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关于高一的电脑作业 (1人在浏览)

木乃伊

学前班
注册
2004-10-09
帖子
6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7
中学生与网络文化


2004-05-28 17:11:54 社区综合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01年5月,杭州市学生联合会对杭州市区中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是在随机抽取的1933名中学生中进行的。其中,高中生918名,初中生1015名,男生1094名,女生839名。

  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

  上网时间:每周为212分钟,有42.2%的中学生几乎每天上网,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平时有4.9%,而周末则达到了16.1%。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163.COM。中学生用户上网。

  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4%),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展示自己的风采。中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上网的影响:学业成绩呈现两极化,一是成绩非常优异,二是成绩非常差。其中,62.9%的中学生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此外,中学生“网恋”现象也比较突出,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在两个月里,竟悄悄约见了5个“网上情人”。这表明,互联网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生活方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特征使许多中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输,对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51.2%的中学生网民承认,互联网已经多少改变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征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有14.4%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也有15.3%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网络文化传播成为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另外,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中学生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它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使受众被投入经验的覆盖之下。

  二、中学生与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些主要特征:   1、体系的开放性。这是国际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网络之间的连接,既无开端也无终点,各种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可能形成所谓“文化入侵”,但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性质。人类的文化融合将在网络中最终得以实现。开放性,保证了网络文化的新陈代谢,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形式的结构性。网络文化在基于物质层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这是网络文化的最深层结构,主要指基于网络的时空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态度及信仰;规范层,包括对各种协议的认可、对使用规则的遵守。如在网络中不允许随意访问他人计算机系统;表意层,指外化于人们行为的包括语言、朋友关系、行为方式等对已存在价值的表意象征。这是网络文化的表层结构。   3、内容的动态性。这一特征是以开放的体系为前提的。由于开放性,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

  4、制约的松散性。尽管说网络文化的存在是以人们之间一定的约定为基础的,但由于各类标准的差异性,人与人交流的间接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性等诸多因素,网络中的制约大大减弱,更容易产生不轨行为。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出现不久的新生事物,还在蓬勃发展,但其必将成为中学生文化研究的主要范畴。首先,从中学生的超前性而言,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调查显示,66.4%的中学生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崭新的交流工具。其次,从中学生的边缘性而言,中学生更愿意摆脱社会规范的束缚,以此来显示自身的独立性。国际互联网则为中学生提供了条件和环境。再者,中学生更渴望交流,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以解决自身生物成熟和社会成熟的矛盾、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现实存在和未来前景的矛盾。中学生与网络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网络用户平均年龄为31.9岁,而且出现了整日在互联网上漫游的群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络化将势不可挡,网络文化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初中学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文化正影响着一代中学生,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结合国外发展状况,我们应对其正负面影响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1、教育方式的优化和主流文化影响的弱化。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作用于中学生小系统之上,用以按既定的价值规范体系造就下一代的主要手段。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体制下,教育结果是不会背离目标太远的。然而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却成为主动的追求,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学习和创新可同步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更新能一起发生,这样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创新,更有利于挖掘思维的潜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创造力和需求力的结合,将会强有力的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同时我们应意识到,由于中学生尚未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而国际互联网没有国界,任何信息(包括暴力、黄色)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广泛传播,一些不良思潮很容易扎根。当这些信息被免疫力较弱的中学生接受之后,将会导致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中学生犯罪的增加。对此,我们尚未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按照社会化原理,中学生社会化是经历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说,不同年龄时期的中学生要完成不同层次的社会化任务。但网络中信息的泛滥和无限制的使用以及中学生的盲目接受,打破了原始的社会化进程。这就直接对传统文化结构提出挑战。长期以来,中学生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亚文化,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属于成人主流文化的。但在国际互联网中,中学生能构建一套完全独立于成人之外的中学生文化模式,成人主流文化的干涉将显得苍白无力。中学生的认同和反抗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缺乏必要约束和指导的中学生认同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主流文化影响的弱化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这种影响力减弱至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中学生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   2、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网络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联系,改变了原始的点对点的交流方式,使人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交流感情。调查发现,中学生热衷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等,29%的中学生有结交虚拟情人的体验,75%的中学生常到娱乐站点。国际互联网满足了中学生喜欢交往的要求,使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感觉,且这种感觉容易上瘾。据查30%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的感觉如烟鬼遇上了好烟。但是中学生的理想化追求会使其只热衷于和网上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情感,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中的亲情和友情。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是无法建立起人间感情的,尽管机器后面是一个在与你交流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变得不可琢磨。现实生活中人们尚且戴着面具,网络更为掩饰自己提供了最有效得、巨大的面具,信任危机由此产生。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你甚至不知道对方电脑屏幕前坐着的是一条会敲键盘的狗。因此将出现精神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价值观、没有人生目标的一代“空心人”。因为网络毕竟不等于现实,也不等于人类生活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增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工具,手段的目的化将会泯灭真正的目的。在美国已经出现不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每天在国际互联网上游弋十几个小时,除漫游外别无兴趣,并不时造出某些病毒以损害别人的数据为乐。曾入侵美国五角大楼和英国国防部计算机网络的都是年龄才十几岁的中学生。另据一项花费150万美元的被称为对在家上网心理影响的首次密集研究发现,即使没有沮丧倾向的人,上网也会造成心理健康变化。以匹兹堡市4所学校与社团的169人为对象,追踪两年后发现,一周上网1小时会导致沮丧程度平均增加1%。这为中学生文化的研究指明新的内容和方向。

  三、应对网络文化影响的方法

  1、提高教育工作者计算机运用水平,加强对中学生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普及,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立足当今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在我国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试想,一个对网络文化都不了解的人如何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深入了解且有良好的悟性,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能通过网络与学生、学生家长交流,才能在浓郁的现代信息技术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实现引导中学生网络文化的目的。

  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因此,为了防止中学生人性的“异化”,变成“数字化人”,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在网下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和思考力的培养训练,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预防中学生网络犯罪和网络失范行为,培养中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此外,还要注重对中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学生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

  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网络环境,首先要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面对网上针对中学生的各种思想文化争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要通过网络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和捍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中学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

  互联网使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但网络并不能代替教育者,不能代替生动活泼的实践和五彩缤纷的生活。网上的“虚拟存在”与网下的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中学生的网上行为与网下实践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利用互联网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与加强网下的常规教育是辨证统一的,切不可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2、教会家长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孩子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一定很关心如何引导孩子避免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麻烦。虽然绝大部分在线内容对他们是无害的,但是中学生不宜的内容正在不断增加,而且也越来越容易获得。当然,还有居心险恶的人试图利用互联网伤害孩子。   以下是中学生上网可能遇到的潜在威胁:

  不适宜的内容。中学生在网上可能会接触到与性有关的、令人反感的或者怂恿孩子从事危险的或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23%的中学生有接触过不适宜内容的资料。

  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给孩子良好、明晰和易于理解的例子,说明上网时应该注意什么,确保他们知道当他们对有问题的或使他们迷惑的内容时及时向家长求助。

  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比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告诉他们绝对不要透露他们的姓氏、住址、电话号码或提供照片,而且如果没有家长的同意和陪同,绝对不要与网友见面。

  要么禁止孩子使用网上聊天室,要么监督他们的使用时间,同时确认该聊天室适合孩子使用,并且是由声望良好的公司或组织开设的。

  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监督他们使用互联网。

  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了解他们的网友,就象了解他们其他的朋友一样。

  经常查阅历史文件。这种文件存储在浏览器内,记录着您的孩子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他们访问的频率。

  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例如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01家庭版。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这种称为“URL封锁”的功能允许家长精确地界定孩子可以访问什么样的网站。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编辑:林西路)


南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020-87373397。
<<上一篇  下一篇>>
该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尊重作者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本站首发文章转载请经南方社区授权。
hei.gif
 

附件

  • 文档7.rtf
    41.2 KB · 查看: 154
可靠吗`?
 
我高二的~~~不关我事~~~
 
真的能抄吗

那么长的`
 
全部一样就被发现了
 
9494```
 
你们是猪啊   抄一点组合一下就行拉
 
我的作业就做好咯````````
要想请教的话`找我咯````
很辛苦才完成的耶````````````````
 
哇 ....有这么复杂的电脑作业的啊???

真不简单喔!!
 
我想完成,不过没心情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