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百花冢 (1人在浏览)

lulu80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06-01-30
帖子
111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WMV]http://ok.21cn.com/singer/download.jsp?song_id=367705 [/WMV]
百花冢

香草芬芳细柳汲烟雨,吞声话别再也难留住。

未嫁书生先去,妾襟沾眼泪,从来自古美丽叹留怨诗几句。

西风吹熄了祭烛几对,卿卿渐渐淡淡成明月。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从来情深有憾到头铭碑一处。

恨寸寸,梦远远,艳压百花终会倦,乔阳二君也许他生轮回续愿。

情寸寸,魂远远,未怕此生终弃乱(P2:绝了此生终眷恋,),羊城夜深处汝人孤枕缱绻。

(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
 
伤感!
 
明朝万历年间,广州有一歌妓名曰张乔,虽出身低微,却清丽脱俗,品行高洁,卖艺不卖身。常有达官贵人狂蜂浪蝶垂涎其美色,欲娶其为妾。然而乔君不贪图荣华富贵,常给他们软钉子。如其诗《春日山居》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张乔敬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所以和陈子壮、黎遂球、彭孟阳等岭南诗人来往密切,每有文酒聚会,常预席奉陪笔砚。
一天张乔上街,被一帮流氓包围,幸得番禺名士彭孟阳路过,仗义喝退众人。彭孟阳虽为一介书生,富不及王侯,但诗才横溢,为人情笃,亦名噪一时。张乔早对彭孟阳有好感,此事之后,两人相爱日深。张乔有意与彭结百年之好,遂含情写下《漫述》:


朱门粉队古相轻,莫拟侯家说定情。
金屋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事过不久,她便染病卧床不出。病中,她含泪写下《离恨曲寄孟阳》:“伏枕春寒病转加,游魂唯得到天涯。无端见面无端别,愧对庭前并蒂花。”之后,张乔病情转剧,想到不能永随彭孟阳,她含恨写下《东洲寄孟阳》:

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
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

此时,彭孟阳多方筹集数百金,将张乔赎出青楼。可惜,张乔已病入膏肓,未已,香销玉殒。
张乔死后,彭孟阳把她葬于广州白云山沙河镇梅花园。同时邀集诸名士,各为赋诗一首,植花一本以表敬意。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共762株,朝霞暮霭,芳香四溢,因此称为百花冢。每逢春秋佳日,羊城仕女多莅临吊祭。
“百花冢”在清代曾经修葺,尚完整;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乱。解放后,文史专家叶恭绰曾建议重修该墓,因找不到遗址而作罢。后据当地八旬老人练春回忆提供少年时牧牛到过此墓的线索,有关人士终在沙河梅花园广州军区第四招待所内发现此墓旧迹。在该所礼堂前的一块天然花岗岩右侧顶上,斜刻着每字约10厘米见方的隶书:“百花冢”三字(《广州市文物志》有载)。左旁竖刻小字三行,只辨首行中有正楷“山张”二字。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拓本“百花冢”三字,正与此石刻吻合。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彭孟阳所书。
 
好听,感人,是首好歌。南方台的《城市特索》播过。。
好像还有几首很好听的,都是介绍老广州的风土人情的,不过我们不是广州人,体会不到当中的意境。但是确实很好听。。。。

这首歌所描写的那个地方记者们去到看到的是一个废弃的不起眼的石头,周边都是垃圾`````````````````哎```````````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