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咬文嚼字:《口技》中的“惊觉”应该是jīng jué (2人在浏览)

查汉典,觉,jiao4只有名词和量词,因此读惊觉jiao为惊醒不合情理.
进士的文章用词一定是很规范的.
 
对于学术上的问题,存疑、争议,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但争议应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切不可搞人身攻击。
 
惊觉如果是叫音,何以表达醒的意思?
名词是睡觉之义,并无醒义.量词更不用说.
惊觉是个常用的词,进士难道生造用法?活动用法也说不过去.
惊醒在此就是从睡梦中惊醒.,简单之至.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1:37 PM)
惊觉如果是叫音,何以表达醒的意思?
名词是睡觉之义,并无醒义.量词更不用说.
惊觉是个常用的词,进士难道生造用法?活动用法也说不过去.
惊醒在此就是从睡梦中惊醒.,简单之至.
[snapback]3626069[/snapback]​


汉语的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解释(文言文尤甚)。

文言文的“词性活用”(如“天雨墙坏”中的“雨”)、“意动”“使动”、“通假”等随处可见。《口技》中的“惊觉欠伸”是一字一义,一气呵成,极其简炼。若单单拿一个“觉”出来孤立地讨论其读音乃至含义,没有意义。

“觉”是个多音多义字,其词性不强,若读“jue”音,词性为动词,如大梦初觉、觉察、觉悟、发觉等;若读“jiao”音,可看做名词(睡到睡醒的这个过程),例如母亲哄儿子叫唤的“觉觉”。联系全文看,不难看出妇人是在睡觉中受惊动而醒,然后打呵欠,再然后起床,伸伸懒腰,(再再然后摇醒仍在梦中的丈夫)。

请注意这个“伸”字,从当时场景看,这个“伸”绝对是伸懒腰之意,梦中人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人人都会,若读“jue”音,就没有后面的呵欠、伸腰、摇醒丈夫等一系列动作,故应该读“jiao”而非“jue”。

求学或治学都应该一丝不苟,争论归争论,我还是很欣赏阁下的严谨治学精神的。
 
欣赏楼主及樵夫两位语文精英严谨的治学态度。引经据典,很是精彩。按照文中意境,我个人偏向樵夫的分析。里面的“觉“,我认为是“睡觉”,“惊觉“就是把“睡觉”惊醒。“惊“己经是动态,“觉”就应当为名词。我语文水平有限,仅是拿来主义性质说个皮毛,两大高手见笑了。
 
而且,就读法联系意境而言,“jing jiao”掷地有声,“jing jue“过于斯文。
 
《口技》这篇文言文的文风的确精彩,换作现代文,难以表述得那样丰满。
 
这个觉字在汉典中简单解释和详细解释是些差别的。
基本字义


--------------------------------------------------------------------------------

● 觉

(X)

juéㄐㄩㄝ@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其它字义


--------------------------------------------------------------------------------

● 觉

(X)

jiàoㄐㄧㄠA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从简单解释来说,只有jué有觉醒的意思,只有 2. 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但是看详细解释:
两种解释都有睡醒的意思。
X jiào

〈动〉

(1) 睡醒 [wake up]

觉,悟也。从见,W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
X jué

〈动〉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awake;wake up]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不过,当“惊觉”组合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惊觉已经是一个词语,其意义也相对稳定了。

查汉典:
◎ 惊觉 jīngjué
[wake up with a start] 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

妇人惊觉。――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ZDIC.NET 汉 典 W

--------------------------

ZDIC.NET 汉 典 W

1.警戒觉悟。惊,通“ 警 ”。《战国策・赵策一》:“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 赵 魏 ;恐天下之惊觉,故微 韩 以贰之。”

2.受惊而觉醒;惊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充 帐下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N人h 充 ,引入一径, 勤 惊觉。” 宋 陆游 《夜梦与宇文子友谭德会山寺若饯予行者乃作此诗》:“O忽惊觉,鸦翻窗欲明。” 清 刘大 《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I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二章:“忽然,邻近的鸡叫声惊觉了他。”
不同时期的使用,都是睡觉中被惊醒的意思。
这里再没有读成“惊叫”的音。
这里的惊觉一是被吓醒,完全没有疑义。第四被鸡叫声吵醒,和课文的犬吠声惊醒是一样。

结论:惊觉就是jīngjué
 
不知道古文有没有 觉 字第四音的用法。《长恨歌》里有一句,我习惯了读第二音。我认为“觉”就是醒的意思。工科的,不好文,全凭感觉,不查字典。
 
刚刚收到语文出版社的回信:
廖老师您好!这个字的读音的确存在争议。比如我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就认为“惊”和“觉”在这里是分开的两个词,其中“觉”指的是“睡觉”,教材上的注音采用了这种说法。考虑到争议性,我们有可能在明年取消对该字的注音,由老师们自己掌握。谢谢您的邮件!祝您教安!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部XXX(我将名隐去了)
2014年3月28日
 
觉是睡醒还有点意思,还可以争议,是睡觉就不好了。
惊动睡觉,这种理解不行的。
 
关键是“惊觉“在这文章里不是以词组出现,而是独立的两个字:惊是受惊,觉是睡觉,连续起来就是“睡觉被惊醒”。分析文言文,应以此文意境为切入点去剖析,而不要硬套字典与他文所言之意思。
 
QUOTE(圆子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5:21 PM)
欣赏楼主及樵夫两位语文精英严谨的治学态度。引经据典,很是精彩。按照文中意境,我个人偏向樵夫的分析。里面的“觉“,我认为是“睡觉”,“惊觉“就是把“睡觉”惊醒。“惊“己经是动态,“觉”就应当为名词。我语文水平有限,仅是拿来主义性质说个皮毛,两大高手见笑了。
[snapback]3626110[/snapback]​



冒牌“硕士”怎可与“樵夫”相比,“主任”跟他洗脚都洗不干净,还立据为证!
 
QUOTE(圆子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8:44 PM)
关键是“惊觉“在这文章里不是以词组出现,而是独立的两个字:惊是受惊,觉是睡觉,连续起来就是“睡觉被惊醒”。分析文言文,应以此文意境为切入点去剖析,而不要硬套字典与他文所言之意思。
[snapback]3626156[/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正解!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8:39 PM)
刚刚收到语文出版社的回信:
廖老师您好!这个字的读音的确存在争议。比如我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就认为“惊”和“觉”在这里是分开的两个词,其中“觉”指的是“睡觉”,教材上的注音采用了这种说法。考虑到争议性,我们有可能在明年取消对该字的注音,由老师们自己掌握。谢谢您的邮件!祝您教安!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部XXX(我将名隐去了)
2014年3月28日
[snapback]3626152[/snapback]​


如果这个回信属实的话,“资深编辑”不愧“资深”两字!
 
楼主还真当他是什么硕士研究生
 
QUOTE(李樵夫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9:37 PM)
如果这个回信属实的话,“资深编辑”不愧“资深”两字!
[snapback]3626170[/snapback]​




“资深”两字!对他来说谁都配用滴。
 
QUOTE(湖海山人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01:13 PM)
惊觉本身就是一个常用的词,林进士不可能不知道.
[snapback]3626055[/snapback]​


如果林嗣环尚在世,你说:“惊觉本身就是一个常用的词,林进士不可能不知道.”,他不打你屁屁我同你姓廖!“惊觉”是一个常用词吗?你以为《口技》是现代白话文啊?
 
砍柴同志情绪很激动.
 
QUOTE(李樵夫 @ 2014年03月28日 Friday, 11:43 AM)
山野砍柴佬本来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但又被你较为严谨的治学精神感动,于是斗胆说两句。把古代作品翻译成现代汉语自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不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就是不同时代的古代汉语,用词造句以及修辞方式等也有自己的特点。

《口技》作者林嗣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那个时期的汉语作品的表达仍以单音节词为主,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这一句中的“惊觉欠伸”四字实际表示了四个动作,即妇人半夜里,被“犬吠”声所扰,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显然,这里的 “觉”当解释为“睡醒”而非“觉悟”或“感觉到”。所以,应该是读“惊觉(jiào)欠伸”为好。你理解成“惊觉(jingjue)"似乎变成了“状语+动词”词组,与原文是不吻合的。

顺便说一句,“一发现语文版有问题,马上杳的“杳”字读音(yao上声),打错了,正确的用字是“查(cha阳平)”;“不会为尊严都讳”中的“都”字应该用“者”吧?我猜度,使用五笔打字法,别人难免出错,但像你这样头顶着“语文硕士”桂冠、治学如此严谨的大师级人物是不是该尽量避免呢?
[snapback]3626019[/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我这平民没读啥书,但还是支持李樵夫的分析,中国的文字意释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来。
 
硕士无语了
 
上面的争论很精彩!这个词确实存在争议。李樵夫先生的分析不无道理,不宜简单否定;然而,湖海山人先生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据,随便否定特别是冷嘲热讽更非治学应持之态度!倒是语文出版社的那位资深编辑的观点值得大家探讨:如果说“惊觉”是分开的两个词,“惊”是受惊,“觉”是睡觉,那么,“受惊――睡觉――打呵欠――伸懒腰”这样解释说得通么?若按圆子先生的解释:惊是受惊,觉是睡觉,连续起来就是“睡觉被惊醒”,那么,这个“睡觉被惊醒”不就是受惊而醒之意么?
 
QUOTE(电城屠夫 @ 2014年04月06日 Sunday, 11:37 AM)
上面的争论很精彩!这个词确实存在争议。李樵夫先生的分析不无道理,不宜简单否定;然而,湖海山人先生的分析更加有理有据,随便否定特别是冷嘲热讽更非治学应持之态度!倒是语文出版社的那位资深编辑的观点值得大家探讨:如果说“惊觉”是分开的两个词,“惊”是受惊,“觉”是睡觉,那么,“受惊――睡觉――打呵欠――伸懒腰”这样解释说得通么?若按圆子先生的解释:惊是受惊,觉是睡觉,连续起来就是“睡觉被惊醒”,那么,这个“睡觉被惊醒”不就是受惊而醒之意么?
[snapback]3628469[/snapback]​


跳跃性太大了。一个词又不是一句诗歌。
从语文出版社的回信来,资深老编辑的看法也未得到全体同仁的支持,只是因为他资深且老,大家就拿他的意见来代表语文社的意见而已。
我也和一个资深老教师交流过,他也不能接受“惊”和“睡觉”组合一起就是“从睡觉中惊醒”的意思。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