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李敖先生的一期“李敖有话说”节目,在这期节目中,李敖先生对鲁迅先生大肆批评,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如何如何“烂”。看过之后,我久难平静,我一向很敬佩鲁迅,也很敬佩李敖。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兼作家的李敖居然完全无视时代的差异,强行以现代人的标准衡量鲁迅先生的文章,并大加指责。
李敖先生在这期节目中,引用了《鲁迅的欧化文字》(澳门大学老志钧先生所写)一书中的一些例子,以此来证明鲁迅先生的文章粗糙、拙劣。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些例子举证得并不全错,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鲁迅先生写下这些文章是在哪个时候。
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在不断地前进着,文学亦然。文言文的衰退,白话文的兴起就是最好的明证。
那个时候,白话文才兴起不久,在那之前,人们在文中用第三人称称呼男人和女人,都还用得是“他”呢?如果有人在文中称呼一位女士时用上“他”字,你能说他是错的吗?不能!因为那个时候“她”字还没有出现呢?
李敖先生自己不也说“他(鲁迅)受了文言文影响”吗?试问鲁迅那一辈的文学家哪个没有受过文言文的影响呢?他们不就是因此才“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的吗?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阶段,白话文也是如此。那时的白话文就好比一粒刚发芽的种子,我们怎么能够要求它刚发芽就立即长成一根茁壮的大树呢?鲁迅那一辈的作家写白话文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索着前进,有时行文造句上不够洗练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点的瑕疵,就把鲁迅先生的文章归入“烂文章”中呀!如果真要这么比较起来的话,我想四大名著大概也得算是“烂”文章了。毕竟在我们看来,四大名著都是半文半白,连标符号都没有的小说。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他那个对文体要求甚严的时代,他的文章文体粗糙、拙劣。可是,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甚至对文体十分苛求的法朗士也承认“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一个在文体上有明显缺陷的作家,法国这些第一流的作家却如此激赏他。
可是为什么,中国的有些文人反倒不能容忍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这点小小的不足呢?而况,这点不足并不完全是鲁迅先生的错,谁又能在一开始就把新生的白话文写得完美无暇呢?别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也还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就拿《阿Q正传》来说吧,虽然以现在人的眼光看来,文中有些句子的语法并不顺畅,还有失粗糙(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不全是鲁迅先生的错,这一点我在上面已有说明),但瑕不掩瑜,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世人公认的伟大杰作。“阿Q”这个人物是那么形象、典型,以至于我们能在每个人身上看见他的影子。说起“阿Q”,我不免想起了他与王胡比谁的虱子大那段情节,此时的阿Q,他的争强好胜之心一点也不亚于自夸“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第一”的李敖先生。当然,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阿Q争得是“自轻自贱”的第一,而李敖先生争得是“高尚”的第一,但是“争第一”的心思却是相同的。
李敖先生还以己为例,鼓动我们“不能够过分地接近鲁迅的文章”,因为“这些烂文章会影响到我们”,一受影响,就不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鲁迅者文章不通”的危险。可是我要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像李敖先生说得那么“荒唐”、可怕。这不仅因为鲁迅写出了《狂人日记》,写出了《阿Q正传》,更因为他写出了《拿来主义》。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也应当使用“拿来主义”,就像法国文学家对巴尔扎克那样;而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否定它,贬低它。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一“近”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心都凉了”,这就好比我们看《水浒传》一点也不觉“心凉”一样。
鲁迅先生对白话文的发展居功至伟,当我们(也包括李敖先生在内)今天用着白话文写文章时,这其中就有鲁迅先生的莫大功劳。因为写下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而且,他的文章在当时广受欢迎,尤其是那些青年学生更是深受其影响。
如果鲁迅的文章正如李敖先生说得那般不堪,又怎么会有如此多人喜爱着它呢?难道这些人都瞎了眼吗?难道鲁迅先生在“五四”文化运动中所做的贡献都是假的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在他生前就已经得到了世人的公认,而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这么认为。
李敖先生自己也在节目里说“我们必须承认鲁迅在文学史里面的历史地位,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五四时代,在新文化运动时代,那个时候鲁迅有他的位阶”。可是李敖先生又说“可是,他(鲁迅)只能定位在那个时候,往下延伸到现在,就出了问题,他是历史人物,他不是现代人物,我们把他当成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是错误的”。
我不太明白李敖先生这个“可是”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联系他上文说得那句“我们肯定鲁迅,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没有进步”的话,我想李敖先生的用意大概是要我们这些“现代人”否定鲁迅,以此来证明我们是“进步”的。
没有昨天,又哪来得今天呢?历史是连续的,是不能被割裂的,我们现在的今天便是明日的历史。
肯定鲁迅,并不能证明我们“没有进步”,这就好比我们肯定老子,肯定孔子,肯定曹雪芹,肯定施耐庵,肯定吴敬梓,肯定罗贯中,并不能证明我们没有进步一样。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仅是昨天的,也是今天和将来的。
的确,鲁迅先生不是“现代人物”,但我们也并没把鲁迅先生当“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就像我们没有把曹雪芹当“现代人物”去歌颂一样。我们歌颂、崇拜鲁迅,不是因为他是“现代人物”,或是“历史人物”,而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他的人格魅力。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尤其是他的小说,就是放到现在,乃至将来也仍然具有深刻地意义。说句大不敬地话,李敖先生等您百年之后,您的文章又有多少,能够被世人记住,让他们读后为之深思呢?
最后,我要说得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不是为了“争第一”,不是为了揭穿某人的丑行丑态,而是为了改变国民精神,进而改变国运,所以他的文章多是“骂国人”的。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中国军团(1899年,英国在威海卫召募的华人地方军团,1900年3月,该部武装镇压威海人民的抗英斗争,同年6月参加天津攻城战,后又参加解救外国驻京公使馆的一系列战斗),二战日军侵华时,那几百万的伪军,不就是些缺少精神,缺少国格,缺少自尊的国民吗?像这样的国民,现在仍然有许多许多――。
附文: “近鲁迅者文不通”
――“李敖有话说”节目录文在上一集的节目里面,我给大家展示过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做《鲁迅的欧化文字》,副标题是《中文欧化的省思》,作者是老志钧先生,他的姓很怪,姓老。这位老志钧先生,他是澳门大学的,他是哲学博士,现在在澳门大学教书。他写了这本书,送给我,为什么送给我呢?因为他说啊,他在八月四号在凤凰电视里面,看到我批评鲁迅的文章不好的这个节目,他把这本书寄给我看,我才发现,这本书是把我所说的鲁迅文章有的问题,他做了专门的研究。这本书是今年五月出版的,我的节目是在八月四号讲出来的,我在讲节目以前,我必须跟大家说,我不晓得有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呢,是什么师大书苑发行的,不是一个发行得很普及的一本书,我不晓得这本书,要不是在澳门大学教书的老志钧先生寄给我,我只好在短时间内漏掉看这本好书的机会。看了这本书以后呢,我才知道老志钧先生那么细心地,也那么有耐心地把鲁迅的文章全部集合在一起,然后把它分类,它的错误在哪里,它的不通在哪里,它的拙劣在哪里,就把它分出来。我们看了以后才知道,所谓大文豪鲁迅的文章,是多么有问题,说句难听话是多么地烂,多么地不通。
我把老志钧先生书里面的一些例子给大家看,像鲁迅写的文章,老志钧先生找出来的,像这句话―因为是特意地地光降这大阪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前例的纯艺术的集会的诸位,请问它这是要称呼你,称呼诸位,可是在“你”以前呢,有一大段是描写,用这种长的句子来描写诸位。另外一个长的句子是鲁迅写的―来复写一定事物的任意的数量为其本质的产业,现已侵入了先前已为是绝对的不可能的领域之中了。这两段话大家读得懂吗?为什么文章要这样写得不通?可是鲁迅干的就是这种事情。再看鲁迅的文字―我只记得还做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拌着驱除蛔虫药粉的沙糖才有这样难,这是好句子吗?我们再看鲁迅写的―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曲背的狠命掏着步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请问这是文章吗?看鲁迅写的―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着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是什么文章?我们再看鲁迅写的―现在我们只要看《看图识字》里所画的生活状态,怎么怎么样,埋头苦干一日,才得维持一日生活的人,这个句子啊。
我们再看―托身于双马车上的我,虽然热闷不堪的夹杂在涌出刺鼻的汗和脂和尘土的气味的村人们;请看这些文章―当乞乞科夫为阴郁的思想所苦恼,一睡不睡的坐在他那坚硬的靠椅里,痛责着罗士特来夫和他全家的时候,这种句子。我们现在再看这个句子,看第一个句子,因为是特意地光降这大阪市,这个句子一共是三十一个字;然后我们看,这个后面第六个例子更不得了了,它变成两百零八个字了,不算标点。所以老志钧先生帮我们算出来,并且统计出来鲁迅这种长句子,这种不通的长句子,有多少使我们看起来非常痛苦。鲁迅自己也承认自己写得非常地拙劣,我们看鲁迅的一段话,鲁迅在他的《小约翰引言》里面说,务欲直译,他谈到这一点,翻译他也感到苦恼,看到没有鲁迅说,被我译成这样拙劣的,怎么拙劣呢?他把德文译成了“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艰难的路”,这什么话?连鲁迅就觉得“冗长而且费解”,可是鲁迅说,但我并无更好的译法,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力量就很不同,什么不同啊?你搞了不通的话挤成一团,他说还没有别的译法,为什么?对不起,因为你中文有问题,你的德文也有问题,所以翻成了中文以后呢,既不是德文,也不是中文,就出来这种笑话,我们看得很清楚。
我们再看鲁迅的文字翻译―我被袭于仿佛忽被白刃冰冷的砍断了似的恐怖,单是蓦地发一声惊怖的呻呼,并僵直了一般的立着,以为心脏是骤然冻结似的停止的了,而立刻又几乎作痛的大而且锐的鼓动起来,天啊!这是什么文章?我再念一遍,我觉得是妙文,我被袭于仿佛忽被白刃冰冷的砍断了似的恐怖,单是蓦地发一声惊怖的呻呼,并僵直了一般的立着,以为心脏是骤然冻结似的停止的了,而立刻又几乎作痛的大而且锐的鼓动起来。这就是你们佩服的鲁迅的文章。我们再看鲁迅的文章―朦胧而昏暗地向两旁展开着长的单调的房屋的排列;再看鲁迅的文章―他的行踪不定的出奔和领地的自愿底的推让,你看得懂吗?你看得懂这是什么话吗?鲁迅还写文章,给他自己辩护,他说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要医这个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这是指欧化的语法。请问,鲁迅说“只好陆续吃一点苦”,他现在不是要我们吃苦,是让我看了这些文章以后,是要我们的命啊,这文章能读吗?这就是鲁迅干的事情。
我告诉各位,当年我小时候在北京,家里情况还不错,我在北京是六岁小孩,是什么?小少爷,我在干什么?玩鸟。大家看这老北京照片,鸟笼子,提着鸟笼子,老头子玩鸟。我小少爷时代,六岁就玩鸟,有钱玩鸟,我养了一个百灵鸟,那个百灵鸟不太值钱,什么原因呢?买错了。百灵鸟可以学出十二种其他动物的声音,其他鸟叫的声音,它学的惟妙惟肖。克时不幸它学了十二种鸟以后啊,它忽然学了第十三种声音,第十三种什么声音呢?是猫叫的声音,一个可爱的小鸟,学了其他种鸟的十二种声音以后,最后冒出一声猫叫来,这个倒胃口,这鸟就不值钱了,为什么?因为你学错了声音,你的腔调里面,出现了一种不入流的声音。我坦白告诉你,各位,如果你叫我李敖做老志钧先生的这个功夫,把鲁迅的欧化文字,很耐心地写什么一本书,我没有功夫做,即使我做成了,我也不敢做,什么原因啊?我的文章,我的思路,会受鲁迅的影响,他《鲁迅全集》排山倒海而来,每篇文章都仔细看过,要像老志钧这样,要把它剪下来,要把它分类,你在无形之中受了它一点点影响,你的文章就会变坏,变得不通。
我不跟大家讲过吗,以前我穷的时候,我进中学教书都没人要我,人家要有关系,我的好朋友,我在节目里面公布他的照片,叫施珂。施珂大哥在台北市成功中学教书,他教国文。其他有国文老师,要负责改国文课本,批改课本,国文学生作文,老师懒得改,就把它包给外面,给我们这些人来,帮他们批改作文,一捆一捆地给我改。一般就一捆,一捆四十本、五十本、六十本,改一本给我一块钱,所以我改了六十本,我就赚了六十块钱,就可以吃一天的饭。我在替成功中学的国文老师,由我施珂大哥来帮忙,把这国文课本运来我再改。可是我改起来以后呢,糟糕,我的文章也受影响,受了那种烂文章的洗脑以后,我的文章自己也看起来,写得这么别扭,原来被这些小鬼头、小魔头影响了,就像我养那个百灵鸟一样,忽然学了会猫叫了,不入流的做猫叫。如果我真的很用功地,像澳门大学的老师老志钧先生这样子,以鲁迅做专题研究的话,我的文章会受影响。这就是我告诉大家我的百灵鸟的哲学,就是不能够过分地接近鲁迅的文章,这些烂文章会影响到我们。
这时候我才懂为什么我在节目里面批评了鲁迅以后,网站,内地的网站,有一些人责备我,说你怎么可以批评鲁迅呢,鲁迅是这样了不起的。有的时候我要看到网站赞美我李敖,说鲁迅跟李敖都是了不起的,把我跟鲁迅啊等量齐观。我必须说,我再讲一遍,我们肯定鲁迅,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没有进步,鲁迅应该是落伍的了,为什么落伍呢?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他受了文言文影响,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等于缠了小脚一样,要把它放大,怎么样放也放不了原来那样;他又受了日本人的影响,日本的文字是很糟糕的,扭成一团,日本的文字是不好的;他又受了德文的影响,德国人的文字也是扭成一团。所以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写文章挖苦过日文,他说这个日文啊,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文,它的语文不好,它的语文做情报转换的时候,比别人慢,比英文慢,它的语文不好。鲁迅受了中国文言文的影响,受了日文的影响,受了德文的影响,再加上自己要变花样,要根据外国文字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中国的文体,搞得刚才我念的那几段文章的一个特色就是不通。
没人敢讲,可是当老志钧先生一条一条列举出来,一条一条摆出来,我李敖选了几条,念给你们听的时候,你们懂不懂啊?你们不懂。如果这是中学生写的文章,你们说不错,烂学校的烂中学生就写这个文章;如果说这就是鲁迅的文章,你心都凉掉了,怎么搞的,鲁迅会写出这种文章来?就是啊,每篇文章、每段话都是有来源的,老志钧先生都帮我们查出来了,告诉你,这是《鲁迅全集》里面哪一本、哪一页文章,就出在这里,太荒唐了。所以我再讲一遍,就是鲁迅口口声声说他的文章要欧化,事实上这不是欧化,这是不通化。我再讲一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鲁迅者文章不通,不错,鲁迅有些文章还是可以的,可是有些文章是一塌糊涂的。今天我们拿出这些一塌糊涂文章给大家看,告诉大家,所谓鲁迅者也写过这种文章,并且这些文章,堂而皇之地印在《鲁迅全集》里面。请大家注意哦,共产党是特别爱鲁迅的,在整个文革时期,鲁迅的文章,鲁迅的书,一本都不查禁,直到今天鲁迅的书不查禁的。可是这样子流传的结果,中国内地就有一批人,他们还是活在鲁迅的水准的那个时代,所以他们以为鲁迅的文章好,事实上这个文章,刚才我展示出来了,老志钧先生给我们统计出来了,原来就是这种文章。
那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他文章不好呢?大家要看到真正的好文章以后呢,才知道这种文章不好,就好像我们拉胡琴,听起来很好啊,也很得意啊,可是当小提琴出现的时候,当大提琴出现的时候,我们听起来,就觉得这个声音怎么不一样,这小提琴的共鸣声,那个声音怎么那么好,那大提琴共鸣那么好,这胡琴听起来可有点单调啊,有点刺耳啊,对不对?就是当我没看到小提琴的时候,没有听到大提琴的时候,我们觉得胡琴还不错啊,所以在七十年前 六十年前,我们看了鲁迅的文章,觉得不错啊,可是今天我们看起来以后,发现鲁迅的文章糟糕的部分,比例是这么大,所以觉得这是很令我们忧虑的一点。所以我必须在我这里跟大家提出来,我们必须承认鲁迅在文学史里面的历史地位,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五四时代,在新文化运动时代,那个时候鲁迅有他的位阶,可是,他只能定位在那个时候,往下延伸到现在,就出了问题,他是历史人物,他不是现代人物,我们把他当成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是错误的。
所以看到历史人物,我们看到,鲁迅把他太太丢掉了,然后跟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婚。看到这种老一代的照片,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照片了,他死了以后,许广平跟他的儿子海婴这个照片。我们看到时代的转变,注意啊,海婴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们再看许广平老了以后,大家看好,老了,老了以后抱着孙子周令飞的时候,大家知道这个时代的转变,这就是祖母来报孙子。可是当周令飞为了爱情的原因,为了生意的原因,爱上一个女人,逃离了自己的大陆,跑到台湾来的时候,就有这种照片了。大家看没有,周令飞非常像鲁迅,孙子非常像他。当然现在事情都过去了,周令飞又回到内地,周令飞的爸爸海婴也到台湾来,来过,到了台湾以后,他送了一本书给我,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是时代变化。
鲁迅那个时代的心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陆俨少写的鲁迅的诗,可是现在你鲁迅甘为孺子牛,孺子不稀罕你,孺子有孺子索要争取的东西。像他的孙子,这个孺子,他自己要追求自己的新天地,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情,他会从自己的团队里面脱队。可是国内也在改变,知道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或者要原谅它,或者要容忍它,所以呢周令飞又两岸来来去去,又没事了。就是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这种时代的变化,从鲁迅到他的儿子周海婴,从周海婴到他的孙子周令飞,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一个鲁家,鲁迅家里,周树人家里有这么多变化,我们可以想到,文字也在变化,文体也在变化。从鲁迅身上,我们就看到了文体的变化,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得到不忍卒读的,我们都要注意到,这才是看到真正的鲁迅。
作者注:录文中有着重号标示的部分,是被主文引用过的。
李敖先生在这期节目中,引用了《鲁迅的欧化文字》(澳门大学老志钧先生所写)一书中的一些例子,以此来证明鲁迅先生的文章粗糙、拙劣。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些例子举证得并不全错,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鲁迅先生写下这些文章是在哪个时候。
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在不断地前进着,文学亦然。文言文的衰退,白话文的兴起就是最好的明证。
那个时候,白话文才兴起不久,在那之前,人们在文中用第三人称称呼男人和女人,都还用得是“他”呢?如果有人在文中称呼一位女士时用上“他”字,你能说他是错的吗?不能!因为那个时候“她”字还没有出现呢?
李敖先生自己不也说“他(鲁迅)受了文言文影响”吗?试问鲁迅那一辈的文学家哪个没有受过文言文的影响呢?他们不就是因此才“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的吗?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阶段,白话文也是如此。那时的白话文就好比一粒刚发芽的种子,我们怎么能够要求它刚发芽就立即长成一根茁壮的大树呢?鲁迅那一辈的作家写白话文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索着前进,有时行文造句上不够洗练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点的瑕疵,就把鲁迅先生的文章归入“烂文章”中呀!如果真要这么比较起来的话,我想四大名著大概也得算是“烂”文章了。毕竟在我们看来,四大名著都是半文半白,连标符号都没有的小说。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他那个对文体要求甚严的时代,他的文章文体粗糙、拙劣。可是,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甚至对文体十分苛求的法朗士也承认“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一个在文体上有明显缺陷的作家,法国这些第一流的作家却如此激赏他。
可是为什么,中国的有些文人反倒不能容忍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这点小小的不足呢?而况,这点不足并不完全是鲁迅先生的错,谁又能在一开始就把新生的白话文写得完美无暇呢?别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也还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就拿《阿Q正传》来说吧,虽然以现在人的眼光看来,文中有些句子的语法并不顺畅,还有失粗糙(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不全是鲁迅先生的错,这一点我在上面已有说明),但瑕不掩瑜,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世人公认的伟大杰作。“阿Q”这个人物是那么形象、典型,以至于我们能在每个人身上看见他的影子。说起“阿Q”,我不免想起了他与王胡比谁的虱子大那段情节,此时的阿Q,他的争强好胜之心一点也不亚于自夸“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第一”的李敖先生。当然,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阿Q争得是“自轻自贱”的第一,而李敖先生争得是“高尚”的第一,但是“争第一”的心思却是相同的。
李敖先生还以己为例,鼓动我们“不能够过分地接近鲁迅的文章”,因为“这些烂文章会影响到我们”,一受影响,就不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鲁迅者文章不通”的危险。可是我要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像李敖先生说得那么“荒唐”、可怕。这不仅因为鲁迅写出了《狂人日记》,写出了《阿Q正传》,更因为他写出了《拿来主义》。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也应当使用“拿来主义”,就像法国文学家对巴尔扎克那样;而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否定它,贬低它。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一“近”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心都凉了”,这就好比我们看《水浒传》一点也不觉“心凉”一样。
鲁迅先生对白话文的发展居功至伟,当我们(也包括李敖先生在内)今天用着白话文写文章时,这其中就有鲁迅先生的莫大功劳。因为写下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而且,他的文章在当时广受欢迎,尤其是那些青年学生更是深受其影响。
如果鲁迅的文章正如李敖先生说得那般不堪,又怎么会有如此多人喜爱着它呢?难道这些人都瞎了眼吗?难道鲁迅先生在“五四”文化运动中所做的贡献都是假的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在他生前就已经得到了世人的公认,而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这么认为。
李敖先生自己也在节目里说“我们必须承认鲁迅在文学史里面的历史地位,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五四时代,在新文化运动时代,那个时候鲁迅有他的位阶”。可是李敖先生又说“可是,他(鲁迅)只能定位在那个时候,往下延伸到现在,就出了问题,他是历史人物,他不是现代人物,我们把他当成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是错误的”。
我不太明白李敖先生这个“可是”下面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联系他上文说得那句“我们肯定鲁迅,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没有进步”的话,我想李敖先生的用意大概是要我们这些“现代人”否定鲁迅,以此来证明我们是“进步”的。
没有昨天,又哪来得今天呢?历史是连续的,是不能被割裂的,我们现在的今天便是明日的历史。
肯定鲁迅,并不能证明我们“没有进步”,这就好比我们肯定老子,肯定孔子,肯定曹雪芹,肯定施耐庵,肯定吴敬梓,肯定罗贯中,并不能证明我们没有进步一样。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仅是昨天的,也是今天和将来的。
的确,鲁迅先生不是“现代人物”,但我们也并没把鲁迅先生当“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就像我们没有把曹雪芹当“现代人物”去歌颂一样。我们歌颂、崇拜鲁迅,不是因为他是“现代人物”,或是“历史人物”,而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他的人格魅力。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尤其是他的小说,就是放到现在,乃至将来也仍然具有深刻地意义。说句大不敬地话,李敖先生等您百年之后,您的文章又有多少,能够被世人记住,让他们读后为之深思呢?
最后,我要说得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不是为了“争第一”,不是为了揭穿某人的丑行丑态,而是为了改变国民精神,进而改变国运,所以他的文章多是“骂国人”的。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中国军团(1899年,英国在威海卫召募的华人地方军团,1900年3月,该部武装镇压威海人民的抗英斗争,同年6月参加天津攻城战,后又参加解救外国驻京公使馆的一系列战斗),二战日军侵华时,那几百万的伪军,不就是些缺少精神,缺少国格,缺少自尊的国民吗?像这样的国民,现在仍然有许多许多――。
附文: “近鲁迅者文不通”
――“李敖有话说”节目录文在上一集的节目里面,我给大家展示过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做《鲁迅的欧化文字》,副标题是《中文欧化的省思》,作者是老志钧先生,他的姓很怪,姓老。这位老志钧先生,他是澳门大学的,他是哲学博士,现在在澳门大学教书。他写了这本书,送给我,为什么送给我呢?因为他说啊,他在八月四号在凤凰电视里面,看到我批评鲁迅的文章不好的这个节目,他把这本书寄给我看,我才发现,这本书是把我所说的鲁迅文章有的问题,他做了专门的研究。这本书是今年五月出版的,我的节目是在八月四号讲出来的,我在讲节目以前,我必须跟大家说,我不晓得有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呢,是什么师大书苑发行的,不是一个发行得很普及的一本书,我不晓得这本书,要不是在澳门大学教书的老志钧先生寄给我,我只好在短时间内漏掉看这本好书的机会。看了这本书以后呢,我才知道老志钧先生那么细心地,也那么有耐心地把鲁迅的文章全部集合在一起,然后把它分类,它的错误在哪里,它的不通在哪里,它的拙劣在哪里,就把它分出来。我们看了以后才知道,所谓大文豪鲁迅的文章,是多么有问题,说句难听话是多么地烂,多么地不通。
我把老志钧先生书里面的一些例子给大家看,像鲁迅写的文章,老志钧先生找出来的,像这句话―因为是特意地地光降这大阪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前例的纯艺术的集会的诸位,请问它这是要称呼你,称呼诸位,可是在“你”以前呢,有一大段是描写,用这种长的句子来描写诸位。另外一个长的句子是鲁迅写的―来复写一定事物的任意的数量为其本质的产业,现已侵入了先前已为是绝对的不可能的领域之中了。这两段话大家读得懂吗?为什么文章要这样写得不通?可是鲁迅干的就是这种事情。再看鲁迅的文字―我只记得还做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拌着驱除蛔虫药粉的沙糖才有这样难,这是好句子吗?我们再看鲁迅写的―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曲背的狠命掏着步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请问这是文章吗?看鲁迅写的―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着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是什么文章?我们再看鲁迅写的―现在我们只要看《看图识字》里所画的生活状态,怎么怎么样,埋头苦干一日,才得维持一日生活的人,这个句子啊。
我们再看―托身于双马车上的我,虽然热闷不堪的夹杂在涌出刺鼻的汗和脂和尘土的气味的村人们;请看这些文章―当乞乞科夫为阴郁的思想所苦恼,一睡不睡的坐在他那坚硬的靠椅里,痛责着罗士特来夫和他全家的时候,这种句子。我们现在再看这个句子,看第一个句子,因为是特意地光降这大阪市,这个句子一共是三十一个字;然后我们看,这个后面第六个例子更不得了了,它变成两百零八个字了,不算标点。所以老志钧先生帮我们算出来,并且统计出来鲁迅这种长句子,这种不通的长句子,有多少使我们看起来非常痛苦。鲁迅自己也承认自己写得非常地拙劣,我们看鲁迅的一段话,鲁迅在他的《小约翰引言》里面说,务欲直译,他谈到这一点,翻译他也感到苦恼,看到没有鲁迅说,被我译成这样拙劣的,怎么拙劣呢?他把德文译成了“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的艰难的路”,这什么话?连鲁迅就觉得“冗长而且费解”,可是鲁迅说,但我并无更好的译法,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力量就很不同,什么不同啊?你搞了不通的话挤成一团,他说还没有别的译法,为什么?对不起,因为你中文有问题,你的德文也有问题,所以翻成了中文以后呢,既不是德文,也不是中文,就出来这种笑话,我们看得很清楚。
我们再看鲁迅的文字翻译―我被袭于仿佛忽被白刃冰冷的砍断了似的恐怖,单是蓦地发一声惊怖的呻呼,并僵直了一般的立着,以为心脏是骤然冻结似的停止的了,而立刻又几乎作痛的大而且锐的鼓动起来,天啊!这是什么文章?我再念一遍,我觉得是妙文,我被袭于仿佛忽被白刃冰冷的砍断了似的恐怖,单是蓦地发一声惊怖的呻呼,并僵直了一般的立着,以为心脏是骤然冻结似的停止的了,而立刻又几乎作痛的大而且锐的鼓动起来。这就是你们佩服的鲁迅的文章。我们再看鲁迅的文章―朦胧而昏暗地向两旁展开着长的单调的房屋的排列;再看鲁迅的文章―他的行踪不定的出奔和领地的自愿底的推让,你看得懂吗?你看得懂这是什么话吗?鲁迅还写文章,给他自己辩护,他说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要医这个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点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这是指欧化的语法。请问,鲁迅说“只好陆续吃一点苦”,他现在不是要我们吃苦,是让我看了这些文章以后,是要我们的命啊,这文章能读吗?这就是鲁迅干的事情。
我告诉各位,当年我小时候在北京,家里情况还不错,我在北京是六岁小孩,是什么?小少爷,我在干什么?玩鸟。大家看这老北京照片,鸟笼子,提着鸟笼子,老头子玩鸟。我小少爷时代,六岁就玩鸟,有钱玩鸟,我养了一个百灵鸟,那个百灵鸟不太值钱,什么原因呢?买错了。百灵鸟可以学出十二种其他动物的声音,其他鸟叫的声音,它学的惟妙惟肖。克时不幸它学了十二种鸟以后啊,它忽然学了第十三种声音,第十三种什么声音呢?是猫叫的声音,一个可爱的小鸟,学了其他种鸟的十二种声音以后,最后冒出一声猫叫来,这个倒胃口,这鸟就不值钱了,为什么?因为你学错了声音,你的腔调里面,出现了一种不入流的声音。我坦白告诉你,各位,如果你叫我李敖做老志钧先生的这个功夫,把鲁迅的欧化文字,很耐心地写什么一本书,我没有功夫做,即使我做成了,我也不敢做,什么原因啊?我的文章,我的思路,会受鲁迅的影响,他《鲁迅全集》排山倒海而来,每篇文章都仔细看过,要像老志钧这样,要把它剪下来,要把它分类,你在无形之中受了它一点点影响,你的文章就会变坏,变得不通。
我不跟大家讲过吗,以前我穷的时候,我进中学教书都没人要我,人家要有关系,我的好朋友,我在节目里面公布他的照片,叫施珂。施珂大哥在台北市成功中学教书,他教国文。其他有国文老师,要负责改国文课本,批改课本,国文学生作文,老师懒得改,就把它包给外面,给我们这些人来,帮他们批改作文,一捆一捆地给我改。一般就一捆,一捆四十本、五十本、六十本,改一本给我一块钱,所以我改了六十本,我就赚了六十块钱,就可以吃一天的饭。我在替成功中学的国文老师,由我施珂大哥来帮忙,把这国文课本运来我再改。可是我改起来以后呢,糟糕,我的文章也受影响,受了那种烂文章的洗脑以后,我的文章自己也看起来,写得这么别扭,原来被这些小鬼头、小魔头影响了,就像我养那个百灵鸟一样,忽然学了会猫叫了,不入流的做猫叫。如果我真的很用功地,像澳门大学的老师老志钧先生这样子,以鲁迅做专题研究的话,我的文章会受影响。这就是我告诉大家我的百灵鸟的哲学,就是不能够过分地接近鲁迅的文章,这些烂文章会影响到我们。
这时候我才懂为什么我在节目里面批评了鲁迅以后,网站,内地的网站,有一些人责备我,说你怎么可以批评鲁迅呢,鲁迅是这样了不起的。有的时候我要看到网站赞美我李敖,说鲁迅跟李敖都是了不起的,把我跟鲁迅啊等量齐观。我必须说,我再讲一遍,我们肯定鲁迅,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没有进步,鲁迅应该是落伍的了,为什么落伍呢?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他受了文言文影响,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等于缠了小脚一样,要把它放大,怎么样放也放不了原来那样;他又受了日本人的影响,日本的文字是很糟糕的,扭成一团,日本的文字是不好的;他又受了德文的影响,德国人的文字也是扭成一团。所以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写文章挖苦过日文,他说这个日文啊,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文,它的语文不好,它的语文做情报转换的时候,比别人慢,比英文慢,它的语文不好。鲁迅受了中国文言文的影响,受了日文的影响,受了德文的影响,再加上自己要变花样,要根据外国文字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中国的文体,搞得刚才我念的那几段文章的一个特色就是不通。
没人敢讲,可是当老志钧先生一条一条列举出来,一条一条摆出来,我李敖选了几条,念给你们听的时候,你们懂不懂啊?你们不懂。如果这是中学生写的文章,你们说不错,烂学校的烂中学生就写这个文章;如果说这就是鲁迅的文章,你心都凉掉了,怎么搞的,鲁迅会写出这种文章来?就是啊,每篇文章、每段话都是有来源的,老志钧先生都帮我们查出来了,告诉你,这是《鲁迅全集》里面哪一本、哪一页文章,就出在这里,太荒唐了。所以我再讲一遍,就是鲁迅口口声声说他的文章要欧化,事实上这不是欧化,这是不通化。我再讲一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鲁迅者文章不通,不错,鲁迅有些文章还是可以的,可是有些文章是一塌糊涂的。今天我们拿出这些一塌糊涂文章给大家看,告诉大家,所谓鲁迅者也写过这种文章,并且这些文章,堂而皇之地印在《鲁迅全集》里面。请大家注意哦,共产党是特别爱鲁迅的,在整个文革时期,鲁迅的文章,鲁迅的书,一本都不查禁,直到今天鲁迅的书不查禁的。可是这样子流传的结果,中国内地就有一批人,他们还是活在鲁迅的水准的那个时代,所以他们以为鲁迅的文章好,事实上这个文章,刚才我展示出来了,老志钧先生给我们统计出来了,原来就是这种文章。
那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他文章不好呢?大家要看到真正的好文章以后呢,才知道这种文章不好,就好像我们拉胡琴,听起来很好啊,也很得意啊,可是当小提琴出现的时候,当大提琴出现的时候,我们听起来,就觉得这个声音怎么不一样,这小提琴的共鸣声,那个声音怎么那么好,那大提琴共鸣那么好,这胡琴听起来可有点单调啊,有点刺耳啊,对不对?就是当我没看到小提琴的时候,没有听到大提琴的时候,我们觉得胡琴还不错啊,所以在七十年前 六十年前,我们看了鲁迅的文章,觉得不错啊,可是今天我们看起来以后,发现鲁迅的文章糟糕的部分,比例是这么大,所以觉得这是很令我们忧虑的一点。所以我必须在我这里跟大家提出来,我们必须承认鲁迅在文学史里面的历史地位,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五四时代,在新文化运动时代,那个时候鲁迅有他的位阶,可是,他只能定位在那个时候,往下延伸到现在,就出了问题,他是历史人物,他不是现代人物,我们把他当成现代人物去歌颂他,去崇拜他,是错误的。
所以看到历史人物,我们看到,鲁迅把他太太丢掉了,然后跟他的学生许广平结婚。看到这种老一代的照片,现在我们看不到这种照片了,他死了以后,许广平跟他的儿子海婴这个照片。我们看到时代的转变,注意啊,海婴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们再看许广平老了以后,大家看好,老了,老了以后抱着孙子周令飞的时候,大家知道这个时代的转变,这就是祖母来报孙子。可是当周令飞为了爱情的原因,为了生意的原因,爱上一个女人,逃离了自己的大陆,跑到台湾来的时候,就有这种照片了。大家看没有,周令飞非常像鲁迅,孙子非常像他。当然现在事情都过去了,周令飞又回到内地,周令飞的爸爸海婴也到台湾来,来过,到了台湾以后,他送了一本书给我,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变化,这是时代变化。
鲁迅那个时代的心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陆俨少写的鲁迅的诗,可是现在你鲁迅甘为孺子牛,孺子不稀罕你,孺子有孺子索要争取的东西。像他的孙子,这个孺子,他自己要追求自己的新天地,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情,他会从自己的团队里面脱队。可是国内也在改变,知道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或者要原谅它,或者要容忍它,所以呢周令飞又两岸来来去去,又没事了。就是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这种时代的变化,从鲁迅到他的儿子周海婴,从周海婴到他的孙子周令飞,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一个鲁家,鲁迅家里,周树人家里有这么多变化,我们可以想到,文字也在变化,文体也在变化。从鲁迅身上,我们就看到了文体的变化,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得到不忍卒读的,我们都要注意到,这才是看到真正的鲁迅。
作者注:录文中有着重号标示的部分,是被主文引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