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b>深圳茂名科技经济促进会电白分会</b> (3人在浏览)

电白又涌捐资办学热潮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30日 11时09分 来源:茂名日报



春节至今,电白县各界人士捐资办学达528万元

近日,原电白县霞洞籍的缅甸永源集团董事长王勇先生,继捐款325万元建设霞洞中心小学后,今年春节回乡探亲期间又捐70万元支持母校创省一级学校。目前电白县涌起捐资办学热潮,春节期间全县各界人士捐资办学达528.8万元。

把电白建设成为教育强县是电白县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愿望。去年9月,该县深入到电白各地开展教育调研。按照电白县的教育现状,提出把电白县建设成为教育强县,同时强调在2年内完成全县所有危房学校的改造任务。为了解决改危的资金的不足,电白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校长们,春节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办学,教育局同志积极奔走于电白城乡之间,与回乡探亲的海外侨胞、私营企业家、社会贤达们谈电白教育现状,谈学校建设情况,争取了一大批贤人志士对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树仔镇中心学校领导在春节前便赶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与树仔知名人士取得联系,春节期间,天天登门拜访回乡过节的“老板”们,昼夜不分,就连除夕的团员饭也顾不上吃。执着的办学热情,感动了省亲的同胞和乡亲,他们为树仔镇的学校建设捐集了120多万元。

致富思源,富而重教。地方领导改造危房学校的决心,让身在海外的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深受感动;家乡人民建设学校的巨大热情让他们深受感染。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大力资助。麻岗镇一乡亲打电话给远在新疆经商的叔父拜年,聊起了家乡捐资建设学校的事情,当这位已在新疆定居多年的电白人了解到家乡的教育现状和建校热潮之后,当即表示汇2万元回来捐给学校。此外,崔真基、梁周生、周京豪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致富思源,富而重教,都积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在电白除了成功的企业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连一般的普通百姓也深深的认识到,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正因如此,在捐资建校的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感人的场面。大年初六,在马踏镇天星小学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围坐着几十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他们正在商讨天星小学今后的发展大计。70多岁的老党员邓其辉激动地说:“我们虽然穷,学校搞建设,我们一定要支持,我带个头,给学校捐款100元。”听说捐款建设学校,家住高潭村的70多岁五保户梁明坐不住了,他一瘸一拐地走了近7公里的山路赶到学校,捐款箱前,他颤颤地掏出了40元投进去……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天星小学便接受捐款近2万元。
 
王勇先生捐款500万支持电白公益事业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5年03月08日 15时09分 来源:茂名广视网



日前,旅外的电白籍爱乡人士王勇先生向电白公益事业捐款500万。

王勇先生原籍电白霞洞镇,现在是缅甸永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他虽然身在异乡,但心系桑梓,时刻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多次慷慨解囊,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先后捐资改建了霞洞镇中小学,改造了羊角至黄岭公路,兴建了乡道,举办了乡民福利事业,还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会,扶助贫困读书,激励优秀学生深造等,累计捐赠近1000万元。
 
黄德明自掏2000万呕心办教育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2时50分 来源:茂名晚报








黄德明,广东电白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私营企业家,茂名私营企业商会会长。靠做锁起家,被称为“粤西锁王”,多次荣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称号。今年,他更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交谈背景:

  黄德明这个名字读者不会陌生。他领衔提交的“关于全国改革身份证制度、加强人口管理的议案”,提出可用全国联网IC卡的形式管理人口,获公安部答复,已经开始实施;他提出“关于严厉打击足球运动中的犯罪行为的建议”,要求司法部门介入调查“黑哨”,轰动一时;电白高考作弊案后,为不“株连”后面的考生,人大代表提出恢复电白考场的建议,虽不是他直接提出,却与他有莫大的关系……

  本报9月2号A1版推出的《自掏2000万办起一流学校》,主人公也是他。身为教育门外汉的他,居然首期就掏了2000万,办起了一间“豪华”学校,设施设备一流,却按国家规定的“一费制”收费,还收了300多贫困学生!

  从临时工到千万身家的老板;从被国企“炒鱿鱼”后“自立门户”,到盘回破产的工厂,挽救了企业;从只管“挣钱”的普通老板,到心系公益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德明的传奇人生令人感叹。

  关于办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锁厂办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想到办学?

  黄德明(以下简称“黄”):去年6月13日,省人大视察电白的教育,我也参加了。这才知道,电白教育战线面临学生流失、教育欠债的情况,很严峻。我们这里没什么好学校,许多学校都是早年建的,不少危房,台风一来,课都上不了。县里说希望我能支持,我说可以尝试,但也要县里支持,因为教育的事我不懂,我可以出钱建学校,但聘请老师、管理学校都得县教育部门来搞。7月份,就决定了,搞一个“混血儿”,民办公助,以省一级的标准来建校。

  记:投入这么大,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按我们常人的理解,都觉得做这种无利可图的事很不可思议,何况您还是商人!

  黄:目前是一点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多能解决我们工厂部分工人子弟读书问题。其实,我的“野心”是―――办茂名地区最好的民办学校,让本地的学校都向我看齐,你追我赶,有竞争才有提高,最终把整个茂名的教育质量提上去。现在效应已经出来了,镇里有的学校很紧张,马上在广州开校友会,筹钱改善学校的设施。当然,长远来看,几年后,学校名气出来了,可能可以尝试走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记:家人理解吗?(朋友插话:不理解,连我们都觉得难以理解。)黄:老实说,没办学校以前,谁知道搞个学校要投入这么大的金钱、精力?以前荷包胀鼓鼓的,现在掏完了,扁啦!(大笑)不过,苦中还是找到了甜蜜的人生乐趣。家人不理解,我就安慰他们―――你看,我们做企业的,以前干什么事都是我求人,这回办起学校,咦,这回有人来求我了,(笑)而且是真心实意来求,我们招800学生,报名来了1900多人,可见办学校是得民心的事,群众真的需要。

  记:办学和您以前的事业完全不相干,您觉得这件事在您人生中能占个什么样的位置?

  黄: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决定办学到现在建成学校,我瘦了12斤,可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是吧?从我自己的企业成长过程中,我知道人材缺乏的可怕,社会要发展,教育最重要。可能我自己的文化不多―――我们这一代,读书被文革耽误了,我心里有个“结”,教育“情结”。1995年的时候,我就在公司里设立了教育基金,凡实行计划生育的员工,子女从入托到大学,都能得到公司提供的助学金。几年来已支出了30多万,400多个孩子受益。这是公司福利的一部分。

  我常说,我在电白的经济实力可能挤不进前1000名,但我的社会贡献要达到前5名!等我年纪大的时候,能看到学校培养出了人才,自豪地说“我是汉山学校毕业的”,你说该有多高兴!

  关于企业――“不讲诚信,是自取灭亡”

  记:看您的简历,您当过十多年临时工,从临工到开创自己的事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黄:我在电白县二轻马踏农具厂当了11年的临时工。1982年,农机行业不景气,工厂转产铁锁,因管理不善,积压了50多万把锁,连续5个多月发不出工资,工人叫苦连天。

  我看不下去了,主动提出搞推销,要求厂里借180元给我当路费,厂里只肯借100元,我想,100元就100元吧。我马不停蹄,10天跑了十几个地方,下雷州、进广西、过海南,不知是我这人很能给人以信任感还是怎么的,我讲话,居然别人都信,10天就把这50万把锁全部推销出去了。

  那时的国营企业,你做出了成绩,也没有什么奖励,我还是临时工。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病根”未除,锁厂越走越艰难,1984年,负债几十万元,濒临死火。我毛遂自荐,承包了工厂,成了二轻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居然把工厂给“救活”了。

  这方面我成功了,但另一方面我又“失败”了,厂领导觉得:这还得了?一个临时工把死火工厂玩得风生水起,让他们的面子往哪放?再说“好处”不能让我一个人吞了,怕我“抢班夺权”,所以他们搞了个突然袭击,宣布终止承包,收回集体经营,我被“扫地出门”,只得“自立门户”。

  记:您一走,原来的工厂又不行了?黄:是啊!反而我自己的企业蒸蒸日上。记:您在国企干过十几年,现在办私企也有十几年,对两者都可以说很有发言权,您觉得为什么许多国企往往没有私企那么有活力?

  黄:(沉吟片刻)我看关键是有没有发挥出主人翁精神,两者都得“锁住人心”。有的国企,从上到下都觉得企业不是自己的,领导也是这样,反正都是“阿爷”的,这种想法影响了大家全情投入。这是体制上的弊端,大家都吃大锅饭,权责利不分明。有的领导,想着做两三年就退了,无过即是有功,没有责任感,不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有很多短期行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前我们厂的老厂长就是这样。还有一些是管理、理念上的问题,但核心还是体制。

  而私企,企业赚多一分钱都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老板要工人肯替他干活、赚钱,就得想方设法激发他的积极性。当然,民营企业也有不少是昙花一现的,多半都是老板的问题,如判断失误、投资失败,还有一些不守法,搞假冒伪劣,不讲诚信,你就是自取灭亡嘛!今天不死,明天也会死。

  关于家庭――“儿孙自有儿孙福。”

  记:听说您立了不少“家规”?黄:不多!一是老婆子女全下车间,从基层干起;另外,我的股份―――我占了集团65%的股份,一律不继承、不转让,全部投入企业的再发展。我老婆这两年从车间退下来了,现在每月只领几百元退休金。我的女儿现在也在车间干,我都没给她转到办公室。

  记:您怎么这么“不近人情”啊?黄:(笑)很多人这样说我。其实我还是讲感情的。以前炒我“鱿鱼”的老厂长,他看好的“接班人”卷款逃跑,他连退休金都没着落,我就把他返聘回厂,让他抓他以前较熟悉的党建工作。

  对亲戚我也不是不照顾,开始的时候,我可以“任人唯亲”,我的亲友,我给你机会,但过一段时间我就得“任人唯贤”了。你做得好,留下来,甚至升职加薪;你不行,对不起,请你“走人”。这两年我已经炒了5个亲戚了。我老婆这人对人特别好,我让她下车间她没意见,但我炒她亲戚的“鱿鱼”她就不高兴。我只能跟她说,厂政家政要分开。

  记:股份不继承是怎么一回事?黄:公司有今天,靠的不是我一人,大家都有贡献。最紧要的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何须为他做牛马?我儿子找我要2000元都要不到,他要,我就翻开口袋给他看,里面还不够10块钱(大笑,翻给记者看)。我跟他们说,你读书,多少钱我都出,我以后走了,住的房子可以给你一套,其他的就免谈。当我的儿子,也得凭实力吃饭,自食其力,你是出类拔萃的,你要的东西以后都会得到。

  关于人大代表――“我是勤能补拙。”

  记:您既是企业家,又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现在又办起了学校,您怎么在这几个重角色中游走?还能游刃有余?

  黄:可能是我这人应变能力比较强吧。工厂上了轨道,只用抓大的方面,不在家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工具,电话指挥;在家的时候,我一般也是白天忙社会事务,下午晚上回厂,一般晚上10时你都能在厂里找到我。

  记:能者多劳吗?

  黄:不是,我是勤能补拙。以前我没事天天泡在车间里,这一年建学校,“泡车间”变成“泡工地”了。我文化不高,只能勤力些,没事做好像周身不舒服,天生的“劳碌命”(笑)。

  记:听人大的工作人员说您履行代表职责很积极,提了那么多有影响力的议案建议,而且几乎每逢视察、检查从不缺席,您怎么看自己的代表身份?

  黄:我差不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更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我的今天。所以,能当上人大代表,我无比自豪,也觉得责任重大。作为身处基层的代表,我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为多听到百姓呼声,我还设了“黄德明代表信箱”,连贵州省都有群众写信来反映问题。

  记:您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黄:可能是我对人比较公正、做事勤恳、为人果断吧。“敬业、勤奋、友爱、正派”是我给学校老师定的“校规”,可以说也是我的准则。
 
港胞蔡得先生捐款一百四十万元资助贫困学子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23日17时09分 来源:茂名日报



本月16日下午,电白县礼堂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数十名贫困学生满怀喜悦领取原籍电白县电城镇的香港贵联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得先生颁发的扶持助学金。

  蔡得先生捐款140万元,资助电白县400名贫困学子读书的义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最近,电白县成立了特困家庭帮扶中心,目前已有60位乡贤(其中华侨港澳同胞杨天泰、潘日、吴飞鹏各捐2万元,杨秋、戴作霖、杨荣、叶春强、崔真基等各捐1万元)共为该县的帮扶中心认捐了252.2万元,这些资金将逐步发放给特困家庭,解决其读书难、医病难的问题。

  电白县特困家庭帮扶中心是由电白县委、县政府号召发动成立的。在今年6月初广州的电白恳亲会上,县委书记潘本、县长李日添向乡贤们发出扶贫助学、解困救难的呼吁,得到蔡得先生等华侨港澳同胞的积极响应。蔡得先生慷慨决定:今年资助电白400名高中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元,共20万元。往后每年扶助学生人数递增20%。

  出生于电城镇的蔡得先生,197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当过5年教师,1990年在深圳开创贵联印刷业,走国际贸易与实业相结合道路,1992年定居香港。蔡得先生关注教育,关心青少年的成长。1998年以来先后给国内灾区、希望小学、特困地区捐款达400多万元。蔡得先生说:“小时候家里很穷,我深切体会到1元、100元对于贫穷孩子读书的意义。经艰苦创业创造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捐资济助贫困学子是我回报社会应该做的事。”

  在16日贵联集团资助特困学生捐款仪式上,电白县今年考上大学的20名贫困学生每人率先领到3000元扶贫助学金。

《茂名日报》(2005-08-23 第二版)
 
杨秋投入400多万建村道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5年03月21日15时09分 来源:茂名晚报





修建这样的镇村水泥硬底化道路,杨秋投入了400多万元
 
杨秋投资36万元建造的冼太夫人大道门阙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5年03月21日15时09分 来源:茂名晚报






杨秋投资36万元建造的冼太夫人大道门阙
 
杨秋再捐200万建设乡道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30日11时28分 来源:茂名日报



情系故里 造福桑梓

杨秋再捐200万建设乡道

  本报讯 最近,电白县电城镇爵西籍企业家杨秋先生捐200万元巨资建设家乡硬底化道路――培林里大道,深受群众好评。

  杨秋先生是广州恒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省人大代表,兼任广东叶剑英基金会副会长、茂名市政协常委等职务。他出生于电白县电城镇爵西坝头仔村,上世纪80年代闯荡广州建筑业,于1994年创建广州恒鑫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组建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广州恒鑫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拥有七个全资子公司,经营领域从原来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扩展到高科技开发、金融、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成为茂名籍人士在广州创业的典范。杨秋先生富而不忘乡梓,多次慷慨解囊资助家乡公益事业。他长期资助村中五保老人、困难群众,捐资近320万元建设了电城北门头大道、冼太夫人门阙等。据不完全统计,此前杨秋先生先后为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过700万元,为家乡和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去年11月,他又出资帮助家乡500多名群众办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针对家乡体育设施少,群众文体生活贫瘠的状况,在住宅旁建起了标准化篮球场,现在该球场已成为群众运动健身的好去处。杨秋先生的善举受到家乡人民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并在当地广为传颂。

  据爵西村委会干部介绍说,培林里大道全长3.3公里,水泥路面宽6米,加上建牌坊,总投资需200万元,全由杨秋捐资。该路将于今年春节前建成通车,届时将彻底解决沿路5条自然村5000多群众的出行问题。(杨华昌)

《茂名日报・都市版》(2006-01-13 第二版)
 
让我们走近林国文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26日 17时49分 来源:广州日报


事业的成功与荣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他的成就和香港典型的成功人士一样,是从无到有、从艰苦耕耘到收获果实的一段历程,每一步都蕴含着他努力拼搏的艰辛与汗水,每一步都显示出他在事业经营上的智慧与坚毅。

  林国文先生1963年9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1989年为继承亲属财产移居香港。199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是香港青年企业家,现任香港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

  华宝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社会的诸多公益事业,直接赞助了广东省、深圳市、茂名市等多个社会治安基金会;在新疆、云南、贵州等地投入8亿多港币,发展边远地区的扶贫项目;多次赞助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偿捐赠建设内地的希望小学;不遗余力地捐赠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等等,累计捐资赠物超过陆仟万港币。林国文博士长期热心大力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贡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称赞。林国文博士还分别担任公安部刑事协会顾问、广东省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茂名市政府顾问及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等职务。

  林国文博士一直重视推动祖国与国际间发展良好关系,为中美关系良好发展及香港平稳过渡和回归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增进中美了解,促进中美人民友谊,林国文博士在美国投资购买了《国际日报》,并任该报的副董事长。其拥有的《国际日报》长期正面宣传祖国改革开放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使《国际日报》成为美国乃至国际问对祖国了解及交流的桥梁。

  林国文博士还担任美国中华商会名誉会长,团结海外华人,积极地组织各界朋友支持祖国建设和有利于祖国发展的活动。林国文博士还在社会各界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很高的威望,多次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领接见,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反映要求其改善对华政策,及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发展的建议,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国文博士自一九九七年对湖南省进行友好访问及考察,对湖南省政府各级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友好交流留下了印象。在了解到湖南还有一些边远地区比较贫困,还有许多孩子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接受良好教育时,当即表示要为湖南省的希望工程作贡献,捐资壹佰万元人民币修建两所希望小学。

  一九九八年夏天,祖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良田被淹,房屋倒塌,同胞们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各族同胞及军队团结一致,奋勇与自然灾害搏斗、抗争。林国文博士通过媒体了解到受灾情况,特别是了解到湖南灾区同胞的受灾情况后,非常着急,马上伸出援助之手,为湖南省灾区同胞献爱心,共捐献救灾物资贰佰捌拾多万元,希望能帮助灾区同胞尽快重建家因,恢复生产。

  最近,与湖南省政府商定,林国文博士准备无偿资助湖南省一批中青年干部,到香港华宝集团美国华宝培训中心进行培训,为湖南省培养跨世纪领导干部作出贡献。林国文先生1997年捐资100万元人民币为湖南修建两所希望小学,1998年为湖南省灾区捐献价值28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1999年无偿资助湖南省一批中青年干部赴美国HBI管理学院培训。加强中美了解,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林先生在美国投资创力、了“国际日报”并任“国际日报”副董事长,该日报长期正面宣传祖国改革开放经验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好形势。“国际日报”在美国乃立国际上发行量较大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为促进美国乃至国际间对祖国的了解起着积极作用。

  林先生所属华宝集团在美国加州大学创立华宝培训中心,多年来无偿地为国家有关部门培训处级以上干部达2000多人,为国家政府部门提高管理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林先生还担任美国中华商会名誉会长,他积极组织团结各界朋友支持祖国建设和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活动。林先生在社会各界有着良好的信誉和较高的威望。多次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克林顿政府反映了要求美国改善对华政策,及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利益发展的建议,为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国文先生一贯积极支持祖国建设及国家公益事业发展,除了不断扩大投资祖国业务外,还先生后无偿地损资赠物超过港币6000万元支持家乡及念少边穷地区救灾、办学、建桥修路等福利事业,同时,林先生长期热心大力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贡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称赞,林先生还分别提任公安部刑事协会顾问、茂名市政府顾问、广东省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茂名市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实业家“崔真基”其人其事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0时18分 来源:南方网



五月应该说是粤西最美的季节。千山万壑,荔枝红遍,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甘甜,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却又是那样的不露声色。你看到的,你闻到的,更是你感觉到的那种甜美,那种舒心,就像一个劳顿的旅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了那支温柔得催人泪下,又甜蜜得令人沉醉的萨克斯演奏的《回家》。

  此刻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我不知道我这是第几次来电白了,这个粤西著名的新侨乡总是给人一种云端深处的感觉。真的,这里人杰地灵,出才子,也出富翁;出能人,也出名人。这一次,我慕名前往霞洞镇,就是想亲眼目睹一下那幢闻名遐迩的“以宽教学楼”。
“以宽教学楼”是电白名人、民营企业家崔真基先生投资建造的。

  有趣的,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建造“以宽教学楼”之前,崔先生并不是一个名人。或者说,他是一个自觉自愿地远离“名人”的人。

  崔先生从来不上电视,不上新闻,拒绝所有媒体的采访,哪怕这家报纸的总编或是电视台的记者就是他最好最亲密的朋友。

  崔先生从来不张扬,他说他是搞工程的,搞工程的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是实实在在地做事,也是实实在在地做人。

  崔先生还说:慎言敏行,是我的家传,当年我父亲冒险给游击队运盐,命都置之度外,他从来不炫耀这一段光荣历史,对子女也很少提起,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多做少说,或者做了也不说。

  崔真基是大名鼎鼎的。不过他少小离家,许多乡亲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罢了。就是在今天,崔真基出资数百万元,建学校,建老人活动中心,此举轰动电白粤西,乃至广东之时,崔先生仍是不愿抛头露面,回乡总是悄悄地去,又悄悄地回,谢绝拜会与请吃,生怕惊动一方水土一方乡邻。

  听崔先生身边的人说,他们的老板,亿万富豪的崔真基,至今仍住在一套租来的一居室简易住宅里。他的妻子孩子远在澳洲,他不进夜总会,不入舞池,惟一的嗜好,就是与好友在一起喝茶,聊天,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健身训练。

  他的好友,有着一手好诗文、好书法的茂名市旅游局局长朱积说:崔先生有许多爱好,尤其喜欢书法,“以宽教学楼”这五个字就是他的手笔。崔真基自己也说,有一天,他会专门来研究书法,中国文化里,书法是集大成者。但是现在还不行,现在还有许多事要做。他的秘书黄旭说:现在崔先生能每天睡上六小时就不错了,因为事实上,他一天连五小时的睡眠都不能保证。
  
  还是回到霞洞镇甘村。崔真基的家乡。

  崔先生17岁那年,孑然一身离开这里,再也没有回去守过祖屋。二十多年来,走南闯北,艰苦创业,从一个当初两手空空,不涉世事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思想与行为上日臻成熟,有远见卓识的成功人士,他的心中,却无时不牵挂着故土,牵挂着亲人!

  他的亲人,母亲、兄姐如今都已在广州居住,但是崔真基心中的“亲人”,却是故土上生活的所有的父老乡亲!

  崔真基每年都要回来看看,看看祖屋,看看故土。

  霞洞镇是电白县的大镇,全镇人口8万;霞洞镇的甘村,是全镇的大村,全村人口7000。我曾去过中国的西部地区,那里有的县全县人口竟与甘村相仿,我为霞洞的“人气”所惊讶。
  霞洞不仅人多,而且地广,仅荔枝林一项,就有近八万亩,名副其实地居全国之首。
  开着车在荔枝林里转,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只是看了三分之一。镇长谢嘉深告诉我:“霞洞荔枝天下有名,不过现在有比它更有名的。”

  在场的人无不会心一笑,都知道谢镇长指的是什么。甘村小学的“以宽教学楼”落成典礼的那天,是个良辰吉日。全省来了许多宾客,从前来祝贺的政府部门领导,到闻风而至的新闻记者,足足有几百人之多。1999年4月6日,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这幢拔地而起的充满了新世纪豪迈情调的建筑,这幢最具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建筑,在用它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数码,告诉人们:在这块古老平静的土壤上,将重新生长出知识、财富和文化,重新生长出新一代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也是崔真基先生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呈献给这个时代的一份优异的答卷。
  我看到了“以宽教学楼”。

  远远地,远远地看去,这是何等迷人的一幅景象啊!

  在一望无边的红色的海洋上,一艘巨大的金色的舰艇行进在蔚蓝的天空之下……

  飞檐翘角,红柱白墙,金黄琉璃瓦的屋顶,白玉般雕刻的走廊栏杆,这幢融古典与现代风格的建筑,精致而完美,大气而典雅,如中国北方的皇家园林,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名叫“以宽教学楼”,实际上就是甘村小学的全部。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100多人。

  我到这里时,恰逢学生课间操休息。学生们身着统一正规的校服,正三三两两、文文静静地在操场上玩耍休息。

  陈校长带我一层一层、一间一间地看了新的教室,也看了旧时的校舍。旧校舍是一排破旧不堪、低矮的平房,采光不好,屋顶漏雨,地面坑坑洼洼,桌椅也吱呀作响,而且只能容纳600左右学生。许多孩子失学了,学校也没有办法。陈校长感叹道:“要不是崔先生,这些孩子就可惜了!你不知道,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一旦失学,很容易学坏,已经有过这样的先例,吸毒啊,斗殴啊,一个好好的孩子就毁了!”

  崔真基是1997年清明节回乡祭祖时,听说了这些情况,然后又亲自到学校察看,走访了镇领导,学校的老师,以及学生的家长后,才下决心建学校的。

  镇领导说:崔先生当时看到和听到这些情形时,心情十分沉重。他一间一间旧教室地看,然后站在那里久久地沉思。

  甘村历史上是讲究读书的。村里的老人,大多读过四书五经,崔真基还记得过世多年的父亲,最喜欢的就是搬一把椅子,坐在院落里读书;父亲的屋子里,有几箱书籍,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到父亲的屋子里翻书,父亲很慈祥,总是鼓励他随便翻看。

  村里的老人对崔真基说:这样下去不行啊,都不读书,将来怎么办啊!

  那一次,崔真基没有像往次那样来去匆匆。他住了下来,他要好好想一想这事,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崔真基喜欢读书,他想到了他曾读过的《李嘉诚传》、《曾宪梓传》这些书。他认为他们堪称做人的楷模。人在一无所有行囊空空时,大多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一旦有了钱,富了,往往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陷入金钱的泥淖。而他所知道的这些大富豪,却一生都不停止奋斗,有了钱,再回报社会,捐资办学,扶贫济困,心中想的是“大我”,是“大家”,是祖国。对曾宪梓先生,崔真基体会更真切。曾宪梓在广州中山大学两所知名的教学楼之一的“曾宪梓南堂”,就是崔真基盖起来的。这座被命名为广州市样板工程的建筑,不仅让崔真基倾注了心血,更让他倾注了感情!许多时候,他一边在建筑工地徘徊,一边思考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崔真基先生最后下决心建造这所日后风靡粤西的“以宽教学楼”时,不能不说是心中积淀多时、长期思考的结果。

  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深思熟虑。

  也是在这个时候,崔真基自己也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实早已根深蒂固地同自己整个的生命结合在一起了!

  投资教育,回报社会,这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在这里,特别应该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崔真基的妻子。这是一个贤能纯真的女性。相夫教子,尽职尽责,荣辱不惊,患难与共。丈夫跟她商量这事,她一连声表示赞同。崔真基说:“这个工程,起码是几百万的耗资,她明白,但她不问。她从来都是支持我的。”崔真基夫妇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不同的是,太太家庭境况比他要好,父亲是镇干部,她是家里的娇娇女,跟了崔真基,吃了不少苦,最困难的时候,全家每月只有11元钱的生活费,顿顿清水煮米,她依然死心塌地爱着崔真基,跟他上工地,洗衣煮饭做小工。崔真基事业发达了,做大了,成了知名人士,人大代表,家产也过亿了,她还是那样,对爱情忠贞不渝,对生活别无所求,过着平朴的生活。崔真基说:“我们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每个月的越洋电话,太太在澳洲,我每个月有3000块钱的电话费,其中有2000块都是打给她的。”

  在一间教室门口,我请一个六年级女生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坐在新教室的感觉。女生笑答:“心情好!”

  是的,心情好! 不要小看这三个字。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成绩,有好的成绩才有好的未来!

  六年(1)班的学习委员告诉我,他将来要考北京大学,当科学家。这是个小小个子的男生,见了生人还有几分羞怯。他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字写得漂亮。

  十年二十年后,在未来的科学家的行列里,你发现了甘村的孩子,请不要惊奇……

  谢镇长说:“盖这幢教学楼,崔先生自己说花了230多万,其实远不止这个数,人力工时都没计算在内。崔先生不去计算,他盖这个楼,完完全全是凭自己的心愿,不是为了告诉别人。”

  “以宽”是崔真基父亲的名字。崔先生说:“父亲去世得早,但是父亲的为人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父亲一生最爱的就是读书,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

  崔先生在家乡有两件杰作,“以宽教学楼”是其中之一,另一件就是“老人活动中心”了。

  以崔先生的经济实力,这应该是不在话下的。但假若这个地方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就另当别论了。

  崔先生兴办的这个“老人活动中心”,就建在自家的祖屋宅基之上。

  中国农村是很讲究这个的。祖屋是先人留下的家业,豪华也好,破旧也好,这个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代代相传的精神上的“根”。

  世世代代守着祖屋的,守着自己的“根”;漂洋过海,荣辱一生的,也要落叶归根。祖屋的一根草一把土,都是子子孙孙精神上的“故乡”。

  广东沿海的农村,村村镇镇,最漂亮、最气派的建筑群落,最多姿多彩的“风景”,就是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祖屋了。

  过去没钱受穷,解决不了温饱,哪管房屋东倒西歪。现在手中有了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楼,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宅基地上盖房。国人心中,此举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不管它有多么现实的意义,但“告慰祖先”、“不辱先人”,仍是最深层最深邃的出发点。
  我们也因此而听说了许许多多为了一寸宅基地,为了宅基地面前的一条沟一口井闹出的形形色色的耸人听闻的事件。

  崔真基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也是祖屋,也是世代相传的宅基地,崔先生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前面说过,甘村是一个大村。村里不仅孩子多,老人也多。村里的青年在外经商的经商,种田的种田,有自己的生活。村里的老人呢,吃过了饭,闲来无事,就三人一堆,二人一块地倚着墙根晒太阳,说些家常话。天气好时还行,站着坐着也能混个一时半会儿,若碰上风天雨天就不行了,只好各自闷在家中。

  这年也是回乡祭祖。崔真基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心痛。这些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劳碌一生,现在老了,不能远行了,不能去看外面的世界,留在家中,连个玩耍的场所都没有。崔真基知道,尤其是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交流,更需要关爱,幼儿有幼儿园,老人更应该有老人园,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提供给这些无处可去的老人享用。

  办个老人活动中心!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崔真基就坐不住了。这个主意就像一把火,立即点着了他的思绪。主意是个好主意,钱也不成问题,只是这个活动中心建在哪里?

  那些天,崔真基在村里四处察看。其实,村里的一草一木都烂熟于心,不用看,不用转他也明白,整个村里并没有多余的地方。

  要说,也只有一处,那就是自家的祖屋了。

  可是,祖屋是能随便动的吗?这总是祖先留下的一份家产啊!明摆着,自己的母亲一直生活在广州,修这个老人活动中心,就是把私产变为公用,成为公众共享的场所。

  崔家弟兄都是开明人士。崔真基兄姊五个,他排行第五,一听说最小的弟弟提出这个主张,兄姊四人都举双手赞成。兄姊都说:“祖屋空着也是空着,修个老人活动中心,给大家提供方便最好不过了!”

  崔老太太更是由衷地高兴。老人如今已八十多岁,慈眉善目,一生积善行德。她对儿子说:“修吧,修好后,我要回去看看!”
  
  动用自家的祖屋,给全村人造福,村人闻讯,无不动情。老人们记得崔家这个孩子。村里老人对我说:“崔家人是大德之人,大善之人。”村里还有老人跟我念起旧事。说是崔家祖坟修得好,解放前出过一个县长,叫崔基,和崔真基只差一个字。这人是中共地下党员,秘密组织乡民冒着日军的炮火封锁给西江游击队运盐,解放时受冤枉被镇压,1978年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崔家的第一个大德之人,第二个,就是崔家孩子崔真基了。

  “老人活动中心”最后由中山大学的教授设计成园林风格的庭院。这种风格与远山近水,红荔白鹅融为一体,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水墨画。

  献出祖屋宅基地,又花费了130多万元,才有了如今这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老人活动中心。

  室内的陈设有康乐室,玩牌室,书报阅览室……窗明几净,安谧祥和;院子里曲径通幽,红花绿树,阵阵馨香扑面而来。谢镇长告诉我,现在这个活动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崔家的祖屋本来没有这么大,崔家前面还有另外一家人,崔真基说服了那家人,并为他们在别处造了一幢三层楼房,请他们搬过去住。

  那家人愿意吗?我问。

  谢镇长说:起初也有些不太想搬。但想想崔家大公无私,把祖屋都献出来了,再说还为自己盖了一幢楼,就愉快地搬过去了。
  在老人活动中心,我和几位打扑克的老人交谈。他们中,有的是退休的镇干部,有的是忙完了农活的老人。他们每天上下午都来这里玩玩,看看报纸,打打扑克。一位姓崔的老爷爷告诉我,建了这个活动中心后他很开心,有说话的伴儿,有玩牌的伴儿,至少要多活十年八年!
  
  修了学校,盖了老人活动中心,从老到小,崔真基都一一周密地思考到了,剩下的,就是中间这一层:青年了。

  在甘村,青年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甘村青年多,20岁至30岁的青年就有一千多人。除少部分外出做事,绝大多数都留在家中务农。一家一户的责任承包制,刺激了农村经济,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留下了一块空白。有钱,有精力,但却心中茫然,不知该做些什么。于是,问题便接踵而来:聚众打架、滋事生非,甚至有个别青年沾染上了毒品。镇领导头疼,群众意见大,但又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崔真基先生虽然远在广州,知道这些情形后也心急如焚。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村里的风气就不会好转,还会恶化。他手下也有几千员工,大多是青年,从自己这些年的管理经验看,青年问题仍应由青年自己来解决。行政命令,强行干涉,都不是灵丹妙药。

  崔真基急于找到这样一个人:年轻、正直,头脑清醒,敢做敢为,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且,在青年中要有威信……

  有人向他推荐了这样一个人。

  这人叫吴悦铭,甘村人,32岁,此时正远在贵阳市,是一个建筑包工头,每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崔真基三番五次地向人了解打听,证实了小吴正是期待已久的合适人选,于是给远在贵阳的吴悦铭一连打了七八个电话,把甘村眼下的情况和他的想法和盘托出。

  小吴对我说:“我当时的确被崔老板感动了。那么大的一个老板,事情那么多,还为家乡的事操心。在一般人看来,崔老板用不着管这些的,甘村没给过他一分钱,他却给了我们那么多,又是修路,又是办学,又是老人活动中心,他为的是什么?在他这样的人面前,我要是讲一点个人得失,为自己的利益计较,那真的是无地自容了!”

  吴悦铭回来了。放弃了每年那十多二十万元的收入,自动回到村里当了一个“民选”的村长。小吴自豪地说:“3000张选票我得了2841张。”甘村人都是实在人,他们眼见小吴一回到村里,就扎实地工作,找那几个爱挑头闹事的谈心交友,一点点地做着那些人的转变工作,他们就投上自己信任的一票。

  在广州外商活动中心一楼的咖啡厅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崔真基。

  崔真基风度儒雅、待人平和,在持续几个小时的谈话过程中,思维清晰、敏捷,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倦意。他不吸烟,摆在面前的一杯清茶也很少喝,只是细细去听,才会发觉他的声音多少有些喑哑。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白天已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的人。也许是咖啡厅柔和的灯光,也许是背景音乐使然,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猜想,这与他多年来严谨的生活习惯、性情及修养有很大关系。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教育作为回报社会的一个方向时,崔真基说:

  “我在澳洲生活了几年,至今我太太和孩子还在澳洲。我的一个儿子最近还拿到了一个全澳数学奖,他还是学校球队的中锋,很出色。我是从我自己的孩子身上,更多地想到这个问题的。我们和人家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包括两个,一是重视程度上的差距,二是实际水准的差距。有位学者说得好:现代社会里,贫富的差距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差距。不是亲眼所见,不会想到这个差距有多大。我和当地华人朋友一起聊天时,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深有同感。每次我去孩子的学校,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要出现家乡小学那排破破烂烂的教室,这种对比很心痛,很屈辱,很伤自尊心。

  “可以说,我现在选择投资教育,也是这几年点点滴滴思考的一个总结。这是我对自己的总结。我承诺过我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教育的投资达到1000万,这个承诺是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一个人活在世上,追求道德的完美,追求人生的意义,人人都能如此,这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大不一样!我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老板都来关注教育,关注公益事业。”
 
自掏2000万呕心办教育

粤西锁王传奇人生令人感叹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2时50分 来源:茂名晚报











黄德明,广东电白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私营企业家,茂名私营企业商会会长。靠做锁起家,被称为“粤西锁王”,多次荣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称号。今年,他更走进了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交谈背景:

  黄德明这个名字读者不会陌生。他领衔提交的“关于全国改革身份证制度、加强人口管理的议案”,提出可用全国联网IC卡的形式管理人口,获公安部答复,已经开始实施;他提出“关于严厉打击足球运动中的犯罪行为的建议”,要求司法部门介入调查“黑哨”,轰动一时;电白高考作弊案后,为不“株连”后面的考生,人大代表提出恢复电白考场的建议,虽不是他直接提出,却与他有莫大的关系……

  本报9月2号A1版推出的《自掏2000万办起一流学校》,主人公也是他。身为教育门外汉的他,居然首期就掏了2000万,办起了一间“豪华”学校,设施设备一流,却按国家规定的“一费制”收费,还收了300多贫困学生!

  从临时工到千万身家的老板;从被国企“炒鱿鱼”后“自立门户”,到盘回破产的工厂,挽救了企业;从只管“挣钱”的普通老板,到心系公益的全国人大代表。黄德明的传奇人生令人感叹。

  关于办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锁厂办得好好的,为什么会想到办学?

  黄德明(以下简称“黄”):去年6月13日,省人大视察电白的教育,我也参加了。这才知道,电白教育战线面临学生流失、教育欠债的情况,很严峻。我们这里没什么好学校,许多学校都是早年建的,不少危房,台风一来,课都上不了。县里说希望我能支持,我说可以尝试,但也要县里支持,因为教育的事我不懂,我可以出钱建学校,但聘请老师、管理学校都得县教育部门来搞。7月份,就决定了,搞一个“混血儿”,民办公助,以省一级的标准来建校。

  记:投入这么大,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按我们常人的理解,都觉得做这种无利可图的事很不可思议,何况您还是商人!

  黄:目前是一点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多能解决我们工厂部分工人子弟读书问题。其实,我的“野心”是―――办茂名地区最好的民办学校,让本地的学校都向我看齐,你追我赶,有竞争才有提高,最终把整个茂名的教育质量提上去。现在效应已经出来了,镇里有的学校很紧张,马上在广州开校友会,筹钱改善学校的设施。当然,长远来看,几年后,学校名气出来了,可能可以尝试走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记:家人理解吗?(朋友插话:不理解,连我们都觉得难以理解。)黄:老实说,没办学校以前,谁知道搞个学校要投入这么大的金钱、精力?以前荷包胀鼓鼓的,现在掏完了,扁啦!(大笑)不过,苦中还是找到了甜蜜的人生乐趣。家人不理解,我就安慰他们―――你看,我们做企业的,以前干什么事都是我求人,这回办起学校,咦,这回有人来求我了,(笑)而且是真心实意来求,我们招800学生,报名来了1900多人,可见办学校是得民心的事,群众真的需要。

  记:办学和您以前的事业完全不相干,您觉得这件事在您人生中能占个什么样的位置?

  黄: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决定办学到现在建成学校,我瘦了12斤,可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是吧?从我自己的企业成长过程中,我知道人材缺乏的可怕,社会要发展,教育最重要。可能我自己的文化不多―――我们这一代,读书被文革耽误了,我心里有个“结”,教育“情结”。1995年的时候,我就在公司里设立了教育基金,凡实行计划生育的员工,子女从入托到大学,都能得到公司提供的助学金。几年来已支出了30多万,400多个孩子受益。这是公司福利的一部分。

  我常说,我在电白的经济实力可能挤不进前1000名,但我的社会贡献要达到前5名!等我年纪大的时候,能看到学校培养出了人才,自豪地说“我是汉山学校毕业的”,你说该有多高兴!

  关于企业――“不讲诚信,是自取灭亡”

  记:看您的简历,您当过十多年临时工,从临工到开创自己的事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黄:我在电白县二轻马踏农具厂当了11年的临时工。1982年,农机行业不景气,工厂转产铁锁,因管理不善,积压了50多万把锁,连续5个多月发不出工资,工人叫苦连天。

  我看不下去了,主动提出搞推销,要求厂里借180元给我当路费,厂里只肯借100元,我想,100元就100元吧。我马不停蹄,10天跑了十几个地方,下雷州、进广西、过海南,不知是我这人很能给人以信任感还是怎么的,我讲话,居然别人都信,10天就把这50万把锁全部推销出去了。

  那时的国营企业,你做出了成绩,也没有什么奖励,我还是临时工。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病根”未除,锁厂越走越艰难,1984年,负债几十万元,濒临死火。我毛遂自荐,承包了工厂,成了二轻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居然把工厂给“救活”了。

  这方面我成功了,但另一方面我又“失败”了,厂领导觉得:这还得了?一个临时工把死火工厂玩得风生水起,让他们的面子往哪放?再说“好处”不能让我一个人吞了,怕我“抢班夺权”,所以他们搞了个突然袭击,宣布终止承包,收回集体经营,我被“扫地出门”,只得“自立门户”。

  记:您一走,原来的工厂又不行了?黄:是啊!反而我自己的企业蒸蒸日上。记:您在国企干过十几年,现在办私企也有十几年,对两者都可以说很有发言权,您觉得为什么许多国企往往没有私企那么有活力?

  黄:(沉吟片刻)我看关键是有没有发挥出主人翁精神,两者都得“锁住人心”。有的国企,从上到下都觉得企业不是自己的,领导也是这样,反正都是“阿爷”的,这种想法影响了大家全情投入。这是体制上的弊端,大家都吃大锅饭,权责利不分明。有的领导,想着做两三年就退了,无过即是有功,没有责任感,不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有很多短期行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前我们厂的老厂长就是这样。还有一些是管理、理念上的问题,但核心还是体制。

  而私企,企业赚多一分钱都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老板要工人肯替他干活、赚钱,就得想方设法激发他的积极性。当然,民营企业也有不少是昙花一现的,多半都是老板的问题,如判断失误、投资失败,还有一些不守法,搞假冒伪劣,不讲诚信,你就是自取灭亡嘛!今天不死,明天也会死。

  关于家庭――“儿孙自有儿孙福。”

  记:听说您立了不少“家规”?黄:不多!一是老婆子女全下车间,从基层干起;另外,我的股份―――我占了集团65%的股份,一律不继承、不转让,全部投入企业的再发展。我老婆这两年从车间退下来了,现在每月只领几百元退休金。我的女儿现在也在车间干,我都没给她转到办公室。

  记:您怎么这么“不近人情”啊?黄:(笑)很多人这样说我。其实我还是讲感情的。以前炒我“鱿鱼”的老厂长,他看好的“接班人”卷款逃跑,他连退休金都没着落,我就把他返聘回厂,让他抓他以前较熟悉的党建工作。

  对亲戚我也不是不照顾,开始的时候,我可以“任人唯亲”,我的亲友,我给你机会,但过一段时间我就得“任人唯贤”了。你做得好,留下来,甚至升职加薪;你不行,对不起,请你“走人”。这两年我已经炒了5个亲戚了。我老婆这人对人特别好,我让她下车间她没意见,但我炒她亲戚的“鱿鱼”她就不高兴。我只能跟她说,厂政家政要分开。

  记:股份不继承是怎么一回事?黄:公司有今天,靠的不是我一人,大家都有贡献。最紧要的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何须为他做牛马?我儿子找我要2000元都要不到,他要,我就翻开口袋给他看,里面还不够10块钱(大笑,翻给记者看)。我跟他们说,你读书,多少钱我都出,我以后走了,住的房子可以给你一套,其他的就免谈。当我的儿子,也得凭实力吃饭,自食其力,你是出类拔萃的,你要的东西以后都会得到。

  关于人大代表――“我是勤能补拙。”

  记:您既是企业家,又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现在又办起了学校,您怎么在这几个重角色中游走?还能游刃有余?

  黄:可能是我这人应变能力比较强吧。工厂上了轨道,只用抓大的方面,不在家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工具,电话指挥;在家的时候,我一般也是白天忙社会事务,下午晚上回厂,一般晚上10时你都能在厂里找到我。

  记:能者多劳吗?

  黄:不是,我是勤能补拙。以前我没事天天泡在车间里,这一年建学校,“泡车间”变成“泡工地”了。我文化不高,只能勤力些,没事做好像周身不舒服,天生的“劳碌命”(笑)。

  记:听人大的工作人员说您履行代表职责很积极,提了那么多有影响力的议案建议,而且几乎每逢视察、检查从不缺席,您怎么看自己的代表身份?

  黄:我差不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更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我的今天。所以,能当上人大代表,我无比自豪,也觉得责任重大。作为身处基层的代表,我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为多听到百姓呼声,我还设了“黄德明代表信箱”,连贵州省都有群众写信来反映问题。

  记:您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黄:可能是我对人比较公正、做事勤恳、为人果断吧。“敬业、勤奋、友爱、正派”是我给学校老师定的“校规”,可以说也是我的准则。
 
汉山被评为“省诚信示范企业”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8日 11时09分 来源:茂名日报

日前,汉山锁业集团公司被省企业家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评为“2005年度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这是汉山锁业集团公司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先进集体”、“AAA十级・中国质量信用企业”等称号后,再次获殊荣。

  汉山锁业集团公司由全国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黄德明于1987年创办。经过19年的建设,汉山锁业集团公司已把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宗旨融入事业。“诚信、爱国、知礼、守信”已成为汉山锁业集团的一致目标,为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树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榜样。汉山锁业集团公司在构建和谐社会,以诚信立足于社会的同时,处处以人为本,工会每年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为职工提计福利、公积金、购买社会保险,充分保证企业职工得到“同工同酬”、“同效同益”的实惠,有效解决了职工和企业因工资、福利而产生的矛盾,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梁亮:劲风中亮出民营的旗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4月21日 11时46分 来源: 金羊网


吃第一只螃蟹并不容易

  8年前,梁亮就成立了广东省梁亮建筑有限公司。作为建筑民营企业,在广东是第一家。但这只螃蟹并不容易吃,有一次,一项国家大型工程要找施工公司,有人推荐梁亮。负责人很坦率地说:“梁亮我知道,做的活不错,但他是私人建筑企业,即使他中了标,我也不敢给他做,因为会有人怀疑是不是有幕后交易啊。” 梁亮听了,无奈地笑笑。干民营企业,压力大,付出多,要比别人更努力。

  有不少负责国营工程项目的领导对启用民营企业存在着“思想顾虑”,以至梁亮有时不得不在夹缝中寻找出路。电白二建是它的另一个牌子,为的是多一些国营的色彩。记者也给它统计过一组对比数字,这些年梁亮公司承建工程项目中,80%的私营项目是以梁亮公司直接承接,20%需要挂靠国营公司。相反,80%的国营项目是需要挂靠国营公司才能承接,只有20%可以直接承接。这种倒挂的比例说明了私营建筑企业在直接承接国营工程项目时有着相当的难度。“挂包”的直接形式就是民营企业要向挂靠的国营单位交纳管理费。

  梁亮戏说“三结合”的“挂包”现象可以达到“三满意”状态,项目方可以找到一个质量好信得过的民营施工单位,又可以有一个“名声好”的国营企业作保障。但他的苦衷是不言而喻的,“民营企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代价,我们渴望能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 梁亮的呼吁充满了理性:“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着今天保护国营企业,明天扶持民营企业的问题,企业要在竞争的风浪中各显身手,优胜劣汰。”他认为民营企业不要被歧视,也不需要特殊照顾。

做好质量是本份

  以自己名字命名公司,梁亮可谓是打正招牌做生意。当初公司命名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因为在广州建筑业打滚了很多年,认识的人多,而且一直被有关部门视作创优的典型,可以起到广告的效力;二是可以给自己一种压力也是动力,施工质量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客户。“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有责任感。”这是梁亮的生活信条。

  “做好质量是本份。”梁亮的想法很朴素,当初从电白农村来到广州,为的是生计,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质量与信誉可不是诓骗来的,要肯投入,材料要好,工人的待遇要好,优价才能优质。建筑行业的产品就是房子,他坚信每个人都是房子的主人,都希望房子质量好,所以他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果然,在广东省建筑行业的大会小会上,他的公司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那是一种无价的广告;他在2000年成为全国劳模,五一奖章的获得者。他们承建的长隆酒店夺得了2002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这些成就无疑使梁亮这块招牌越擦越亮。

  有时候,梁亮还要做亏本生意。一个台湾商人见了梁亮做的工程后,请他做顾问,让他承建了九幢厂房,但单价很低,最后一算,没有钱赚。但梁亮抱着不能一输再输的想法,硬是把工程质量做得很好。“我输了钱,但不能输了质量。”这是梁亮的大智慧。

  梁亮最终还是赢了,香江野生动物园的苏老板现在是全国人大代表,当初他请梁亮承建长隆酒店只用了两个回合,一次是约梁亮喝咖啡,说想做一个五星级酒店,让梁亮来做。还说有很多人介绍施工公司,但他只有一个选择。第二次是几个月后,苏老板亲自开着吉普车,把梁亮带到一片荒地上说:“你准备开工吧。”一个后来拿到建筑业最高奖的工程原来就是这样简单地谈成的,信任这支魔杖在生意场上有时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粗中有细,冷肚热肠

  媒体很喜欢与梁亮打交道,是因为他直爽,是个实话实说的实在人。他在不同的场合都在为改变行业的命运而大声呼吁,包括民营企业的地位问题、工程竞标问题、拖欠工程款问题等都走近了他的视野。近距离的接触更令记者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粗中有细,冷腹热肠的人,他建议记者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农村的建房存在着盲目攀比现象,你要建四层楼,那我就要建五层楼,明明200平方已经挺宽敞,非要建到400平方养老鼠,把一辈子辛苦赚来的钱浪费了,有钱还不如去旅游开眼界,见世面。说这些时他很感慨,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梁亮的公司在市郊,五层半的楼,并不显眼,是多年前买宅基地建的,很实用。但内里却大有乾坤,走廊、办公室都挂满了名家书画,还有梁亮那些颇具专业水平的摄影作品,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他是摄影发烧友,说这种爱好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舒减压力。一位资深的老报人欣赏着梁亮的作品时说:“谁会相信这是干泥水活的梁亮呢!”其实,这个就是梁亮,天赐良源,热爱生活。一弯明月,一轮太阳,水彩般的雾松,听得见声音的卵石小径,无不寄托着他对美的追求。在梁亮看来,美是崇高的,风景之美,房子之美,做人之美,都需要孜孜以求。

民营企业的春天来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记者有幸策划的话,在民营企业家的庆功会上,一定要播放这首歌给像梁亮这样的真心英雄。民营经济的春天的确来了,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一次讲话说,要让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社会上有名誉,经济上有实惠。这令梁亮为之振奋。而长隆酒店荣获鲁班奖,在广东民营建筑企业是第一次,是令民营建筑业扬眉吐气的大喜事。

  而梁亮凭着不懈的努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营建设项目负责人的接纳,近期他承建的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楼、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宿舍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影像楼等工程就是国营工程。某单位招标前派员到梁亮的工地摸底,令他们非常满意。梁亮中标后,这个单位的负责人对梁亮说:“如果说我们与包工头‘勾结’的话,我们愿意一起去建一个质量优胜的工程。”

  这是一个观念解放的年代,作为在市场经济见惯风浪的民营企业,梁亮已经渐行渐近了。
 
叶桂燕:白手起家创品牌“以纯”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26日 17时50分 来源:电白同乡联谊网




提起目前在省内遍地开花的“以纯”服装,在服装界里可谓赫赫有名,然而对于担任设计总监的年轻女子叶桂燕,许多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

  一年缴税1408万元

  叶桂燕是广东电白人,她与丈夫郭东林一起,创办了拥有“以纯”这一品牌的虎门镇东越服装有限公司,率先在本地服装企业采用特许经营的营销模式,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以纯”专卖店已达2000多家,并辐射到俄罗斯、越南、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叶桂燕所在的企业向国家上缴税收达1408万元。

  “她其实开始工作的时候才高中毕业呢。”东越公司的一位员工这样说。的确,年轻的叶桂燕既不是成才于国内高等名校,也非留洋镀金一族,实际上她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她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实践中钻研和运用服装设计、学习管理知识。

  对待员工似亲人

  对于东越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段红梅来讲,2003年7月的一天,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小梅这一天感觉很不舒服,在医院检查之后竟然发现自己患上了“左骨盆穿刺”恶性骨肿瘤,同时医生还告诉她,这需要1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

  叶桂燕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即决定个人捐款5000元,同时还号召全公司的工作人员为小梅捐款捐物,当即筹得了6万元,大大减轻了她的经济压力。

  “她对我们这些员工真的很好。”据一位员工称,受到叶桂燕无私援助的还有何长芳、廖金芳、徐小兰等人。去年10月份,叶桂燕自己牵头,倡导成立了公司的“员工医疗互助基金会”,无私地帮助患重病的困难员工和突发急、恶性疾病的员工。
 
恒利董事长杨天泰:找准市场“软肋”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26日 16时59分 来源:大洋网



――访恒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泰先生

  芳村区房地产市场虽然一向整体显得低迷,但局部亮点却不时闪现。在成交不旺、价格难以走高的现实情况下,恒利翠竹苑大胆引入名校,以优质教育点中市场“软肋”,开盘场面在广州引起轰动,成为今年芳村楼市的亮点。为全面解析恒利翠竹苑成功的原因,记者日前走访了恒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泰先生。
  
  抓着发展机遇 
  造就芳村美好未来
  
  搞房地产开发,充分了解、研究市场是一门必修课。翠竹苑的成功,就是恒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泰先生对芳村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充分研究的成果。对芳村房地产市场,杨董事长用“起步早,发展慢”六个字概括。

  据杨董事长介绍,上世纪 80年代末,广信地产通过竞标取得芳村花地湾一百多公顷的开发用地,垄断了芳村区中心部位的房地产开发资源,由于省国投的破产致使广信地产被封闭清产核资而停止了开发,大片土地闲置。时至今日,省国投的破产清算虽已告一段落,但广信拥有的开发用地资源仍未解冻,这种情形严重影响了芳村的开发建设步伐。

  此外,由于芳村处于广州经济中心的边缘地带,并有一江之隔,商业“人气”以及居住的人口密度明显逊于荔湾、东山、越秀、天河等经济核心区。这是经济学上的“边缘经济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广州存在,中国存在,世界各国都存在;问题是政府如何扩展经济核心,弱化“边缘经济现象”。从芳村这十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在弱化芳村“边缘经济现象”上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广信地产在芳村房地产市场上的历史影响,释放广信公司的土地资源;二是对芳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芳村区与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荔湾区的交通连接光靠隧道是不够的,它形成了交通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芳村经济发展。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建与海珠区、荔湾区连接的桥梁,以疏散荔湾、越秀区过密的人口。

  芳村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一直不太理想,恒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泰先生认为,要解决房地产的发展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广信与基础设施建设两个症结性问题。广信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不能因为其母公司的破产而非要广信公司陪死。这样对广信公司本身、十几万户的购房者以及对广信公司的债权人、甚至对芳村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政府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芳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造几座桥接通荔湾区,改善芳村连接荔湾区的交通条件。这些年来不是处处都说“路通,财就通”吗?进入芳村的路都不顺畅,“财”又怎能顺畅呢?
  
  发挥区域优势 
  打造水陆园林城市
  
  过去,海珠区只有一座海珠桥的时候,其经济与芳村一样落后。现在,海珠区建了八座跨江大桥,而芳村只有一条隧道,越秀、荔湾过密的人口只能往海珠区迁移。由于海珠区经济发展快过芳村,连芳村原有的人口也通过鹤洞大桥迁移到海珠区。只有增加连接荔湾区的跨江大桥,同时发展芳村区的经济,才能把荔湾、越秀、东山的过密人口吸引到芳村来,才能发挥芳村区的优势。

  杨董事长认为,发展芳村区的经济应从几方面着手:增加连通荔湾区的跨江大桥,加大市政建设的规模和投入。在政策上制订招商引资的优惠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芳村投资,增强芳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芳村区的经济发展。在规划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芳村河涌水网交错的特殊地形优势,连通河涌水网行驶游艇,美化两岸,创建有特色的旅游胜地,建成广州市最具吸引力的水陆园林城市。
  
  完善配套设施 
  营造高尚住宅小区
  
  恒利翠竹苑是恒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广州开发的第一个项目,用于项目内的市政和公建配套的投资就达3亿多元,这对于只有20万平方米的商住小区来说,在广州也是绝无仅有的。杨董事长认为,盈利是商人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恒利投资翠竹苑项目,更重要的目标是创造品牌,建造一个集居住、教育、运动、娱乐、购物、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乐园,以此造福于广州市民。

  据杨董事长介绍,翠竹苑原是花地湾的一个小区,花地湾的一部分公建配套规划设置在翠竹苑小区之内,给翠竹苑的业主提供了生活、运动、健身、教育等方面极大的方便。虽然该项目从征地、拆迁到建成使用共需投入公建配套和市政建设等费用达3.3622亿元人民币,如果把这方面的投资额与翠竹苑小区进行简单、静态的数字比较,是颇为令人费解的,其中有一部份费用属于广信公司承担,翠竹苑的业主是最大的受益者。杨董事长说,“恒利”的目标是长远的,既然我们已为市场付出,最终市场肯定会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

  据杨董事长介绍,翠竹苑项目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小区绿化面积达23846平方米。小区内设有国际标准足球田径运动场、高尔夫练习场,一所幼儿园,36个班的省一级小学--芳村小学,翠竹苑业主子孙可代代享受地段生待遇,在省一级的芳村小学就读,毕业后免赞助费、免电脑派位直升省一级真光中学。24个班的职业学校,酒店式空中游泳池,空中国际标准网球场,电讯营业所,公安派出所,居委会,文化室,保健室,书店,室内高级肉菜市场,600多个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面积3886平方米的豪华会所,银行,大型超市等生活所需应有尽有。翠竹苑邻近还有省中医院大楼、电信大楼、芳村长途客运站、翠竹苑巴士站。小区的北侧规划有花湾公园。

  恒利把翠竹苑小区定位为花园式高尚住宅小区,在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上,翠竹苑主要是面向事业有成、中产以上群体的二次置业。翠竹苑用教育和公建配套作为广告宣传主线,说出来的就是已经做出来的,特别适合为子女教育成才、入户广州、运动健身等人士的需求,也适合成功人士居住或晚年度假。

  翠竹苑因教育而旺销,是与杨董事长长期关注、重视教育分不开的。杨董事长注重家乡及周边人的教育问题,先后多次捐助办学,付出近千万元。杨董事长认为“科教兴国,教育为本”不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知识经济”,这个新经济浪潮的到来,表明当今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知识,人才就是知识的载体!而人才又来自何处呢?毫无疑问是来自于教育。因此,经济要发展、要腾飞,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舍得在培养人才的教育上多花钱。国家以“科教兴国”,我为教育所做的一些事情,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大力支持教育。“恒利”在翠竹苑建造一所在广州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省一级芳村小学,不仅对芳村区的教育事业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芳村区的楼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肖奋:拒绝守业的亿万富翁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2时17分 来源:大洋网




350亩的工业园,数亿的资产,这样的家业不可谓不大,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是奋达音响的老板肖奋却说:“守业?我拒绝守业!”
                  
挫折当成机会,6万元债务逼我下海:

我尝试创业是在1988年,那时,大学毕业的我在深圳一家工厂做技术质监工作。有两个朋友想开一家电声器材厂,请我合伙,每人投资2万元,工厂由他们去经营,我在技术上提供帮助就行了,可以继续在原单位上班。我答应了。没想到才半年时间,工厂因没有业务可做反而负债30万元,摊到我头上的债务是6万元,每个月的利息就是1800元,当时,我和妻子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才600多元。这样算起来,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也一辈子还不清债务!

路只有一条:干脆由业余创业变为真正全身心投入创业,把工厂经营好,才有翻身之日,我离开单位,直接参与工厂经营。

首先是要拉业务,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整天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第一张订单是在跑了半个月后接到了。我是广东电白人,有一次偶然从朋友处得知电白县轻工局跟广州白云山电子工业公司下海的几个工程师办了一个华丽电子公司,专门生产电子琴,当时已经很有点名气。我跑过去,没想到跟那几个工程师谈得十分投机。当时敢于放弃国家单位而下海的人确实还不算多,但是我们却大谈私营企业的前景,颇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味道,也许是共识起了作用,他们答应让我拿一些样品给他们先看看。回厂后我立即做了90只4英寸的喇叭。此前我们并管种规格的喇叭,这90只喇叭是重新开模制作的,那里我们多么缺钱啊,但我还是决定把90只喇叭送给他们试用,一分钱也没收,他们试用之后,表示满意。一下了子就给我下了2000只的订单,而且给我每只2.7元,比此前为他们供货的厂家每只2.5元的价格还高出了2毛。

我明白虽然成功地接下一张订单有时候是要造点运气,但总而言之是跑出来的,不去跑不去泡,机会便永远不属于自己,当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个人的素质与智慧,但那也是在不断去做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并得到磨砺的。有一次,我得知有一家电声器材厂要找家工厂贴牌生产,我立即派了一个业务员过去,可这个业务员连人家大门都进不去。我决定自己出马,我用了个笨办法,先把那家里所有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老板的名字都搞清楚,然后便直向工厂大门走去。门卫挡驾,问我找谁,我便报他们老板的名字,还报了几个高层管理的名字,门卫果然二话没说就放行了。

我后来去那家工厂都是长驱直入,连着去了16次,跟老板都成了好朋友了,订单也终于拿到手了,第一份订单就是27万只!对于那么大一份订章,我们那个小厂根本就生产不过来,我们立即重租了一个1700平方米的厂房,为扩大生产又借了不少款,欠款累积到60多万元,但是半年后,我们电声器材厂已经扭转局面,还掉欠款,开始赢利。

分道扬镳,“家”不和业不兴:

到1991年,我和原来合伙的两位朋友吸纳了厂里一些元老的资本,成立了深圳宝安源音电光技术有限公司,这是宝安县第一家民营口股份合作企业。当时我是公司法人,最初邀我出来办厂的那个朋友任董事长,另一个朋友任生产厂长。其实我是电声工程师,生产技术上的事情主要还是靠我,不过,因为这几年来外面的事都是由我去跑,所以市场的拓展还是由我去做。抛头露面多了,结交的朋友也多了,而且外面的人都以为源音电光公司是我个人的生意,另两个股东心理不平衡了,股东矛盾日益激化。

“家和万事兴”是最基本的朴素道理,我自然懂得,便采取忍让的对策尽是避免冲突。比如,董事长在没有征得法人及其他董事同意的情况下,将人公司的中层干部全部换掉,换成了他自己的亲信。我知道他这一举动目的是要在公司里增强他的势力,为私利而不顾企业利益。我忍了,我知道争吵势必雪上加霜。

可是,我的倒使他们更加没有顾忌,我知道这样下去公司肯定难有好前途,于是我决定退出,果然,一年之后,源音电光技术公司倒闭。

我这次是净身出户,因为创业之初我们共签了一份合约。规定如果中途有人要离开,不能带走股份。这当然又是一大挫折,可同时又逼迫我二度创业,实际上再次成为我人生中一次极其重要的机会!

二度创业,靠诚信迎来柳暗花明:

1993年4月成立深圳宝安奋达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是30万元,是朋友借给我的,注册后便抽走了,我的第二次创业其实就只有5000元,5000元钱只买了砂轮切割器、冲击钻等,生产喇叭的基本工具都不够,又向朋友借了一些设备,当时连工作台都买不起,用桌子将一块大木板撑起来代用。这是真正的手工作坊,连自己在内,公司只有三人。

靠什么启动?靠诚信:

当时还没有诚信一词,但我很早就真正享受了诚信的资源。凭着此前几年建立的人际关系和客户网络,我有了最初的订单,能赊到生产原材料,也有朋友少量地借给我流动资金,借了还,还了再借,朋友们看好我,信任我,公司才得以滚动发展,公司招收的员工也都信任我,愿意跟我一起艰苦创业,当我们公司有10个员工的时候,我们一月可以生产出10万只喇叭。

说到诚信,有这么一个故事。珠海磁性材料厂为我厂提供磁性材料,有一次我们仓库收货时发现多出了48000元的货。仓库管理喜滋滋地报告给我,并说:“肖总,干脆吃了算了,不吃白不吃。”我说生意要做长久,这种事绝对不能干。对于创业艰难时期的我来说,这近5万元的货当然很重要,但我认为讲信誉更重要,我立即打电话把这事告诉该厂的李总,我笑着说:“这批材料我用得着,就当你先赊给我的,到预定付款期我一定把货款全部付清。”后来我真的这样做了。这件事一时在行内传为佳话,表面上看我白白捡了个近5万元的便宜不要,但实际上我记得了许多供货商的信任,后来甚至有很多供货商一赊就是上百万元的材料给我,这就是诚信的价值,它何止是这5万元的十倍百倍!!

赊欠供货商的贷款,包括向朋友乃至银行贷款,这种经营模式称作“借鸡生蛋”,也是很多企业的种动作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很容易派生信誉危机,把握得不好,过多过勺地欠款不还,一旦失去危机,把握得不好,过多过久地欠款不还,一旦失去信任,企业动作的某些链条就会断裂,企业就会陷于灾难性的危机。我坚持宁稳勿躁的经营原则,不轻易拖欠任何人一分钱。正因为这样,我才终于走出了创业初期的艰难,企业一步步做大了,加之本人在技术上的强项,能够使自己做出的东西在质量上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所以跟我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到1996年我又成立了安港奋达电声有限公司,专门设计开发音箱。我午后给康佳、康力、创维、高路华、奇声、时尚、金正等有名的品牌生产过电脑配套音响,企业由初创时期的三人,发展到1998年的400多人。

创建品牌,几多曲折几多愁:

到1998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也意识到了章做加工将会局限企业的发展,我们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已经为那么多的知名品牌做过加工,我们为什么不创建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品牌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才能在下一个世纪里生存和发展,FD(奋达)品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世的。

在创品牌的过程中我同样犯过错误,甚至差一点全军覆没。那些年,国内出现过靠广告战术一夜打成知名品牌的神话,山东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夺得1996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之后一鸣惊人,销售额一举飙升近10人倍。秦池酒厂姬长孔当时打了个比方说:“我们每天给中央电视台开进一部桑塔纳,开出一部豪华奥迪。我们是一年走了10年的路。”受这种风气的影响,我们在1998年下半年创品牌之初,也邀请了几位策划人员,通过一周的策划,一个仿佛一夜成就奋达伟业的方案出台了,于是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及好几个省的电视台全方位投放广告,共花去广告费2000多万元,可是结果是奋达让人记住了。但却没有出现预期的销售业绩,因为当时产品的品质管理,产品的设计能力、销售网络的铺垫等都不成熟,特别是销售网络没有铺开,所以消费者听熟了历达的名字却找不到买产品的地方。套用姬长孔的话来说,我们是“每天给电视台开进去一辆本田,开出的却是一辆拖拉机。”当时情况十分严峻,公司的所有流动资金几乎全部花光了。

面对危机,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检讨了自己的决策失误,勇敢地接受批评。2000年的春节一过,便召集公司所有的中高层管理开闭门会,让大家对我展开批评,我表示,什么话都可以讲,什么过激情的言论我都容忍。闭门会开了整整两个月,最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确立了三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一、自创品牌国内卖;二、为大企业做OME(即加工);三、打开国际市常创品牌由广告战术调整到练好企业内功。首选是加强产品品质管理。我本身是电声专家,我们生产的喇叭音质方面一直就很有优势,从2000年开始,我们又逐步跟世界大品牌合作,让产品品质更上新台阶,同高自己的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生产方面,我们倡导“服务式管理”上层服务下层,全面导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放行团队决策,组建产品规化小组。为了打击冒牌,我们一方面申请产品外观专利,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产品,让冒牌者无法跟上,无利可图。组建终端网络当然是重中之重,我们花了大力气,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已经建立连锁加盟专卖店和专卖柜1000多个,2003年下半年的任务是在全国再建1000个。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曾遇到过一些波折。因为那里国家对国际贸易管理还是比较严格,还没有放开民营企业进出口资格,通过我的争取,宝安区外贸发展局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终于第一批让我们取得自营进出口资格。2001年同,我们接了400多万美元的外单,产品打入了韩国、日本、欧洲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我重点抓公司的国际贸易部,常常去国外参展,不断吸取了新的信息,有一个明显的收益就是在去国外参展的过程中看到了英、法、丹麦音响大国已经开始走微型音响之路,于是在2001年的下半年,公司推出微型音响,结果一炮打响,使公司在经历了那次广告战役的失败之后,得以迅速恢复元气。

2002年4月,我被评为深圳宝安区十大创业先锋之一,2002年11月历达又搬迁到占地50亩的自建工业园(还有200亩待建),公司在迅速扩大,到2003年8月,公司员工达到1500多名。

创业十年来,一次次的挫折,最终都变成了促我更上一层楼的良机,谁说挫折不是财富呢?就今天的现状来说,奋达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尚不够高,但我们有我们的技术优势,创业的路还很漫长。每当事业上略有成就,我会快乐,但我的快乐只有3分钟,3分钟的快乐,3分钟的满足,然后,我又要上路了。(肖 奋口述 独步整理)
 
上海华宝喜获“国家级技术中心奖”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7日 11时58分 来源:华宝集团

“2005嘉定外商投资企业年会”于2006年1月18日下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举行,上海华宝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奖”。上海华宝技术中心是国内同行业中(香料)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嘉定区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中心拥有强大的专业队伍和研发实力,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拥有众多的发明专利。该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实行研发与服务并举,每年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的重大科研课题,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曾多次得到国家部委、市、区各级领导的亲临指导和高度评价。

(林国文先生为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
 
电白民营企业家王明旺:捐百万建校 捐十万修路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3月26日 22时50分 来源:茂名晚报




捐百万建校 捐十万修路

王明旺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本报讯 近日,电白县岭门镇传出一个感人消息:该镇年轻民营企业家王明旺,为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一次就慷慨捐款110万元!他的义举受到家乡人民高度赞扬。

30刚出头的王明旺先生系该镇山后村人,早年到深圳特区经商,经十多年的打拼,成了深圳一家电子公司总裁。多年来,王先生身在外地,却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故土,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还长期热心支持家乡的各项建设和公益事业。前些年,他多次为镇政府办公楼、岭门中学、山后小学、山后文化中心、乡道建设及五保老人、特困家庭等捐款数十万元,深得众乡亲的爱戴,被家乡人民称为“爱乡楷模”,并一致推选他为电白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蛇年春节后,王先生应邀回到家乡,参加了由新任镇委书记主持的新春茶话会。当他了解到家乡的山后小学建设教学楼和山后硬底化乡道尚欠缺资金时,当场各认捐100万和10万元!日前,这两笔捐款已转到家乡有关部门的专用帐户上,分别由山后村委会作为建校和修路的专项费用。(吴望星)

《茂名晚报》(2005-03-18 第二版)
 
四十八位电白老板 撑起一个帮扶中心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3日 18时58分 来源:金羊网

他们捐出的两百多万元,已资助了470多位特困人士

本报电白讯 记者9日在电白县采访了“特困家庭帮扶中心”,据说这在广东省还是第一家。春节刚过,设在县委二楼的中心办公室就不时可见前来求助的群众身影。

去年初,县委书记潘本就开始谋划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重点扶助那些因患了大病重病却无法筹措医疗费,或者因家庭赤贫使考上大中学却无力入读的学生。潘书记有一次在广州跟电白籍的外地老板们吐露这一心事时,当场得到了老板们的热烈响应。去年7月,名为“电白县特困家庭帮扶中心”的临时机构挂牌成立,并于9月新学期开学前正式运作,首批资助了400名大中学生。

中心是临时机构,没有编制、级别,政府不出一分钱,全靠社会的力量,迄今已有48个老板共捐出了215.2万元,已经到位95.2万元。到去年底,经过严格审核,共帮扶了474人,其中包括400名贫困学生、29名特困大学生、重病患者28人、无家可归者17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香港贵联集团的电白籍总裁蔡得先生出力最大,他决定从去年9月开始,第一年帮扶400个贫困学生,给予每生每年500元的上学费用,以后每年递增25%,即每年增加100名,在五年内他将为此掏出140多万元,并已制定了扶助计划。

电白县博贺镇有个考生叫李家杰,去年高考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最后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都高兴不起来。原来,小李的父亲是残疾人,重病多年,家贫如洗,只靠母亲在博贺码头打点杂工维持生计。情况反映到县委书记潘本那里后,潘书记指示中心给予帮扶,中心立即送上了3000元,镇政府又发动老板捐资1万多元,最后凑了2万多元,使李家杰如愿走进清华。

到目前为止,中心帮扶最多的是电白盐场的陈勇锋。2003年9月,小陈的父亲因患癌症病故,十几天后14岁的陈勇锋发高烧,经诊断竟是得了白血病,每次化疗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还有30多万元的换骨髓费用,盐场工会为他到处奔走募捐,帮扶中心共资助了5万元。
 
电白“业余民政局长”扶贫有大动作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3日 18时43分 来源:羊城晚报


捐资200万建村道

  本报电白讯前天上午,由电白籍外出经商的杨秋捐资200万元兴建的电白培林大道举行通车暨培林牌坊揭幕仪式。

  杨秋已为电白县的公益事业捐款超过700万元,被人称为当地的“业余民政局长”。

培林大道全长3.3公里,是一条连接电城镇爵山村委会海坡村、霸头子村、尾线村、上围村等几条村庄的乡道水泥路。
 
广东电白霞洞籍海外侨胞捐资家乡教育逾千万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4月14日 22时50分 来源:电白外事侨务局



广东茂名电白外事侨务局有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县霞洞镇籍侨胞、缅甸永源集团董事长王勇等人几年来热心家乡教育事业,为家乡打造“教育强镇”捐资献策。到目前为止,这些海外侨胞捐助家乡教育资金已逾千万元人民币。

1999年冬,王勇先生捐赠300万元为母校兴建了一幢3250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楼,并捐赠25万元完善体育场地和校园建设。2001年4月,在他倡导下“王勇奖学助学基金会理事会”成立,对霞洞籍且户口在霞洞镇品学兼优的学生,凡高考时考入本科以上者每人奖励3000元;中考、小考总成绩名列全县前十名者每人奖励1000元;对霞洞镇小学200名贫困学生给予全额助学。今年春节,回乡省亲的他得知母校正在为创建省一级学校筹建综合楼时,当即捐助70万元。据统计,近年来,王勇先生捐资办学及奖学助学达到462万多元。

澳大利亚侨胞、广州正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真基回家乡电白霞洞镇时,母校甘村小学的教育状况以及落后的村容村貌使他内心甚为焦虑。1998年春,为改变母校的办学条件,他慷慨解囊,投入200多万元按高标准建造了23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被誉为“新型光彩模式的创造者”、在建筑业驰骋近30年的民营企业家崔真基,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探索和实践出一条生产经营与捐赠相结合的光彩模式。据介绍,崔真基在短短几年间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乡校、乡道和村中老人活动中心后,更利用家乡的自然优势,投资50多万元承包了100多亩荔枝园,聘请农技师专职管理,年收入达60多万元。他将这笔收入设立“甘村公益事业基金”,交村委会支配,并将村贫困生的助学经费开支纳入其中。
 
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2006年年会在广州胜利召开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4月14日 22时50分 来源:电白网乡联谊网





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2006年年会在广东迎宾馆松林厅举行
 
孤儿的天空阳光灿烂




--------------------------------------------------------------------------------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1时55分



他们是不幸的:从小失去至爱亲人,孤苦伶仃;他们又是万幸的:党和政府深切关怀,各界人士热情资助。在电白香港湾仔学校――


孤儿的天空阳光灿烂


本报记者 程凤



  今天是“6・1”儿童节,在电白香港湾仔学校,身着节日服装的孤儿们感到特别的高兴:今天学校为他们加了菜,为他们买了新衣,还要带他们到旅游景点游玩。35位孤儿觉得他们是最幸福的儿童。

筹建电白香港湾仔学校

  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统计,电白县约有适龄孤儿500多人。他们中,由于天灾人祸及日常不可测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他们从小失去了至爱双亲;有的失去了全部亲人,姐弟或兄妹相依为命;有的寄人篱下,艰难度日;有的过早地步入社会,挑起人生并不公平的重担。他们想读书,却苦于无钱求学。

  早在九十年代中期,电白县委、县政府就关注到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状况,指示当地教育部门成立起“扶孤助学基金会”,自筹一些资金,同时,发动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助贫困孤儿圆读书梦。

  2000年初,由电白教育部门发起倡议,与香港湾仔区各界友好人士共同商议,决定在电白县建设一所带“希望工程”性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校址选在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原松山职中)西头。这里,四周环绕着翠绿的荔枝林,环境僻静幽雅。该校园占地面积24亩,由香港湾仔贤达捐资40万港币、电白县教育系统领导和广大师生捐款近10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首幢教学楼,并于2000年3月18日奠基,同年10月28日正式落成投入使用。香港同胞2002年又捐资6万元港币建起学校大门、围墙,出资2万多元设立起奖教奖学基金,用以奖教奖学。去年秋季,学校面向全县招收了初一级孤儿学生35人,全部为因天灾人祸失去亲人生活无着又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孤儿在校的学习及生活费用全部由教育部门“扶孤助学”基金及社会热心人士捐助解决。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20人,5个教学班学生200多人,其中“爱心班”(即全部孤儿学生)一个班35人,学校取名为“电白香港湾仔学校”。

扶孤助学掀起热潮

  电白香港湾仔学校自成立以来,在电白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电白县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住校35名孤儿的学习、生活有了较好的保障。首先,是保证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好,健康成长。孤儿们刚来的时候,情绪很不稳定,有的晚上整夜睡不着,想着想着就哭了起来,第二天吵着要回去。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耐心地劝解、安慰这些同学,和他们交心谈心,慢慢地使他们平静了下来。有的孤儿由于营养不良,身体较弱,有的可能水土不服,初来时,经常有人患病,校领导和班主任半夜里送他们到医院治疗,甚至送到水东医院看病。每到周末,为让孤儿们过得愉快、充实,学校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筹办了阅览室、购买了乒乓球台、开设了电视室,使他们白天读书,晚上运动或看电视,并且每周有领导值日,与他们共度周末。其次,在学习教育上,该校尽量让较细心,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黄城校长还亲自担任“爱心班”数学课。教学上,要求科任教师讲细、讲透,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补漏、重视个别辅导,并进行阶段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学期多来,“爱心班”的学生进步很快。

  再是,着重教育他们如何“做人”。针对孤儿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校经常召开“爱心班”思想教育专题会,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刻苦学习,平时要多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积极劳动,无愧别人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初来时,孤儿们大多比较“静”,现在,他们不但性格开朗,而且还积极主动帮助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全县更多的孤儿健康茁壮成长,该县计划今年秋季再招收50名品学兼优的孤儿进校就读。这个义举再一次牵动了社会各界贤人善士的爱心。

  今年3月初,在茂名投资创业的“茂名飞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水信,首先来到电白香港湾仔学校看望“爱心班”的孤儿们,并带来了2万多元善款,表示要认捐10名孤儿,直至他们完成初中学业。他在与孤儿们亲切交谈时说,你们的困难,有党有社会的关心,你们一定要安心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继杨水信之后,紧接着,茂名市新雅仕服装有限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理带着员工来到电白香港湾仔学校,他们并带来了70多套新做的衣服和17000多元现金,表示要无偿支持2位孤儿的学业和全部学生每人2套衣服,直到孤儿初中毕业。

  今年“5・1”前夕,市人大代表、电白籍知名人士叶维盛先生专程来到电白香港湾仔学校,一次拿出6万6千多元现款,认捐该校“爱心班”10名孤儿,无偿资助这些孤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初中毕业。叶先生的义举,再次在电白教育界传为佳话。

  叶维盛先生这次是第二次捐资助学。早在该校教学楼建成之时,他便一次捐出了3万元,资助孤儿们的学习。他这次一来到学校,就与认捐的孤儿们一一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5月21日晚上,电白县人民大会堂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乐韵飘扬。由电白县教育局牵头主办,县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情系孤儿奉献爱心”捐款暨文艺晚会。

  晚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社会各界贤人善士将“爱”字高举,纷纷慷慨解囊,100元、1000元、10000万元、100000万元……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无依无靠、生活无着的孤儿。为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为帮他们圆上人生读书梦,大家捐出了省吃俭用的日常积蓄,捐出了买房修屋的费用,更捐出了他们火热的心!整场晚会,共收到来自电白、茂名、香港等地社会贤达的善款计75万元,将该县扶孤助学的热浪一下子推向了高潮。

捐资助教蔚成风气

  扶孤、扶贫助学,捐资助教,把电白建设成为教育强县,这是电白县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按照电白县的教育现状,该县提出要把电白县建设成为教育强县,应在2年内完成全县所有危房学校的改造任务。

  为了解决改危的资金问题,电白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校长们,大力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办学,县教育局同志积极奔走于电白城乡之间,与回乡探亲的海外侨胞、私营企业家、社会贤达们谈电白教育现状,谈学校建设情况,争取大批贤人志士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树仔镇中心学校领导在今年春节前便赶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与树仔知名人士取得联系,春节期间,天天登门拜访回乡探亲的“老板”们,就连除夕的团员饭也顾不上吃。执着的办学热情,质朴的故乡情,感动了省亲的同胞和乡亲,今年春节,身处外地的游子们为树仔镇的学校建设共捐集了120多万元。

  原电白县霞洞籍的缅甸永源集团董事长王勇先生,继捐款325万元建设霞洞中心小学后,今年春节期间又捐资70万元支持母校创建省一级学校。仅2004年春节,全县各界人士捐资办学达528.8万元。麻岗镇一乡亲打电话给远在新疆经商的叔父拜年,聊起了家乡捐资建设学校的事情,当这位已在新疆定居多年的电白“老乡”了解到家乡的教育现状和建校热情之后,当即汇2万元回乡捐给学校。此外,崔真基、梁周生、周京豪等一大批仁人志士都慷懈解囊,捐出了重金。

  在电白,除了成功的企业家尊师重教,对教育大力支持外,一般的普通百姓也深深认识到,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捐资助孤、捐款建校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感人的场面。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在马踏镇天星小学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围坐着几十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他们正商讨天星小学今后的发展大计。这时,本村70多岁的老党员邓其辉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也一步一拐地来到学校,捐出了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令在场的干部群众感动不已。

  编后语至记者发稿时止,从电白县又传来消息:该县继“情系孤儿奉献爱心”募捐晚会后,又有一批爱心人士前往电白香港湾仔学校,亲切看望孤儿,送去温暖关怀。人间真情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汨汨流淌。记者相信,在有着扶贫济困优良传统的电白县,在无数仁人志士、贤人善士的支持帮助下,在孤儿学生的自强努力下,孤儿们的天空会是晴朗一片,阳光灿烂。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有爱就有希望!

《茂名晚报》 (2004-06-01 第七版)
 
香江团拜春意浓 同乡共叙情谊深




--------------------------------------------------------------------------------

发布时间:2006年3月12日 21时54分



  1月15日,电白县人民政府宴请旅港同乡新春团拜会在香港九龙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周俊明,电白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日添,县政协主席杨景秀,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郑康胜,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赖兆泰,中联办港岛工作部部长高级助理唐家福及中联办电白籍五位处长与电白旅港同乡会会长冯立根、常务副会长李乙辉等100多位电白旅港同乡、来宾欢聚一堂,互致新春祝福,共叙乡情,同谋电白发展大计。

  李日添在会上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位来宾和旅港乡亲拜早年,感谢大家对家乡的关心和支持,并介绍了电白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他说,一年来,电白县积极实施“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凸现“工业立县”,狠抓工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农业生产基地,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双百工程”,加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创新经营方式,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景区建设;优化消费环境,集聚人流物流,激活城乡消费;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新的出口基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高度关注民生,深入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生产困难;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最后,李日添希望旅港同乡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加强联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周俊明在会上对电白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表示中联办要加强与香港、与电白的联系,充分利用优势,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

  冯立根及旅港乡亲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他们盛赞家乡的巨大变化,为自己是电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纷纷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家乡建设,同时教育下一代,继续关心、支持家乡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加会议的还有电白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侨联的领导、全体电白港澳政协委员、电白旅港同乡的青年代表等。(杨成辉杨华)
 
信息丰富,应该开辟一个专栏。请斑竹考虑。
 
QUOTE(满天繁星 @ 2006年05月14日 Sunday, 11:02 AM)
信息丰富,应该开辟一个专栏。请斑竹考虑。
[snapback]1208937[/snapback]​




[FONT=楷体_GB2312]
热烈庆祝电白岭门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胜利成立
今天下午3点,电白岭门民营企业促进会在深圳银湖召开大会,宣告胜利成立.茂名市\电白县\岭门镇领导干部均来参加.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岭门籍商界\政界领袖人物近四百人参加了盛会.
 

附件

  • IMG_9005.JPG
    IMG_9005.JPG
    1.2 MB · 查看: 385
  • IMG_9002.JPG
    IMG_9002.JPG
    1.2 MB · 查看: 385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