够的公共性,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南方都市报》发文称,智库是一种现代现象。以前的君王或军阀会雇用军师,但那大半只是策划一些谋略。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公众通过其代议者参与法律与政策之制定,借以维护自身利益。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管理的事务之范围急剧扩大,政府就方方面面的问题制定法律、政策,涉及到各个社会群体的权利与利益之增减、调整。

  此时,公民就面临一项挑战:如何约束政府,使其法律、政策既合乎理性,又能反映民意。此时,智库应运而生。智库当然是研究机构,但它们不是只专注于理论探究的学院。相反,它们的活动以观念、理念为指导,以专业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针对现实提出自己认为合理可行的立法设想与政策方案,旨在对政府施加影响。至于施加影响的途径,则主要是向民众传播理念,通过公众影响代议士;通过公共媒体,影响民众和立法者、决策者;或者直接进行政治游说。

  197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确如雨后春笋。有人估计,全球目前共有3000多家智库,发展中国家的智库数量在1980年代之后发展尤其迅速。尽管难以测量,但这些智库对于推进全球化、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化、增强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推进各国公民社会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数千家智库,几乎全部是民间性的,且绝大部分是非营利性的。最近集体亮相的中国十大智库与此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

  由于现代治理事务高度复杂而专业化,因而,政府部门及专业监管机构通常都会在其机构内部建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以中国为例,国家发改委下设宏观经济研究院,各部委也都有研究所或研究局,至少在办公厅下也会设立一个研究室。这些机构雇用大量专业研究人员,对立法设想及政策方案进行研究。

  但这些研究机构置身于行政科层结构中,面临一个无法克服的困境,即必然带有揣摩上意、投领导之所好的倾向。这些研究部门的作用通常是过滤、排除社会中多样化的意见和诉求,而强化行政体系内部的观念和政策设想。据此制定出来的法律或政策更多地反映行政部门自身的偏好,而缺乏足够的公共性

  在智库体系发育较为健全的社会,智库的作用恰恰在于突破信息在行政体系内部自我循环的回路,将更大范围的精英的见识和普通民众的意见导入立法与决策过程中。智库为了获得企业或民众的资助,必然致力于发现其所关心之社会群体的政治偏好和诉求,将其归纳为某种简明扼要的理念,并提出达成这种理念的立法与政策构想。这些理念和构想乃是该群体的共识。各家智库之间展开理念与构想的竞争,最后达成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民的共识。可以说,处于竞争性环境中的智库,起到了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立法或决策以此共识为基础,其正当性就有了较充分的保证

  假如智库本身就是官方的,它们必然更多地关注领导的偏好,而不会投入多少精力用来发现、凝聚社会各个群体的偏好,它们也就难以起到凝聚共识的作用。而没有社会共识作为基础,最终形成的立法和政策就可能偏离精英与民众偏好。

  因此,十大智库固然阵容强大,但是,十大智库的阵容也清晰地暴露了国内智库体系的发育高度不健全。官方或半官方智库吸纳行政体系之外精英的见识和普通民众意见的能力,比行政部门内部的研究机构好不到哪里去。这恐怕正是很多立法与决策事后遭受广泛批评的缘由所在。

  能够起到智库之应有作用的智库,应当是民间智库。国内也不乏这样的智库,但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种种制度障碍,只能勉强维持,甚至难以为继。这使整个社会损失了一个凝聚共识、理性表达意见的有效渠道。真正意义上的智库能否获得发育空间,取决于政府是否愿意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政府是否意识到精英的见识和民众的意见对于立法与决策正当性的决定性意义。


[snapback]1545886[/snapback]​
 
你以为重庆彭水是香港?成立这些组织不经民政部门登记,想找死就快点?
 
QUOTE(湖海山人 @ 2006年11月10日 Friday, 07:52 PM)
你以为重庆彭水是香港?成立这些组织不经民政部门登记,想找死就快点?
[snapback]1545914[/snapback]​



smile.gif
阁下,这类的冷水在前几页已经很多了,期望有不同的建议。
我们懂得游戏的规则
 
他的意思大概是:"你以为你是那根葱呢?"
 
引用了一下星爷的话来轻松轻松
 
QUOTE(疯狂小子. @ 2006年11月10日 Friday, 08:57 PM)
他的意思大概是:"你以为你是那根葱呢?"
[snapback]1546018[/snapback]​




ha.gif
我不是葱,是人
 
美国谚语:聪明人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过去了。
也想泼点冷水,但最后删掉了。
 
B兄:
这个组织构思好了吗,何时成立,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QUOTE(大嘴蛤蟆 @ 2006年11月10日 Friday, 11:38 PM)
美国谚语:聪明人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过去了。
也想泼点冷水,但最后删掉了。
[snapback]1546364[/snapback]​



好奇心作怪:能否补上你删除的那段?
smile.gif

美国谚语:聪明人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过去了。
kun.gif
看来,聪明人不是聪明人,傻子也不是傻子了。

QUOTE(仙人掌 @ 2006年11月11日 Saturday, 12:10 AM)
B兄:
这个组织构思好了吗,何时成立,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snapback]1546419[/snapback]​



kun.gif
还是未能成事,酝酿之中。
很期待有更多人参与讨论,过程或许艰辛,结果未必理想,却是集合了众人之力量,总比一个人单干要实在得多。
 
哈,自己见识有限,还是说说。
很多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实的大环境下,想把电白建成一方净土,好象不大可能。还有,高层的眼光和智慧,都不是我们具备的,改革欠缺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而已。
聪明人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过去了。有时瞻前顾后,反不如付诸行动,冒失鬼也许更容易成功,美国人的哲学(看看那个农村户口、经常说错话、却敢做敢为的布什就是典型)。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QUOTE(大嘴蛤蟆 @ 2006年11月12日 Sunday, 11:18 AM)
哈,自己见识有限,还是说说。
很多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实的大环境下,想把电白建成一方净土,好象不大可能。还有,高层的眼光和智慧,都不是我们具备的,改革欠缺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而已。
聪明人不敢走的路,傻子一步就跨过去了。有时瞻前顾后,反不如付诸行动,冒失鬼也许更容易成功,美国人的哲学(看看那个农村户口、经常说错话、却敢做敢为的布什就是典型)。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snapback]1549081[/snapback]​



方与圆,哪个好,如何辩?
忽然发觉,我连做傻子的资格都没有了
kun.gif


不管如何,谢谢兄台的言论!
 
"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非政府组织达35万家之多。其中大多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NGO,而是所谓的GONGO,也就是国家组织的NGO,而且大多数是职业、体育和文化协会。它们的活动比较自由。环保组织的政治敏感度则要高得多。它们经常受到地方部门的刁难。"





昨天出席了一由外国朋友举行的由中国大陆和香港学者还有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的"关于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会议,CSR译成中文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吧,因为会议是全英文进行,无法翻译所有内容出来.当中谈及很多关于公司层面对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觉得也有些可用在电白境内,容后再细谈这个.

会后,认识了几个外藉的NGO方面的人员,谈及他们在此方面的经验,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如何募集志愿者/组建和创造生存条件等.

其实在电白境内暂时还没有纯粹的NGO(可能全国范围一样),前景还是有的,亦是势之趋.不知道有无有心人担当此重任,我乐意尽全力协助.

继续欢迎诸位就这个帖子提出建议.
 
目前国内NGO(其实应该说GONGO)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上。不过,也可解读成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出现和走向壮大。根据中国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二十八万个团体正式作为非政府组织登记(我认识是GONGO)。中国的NGO包括经济利益团体以及职业团体,有的NGO只是名义,实际上还是得到国家的资助。

他们决不挑衅
目前国内NGO,独立性还相当缺乏,相对ZF,独立还不够强。可能因为没有西方同类组织的财气,而且,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目前的NGO很注重讲求实际,产生实际影响。他们并不大声疾呼,不要求改变当前的制度。他们着手的地方往往是灾难深重、而党和国家的关怀却不见踪影的领域。他们决不挑衅,并尽力寻找体制内的同情者,通过他们以及媒体的合作,向人们做宣传和启蒙的工作。国内NGO希望的良政指的是透明、机会平等和法律可靠性。

30%的经费来源国外伙伴
目前国内NGO所面临的并非都是刁难和打压,当然,对这些机构而言,成立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关卡,比如主管部门的官僚主义和办事效率的低下,但有时也遇到暗中的默许和不露声色的支持。在扶贫领域,国内NGO的资金有30%来自国外的合作伙伴。

组织管理的进步:广泛建立网络
NGO在成长,相关的管理和运作手段也在不断改善。NGO不再是一群单枪匹马的孤身奋斗者,而是一群由种专业工作者联合起来的网络,他们甚至得到国家中央层面的部分支持。怒江大坝工程流产是一个事例.
 
“据我个人估计,中国的NGO中,60%都是官办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说,“真正的‘草根’民间组织非常少”。他说,问题的根源是双重管理制度的设计,草根NGO经常找不到业务主管,每年能申请获得批准成立的草根民间组织非常少。”邓国胜说,“很多NGO都是跨领域的,很难确定谁是其主管单位,即使是找到了主管单位,也很难被批准成立,因为做草根NGO的主管单位是要担风险的。对主管部门来说,有责任,无利益。”

源自:http://www.66yj.com/html/news/19193.html
 
我来泼点冷水,对不起!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才是草头王。
在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草民想办“草根”NGO,并希望其有所作为?这其中深深浅浅,且折腾吧!
 
楼主很好的建议,先不管该组织成功与否,起码楼主的这份心是很难得的,加入此类组织就意味着自己将失去很多创造利益的时间与精力,但能为家乡做点事也是很多人毕生的愿望。
希望楼主的建议的组织能早日做好基础框架,界时我想将会有更多在外的仁人志士加入其中。在下不才,唯有一颗热爱家乡的热心,如果有需要,非常乐意成为组织一员。在此衷心祝愿楼主的建议能取得成效。
PS:支持娃子所说的“地下法院”一说,娃子好样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