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张慧谋:"妆春":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的年例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妆春":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的年例
2016-02-23 张慧谋 小艺工作室
"妆春":最古老、最有文化内涵的年例
张慧谋


居然不知道故里小城郊外的庄垌村有飘色!更让我惊讶的是,庄垌还是个宋代古村。
庄垌的飘色不叫飘色,叫“妆春”。单这个词,就比飘色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令人遐思。
“妆春”是庄垌蔡氏人家的年例,一连三日,即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三天里都举行同一内容的“妆春”祭祀活动。
活动内容甚为丰富,上午游神(也叫摇神),晚上社戏、妆春。妆春是整个年例的“重头戏”。


庄垌有座济阳庙,年代古老,可追溯至宋末元初。初时立庙之意,是为纪念蔡氏家族始祖济阳公。济阳公后人秋涧公,任海南琼州太守期满,归故里福建蒲田时,乘船经庄垌港,因避风上岸逗留,见此地风水好,便动念在此落居之心。
果然,秋涧公不日从故里蒲田,举家迁移庄垌定居,并随船运来先祖济阳公塑像,将之供祀于村中新建的济阳公祠。为纪念先祖济阳公,蔡氏族人定下阴历元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为济阳公公祀日,每隔一年为一届,约定俗成为庄垌蔡氏人家的“年例”,即“妆春”。
所谓“妆春”,不止是飘色那么简单,妆春期间除了飘色,还有其他内容,比如“摇神”、“祭拜”、“拂地”等。
据蔡氏族人说,“拂地”实则是蔡氏先人立下的一项家规,凡是有族人做了有损家风见不得人的丑事,都在“妆春”或年例期进行“爆丑”,以小品形式在社戏中将其劣迹搬上戏台爆光,以示鞭鞑,教育族人。
今年春节元月十四日,去了庄垌看“妆春”(飘色)。村场空旷阔大,戏台很早就开演。妆春则在村边做前提准备,一片蛇条塑料布圈起一个小空间,即“妆春”的“化妆间”。


参加“妆春”活动的,除了抬推“春车”的青年人,演飘色的演员,都是选自村中十岁左右的娃娃,他们分别扮演各种角色,如八仙过海的“仙人”、如宝莲灯里的神童,等等。



那些扮演角色穿古装服的娃娃们,被大人用绑带固定在数米高的春车横杆上,随青年人扛着、推着沿着济阳庙和戏台前绕三圈,其间村人放烟花烧鞭炮以示迎接。“春车”出游一般是在晚上九点。妆春活动结束后,戏台继续演大戏至深夜。
在很多地方的年例,都演绎为吃场了,除了大吃大喝,还是吃喝。而庄垌的年例“妆春”,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在吃方面是十分节俭的,年例期,连续三天都是吃斋,以素菜为主。这样的年例,过和得节俭又有意义。再一点,庄垌蔡氏家族的先人,恐怕是最早把话剧引入乡村年例的先行者。“拂地”上演的小品,完全可以视为小话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MyMD...wechat_redirect
 
原文附图片较多,不便转
 
热闹哦!
 
两年前,我觉得,沿海的庙宇来说,电城庄垌蔡氏的济阳庙是有水平的,蔡氏的举人有真材实料。
原来人家来头不小
 
济阳庙的对联和里面的四个字“”雍雍、肃肃“,我就可以感受到蔡氏的文化底蕴了。我怀疑那四个字是现代的文人都想不出来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