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想对某些作曲的朋友说说---海浪 (4人在浏览)

冰天浪

小学二年级
注册
2008-01-21
帖子
17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3
“海浪”音乐网页视(试)听 http://blog.fenbei.com/7168260 由于网上要求找我交流作曲心得的朋友比较多,为了避免重复打字,我特把我的观点集中表述如下:

很多朋友一上来就说他们很有写歌的愿望,问我如何写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种心态太不踏实了,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想写歌想作曲的愿望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你连自己哼出的东西都没法记录下来的话,这种想法就成了急功近利的表现。
其实写歌包括配器这个东西是个水到渠成的东西,如果你还在问我该怎么写的话,我觉得你根本就没入门,对这个音乐这个东西根本还没能力掌握。对写曲子这个想法还必须先放放,多去学习基本的东西,学到一定程度,积累到一定量,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包括评价自己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凡是一上来就问怎么写曲子的朋友经过我进一步了解,都是没什么音乐基础或者基础不好的朋友。不要走都没会就想飞,这是我想说的。你们需要的不是怎么写曲子,而是怎么先去了解音乐是怎么回事。

更进一步来说,写歌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即使他不懂乐理是个乐盲,时常也能瞎哼出一些曲调出来(我老爸就这样,呵呵),但是他们自己不了解哼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没法记录,所以也没法跨进音乐这个门槛。而懂得记谱的人就不一样,他可以把自己或者别人哼出的曲调记录下来,比如王洛宾,于是就有这么些部分人成了作曲家,音乐家。实际你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就在于你有没有记谱的能力。
如何训练出这个记谱能力?首先你得识谱,唱的要准,歌谱的细节都很清楚。然后要练耳,包括分辨音程和分辨节奏,各种复杂的音程和节奏都要练到条件反射,一耳就能辨认。这个有点象练英语,要练到象母语的程度。当然越复杂越难辨认,但是能分辨的出复杂音程和节奏的人一定也可以写出复杂音程节奏的东西,所以想要写歌写的好对耳朵的训练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而且没有尽头。练到一定程度,你听到的音乐的时候,在你头脑里反应的不是声音,而是乐谱。

更进一步,如果你不单单是能辨认音程和节奏,而是对乐曲的和弦也渐渐开始敏感了。你会渐渐发现歌曲的旋律都是建立在和声的基础上的。除了传统式的中国乐曲是先有旋律再有和声背景(也就是先有曲,再配器)以外,现代乐的旋律都是建立在严谨的和声架构基础上的。你对和声越敏感,就越会发现写好一首歌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很强的基本功。你对和声越敏感,也就会越发现国内音乐对和弦运用手段的匮乏,听得出什么是好歌什么是烂歌。真正有水平的歌曲光从旋律上看是无非跟烂歌拉开距离的,甚至旋律还不如烂歌来的花哨。你会了解到真正有内涵的旋律是什么意思。

下面上一个层次,谈谈如何写好曲子
对写歌有经验的朋友来讲,要讨论一个写歌的趣味问题。一件事情,如果你会做,别人也会做,甚至人人都会做,那你做起来就很没乐趣。如果这件事只有你可以做,你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写歌也是一样,如果一段旋律你想到了,但是听众也能想到,这个曲子就很没特色,或者说没什么水准,没难度。为什么说现在的流行音乐垃圾多,就是当你听到了开头就能预料到他下一句唱到什么音上面去,连你都能想出这样的旋律,那么这首歌必定不是什么好货色。现在的歌曲都是似曾相识的风格和曲调,听多了让人感觉腻味,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没有新鲜感。我们写歌应该讲求一个作曲的乐趣,要写出可以抓住听众耳朵的东西,要让他们感觉到不一样,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个性问题,只有你想出了这样的东西,别人不会这么想,如果你的曲子还能让别人觉得好听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水平真的很不错,这才是写歌的乐趣,要突出个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很多人不谈各种作曲技巧,喜欢强调一个观点:“音乐是感性的,不一定非要遵从什么规律”,他们的意思是想抛弃作曲那种严谨的架构去天马行空,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世界来。照这么理解的话,不用理会那些束缚作曲的结构体系,任何人都可以玩音乐了,那你自己还能体会到乐趣吗?今天我给你一把吉他,你明天就出一张不知所云的专辑,这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会有几个人承认你这样的音乐呢?说白了,我乱写,你也乱写,大家互相不承认,这样很有意思吗?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种反传统的做法,实际就是想逃避音乐规则。
因此,从写歌的乐趣角度出发,我希望写歌的朋友都能在理性的约束下写出有个性的旋律出来,这才是乐趣。

最后讨论一个写歌水平的维持的问题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国内的创作型歌手都非常短命,要么就一首歌出名,要么就一张专辑出彩,很少有能维持创作水准的歌手。比如郑钧,唐朝等等。大部分人的观点有两点:1是因为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比较艰苦,体验比较深刻。成名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创作想法的变化,很多物质因素左右了他们,所以以后就平庸下去。2是因为第一张专辑是他们多年灵感的积累,成名后灵感用的差不多会枯竭,没灵感就没好歌。对于这种“物质生活论”和“灵感论”不是完全没道理,但是我觉得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国外的乐队很多70年代就成名了,到了现在还有好的专辑和好的单曲不断涌现,难道他们作曲不受物质生活和灵感枯竭的影响?
有人问李敖“你写作需要灵感吗”他反问“妓女卖需要性欲吗”,这实际上已经说明了问题。创作不能靠灵感去维持,要靠基本功和积累。纯粹用灵感去写歌是非常累的,你不光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开头,还要靠灵感想出一个漂亮的过渡,然后还得灵感突发写出一个漂亮的高潮,余下每首歌都这样,这样持续下去你还能不枯竭吗?真正的写歌是借助一个动机来发展的,动机就是灵感,余下的部分是靠作曲者对音乐创作技巧和理解发展而成的。强调灵感忽视作曲技巧的人迟早要走进资源枯竭的死胡同。国内创作型歌手艺术生命短就是因为基本功和积累不够造成的。对于国外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来说,他们随便信手拈来的东西都会让我们觉得深不可测,为什么?基础不一样啊!对他们来说,灵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要找到一个写作的方向就可以发挥了,一切按照他们的作曲风格进行,就这么简单。
所以说想维持自己的写歌水准或者想进一步,很简单,把基础再打牢点,积累再深厚些。学习学习再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办法。那种把自己关在录音棚里面闷头找灵感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

暂且先写到这里,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续1:

关于写歌,我的确是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的一些心得(而且我也曾经在这里贴过,但是反响并不算太热烈,我不知道是深奥了,还是说的不对)。我可以这样反问你,如果你今天告诉你一系列写歌技巧,你明天就可以写的出歌曲吗?我之所以发上面的一篇帖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写歌是积累,就算我告诉你我知道的全部,你也不可能变得跟我一样。这是典型的知易行难。你如果真想要学习怎么作曲,自己可以找些和声理论,配器知识的书籍来慢慢研习,然后还要不断的练习听力,提高耳朵对各种音程和声以及节奏的敏感程度。但是有几个人会去踏踏实实的去这样做呢?还不是都是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攻关秘笈,一步登天。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还在问我怎么写曲子的话,请先放下写曲子的想法,去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总有一天,你会自然醒悟,原来作曲就是这么简单。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帮你指路,而不是拖着你走路。

在我的经历当中,我好像从来没问过别人怎么写曲子,甚至弹吉他也是,我也从来没有过老师。但是如果你思想能够走在你的技术前面,你下一步的路自己已经就看的很清楚了,不需要特别有人指点。相信我,世界上的好东西都是建立在踏实的作风和基本功上的,多加强基本素质的训练会让你无师自通。

续2:

可能这里有很多人不屑于那些学院派的专业老师,也不屑于学院派的那套东西。但是一旦你了解到了学院派的东西,会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狂妄。毕竟作曲的这一套理论和各种训练已经经历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音乐天才的发展和研习,产生了这么多经典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要想否定它的作用,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半瓶子水的小青年。


学院派的这套东西之所以不被大家看好,是因为国内的学院派作曲人没出过几个好东西,实践能力不行,又不屑于写流行的东西,有点象学武成了武痴,反而变的不通事理看不开了。但是大家走出去到国外看看,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很多好东西在国内就是存在误解的,比如摇滚,在国外是很正常很主流的,在中国就是另类和社会混混的象征。学院派这个东西也是这样。


另外上面有人谈到作曲要不拘泥于规则,要创新等等。我觉得这里分为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如果你打破这种常规是有意识的,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明白本来规则应该是怎样的,只是为了表达需要而特意设定的,实际上这里又产生了属于你自己的一种新规则。但如果你是无意识的打破了常规,我想这只能是归为一种错误,就好比唱卡拉ok跑调了还没感觉,这不可以美其名曰是不拘泥规则或者创新。拓展开来说,玩另类的应该首先搞清楚主流是什么,先理解和掌握主流的各种规则,然后再进行另类的创作;玩punk的朋友也要先练好技术再来玩粗糙的,这样感觉会很不一样,有种得心应手而又有乐品的感觉。


总之,我强调的是,先理解掌握它,再打破它颠覆它。而不是什么都不懂或者半瓶子水就开始谈打破和颠覆,那样是制造混乱而不是音乐。

续3:

其实那两三首歌能写的出来,也是你积累的结果,它们集中体现了你的学习成果。在一定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灵感就光顾了你。就好像你现在已经爬上了个小山坡,这个山坡上的任何资源就可以供你调用了,但是一个小山坡上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用了一段时间就会枯竭。然后你得爬上更高的一个山峰上去,这时比这个山峰低的各种资源你都可以用到了。当到了大师级的水平,那真的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天底下的资源你都是可以用的,什么时候会枯竭?到你老死的那天都不一定用的完。

我们活着为了音乐就是向上爬的过程,而不是坐在土坡上等着山上的苹果砸下来。
在创作中,我特别强调理论功底,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缺这个。中国人可以很聪明,可以很有灵感,可以有大音乐家的潜质。但是我们薄弱的音乐基础不得不让我们在起点上就输给老外。中国是个不善于理论,讲求感性的的民族。你不要跟我说感性是音乐的根本,感动人才是最关键的,因为我觉得你根本就不理解音乐是怎么来的,你所觉得感人的那些音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基础上才能有这种感人的作品的。理论究竟是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死板,那么限制灵感,那么限制自由。你有多少理论基础,有没有享受过理论基本功给你带来的好处?这些都是需要中国的音乐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你们在学习吗?在进步吗?以下是我关于理性和感性谁比较重要的帖子:

1

感性是创作的源泉,理性的技巧是服务和协助! 这样的句子很漂亮,但是不实用
我的感觉是天赋和理论都是不能偏废,在创作中,灵感先于理论到达,但是不能说明灵感比理论更有分量。好比你选择一个女朋友,长相是门槛,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可能才是你最终选定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长相符合你的标准的情况下)
创作也是这样,灵感或者说感性的东西就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什么也别谈,但是过了这个门槛就要看大家的功力的深厚了,这个功力是日积月累的音乐鉴赏,听力和理论各方面的沉淀。有人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感情,很好的灵感,但是没有办法继续完和这个灵感同样出色的余下部分的创作,说明他还是个业余创作家,理论沉淀还跟不上。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家总是可以抓住一个小小的动机把它发展的非常感人和出色。实际上大家对理论有些误解,喜欢把它书本化,其实它恰恰就是发挥听觉的艺术一把利器,把最好听的音符给挖掘了出来。而很多时候,这些音符光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的。所谓的音乐大师哪个不是高深的理论大师,他们是天赋和深厚基础的完美结合。
过于强调天赋和灵感很容易让人对理论产生排斥,觉得凭自己的小聪明不需要特别用到什么理论也可以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实际上仔细听过这些作品以后,发现艺术性还是不够,走的路子比较野(当然有人会说比较自由),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走入死胡同,创作生命不够长久。在国内,能谈的上创作生命长久的音乐人少之又少,为什么?都是灵感突发类型的,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如果有个深厚的音乐沉淀情况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灵感可以充分扩展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不需特别的再灵感突发把余下部分完成,否则会是相当累的。
我很欣赏国外的流行乐创作是百花齐放的,既有学院派的(比如很多电影插曲),也有很多野路子的(比如摇滚类的)。但即使是野路子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深厚音乐沉淀的,只是风格不同于学院派的套路而已。但是他们通通都是理论的大师,加上他们的音乐创作理念比较受听众的认可,所以出名,而且可以水平不降低的一张接一张出专辑,这种现象跟国内是两回事。
总而言之,感觉国内流行乐还是轻理论,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少,想马上写好歌出名的人多。跟学术界一样,浮夸。
一家之言,或许有偏颇,但是是我的切身感受
2

音乐中感性和理性哪个占第一位的问题有点象唯心和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哪个第一的争论。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是事物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一个音乐作品在一定的框架内形成,在这个框架内有着自己的思想。拿开框架谈思想或者离开思想去搭框架都是毫无意义的。去强调任何一方的重要性都是正确的观点。但是需要警告的是,不可以轻视任何一方,如果你忽略了对感性或者理性任何一方的培养,它必将成为创作当中的瓶颈。照理说,我对这两方面的发言应该是平均用力的,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特别强调理论是基于现在某些普遍现象的考虑。这些现象需要解释一下,大家就自然明白我的用意了。
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我教吉他,教过不少学生,上的大都是初级的内容。大家知道,初级当中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练习弹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双方应该平均用力。但是如果给定一定时间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绝大多数学生一定是选择练习弹奏吉他,而不是视唱练耳这样的音乐内功的练习。以至于到了最后,会弹出声音的人多(而且弹的还不难听),会调弦会识谱的人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懒惰二字。他们的懒惰不在手上,而是在脑上。学习乐理及听音的基本功显然更象是一种脑力劳动。当他们将时间用来练习弹奏时,实际上是不想动脑筋(尽管他们可能意识到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使他们事半功倍)。所以如果我不做特别的强调,或者是同一性的强调双方的重要性,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象以上我说的这种情况,到最后不懂音乐只懂弹奏。于是我每次都会把乐理和视唱练耳提高到超过练习弹奏的高度上来,要求他们全力重视(当然我不会担心他们不练习弹奏)
实际上大家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很多人弹奏吉他运指如飞,但是却合不上拍子,弹的没有音乐的感觉,所谓的脑子跟不上手就是这样。他们对于技巧的练习并不缺乏,甚至是饶有兴趣。但是他们却厌恶乐理,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他们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改观。这就是我所说的脑子上的懒惰。
联系到创作音乐上来,很多人自诩为有天赋,有感觉,有经历等等一切的感性元素。强调感性是主要的,理性是次要的或者是辅助的。我看到的却是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想避开缺乏理论基础的现实。其实天赋和感觉是摆在那里的,烙在你身上的,有多少就是多少,生活体验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沉淀下来的,不需要特别费力的去学习。反而是音乐内功这种东西,不静下心来,没有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就不会进步的东西是最难于突破的。那么我不强调这些动脑的,和毅力有关的东西还能强调什么呢?
大家不要把音乐看成是简单的发挥自己才华(客观)的工具,它也是你学习精神(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如果你能写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那不仅是你天赋的体现,更加是你努力学习音乐的结果。音乐不是投机,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最后要说的是,大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叹这样的音乐真正是感性的作品,可以如此的打动自己。但是请不要忘记作者在写这首作品以前做的大量的理性准备工作,他们都是经过辛勤的脑力劳动,听磁带,扒谱,学习,体会等等之后,才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写出这么一首动人的作品的。有谁见过天赋很高,但是音乐内功差的人写出很动人的作品吗?这不难推理出,音乐创作的水平和音乐修养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天赋再高,体验再多的人,如果他不继续补充音乐内功,也很快陨落下去。
总结我的观点,感性和理性对于音乐都是重要,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理性,因为它是真正的音乐家和音乐投机分子的分水岭

3

从中外音乐的各种对比来强调音乐当中的理性:
首先要褒扬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文化到了如今,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依据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易经,易经对于人类认知世界的价值早已得到众多中外专家的认可。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为什么可以比现在的人更懂得世界呢?他们有没有什么规律留下让我们去重新推算一遍,从而可以了解古人的想法呢?很遗憾,没有。中国的文化是重感性,轻理论的。很多时候只要用出来是对的就可以了,而这些方法具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转移到中国传统音乐上来,也是这样。很久以前,就有专家分析说民乐不善于总结,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民乐的进一步发展。不能说民乐达到的程度不高,但是相对于西方音乐严谨的结构和逻辑,民乐总体来说是比较写意的,比较感性的。其实民乐和西洋乐追求的境界根本就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统一必定是十分困难的一件工程。小弟自问没有能力做到,所以现在只能就民乐讲民乐,就西洋乐讲西洋乐。
如果是在大唐盛世,全世界以中国文化为主流,今天我们就要大谈感性。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听到和进行创作的音乐都是以西方古典乐为基础的衍生类型。主流是西方乐,我们就不得不认真研究西方乐的结构,这对于我们讨论的题目才是有意义的。
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巴赫的音乐包含了音乐所有的可能性”。巴赫的音乐就是西方乐的基础,欧洲音乐之父的称号也就是这样得来的。不知道,大家研究过巴赫的音乐没有。我研究的不多,但是我知道巴赫是根据一个个小小的动机,利用各种算法和理论进行移调,变奏,倒映等等。从而把一个只有短短半分钟的主题发展成一个长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钟头以上的完整曲子。这些曲子不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是趣味横生,精巧的不可言语,发挥到了听觉效果的极致,而且同样甚至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绪。
由巴赫音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西方乐都是强调理论的,讲求结构,织体,和声等等。学习西方音乐,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系列的作曲技巧。现代西方流行乐其实也离不开这个大体的框架。虽说现代乐的鼻祖是由黑人的blues演变而来,但是西方作曲家们在参透黑人音乐的精髓后,加入了传统的作曲技巧(当然也根据需要改变了一些理论体系),因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西方音乐的。我们现在所听到和了解到的现代流行音乐就是西方作曲思路和杂糅各种民族的表达方式(比如blues)的结合体
举个例子,都说Eric Clapton的blues弹的好,但是除了那些绚丽的solo,你是否曾经注意过Clapton的作曲套路,他从前奏开始到发展,到高潮,再返回原来的主题到底用了多少次转调?这些复杂的作曲套路在我们国家的流行乐当中还是个稀罕物品。中国的流行乐不要说多次转调,能有一次转调就说明作曲者水平很高了,而且通常还不是在高潮,而是在bridge过渡部分转到原调的关系大小调上面去。Clapton所有精彩的感性的solo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和声进程的基础上。而我们崇拜Clapton的那些琴友大都只看到了那些精彩的solo,而忽略了他理论方面的基础和沉淀。
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高水平的西方流行乐当中找到。只要你的音乐听力各基础够好,你应该可以听出西方乐和中国流行乐之间的档次差距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注意到了中西方流行乐中的各种细节对比,你也可以发现我们国内作曲人创作的思路是多么简单、贫乏和粗糙。

4

下面抽空来谈谈感性,我对感性的理解主要有两点:
第一,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只有感性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
大家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很对。比如我们看精彩的电视剧,大都是情节曲折,浪漫,奇巧的构思。这样被我们称作戏剧性,影视作品或者一切的表演艺术都是讲求戏剧性的,这样才能称之为生活的典型。但是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节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哪有那么浪漫的爱情,哪有那么单纯或者坏的人。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偶尔一点小波浪,不太可能象电视那么夸张(不排除极个别巧合)。音乐也是这样,它所表现的情绪都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正因为它表现了最极致的东西,才会感动听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震撼。但是音乐的作者本身的生活却不都是这么极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们与平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善于抓住这种极致的感觉,这与他们感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体会到感情上微妙的东西,也是经历各种事情以后的自然结果。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体验。艺术家需要去体验生活,是为了培养他们更加细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叫他们到生活当中去寻找主题或者素材来进行创作。不要以为只有失恋的人才配写失恋的歌曲,如果他音乐内功不深,听上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音乐。一个感情细腻到可以似乎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失恋痛苦的,但是从来没失恋过的音乐家同样也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
如果我的这个看法成立的话,这就可以给创作者很大的创作空间。许多非现实的题材都可以拿来创作。金庸写武侠他怎么去体验生活?重回古代去了解那些血雨腥风吗?显然不可能。他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历,情感和认知观去写他从来没经历过的事情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在作者不曾体验的情况下诞生的。我不同意把理论书本化,同样也不同意把体验和感性局限化。
第二,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歌
这个道理很简单,学生唱清纯的歌,愤青唱极端的歌,穷人唱大众的歌,富人唱小资的歌。但是经常在我们身边会发生角色错位,让人看着好笑。
举个例子,不少上了大学的懂点摇滚和音乐知识的都想搞乐队,而且唱得都是愤青的歌。其实他们穿的好,吃的好,又不是没有女朋友,生活的这么好干吗唱这么愤怒的歌。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想出风头,赶时髦,表明自己很先锋。二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喜欢听这样的音乐,也希望可以做这样的音乐。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没达到愤怒的地步,在这么安逸的情况下还唱这么痛苦的歌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
要知道,喜欢归喜欢,但是创作音乐的时候还是要做回自己,以自己经历和感性程度作为基础,结合作曲技巧来创作。不要一味主观的追求某种风格,忽视了自身的“阶级地位”。假装深沉或者假装清纯都是令人作呕的。

我对国内流行音乐的现状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学院和政治对音乐的影响:

1

实际上,我总是觉得国内的流行音乐创作是存在误区的,以至于这么长久以来,除了我们的个别摇滚可以让大家打起一定精神来听,其他听的更多的都是欧美的甚至是日韩的流行歌曲。究其原因,个人觉得是国内的创作层次太单一而且比较低,我们国家音乐学院内对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的创作研究实际是个空白。看看学院派这些写歌的,谷建芬,徐沛东等等写的都不是现代感的流行音乐,而是我们所称之的通俗歌曲,走的是中年人的路线。而真正创作年轻人流行音乐的又基本是土八路出身,街头流浪歌手转身变成了作曲家,仅仅创作了几首歌以后就消声匿迹,让人感觉江郎才尽,最明显的就是李春波,郑钧一类的。而真正学院派出身,有着正统音乐沉淀比如汪锋、窦唯类的还算是出成果比较多的,创作生命也相对长久一些,但可惜他们又不是专门学习作曲理论的,只是学习传统音乐的时候业余搞搞摇滚什么的,总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总而言之,中国是学习作曲的不创作流行,创作流行的不是专业作曲家。虽然这么一竿子打死有失偏颇,但是这样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不能不说的我们国家音乐学府里面的一个疏漏,让我们的听众不得不去崇洋甚至是哈韩哈日。
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还是集中在一点,就是希望现在正在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朋友们可以认清我们国家流行音乐创作水平不高的现实和原因,从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理论着手,走出一条正统的大道来,把我们的流行乐从民间拉回学院,这样我们的音乐就复兴有望了。

2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政治或者文化改革都有自上而下的传统,而自下而上是很难形成坚实的生长土壤的。

群众的呼声再高,得不到当权者的支持也是白搭。只要权威发话,就可以产生一阵流行风。上面的人重视就意味这个行业会得到特殊的发展。下面的人重视顶多一阵骚动,想持久的继续下去是难上加难的。

流行音乐就是这么个东西,下面的群众喜欢,在搞在弄。上面的学院里面的人却不屑于搞(排除个别,比如三宝一类),也就是说流行音乐始终在国内形不成正统,很少有人会拿它当作正大光明的艺术,民间的创作就始终处于散兵游勇,大家都是靠经验在创作,这样我们的流行音乐创作群体处境就举步维艰,进步缓慢。很多人是靠写口水歌来获得生计,没有艺术价值。如果学院能把现代流行乐的创作纳为正统,多多少少它是有个名分,而且有专业的人会去从事它的研究,而我们的官僚也会慢慢开始形成一种观念,原来流行歌曲不光是娱乐大众的通俗玩意,它也是门艺术,你想想看,这样的观念起来能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动力。

与流行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族唱法,这个东西民间没有人搞,都是学院派的人在弄。我很少看到哪个真正的少数民族或者地方群众是用这样的方式唱歌的,以至于才旦卓玛学到音乐学院学了学院派的唱法以后,藏族的同胞开始越来越不喜欢她的唱腔。仔细去考究一下地方上的民歌唱法,跟学院里研究的唱法根本是两回事,所谓民族唱法不民族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但是这种唱法仍然可以很辉煌的继续下去,为什么?学院支持啊,这是门艺术啊。平时街上听不到民族唱腔,但是到了晚会,领导出席的场合,民族唱腔的男男女女都出来表演了。它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土壤,是得益于上面观念的重视。而我们的流行音乐就远远没有这么幸运。

关于具体如何创作:

1

在实际的高水平创作中,是很讲求动机、思路以及各种手法的运用的
先来讲讲流行歌曲的动机:
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你想写歌的那个原因。比如你偶然哼到一小段好的旋律,爱不释手,想把它扩充完整成为一首歌,那么这段旋律就是你的动机。动机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是你的天赋你的感受也是你的运气,但是同时也是建立在你的音乐内功基础上的。如果你听得少,缺乏音乐修养,那么这个动机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说句难听的:“狗嘴里蹦不出象牙”。很多时候,评价某一首歌,只要听听开头第一句就心中有数了,是骡子是马都是动机惹的祸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动机的形式。中国人是典型的旋律主义者,甚至更甚的歌词主义者。动机往往是随口哼到的一句旋律或者是歌词,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形式太过于单一。我的很多老外友人向我指出大部分中国人听的音乐都没什么节奏,我告诉他们这个是中国文化性质决定的,大部分人听到大音量,节奏劲爆的音乐就头疼。写曲子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动机当中是不考虑节奏的,这就造成我们的音乐总是缺乏力度,靡靡之音泛滥。
所以我们亟需丰富创作动机的形式和内容,除了旋律和节奏可以成为动机,漂亮的和声进程,甚至是伴奏当中某个riff或者小片断都可以成为动机。国外很多流行乐曲走的是复调路线,伴奏是一个线性旋律,在这个伴奏旋律上再重新组织歌曲的旋律,而且节奏往往是错开的,互为填空式的。两条旋律相交织,生动而鲜活,妙趣横生,很容易抓住听众的耳朵。
关于以上的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总结,慢慢的在创作当中体会。

2

下面来谈谈有了动机以后的思路问题
思路是什么?就是你下一步该怎么办,是个导向问题。旋律怎么走,情绪怎么上升都不应该是拍拍脑袋瞎撞出来的,要有个计划。可能计划这个词比较严重,我的意思是要设定一个方向的意思。但是以什么为导向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很久以前,就有人讨论过是先写歌词还是先写旋律,这个“先”就是导向问题。哪个先上呢?其实问问国外专业作曲人,他们会告诉你和弦是最应该先上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而是大多数人惯用的)。词先上有词先上的好处,旋律先上也有旋律先上的特点,和弦先上之所以被大多数作曲人采用是基于它的好处更多。建立在和弦上的旋律更容易获得深刻的内涵,弹古典吉他的人都知道约翰威廉姆斯和他的卡伐蒂娜这首名曲,看看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简单,但是在各种色彩和声的衬托下却显得分外的清新脱俗。这就是和弦为导向的功劳,可以让平淡的旋律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个性。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自己总是走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当中去,大部分国内歌曲听上去很雷同,就是旋律导向的结果。
为了让歌曲有个好的和弦导向,这需要学习,要多积累经验和套路,这可以从扒谱当中获得,也可以从书本当中获得,或者互为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你缺乏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和善于学习和总结的方法,这将是困扰你终生的难题。
3

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和弦导向能力,那我们再回来看看我们的作曲计划:
作曲的方式或者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很多组合。我下面所提出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同时本人认为也是比较标准化或者说国际化的方式。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讲的可能会有漏洞,希望有更专业的朋友可以替我补充。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点要控制一下:
第一,开头第一句唱词和旋律非常重要。
大家知道很多演唱会上经典的歌曲第一句话一经唱出就能博得满堂彩,就是因为第一句话集中了你的动机,也就是这首曲子的精华,让听众马上进入状态,被带入你的情绪。所以第一句话要设计的个性十足,歌唱性很强,这个全靠你的驾驭音乐的能力了。有个好的开头,会让听众对你充满期待。
第二,开展部分要设计一定的低潮,如果你理论水平够高的话,这个低潮应该是个无调式的。
这个地方是被所有国内作曲家忽视的角落,我们暂且可以称为高潮以前的蛰伏或者过渡阶段。举个例子,Tears in Heaven当中唱到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cause i know……就是这么一个无调式的东西,充满了半音和变数,游离于动机和高潮之外,是个很好的感情过渡,同时也是让你发挥个性的大好时机,因为这里的旋律是绝对不会和其他歌曲雷同的。大量的国外歌曲存在这个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
当然这个部分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可以不需要也没关系,但是由于从来没人提过,所以我专门强调一下。
第三,高潮要设计的简单而上口,要把整个气氛拔起来,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转调处理。
好的歌曲在唱过一遍就会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因为你记住其中的某句话,而这句话通常就是高潮。大家很轻易的就可以哼出,回味,引起共鸣。可以这么说,要“毕其功于一役”,高潮的成功就是全曲的成功(在中国肯定是这样)。设计的时候和声不要太复杂,要简单而直接,词也要异常上口。为了体现和发展部不一样的气氛,转调也是常用的手法。怎么转???好好学习理论,多多体会体会吧
第四,有的歌曲会加入一个bridge,也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这里基本都是跟做原调不一样的调式处理。
比如羽泉的《最美》当中的“走在街中人们都在看我……与你相随”部分就是这样一个bridge,转调技巧是必需的。这个部分在国外流行歌曲中大量出现,也是中国人比较容易忽视的地方。
掌握了这四点,会让你的歌曲听上去多一些理性,而绝不会限制你的感性发挥。也让你的歌曲听上去与众不同。如果一首歌以旋律为导向,会让你失去对和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而走入平庸和雷同。如果失去对上述四点大体框架的把握,也很容易失去歌曲的个性,而走入简单的发展+高潮的模式。发展+高潮不是不能写好歌,而是不能带动作曲者进步,写出更好更丰富的歌。

关于目前基础不好但是想提高的人应该怎么办:

音乐的提高应该是全方面的,偏废哪个方面都是不好的。理论需要吗?当然需要。技术需要吗?当然需要。大量欣赏需要吗?也需要。我想不出有哪个元素是不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音乐还有个特点,就是触类旁通。一旦你一个方面突破了,你对另一个方面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即使另一个方面你还没提高,但是你已经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需求一方面的突破。在选择这一方面进行主力突破的时候,肯定会牵扯到其他各个方面,那你都去弄弄懂,不一定要很深,就把涉及到的内容弄清楚。这样走一条主线,象树枝一样发散开来,就可以慢慢把各方面都领会到。

关于歌词怎么写好:

至于歌词,我觉得暂时没有什么好的突破点。用中文写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乐队喜欢用英文写歌,我对此很反感,总是假洋鬼子的味道,即使歌写的再好听,我也觉得是种悲哀。用英文写歌会降低写歌的难度,用中文写歌才是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歌词确实在歌曲当中分量是极其重要的,有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因为音节或者意境不配合的歌词而顿时失色。我有的歌曲就是这样失败的,一直没找到适合的歌词。这个跟我文学功底不够深厚有关,但是我的基本看法是写词的人应该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应该懂得选词。

每个人喜欢的词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喜欢的歌词是开展部分叙事性比较强的,复杂点字多点无所谓,高潮要有明显的主题(这个主题很可能就是歌名),简单点效果好,可以更加突出主题这几个字。如果还有bridge部分的话,那就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如果前面都是叙事的东西的话,这里就可以唱出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感情是怎么样的,是苦恼还是高兴,然后再回到主题上来重新回味一下。注意看国外乐队的歌词,很多都是这样的。我觉得非常适合唱歌。总而言之,我觉得突出主题非常重要。歌曲总要有一个地方能令人印象深刻,听过一遍以后回忆首当其冲就是这个主题,简单明了,而且曲调上口,切忌曲和词复杂化。

关于如何看待《老鼠爱大米》这首歌:

其实《老鼠爱大米》占的最大的便宜,就是主题突出:“我爱你,爱着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现代人的欣赏已经不能适应那种比较深沉的音乐了,要的就是简单明了和兴奋感。一个别出心裁(或者说哗众取宠)的歌词主题,一种新潮的音乐风格是国内音乐听众最容易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国内大部分人都接受舒缓的音乐,这是它的第二个优势。而节奏方面比较出彩的流行音乐往往来自港台或者国外,比如SHE,周杰伦等等。所以在《老鼠爱大米》的旋律还很上口,制作和演唱都还比较细致的情况下,这么有市场因素的一首歌能红起来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如果光从艺术角度来考究,除了比较大众化,口水化外,我想没有哪个真正懂的欣赏音乐的会真正把这首歌听上3遍以上。

其实我并不排斥歌曲市场化,歌曲在市场化的因素下同样也是可以保持自己的水准的。而且音乐的市场化也是音乐人赖以生存的方式,大家要想着怎么把这种市场因素纳入良性轨道,而不是单纯的把商业歌曲和垃圾歌曲等同起来。如果你的歌曲既有水准又能卖钱,你干吗非要舍弃一方呢?好的音乐不会因为经过市场因素的过滤变得不好。看看国外的Clapton,John Mayer等等,他们的歌都是又好又卖钱的,而且这么长时间没有降低过水准,只是风格上的变化而已。国内音乐人为什么没有这个意识,把流行的东西做的更艺术一点。要知道,国内听众欣赏水准这么差,唱片公司也是有责任的,它们没能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没有做出高水准的音乐,没能把听众带入好的方面,所以才形成现在的恶性循环。我觉得有才华但是没有市场的音乐朋友们不要单纯的怪市场,自己如果有种就把属于自己的听众从港台歌星那里拉回来,开始也许会在市场方面妥协大一些。但是总有一天,当你的知名度到达一定地位的时候,你可以完全不考虑市场去完成自己的作品,那时一样的卖钱,就象现在周星驰的《功夫》,张艺谋的《十面埋伏》。

总而言之,对于《老鼠爱大米》歌曲本身我觉得没什么好谈的,但是作者从此获得了更好的创作空间,这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就看作者怎么发展了。是继续顺应这个歪曲的市场出些类似的口水歌还是勇敢的承担起改良歌迷听力品味的重任,完全看作者是不是还想在艺术上更进一步了,如果只是随便混混日子,不求提高,我想只是又为我的国内音乐人短命论增添了一个活例子而已。

关于《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看法:

一个网友谈到:看了你这么多对音乐的感想,我也是一个为中国乐坛充满忧虑的一个人,什么是好的音乐?好的音乐是否被接受?为什么人们认为不好的音乐而被市场接受,音乐应该继续他那“音乐厅式”的高贵头颅?还是“以人为本”的为群众服务当中去(我指的是大多数人)?那么音乐又为谁而存在,又为谁而
革新,音乐到底有是什么?既然它的出现原自于人民生活,那么她为什么又开始背离群众呢,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精神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拒绝泛滥的艺术传播塞进自己的耳朵,那么到底又是谁的错呢!还是谁都没错,或是时代不同了,
音乐创作也要与时具进啊.我觉的要是你来写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估计你一分钟可以写八段,本论坛的高手们也可以啊,首先,我绝不评说这首歌是个不好的歌,同时我也为这首歌而感动!但,我们可以讨论他的创作思路与技法,如果不是词很打动人,那么单一首曲,简直就是垃圾,话又说回来了,这样一首讲述平民百姓
真实生活和体味天下父母心的绝佳好词,又怎么配曲呢,一段情绪亢奋的摇滚?
一段情趣灰暗的"情歌",一段天下父母绝对听不清词的R&B,或一段柔情蜜意的蓝调布卢斯,不管是作者有意无意,这首让专业人士贬评的<<常回家看看>>的绝对市场优势是足以让那些人们大跌眼睛的!其实,我很茫然,音乐对我就象一个脱光的女人而没有秘密.风格再变,乐器在换,效果在怪,唱变说,说变吟,乱叫唤!痛苦,郁闷,相信你也有同感吧!

我的回帖是: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曲我发现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喜欢的居大多数。我觉得在重大的晚会上,导演还是比较照顾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所以晚会音乐还是用的比较老式的作曲调调,类似于徐沛东这样的作曲家比较容易获得认可。如果是换作张亚东来写还不一定有这个效果,我觉得这是两代人造成的音乐欣赏代沟问题。你举的这个例子我觉得还是挺特殊的。因为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上一代人在主宰,我们喜欢的文化还暂时不能进入,不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举刀郎或者类似于李春波《小芳》这样的例子我觉得更合适些。因为这是同一代人的欣赏品味的争议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讨论起来结局会挺灰暗,我是这样分析的:现代社会的节奏已经很少能让人静下心来去品味歌曲了,大多数时候只要听听歌词唱的是什么,音乐风格是不是有特色,曲调是不是上口就可以收工了。看看现在出名的歌手,刀郎,杨坤,阿杜,周杰伦等等都是风格独特的典型人物。至于音乐的深度是不会有人去细究的。这么多的歌手,歌曲和唱片能听到一个特点鲜明的就很容易突出。太正统作品或者太光滑的嗓音已经找不出卖点了。
其实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毛病,看电影喜欢看一些情节简单点的片子,喜剧最好,刺激一点的动作或者恐怖片也可以。如果是情节曲折点,或者更厉害的艺术片会觉得太累,没什么心思去看,也不想去考究影片的内涵了。当然我自己是喜欢音乐,所以在音乐上不会犯这样的毛病。但是可以反映出一种趋向,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靠哗众取宠来赢得越来越快节奏生活的人群。
所以我们所讨论怎么写出更好的曲子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大家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技巧,因为大多数听众根本就感觉不到,而他们能感觉到的不一样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不屑于讨论的,这样就产生一个代沟。我在一开始就说了,这个话题的讨论结果有可能是灰暗的。
但不管怎么说,除去对听众市场的顾虑,光从热爱真正艺术的角度出发,我们是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象《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写成象你说的那几种形式想想都是不适合的,但我觉得总有一种方式是可以的,只是我们的水准还达不到那一步。我很喜欢韦伯的百老汇歌剧,比如《猫》和《歌剧魅影》,那是古典和现代音乐的一个完美结合,韦伯这个奇才运用古典的作曲技法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现代作品。演唱者也非常成功的结合了古典唱腔和通俗唱腔,雅俗共赏。所以我觉得《常回家看看》这样通俗的歌词不能提到艺术的高度来创作还是创作水准或者是基本功问题。如果有真正高水准的艺术家从事通俗音乐创作,还是可以取得突破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内这样的音乐状况,要想出这样一个人,难!!!正如我所说的,流行音乐的创作在正统的音乐学院是空白,没有这样的土壤存在,又怎么能产生这样的人才呢?而那些嘲笑《常回家看看》的所谓作曲家,他们谁又能放下架子去创作这样给“通俗大众”听的歌曲,让我们耳目一新呢?

关于刀郎:

一个网友:作为一个不懂音乐的人,看了这么多,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所谓的流行,其概念倒底是什么,可能很少有人能够精确的表达出来,在我看来,一件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也许就算是流行吧~~每一个事物的流行都有其因素在,其实不必细究的,因为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来确定谁对谁错,只要你喜欢就好。
刀郎的哥说实话,在朋友们没在我面前提起前,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字,只是听过他的2002第一场雪,觉得顺耳,并没有太大的震憾,后来听说这个人后,就有意的听了几首歌,觉得他的歌简单,不像其他的歌听起来复杂,呵。。。。。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我的意思,希望大家不会一头雾水~
人通常喜欢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身边充斥着很多复杂的东西,大部分的人之所以会喜欢刀郎,也许就是因为他的简单吧~~不是有句话,叫返朴归真吗?或者也可以解释为懒吧,因为简单,所以听歌的时候可以完全放松,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呵~~~~~当然啦,这只是我这种懒人一族才有的想法吧~~~~~~

我的回帖1:热爱音乐的人和拿音乐当快餐和调味品的人在欣赏的角度和品味上面是有不同的。好比一个美食家,他吃东西根本就不在乎快捷,简单什么的,他注重的是做法,手工,口感,甚至绿色程度。而平时的上班族吃吃快餐就好了,觉得麦当劳也是挺不错的。但是快餐是不能拿上桌面来跟大厨师们做的精美菜肴相提并论的,明显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
之所以快餐可以走红,只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生活节奏这么快,对美食上的享受和钻研已经没有什么欲望了。他们的看法就象你说的一样:简单就好
但是音乐有点是跟美食有区别的,就是听过好音乐的人是不会觉得垃圾歌曲好听的。而美食家在饥饿的时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快餐也成了美食。也就是说即使是生活在快节奏里,一旦你喜欢上了更好的音乐,你是不会认为快餐音乐可以满足你了。而如果大家都拒绝快餐音乐,艺术家就可以存活下来。之所以玩音乐的人这么反感刀郎,其实是对中国音乐现状的不满,快餐音乐的大行其道让真正搞艺术的人没了市场。实际上,大家对刀郎现象的不满就好比是一个爱国者对官场腐败的不满,真正有水平的人出不来,烂水平的人倒可以当领导。你这样想想看,是不是可以理解一下大家的情绪。

一个民族,如果注重欣赏品味,艺术和大众是可以结合的比较好的。
据英国人讲,在英国,无论什么样风格的音乐都有市场。在其他欧美国家,他们的国民对音乐的欣赏品味也是让中国人汗颜的。他们的偶像派比如“backstreet boys”这样的音乐仍然让我们的偶像同行比如“任贤齐”这类的难忘其颈背。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物欲飞涨的阶段,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和品味真的是很糟糕,几乎没几个人关心艺术这个字眼。在国内,赚钱跟艺术是沾不上边的,而国外,艺术就几乎意味着赚钱。这是国民素质造成的。
有很多人觉得对音乐没什么追求,就是娱乐一下好了,不要求听更好的音乐,就好比吃东西就吃方便面凑合一下算了。短期看不出问题,长期对身体是有害的。而对精神生活的不追求会让自己对美丑好坏失去判断能力,变成麻木的人,而这样的人越多,就越让人感到国民的堕落。

问题也不光是大众的问题吧,唱片公司的宣传也是可以引导大众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他们能多包装一些真正有才华的歌手或者创作人,慢慢的改造市场,也是有可能成功的。其实刀郎不就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嘛,真正喜欢的人有多少呢,莫名其妙就红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的都听到了,于是出名了,有身价了。
但是唱片公司似乎谁都不愿意牵这个头,好比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是邻居,修路就可以致富,但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不愿意带这个头,宁肯任由这条路烂下去。除非大家都坐下来讨论好利润问题,多付出劳动的在以后的利润提成里面可以多占些份额才有可能让这件好事成全。唱片公司也是这样,在可以出垃圾歌曲可以赚更多钱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冒险去出张真正艺术的唱片的。这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也不是一两家唱片公司的事情,必须要形成气候,才能把音乐市场拉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必须承认做唱片的人欣赏水平是不低的,而且是非常专业的,懂得艺术的。但是在利润的节骨眼上,他们会显得很脆弱。唱片制作人自己也是非常苦恼的,他们出的唱片有很多他们都不喜欢,但是没办法。张亚东(金牌制作人)也说:过20年来看他现在出的这些唱片,都是垃圾。他自己也非常痛苦,多次强调国内音乐环境不好,唱片业萧条。陶匆捕啻握癖奂埠簦希望同行不要再愚弄大众了,要有点职业道德。确实,为了赚钱,把听众当傻B的唱片公司太多了。

一个人只有在红了以后才有可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在一开始就做个性的东西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周杰伦开始也是无名小卒,出不了名,他都是吴宗宪捧出来的。只要出名了就好吧,不管什么风格的东西听多了就会顺耳。开始大家都说周杰伦唱的不清楚,不好听。后来变成大家说喜欢周杰伦就是喜欢那种唱不清楚的味道。反正只要你的唱片有大量机会接触大众了,你的风格不管好坏也就成为一种招牌了,现代社会卖就卖这个招牌。刀郎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招牌打出来,就会有人喜欢。

的确事事有其道理,刀郎成功的确是迎合了市场。我丝毫不否认他成功的道理。说白了,我们不是针对刀郎的,而是针对需求刀郎的市场的。举个例子,按照有需求必有供应的道理,便宜的产品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穷人的存在。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店里产品都是很低档次低价格的,说明这个国家穷人很多,这根本就不值得称道。这个“穷”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改变这个国情,是我们希望讨论的,问题的关键根本就不是有需求有供应这个道理,或者便宜商品为什么卖这么好诸如此类的问题。
况且就算是评论一个人,也不能光从成绩来看。人的成功是实力和运气的交相作用。有的人实力成分大点,有的人运气成分大点。但是缺一项都不能成功。没成功的人不能所他没实力。在网上论坛里面,有很多实力不比刀郎差的人,他们没出名很大程度上是机遇问题,不代表他们没有资格对刀郎的水平做出评价。

转贴一个帖子,是著名金牌制作人张亚东对于国内音乐现状的发泄,他的很多观点我非常的赞同,并且跟我以上一些帖子的内容不谋而合
我觉得我是特矛盾的人,有时候会很有条理,但大多数时间是乱作一团,我不懂计划。所以我觉得我是比较感性的人。"5月29日,感性的人名叫张亚东,在一个名叫Vogue的Club里劫持了记者,后者惨遭倾诉,在凌晨4时许方获准离开他家。那天他刚签约华纳,据说在仪式上干了二两二锅头。这就是他,张亚东,在"北京十大没谱青年"的排位中列我之下,排名第4。谁评我作"中国十佳记者"?
(一)
大家可能都是通过王菲的专辑《浮躁》认识我的,事实上,也只有《浮躁》那张专辑王菲的唱片公司没有给我太多意见,但我觉得我当时的能力不够强,没能很好地把握住这种机会。《浮躁》是王菲所有的专辑中卖得最不好的一张,通过这张专辑可能大家觉得我制作得不错,但由于它不卖钱,我也失去了为她制作整张专辑的资格。他们不愿意给我这种机会,因为给我做就不卖钱,我竟变成做"不卖钱音乐"的人。这之后我只能为王菲做几首单曲,一直到现在。在王菲的新专辑(《寓言》,编者注)里我可以做五首歌。这五首歌会连起来拍一部半个小时的Music Video,类似于小电影,我觉得应该突破一下,王菲也到了该突破的时候了。我听了一下由香港人制作的另一部分专辑,感觉和我做得比较接近,这回没有太俗的歌,不像以前。
我觉得王菲作为艺人体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她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人,但她所身处的环境却是极度商业的,她作为"明星",已经到了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地步。她不能只照顾她自己,而不管唱片公司和歌迷,她没有办法,因为喜欢她的有这样的人也有听那样的歌的人。所以我觉得很难办……
(二)
我在1998年录了我的第一张专辑。在录那张专辑时我觉得我的水平相对世界水准来讲非常低,而且自我来北京之后,我一直是在学习,并不是到这儿释放东西,所以在我做专辑的时候恰巧是我的转折期,有些东西我想做到但是我的能力不到,我能做到的我又觉得挺乏味,而且唱片公司对我要求极高,马上就要录,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香港的发行量我不知道,我估计不会超过五千张。
我的专辑在商业性上有问题,而前期公司又为我花了很多钱,再加上公司签的其他乐队都不卖钱,都是比较怪的乐队(比如香港的Cry),所以我的老板心灰意冷,就舍弃这边了,转而发展他在丹麦和英国签的乐队。
然后我就歇下来了,个人音乐方面也不再想了,开始不断地为别人制作。
在为别人制作音乐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作为一个制作人,我和唱片公司方面的协调通常有太多问题,比如说我认为这支乐队应该录多少天,而唱片公司规定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他们的水平不到,我没有办法,我不能把人家的东西全改了,我还得征求他们的意见。目前北京的乐队,包括我制作过的大多数乐队,几乎都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大家在一起多数时间不是在探讨我们要的是什么意境,我们要弹奏出什么样的情感,而是"你能不能弹齐一点"、"你能不能别晚呀",就是这种低级问题常常会消耗我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我记得Radiohead有一首歌,当时他们编了十三种配器,然后乐队从中选定了一种最完美的版本。我觉得像Radiohead那么牛逼的乐队,都这么敬业地去对待自己的音乐,而我们这么低的水平,还这么不努力。而且有时候我建议乐队用这个办法,但是乐队有太多意见,我做的每一张,比如说"麦田"、朴树、"地婴"、"瘦人"……每一张都遇到这个问题,我说能不能这样,可乐队说我就喜欢那样,比如说"瘦人"的那张专辑,我最早建议录同期,而乐队就觉得应该分轨录音;再比如"麦田",录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们自己摆的小样都比从香港缩回来那版好,但是他们的老板不允许在北京缩,而且也不让我去,等"麦田"录第二张的时候,乐队又换人了,结果拿来一大堆歌乐队互相都没练过。我觉得国内整体环境的不规范,让我没法做,其实我觉得我能做很规范的事情,但是没有人给我这样的机会。
(三)
我自己做得最满意的一张专辑是"麦田守望者"的首张专辑,因为它带有我的情感。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的心态一直都不平衡的,我老有一种"我是外地人"的心态,我觉得这个社会排斥你,你也会潜意识地去排斥社会。而"麦田守望者"这个乐队起到了一种特别及时的影响,就是把我的生活和这个城市拉在了一起。萧玮他们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都是很好玩的人,在跟他们的合作期间,我由过去的那种老成忽然变得开朗起来。他们就像是我的同学一样。你明白一个人要在一个没有同学的地方生活是挺可怕的,你每天接触的都是些陌生人,你会觉得非常不踏实。"麦田"他们非常非常帮助我,打电话都是"亚东同学干什么呢?"。我好像在北京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人一下就放松了。
我自己做的最不满意的专辑我没法儿说。
(四)
我认为中国音乐历来比较弱,弱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中国音乐是旋律音乐,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比如说一段旋律听上去很痛苦,但是把它加快几倍,马上就变成妓院小调。一条旋律它所能表达的东西是非常窄的,它只是一个横面,我从小学晋剧,接触的都是单旋律乐器,也没节奏。我承认中国音乐非常牛逼,它有它的神,我只是说它太不科学,中国的乐器也太不技巧,二十把二胡,没有一把能合在一块,乐器极其不规范。而西方音乐是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弦贝司,你可以体会到这种科学的结构。中国人一向不太注重理性的东西,做音乐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到了就行。
你如果说现在我比谁不如我还可以忍受的话,那当我听到若干年前肖邦的夜曲的时候,再想自己,我就会崩溃,真的会绝望的。我是很悲观的,我不是那种狂妄到不要历史的人,那种"我觉你们都太傻逼了,我不会才牛逼呢",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喜欢严谨的、有技巧的、有情感的音乐。我从小没受过什么音乐教育,如果能让我重活一次就好了。现在中国的孩子,如果能从小接受那种系统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有一些东西是大家都可以做的,比如说玩实验音乐,我认为你明天买一堆设备,你一定能做出特牛逼的实验音乐,因为那个东西没有规矩嘛,怎么做都行,那谁不会呀!我不认为实验音乐有什么。我喜欢那种有约束力的音乐,如果有一个规范约束你,然后你在这种理性的约束中还能做到感性,我认为这才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东西,因为不是人人都会。如果你能做到这件事情,我也能做到这件事情,那么在做这件事时我就体会不到乐趣,说白了就是这样。
而且目前在中国,我的制作量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使命感,就是说我不能是一个不管不顾,想做他妈什么就做的人,我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大家尽可能地去规范地掌握一种国际语言,希望中国的音乐在若干年后达到世界水平。比如日本,日本人接触Beatles是和美国同步的,日本的小学教育里有爵士课,那么日本现在就有非常牛逼的音乐家,在国际上享有胜誉,他们的专辑在欧美音乐杂志的年选中名列第一,他们的专辑在英国热卖,他们也是唱日语,不是英文,但是英国人会买,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语言是和欧美没有差别的,论和声,我比你都牛逼;论设备,日本的合成器怎么样;论技术……我是想说,我们的音乐气质想不要都不行了,它就在你血液里,什么发扬民族文化,我认为先别着急,我们先得掌握一种国际化的音乐语言,之后才可能超越它。
我希望年轻的乐队不要全是三和弦,会仨和弦就出一张专辑,在我看来你还怎么发展呀,这样也太简单了。听古典音乐家表演,他在台上十分钟,俗话讲台下就是十年功,十年含心茹苦练到那样精湛的技艺你会佩服他,你看他的眼神,你就会知道他的内心肯定不同。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太缺乏学习的精神,大家都忙着去耍范儿。我只是想我自己尽可能地在技巧上提高一些,我家里你看看,全是书,我他妈每天觉都不睡(顺手拿起一本《爵士合声》),我分析,为什么它能流传,为什么它这么优美,它怎么回事,我必须知道。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有一点学习的态度。我希望通过我的制作,通过我的努力,给别人带来一些讯息。可能外国人做得特牛逼,大家都没反应,觉得离他们太远了,那么我就希望能和国内志同道和的人一起做出一些高水平的东西。我希望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尽快掌握牛逼的技术,让所有的人不再把技巧当成一个难题,如果你在弹琴时还在想你下一个手指往哪放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想到你要表现的那个东西。我去过不同的国家,去看过不同的乐队,看过国外街头的表演,看完以后真的觉得我们国家整个的音乐水准太低了!
(五)
我现在每天都有崩溃的感觉,都有一种……你知道什么叫做绝望吗,就是一刹那觉得我编的音乐弱到家了,觉得自己活得太惨了,自己毫无是处。这么多年来我没睡过好觉,为了音乐我能做的都做了,甚至我的生活方式都随着我的音乐感觉去改变。我不喜欢快乐的音乐,我喜欢忧郁得一蹋糊涂的东西,我听很多音乐,听做弥撒的音乐,听法国早期流行歌手的音乐、听古典音乐,无数次在夜里关上所有的灯,哭着听。
在我看来没什么可高兴的事情,所有快乐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会变味。以前我不能大口吃饭,我特别不喜欢特能吃的人,一看见能吃的人我就觉得不舒服,我也不希望自己变成胖子。我已经到了强迫自己去适应自己的音乐的地步。
每天都得睡觉,每天都得吃饭,每天都得花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相信现实中的人和事都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丑的一面,这是没有办法的。我也曾经和自己对话,发现自己内心里也是有很丑恶的一面,当发现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害怕,我想我怎么会是这样的,当我去正视它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特别痛苦,所以现在我几乎不和自己对话了。我以前总会一个人坐下来问,张亚东,你怎么了,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我现在不问我,我随着一种感觉走。
钱的问题是最让人痛苦的,因为我的家庭不是很有钱,弟弟和家人都需要我帮助,你要为了去赚这些钱消耗你的生命,熬一夜,熬到一照镜子都不敢认自己,你就是为了拿来钱之后赶紧去买你想要的东西。现实中花钱的地方太多,我觉得我不能平衡这些东西。
我签华纳就是为了钱,因为现实太残酷了。前几天一个流行女歌手来找我做制作人,要搁以前我想都不会想就拒绝了,但现在我答应了。
我小时候拉"天鹅之死",那是一首在大提琴曲里挺俗的一个曲子,但是我很喜欢它,就是因为它快死了还唱那么美好的歌。我时刻都会想到我会死,这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事情,我随时随地都会想到这一切都会和我没有关系,没有办法,我不能控制我自己。
我悲观,是因为我有欲望的一面。我是一个有野心和欲望的人,我的欲望非常非常强烈,我有时候不敢面对,因为它会让我变得很痛苦。我到今天,虽然我个人非常努力,但我得到的并不是我意料之中的那种幸福。
最终都得死,所以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多太意义,这是关键,我不认为有什么意义存在。
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我会用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去形容音乐。每当我听到自己录制的作品的时候,我马上就能想起录音时季节的变换,空气的声音都在里面,这时候我会感觉到幸福。
有个朋友跟我说的话给我启发特大,他说人活着应该有至爱,但不能选择一个活物,爱一个人,她可能会变心,爱一个宠物,它可能会死,你一定要选择一个不会离开你的东西。我选择的是音乐。
我现在觉得生活中的我已经不再重要了,我只是活在我做的那些音乐里,音乐就像是我的家,我必须把它布置得特别好,让它变成一个我理想中的生活环境。现在可以让我不做别的,但如果不让我做音乐,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即使没有一个人听,我也会在家疯狂地做音乐。
咱俩现在在这儿聊天,等会儿你走了,这儿就寂静一片,抓不住什么东西,但音乐,只要我抬手,它就在。我的老师曾跟我说,你爱音乐,音乐也会爱你。现在无论我多痛苦,但只要我弹,那个声音飘出来的时候,一切就会不同。
除了音乐我什么都没有,生活里的其它东西,已经被我忽略了
 

附件

  • 海浪03.jpg
    海浪03.jpg
    13.7 KB · 查看: 355
我慢慢看
 
很多朋友一上来就说他们很有写歌的愿望,问我如何写歌。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种心态太不踏实了,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想写歌想作曲的愿望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你连自己哼出的东西都没法记录下来的话,这种想法就成了急功近利的表现。
其实写歌包括配器这个东西是个水到渠成的东西,如果你还在问我该怎么写的话,我觉得你根本就没入门,对这个音乐这个东西根本还没能力掌握。对写曲子这个想法还必须先放放,多去学习基本的东西,学到一定程度,积累到一定量,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包括评价自己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凡是一上来就问怎么写曲子的朋友经过我进一步了解,都是没什么音乐基础或者基础不好的朋友。不要走都没会就想飞,这是我想说的。你们需要的不是怎么写曲子,而是怎么先去了解音乐是怎么回事。

更进一步来说,写歌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即使他不懂乐理是个乐盲,时常也能瞎哼出一些曲调出来(我老爸就这样,呵呵),但是他们自己不了解哼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没法记录,所以也没法跨进音乐这个门槛。而懂得记谱的人就不一样,他可以把自己或者别人哼出的曲调记录下来,比如王洛宾,于是就有这么些部分人成了作曲家,音乐家。实际你有没有作曲的能力就在于你有没有记谱的能力。
如何训练出这个记谱能力?首先你得识谱,唱的要准,歌谱的细节都很清楚。然后要练耳,包括分辨音程和分辨节奏,各种复杂的音程和节奏都要练到条件反射,一耳就能辨认。这个有点象练英语,要练到象母语的程度。当然越复杂越难辨认,但是能分辨的出复杂音程和节奏的人一定也可以写出复杂音程节奏的东西,所以想要写歌写的好对耳朵的训练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而且没有尽头。练到一定程度,你听到的音乐的时候,在你头脑里反应的不是声音,而是乐谱。

更进一步,如果你不单单是能辨认音程和节奏,而是对乐曲的和弦也渐渐开始敏感了。你会渐渐发现歌曲的旋律都是建立在和声的基础上的。除了传统式的中国乐曲是先有旋律再有和声背景(也就是先有曲,再配器)以外,现代乐的旋律都是建立在严谨的和声架构基础上的。你对和声越敏感,就越会发现写好一首歌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很强的基本功。你对和声越敏感,也就会越发现国内音乐对和弦运用手段的匮乏,听得出什么是好歌什么是烂歌。真正有水平的歌曲光从旋律上看是无非跟烂歌拉开距离的,甚至旋律还不如烂歌来的花哨。你会了解到真正有内涵的旋律是什么意思。

我不同意第一个观点.能写歌的人,天生对音乐都有一种敏感.就好象一种人天生对旋律对节奏有很强的感觉一样.而不是说学过与不学过那些所谓的科学知识.在这里阁下对如何写歌的我说法请发表清楚点.如何写歌?
 
续2:

可能这里有很多人不屑于那些学院派的专业老师,也不屑于学院派的那套东西。但是一旦你了解到了学院派的东西,会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狂妄。毕竟作曲的这一套理论和各种训练已经经历了多少个世纪多少个音乐天才的发展和研习,产生了这么多经典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要想否定它的作用,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半瓶子水的小青年。


学院派的这套东西之所以不被大家看好,是因为国内的学院派作曲人没出过几个好东西,实践能力不行,又不屑于写流行的东西,有点象学武成了武痴,反而变的不通事理看不开了。但是大家走出去到国外看看,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很多好东西在国内就是存在误解的,比如摇滚,在国外是很正常很主流的,在中国就是另类和社会混混的象征。学院派这个东西也是这样。


另外上面有人谈到作曲要不拘泥于规则,要创新等等。我觉得这里分为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如果你打破这种常规是有意识的,我想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明白本来规则应该是怎样的,只是为了表达需要而特意设定的,实际上这里又产生了属于你自己的一种新规则。但如果你是无意识的打破了常规,我想这只能是归为一种错误,就好比唱卡拉ok跑调了还没感觉,这不可以美其名曰是不拘泥规则或者创新。拓展开来说,玩另类的应该首先搞清楚主流是什么,先理解和掌握主流的各种规则,然后再进行另类的创作;玩punk的朋友也要先练好技术再来玩粗糙的,这样感觉会很不一样,有种得心应手而又有乐品的感觉。


总之,我强调的是,先理解掌握它,再打破它颠覆它。而不是什么都不懂或者半瓶子水就开始谈打破和颠覆,那样是制造混乱而不是音乐。


问:为什么要强调学院派?所谓的中国专家级?对,一个博大精深的东西也是不需要我这样一个混迹与北京街头的小伙子来评论的.
但我他妈的就问问.你们所谓的,是所谓的学院派除了能出几首他妈的歌颂祖国之外,你们还能怎样.对.必须弄清楚现在的主流市场.但是,您知道主流市场现在是什么文化主流着吗?是韩国今韩国整个娱乐产业已经霸占了中国相当大的市场份,时尚,游戏,音乐,覆盖着中国的这一代人.人们享受到的价值.原因在于,韩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也并不长,而且创造出的音乐,以及其周边产业,缺乏文化内涵,信仰,以及思想 ,而韩国娱乐进入中国的原本用意也就是为了创造商业价值.
后面的段话我无话可说,我倒是同意.
 
感性是创作的源泉,理性的技巧是服务和协助! 这样的句子很漂亮,但是不实用
我的感觉是天赋和理论都是不能偏废,在创作中,灵感先于理论到达,但是不能说明灵感比理论更有分量。好比你选择一个女朋友,长相是门槛,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可能才是你最终选定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长相符合你的标准的情况下)
创作也是这样,灵感或者说感性的东西就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什么也别谈,但是过了这个门槛就要看大家的功力的深厚了,这个功力是日积月累的音乐鉴赏,听力和理论各方面的沉淀。有人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感情,很好的灵感,但是没有办法继续完和这个灵感同样出色的余下部分的创作,说明他还是个业余创作家,理论沉淀还跟不上。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家总是可以抓住一个小小的动机把它发展的非常感人和出色。实际上大家对理论有些误解,喜欢把它书本化,其实它恰恰就是发挥听觉的艺术一把利器,把最好听的音符给挖掘了出来。而很多时候,这些音符光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的。所谓的音乐大师哪个不是高深的理论大师,他们是天赋和深厚基础的完美结合。
过于强调天赋和灵感很容易让人对理论产生排斥,觉得凭自己的小聪明不需要特别用到什么理论也可以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实际上仔细听过这些作品以后,发现艺术性还是不够,走的路子比较野(当然有人会说比较自由),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走入死胡同,创作生命不够长久。在国内,能谈的上创作生命长久的音乐人少之又少,为什么?都是灵感突发类型的,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如果有个深厚的音乐沉淀情况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灵感可以充分扩展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不需特别的再灵感突发把余下部分完成,否则会是相当累的。
我很欣赏国外的流行乐创作是百花齐放的,既有学院派的(比如很多电影插曲),也有很多野路子的(比如摇滚类的)。但即使是野路子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深厚音乐沉淀的,只是风格不同于学院派的套路而已。但是他们通通都是理论的大师,加上他们的音乐创作理念比较受听众的认可,所以出名,而且可以水平不降低的一张接一张出专辑,这种现象跟国内是两回事。
总而言之,感觉国内流行乐还是轻理论,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少,想马上写好歌出名的人多。跟学术界一样,浮夸。
一家之言,或许有偏颇,但是是我的切身感受

这一段我就抓住一句话来说.您认真的分析过中国目前的音乐市场吗?你认为中国就真的是没有人有才华的吗.我只简简单单的说一个字 穷
 
关于后面的我也不想再问了.不知楼主阁下去哪转来了这么多不同风格的的话语.但是对于最后的那几段,我想已经不是纯音乐人可以解决的问题了.那是国情,你绝望个屁.你生活在所谓的G C D的光辉照耀之下你就应该觉悟.对于前面几段我只想大概回复四个 井底之蛙
后面那几段话不知是哪位高人写的 值得尊敬.
 
另外说说我个人对楼主阁下的看法.我在看这文章的时候就是开着你的主页,听着你的歌.你的音乐.在这里,我也是搞音乐的,不纯是搞,喜欢的成分多.我跟您说声,辛苦了,啊.
阁下主页第一首什么来着?就一手机自带铃声,可笑.
第二首.翻唱奔跑,阁下的录音技术就跟我在九十年代用录音机录的一样.阁下,我弱弱的问一句,你知不知道你在前面到第一个高潮你已经跟不上节奏了.第一个高潮你严重走拍.我不知是为此悲哀还是嘲笑.不,我不是嘲笑,对于一个能认真做音乐的人我就应该尊重.我只发表我的意见.阁下八岁开始,OK/.
 
楼主,不要再献丑了.你还没真正明白一个音乐人的去向,相对于中国来说.我真的很想跟你说,不要丢人显眼了.对,我是没有自己的音乐DOMO在网上,也没有去常识过把自己的音乐录下来,但我目前只知道,我应该尽我的能力,多听,多发掘一些可以学习,可以听的音乐.来介绍给身边的人,介绍给身边认识跟不认识的人.让他们不要再受那些无谓的流行音乐所侵害,我这里指的是一部分流行,不指全部.没有打死全部哦.在北京的音乐人都有这个同识.我不希望你总是出一些垃圾作品,丢人显眼.告诉你星海音乐学院在除了广东之内几乎没人知道.不要混迹与那些所谓的学院派之间.到你以后出来之后你只会成为国家的一个写谎言的机器而已.什么是谎言机器?就是那些所谓的歌颂祖国,我的妈啊.废话不多说,楼主好自为之.
 
最后告诫,请不要用我们纯洁的音乐贴上低俗的歌词.爱情?可笑,写这样的歌的人有多少个懂得.就他妈的全是分手我哭了什么鸡巴狗屁玩意.楼主你是其中一个.
 
多谢了
很荣幸副会长你的教导 指出的我的不足之处我是会改正的 也正是本地的原创音乐在发展中存在有点问题 所以我向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共同将本地原创音乐发长起来
如果您说当今的流行歌曲怎么都是写失恋的 恭喜 说对了 现代流行音乐源头说到底也酒是描绘城市男女轻轻爱儿女情长而出现的艺术文化产物 若说我写的歌词中也存在这些现象 那不好意思 那是说错了喔 我都已经忘了我有多久没写过这类型的歌词了 都是好朋友写了词我谱的曲现在
话说回头 是有那么一句话“世界上的音乐没有好与不好 只有您欣赏与不欣赏”劳驾我能说一声“别人的音乐是没有您说的垃圾与天才之分的 有的只有您欣赏与不欣赏 或许您的音乐也有过被人说做是垃圾的时候 但您也只应该说是别人不会欣赏您而已 也正如我觉得Soul不太好听 而我有些朋友反而觉得好听 我只能说说我的音乐个性方面是多了一点 我是不想我会成为别人的影子努力 而奋斗
我听过阁下您很久以前您们自由乐队的歌 不委直言大多数风格是从五月天那里拿过来的吧 有一首跟五月天的《盛夏光年》可以说是孪生兄弟的我忘了歌名不过阁下您自己应该清楚 当时他们出了那一首歌不久 您们在首届人民大会堂电白县首届原创音乐会上(一年前五月份)唱了 其他的歌也很有雷同的感觉 可怜的是那场晚会差不多都是“原创”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的喔 我“海浪”张烨定会改的 不知您呢阁下 也会吧 但我做的音乐会遵循些原则的 正如今年嘉信茂乐队比赛茂名赛区露乐团为什么拿了冠军 除了很多方面外看 还有方面也很重要的 他们的风格在国内是很少听到的 少有的声音 其他大多数的Band的原创虽然是原创 但却好像是有种在哪听过的感觉 我就会记不住有这么只Band他们唱过原创 所以他们拿冠军理所当然 虽然别的也很有潜力;简单来说是这样了 那我就是想说我不想改变我的歌曲的个性化发展 虽然音乐人大多数是爱评论别人的……
我想我也是需要各种人的指导 在某些方面比我现在优秀的朋友的教导 很感谢 我也是想要进步的 对于您上文说到北京一些音乐人交流 认为北京那边的音乐人都不了解这边的是主观点了吧阁下 如果作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音乐人 是要了解各方面的音乐的喔 虽然不要全部精通但至少要了解一点 那也正是综合素质上要提高的问题 如果音乐方面上去了但满口脏话下流话也正是要贻笑大方的 或者阁下您跟北京那便有些并不太渊博的音乐人交流的吧阁下……
我也知道我有些朋友去北京那边做音乐被人骗的有不少 那里做音乐的很多 那么就什么类型的音乐人都很多 相反在北京那边些有实力的朋友对这边的音乐至少都知道一点 但并不是您所说的一无所知喔…… 您说时不小心留的一个漏洞 原来谁都有是只井底之蛙的时候 呵呵呵 所以才要一直学习 不然大家就不用学习了
我一直是想提高自己的实力 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还要需要向大家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像有些您这样的前辈能收我做徒弟多好啊 带一下我 师傅…… 我编的那个序曲我承认音效加得是多了一点 有其弊与利 关于中国现在的音乐市场方面我也同意您的看 我粗心将那一点觉得不对的说法也保留了进去 不好意思了那思想在N年前来说还合适 现在来说就是过时了是很不合现在的音乐发展
有商业的参与那是有其两面性的问题 韩国音乐的商业性占主体地位就是可以让他们的音乐一开始就是以亚洲性来定位而出发和实施 所以一推出就让众多年轻人接受 这就正是他们为什么能发展迅速的原因 如果大多数人接受了他们的音乐了 那您就不能说他们不好了啦
 
陈年旧事莫提了。原创歌曲。本来就是你抄我我抄你的而已,就看谁抄袭的高明。而不是你听出了我们的歌是模仿谁的。既然你如此,我不多说了。希望以后网络上不要再出现芙蓉姐姐类型的人物了。没错,我是耻笑你的八岁学习作曲十四岁开始尝试作曲的恶心介绍。你知不知道你让人很恶心。一天到晚就想着创作创作写歌,你能写个什么出来。基本节奏都拿不稳定,我不知道你现在在星海音乐学院学到了什么。不过星海音乐学院我去过看过,一些糜烂的大学生活加上一群不学无术的的学生在糊弄玄虚而已,星海音乐学院按照现在来说就一个成人托儿所。至于你说,你朋友在北京被人骗,抱歉,那是你朋友笨。知不知道迷笛音乐学校为什么不叫迷笛音乐学院吗?因为校长说我们学校出来的一定比所谓的学院强,你问问在京的音乐工作者迷笛的学生占有多少?对于家乡的音乐,我只能说别浪费时间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没稳定,你就想着搞精神生活的乐趣?能出去就出去,南方不是音乐的天堂,有空多跑跑别的地方你会知道很多。
还有,我很怀疑你的回答。不知又是哪位高人帮你的呢
 
哈哈,我指出某些所谓的垃圾。不是作品问题,是技术技巧跟作品问题。前文说都你貌似对于科学专业的的方法特别感兴趣,但我听不出哪些科学专业的方法。小子,练好节奏再搞音乐吧。无论你哪方面多优秀。音乐没节奏你还是回家去。还有我很欣赏你的速度变化,由120的速度能在那么段的时间改会60速。佩服佩服。不是说你的音乐多加了点音效,听你的音乐简直是受罪。基本的录音程序你都没学好吧。改天回水动让朗朗琴行的哥们教教你。
 
QUOTE(可 @ 2008年12月12日 Friday, 11:26 AM)
陈年旧事莫提了。原创歌曲。本来就是你抄我我抄你的而已,就看谁抄袭的高明。而不是你听出了我们的歌是模仿谁的。既然你如此,我不多说了。希望以后网络上不要再出现芙蓉姐姐类型的人物了。没错,我是耻笑你的八岁学习作曲十四岁开始尝试作曲的恶心介绍。你知不知道你让人很恶心。一天到晚就想着创作创作写歌,你能写个什么出来。基本节奏都拿不稳定,我不知道你现在在星海音乐学院学到了什么。不过星海音乐学院我去过看过,一些糜烂的大学生活加上一群不学无术的的学生在糊弄玄虚而已,星海音乐学院按照现在来说就一个成人托儿所。至于你说,你朋友在北京被人骗,抱歉,那是你朋友笨。知不知道迷笛音乐学校为什么不叫迷笛音乐学院吗?因为校长说我们学校出来的一定比所谓的学院强,你问问在京的音乐工作者迷笛的学生占有多少?对于家乡的音乐,我只能说别浪费时间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没稳定,你就想着搞精神生活的乐趣?能出去就出去,南方不是音乐的天堂,有空多跑跑别的地方你会知道很多。
还有,我很怀疑你的回答。不知又是哪位高人帮你的呢
[snapback]2604514[/snapback]​


关于那介绍 我也发现是过时了,抱歉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写的忘了改了,主页怎在我这里上打不开别人又打得开 我要打得开才能改得了
所谓“所谓士别三日 即刮目相看也”更何况一年多了 我也不是一年前在红馆俱乐部里你见到的那个张烨了 所以不要用老眼光来看我了 我这样回答完全合与我现在对于音乐的见解 所以我在现在的水东中学高二音乐班里 说句实话 是真的很难找到 向您能这样好好聊下音乐的啊 ……
对于音乐的发展 我当然也是就要离开这里 南方不是音乐的天堂 大陆内著名的音乐公司之类的东西大体百分之十在广州 而百分之九十就是在北京 真正要做音乐的迟早是该要去北京发展的 茂名地区也去了不少了 不过现在我还没到离开的时候 对于本地的发展就应该有份责任感在 既然我现在在这里 那我就应该参与这里的音乐发展 用我还留在电白的时间---与大家一起将家乡的文化推广得更好
虽然我只是微尘 但我并不一定是渺小
 
QUOTE(可 @ 2008年12月12日 Friday, 11:34 AM)
哈哈,我指出某些所谓的垃圾。不是作品问题,是技术技巧跟作品问题。前文说都你貌似对于科学专业的的方法特别感兴趣,但我听不出哪些科学专业的方法。小子,练好节奏再搞音乐吧。无论你哪方面多优秀。音乐没节奏你还是回家去。还有我很欣赏你的速度变化,由120的速度能在那么段的时间改会60速。佩服佩服。不是说你的音乐多加了点音效,听你的音乐简直是受罪。基本的录音程序你都没学好吧。改天回水动让朗朗琴行的哥们教教你。
[snapback]2604520[/snapback]​


如果您听过我用乐器直接唱那首歌的话您肯定不会说139转78不好 歌写出来:时是很好的 那个后期制作让此没有划上好的句号
就当时那个伴奏让人帮忙整出来时-我唱时不知多失望
dt.gif
虽然他们说要整成这个风格或别的风格也好那我不管也没关系-但至少您们不要将副歌转78后面的弄得连情绪化都没有了所以听起来就没高潮了 那里配器怎么可以安静了下来
dk.gif
那本是高潮的 现在做的我自己也觉得那效果像是断
层了
dt.gif
我朋友也说本来写的的那首歌是
较R&B就是主流的 却弄得没一点Feel了(不信可问我朋友这个电话15019365530或06683535106) 代全哥也说那编得不够好 最让我伤心的却是他们还说我写的歌是不跟大流的
我也不能只说别人 错误也有其两面性 我还是该反省下自己
虽然我写的的歌风格是 Blue布鲁斯的 大陆风的 死亡音乐的等都会有
但我大多数就是往主流方向写的
很多原创歌曲堆着都没发表出去
一首歌出版经过出版经过那么多阀门
所以才知道你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编制了发表出去
既让那些人能将他的音乐呢个发表出去
是经过很多程序的艰辛工作的
所以至少需要对别人表示尊重
去反传统腐朽音乐是要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的对啊 不然那只是个音乐发展的角落或被称为却是退化的音乐 我音乐的科学方面欠缺 那好的 那又是我一个要提高的方面
 
用错ID了,楼上那条我发的..我现在的想法是,先自救.自己救活自己再管其他的.回水东有空聊聊.呵呵,没恶意.我想看看你现在如何.前提,我现在可没搞乐队没搞音乐哦.我只是接触而已.
 
QUOTE(冰天浪 @ 2008年12月14日 Sunday, 01:43 AM)
如果您听过我用乐器直接唱那首歌的话您肯定不会说139转78不好 歌写出来:时是很好的 那个后期制作让此没有划上好的句号
就当时那个伴奏让人帮忙整出来时-我唱时不知多失望
dt.gif
虽然他们说要整成这个风格或别的风格也好那我不管也没关系-但至少您们不要将副歌转78后面的弄得连情绪化都没有了所以听起来就没高潮了 那里配器怎么可以安静了下来
dk.gif
那本是高潮的 现在做的我自己也觉得那效果像是断
层了
dt.gif
我朋友也说本来写的的那首歌是
较R&B就是主流的 却弄得没一点Feel了(不信可问我朋友这个电话15019365530或06683535106) 代全哥也说那编得不够好 最让我伤心的却是他们还说我写的歌是不跟大流的
我也不能只说别人 错误也有其两面性 我还是该反省下自己
虽然我写的的歌风格是 Blue布鲁斯的 大陆风的 死亡音乐的等都会有
但我大多数就是往主流方向写的
很多原创歌曲堆着都没发表出去
一首歌出版经过出版经过那么多阀门
所以才知道你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编制了发表出去
既让那些人能将他的音乐呢个发表出去
是经过很多程序的艰辛工作的
所以至少需要对别人表示尊重
去反传统腐朽音乐是要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的对啊 不然那只是个音乐发展的角落或被称为却是退化的音乐 我音乐的科学方面欠缺 那好的 那又是我一个要提高的方面
[snapback]2606359[/snapback]​




呵呵,看了可乐和楼主的发言
我自己也有点感慨

我想问一下楼主
音乐是用来干什么的??

暂且抛开技术层面来说
你问问你自己
你的音乐素养又是达到什么程度???

不错,每个人的音乐都不能说是垃圾
因为每个人所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
但你自己所写的歌曲又是达到那个层次呢??
联想起今年的一个音乐评选活动
内地最受欢迎的男歌手是庞龙
呵呵
我暂且不说他的歌好在哪里而又差在哪里
给两只蝴蝶给同行听听
有多少同行是愿意听他的

呵呵,编曲
你懂得多少呢??
你那首歌我也听过
呵呵
就连最简单的统一你都做不了
又如何说有情感??
乡村风格
呵呵
我记得最经典的一句话
怎么这么像牛仔很忙的啊??
呵呵
连乡村是什么都还没去了解
又怎么能去分辨好与坏??

一首的成品好与坏
就像生孩子那样
每一道程序都能影响最后的结果


你能说出这么多的话
这真的证明你的见识面很广
这是件很好的事
但你自己却不会从里面学到东西
这是你的悲哀
 
QUOTE(冰天浪 @ 2008年12月12日 Friday, 12:50 AM)
是那场晚会差不多都是“原创”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的喔 我“海浪”张烨定会改的 不知您呢阁下 也会吧 但我做的音乐会遵循些原则的 正如今年嘉信茂乐队比赛茂名赛区露乐团为什么拿了冠军 除了很多方面外看 还有方面也很重要的 他们的风格在国内是很少听到的 少有的声音 其他大多数的Band的原创虽然是原创 但却好像是有种在哪听过的感觉 我就会记不住有这么只Band他们唱过原创 所以他们拿冠军理所当然 虽然别的也很有潜力;简单来说是这样了 那我就是想说我不想改变我的歌曲的个性化发展 虽然音乐人大多数是爱评论别人的……





呵呵
认真去听一下北京四川那边的原创
也认真去搜索一下
看看露乐团风格的歌在国内是不是很少听到

再者,他们能获冠军并不是因为风格的问题
而是他们真的有实力
除开编曲的技术
他们所写的歌真的是加入自己的感情进去

个性化发展
这是一个好事
但该如何去个性化
如何让别人去接受你所谓的个性化
你自己可以好好想一想

乞丐他们也很有个性
但又不见得他们会很受欢迎??

跑题了,不好意思
回到音乐上
听听那首<那一夜>
我承认
这是我所听到的歌中最有个性的一首歌
但我听了第一次后我绝对不会再听这首
相信其他同行也是这样

再者
外行看外表
内行看实力
想让别人去认同你
最起码你也得让自己的同行先认同你
 
本人是歌中的吉它弹奏者,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才是重点,争吵没意义的
 
19楼。我还是那个观点,各个版本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楚与不清楚。没什么录音技术可说。
20楼。这不是争吵,是评论。竟然把自己的音乐发上来就是要接受别人的评论。连这个都受不了那就没话说了。
 
那么多的理论・・
看不完・・也不会去看・ ・

楼主还是拿点成绩出来吧・・
别在这里・・・只会说・・
 
大家就是需要互相交流才能将缺点改正进步啊

我呢现在只是有点小成果而已 还要很多努力与付出
有空可到我的新网页去拜访下我http://885650.5sing.com/有不足的记得要说喔
互相交流……
 
QUOTE(冰天浪 @ 2008年12月28日 Sunday, 10:56 PM)
大家就是需要互相交流才能将缺点改正进步啊

我呢现在只是有点小成果而已 还要很多努力与付出
有空可到我的新网页去拜访下我http://885650.5sing.com/有不足的记得要说喔
互相交流……
[snapback]2625016[/snapback]​




说句难听一点的吧,你的歌根本不值得大家去听,第一,你现在的技术还没达到一个让人去欣赏的地方,音乐不同于美术,美术是一种讲求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力.即使是抽象派.你仔细去找,在里面都能去找到很多自然界的法则,而音乐则是讲求听觉享受,声音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绪的方法,就类似于有些女生一看到老鼠会尖叫起来.你所谓的全新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吵,连最基本的和谐都给不了.谈何来欣赏??第二,你说,有不足的记得要说喔,但仔细看下来,以及留意一下你之前发过的贴子,我没有发现你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改变过什么东西,你只是一味的去坚持自己所谓的个性,在这个时代,没有一点个性确实是不行,但个性永远都只是个性,单纯靠个性是没有人会去接受你的作品,仔细听听陈绮贞,方大同,苏打绿的歌,他们的歌难道没有个性???记得,是仔细听!

认识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但你的个性又是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之上??当然,靠个性出名的人有很多,你看后舍男生,芙蓉姐姐,这些人是很有个性的,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或许你也会知道.当然,有些人他们除了有个性也受到很多人的肯定,就像抽象派大事梵高那样,虽然你看他的画感觉就是乱涂那样,但你又知不知道,在他所画的画里,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不行

不要说大师和我们不一样,其实大师和我们都是一个人,他们并没有比我们多一个脑或多一件什么东西,他们只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最后再嗦一句.你现在所谓的音乐不叫音乐,也不是你什么个性的发展,而是你拿出来炫耀的工具而已.你可以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但你以后的音乐道路就像网络歌手那样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