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分享 由李本生及其博物馆想起 (1人在浏览)

转的?可发全文。
 
我布爹当年还是电白瓷厂的老工人,唉。。。
 
发全文上来好

------------------

阁下:我无甘多时间或太多兴趣在两家论坛排版啊,以后,凡是在水东湾论坛能上传的文章都不打算在电白论坛再上传。
 
最后编辑:

-------------------

在电白瓷厂做工,再苦再累也值得啦,想当年全县的靓女在电白瓷厂你都要能找到,看到,但要追到就有点难啦。



 
最后编辑:
我布爹当年还是电白瓷厂的老工人,唉。。。

叹电白瓷厂散档的不但是广大职工,而且是社会大众啊·。

微信图片_20190708081016.jpg

微信图片_20190708081030.jpg

微信图片_20190708081039.jpg

 
最后编辑:
15336693c94ecda27edbf840ff2ec0ac.jpeg

由 李 本 生 及 其 博 物 馆 想 起
陈贞/文

2018年12月份的一天,我第一次听说李本生在水东有一个家庭博物馆,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于是,我跟随原中共电白县委组织部干事谢水万和原电白县房产局局长杨永强等人去参观。

我是第一次面对面李本生,然而对他的深刻印象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水东中心台曾成为全县各单位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地点。电白机械厂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李本生,七迳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骨干冯立庚都在中心台参加了演出。李本生在舞台上手举毛主席画像,龙腾虎跃,据说,李本生在电白县红卫中学读高中期间曾担任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那年代能够加入宣传队的青年不但要政治表现好,而且十分光荣;冯立庚是全县学毛著的先进典型,他登台演出时已过八十岁了,活力十足,他演出的节目是种地、学毛著,活学活用,道具是一把锄头、一本《毛主席语录》……由于节目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所以演戏演得自然,戏演得很好,至今不知道冯立庚演出的这个节目的编导是谁。

对于文物,我虽然是外行,但爱品味!看文物,就是看那段远去的历史。李本生的家是一座多层高楼,只见底层大厅一边的墙壁上挂满了过百种做工精巧的藤器工艺品,如藤篮、饭箸(筷子)笼、茶壶、藤框、在椰子壳切开的圆口辅以藤条制造成米缸、以藤条箍围的木桶、藤箱、三轮车,它的车厢是用锯掉盖的椰子壳做的,使用藤条和其它材料搭配做的各类型小单车尤多,且极有创意,观者啧啧称赞……这些藤器工艺品在当年是出口海外赚取美金的。谢水万对我说,老水东陈日才匠心独运,制作了这些工艺品。我仔细鉴赏这些结构精巧,情趣横生的工艺品,人们置之客厅或书房是能显示出主人的情趣的,我真佩服陈日才这位工艺师!

李本生的楼上陈列的文物有民国时期的檀木麻雀台,太师椅、画着草木、瑞鸟、朝阳的屏风、附设铜扣抽屉的木质长方形桌台、上黑漆的铜扣木箱、上黑漆的铜扣木质帽箱……展品琳琅满目,让我打开了眼界,这些文物让我似曾相识! 难得李本生把这些失传的物品收藏起来,这些藏品唤起了我种种的回忆:

我家在民国时期原有:一张油上清漆的合桌仔(写字床仔),是供儿童读书、写字用的,合桌仔底下有两个铜扣抽屉,这张合桌仔一直被我使用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口日本制造的挂钟,钟声响亮,水东一般人家都没有钟的,哪个时辰到了,有一个更夫巡夜打更报时;一台人工织布机,是用麻丝织成布的;米桶、米缸、一个银箩仔;一张四方床……看了上辈人留下的遗物,让我知道他(她)们从前生存条件之艰难!作为后代,我是对上辈人是常怀感恩之心的……

九年前,我在广州打工期间,我抽空去广州荔湾区西关大屋参观了民俗博物馆,见过大屋主人陈廉伯留下的各种极有历史沧桑感的高档精品,如碗、盘、睡床、椅子、屏风、风琴、留声机、书桌、梳妆台、衣柜、楼阁神龛、花窗、彩色玻璃、地板四方砖……民国时期的高官、商业巨子曾在西关大屋出入,大屋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我也到过开平游览立园,这立园等于是一个家族博物馆。从历史丰厚角度来说,西关大屋与开平碉楼谢维立的花园别墅各有特点,但前者的名气远不如立园大,立园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每年到立园参观者数以十万计。透过西关大屋和开平立园,可以写一部丰富多彩的,可涵盖政治、战乱、工、商、农、民俗百态,海外华侨的历史教科书了。西关大屋和立园的每一间房,每一副楹联,每一张黑白照片、画像都反映了主人的生活情趣或家国情怀,都有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我在立园看到民国时期留下的高级睡床、彩色碗碟、留声机、皮箱、木盖、碓、进口的抽水马桶……我看到了立园的室内楹联有好几副,内容与众不同:一、宗功伟大兴民族,祖德丰隆护国家。这副楹联是写在祖先神位两侧的,祖先神位前面安放着谢维立与妻子、爱妾玉英的黑白照片,台下有民国国旗。二、风声度竹有琴韵,月影写梅无笔痕。这副楹联是写在一个木制屏风上的,屏风有竹、有梅、有一位古代的仕女。三、家藏秘书,庭植嘉树。谢维立的小妾玉英只留下一张炭像,这张炭像挂在谢维立为玉英专门修建的一栋小别墅内,玉英与谢维立的鸿雁传书也挂在那里。谢维立家的碓,我家以前也有。李本生的博物馆当然与西关大屋、立园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但他能够收藏这么多文物在电白来说也是独占鳌头了。

在李本生一间的大房陈列着电白县瓷厂各个年代的陶瓷产品。在李本生众多的瓷器藏品中,有一个带有毛主席视察农村的彩色图案的瓷瓶,一个鱼篓,鱼篓边爬跃着四只造型栩栩如生的螃蟹。毛泽东时代,国家是以农业为纲,冬修水利,尽管生活清贫,但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令人怀念的!鱼篓,这让我联想起水东许多贫民家庭都有一只鱼篓,俗称卡,每当潮水退去时,白天有成群结伴的贫民在趁海,夜晚然亦,他(她)们左手提竹笋灯,右手拿鱼罩,那一盏盏移动的火光仿佛一颗颗夜明珠,在水东防潮大堤漫步的恋人们眼里,那是一幅悦目的景色……我的祖母也经常去趁海,祖母最后的那次去趁海就再也没回来……在水东专业趁海出了名的其中有一个叫做苏老伯,苏老伯很会捉螃蟹,每次从海上归来都是满卡的大螃蟹,苏老伯舍不得吃,用关草捆绑蟹脚蟹钳拿到市场卖。那些年代,水东海的海水是青蓝色的……

许多人都不知道电白县瓷厂的前身,我也是前几年才听说的。王占鳌书记的女儿王改英约我到茂名(水东)国际海景湾大酒店会面,她问及我在哪里工作,我说曾在电白县瓷厂干过……。这样我们的话题就扯到电白瓷厂了,她说,20世纪50年代末,父亲王占鳌在那里看到了一位妇女因肚子饥饿吃观音土,曾回家跟她一边说一边哭,他后来发现这种泥土可以做烧制瓷器的原料,于是,政府决定兴建这间能为民众提供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的陶瓷厂。电白瓷厂建厂时间是1958年,单位全称:地方国营湛江地区电白县瓷厂。老水东说,1958前,电白瓷厂这个位置,除了有私人瓷窑外,还有一个麻风窝,那些不幸患了麻风病的人就在那儿搭建茅房,有的在那儿终此一生,活着的被人民政府迁往望夫公社境内麻风医院。

电白县瓷厂从此横空出世,还是国营性质!国营编制的职工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的,而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职工只能在本县、市调动。瓷厂的干部、职工主要来自全县,水东人居多,少数来自湛江地区各个县市和潮州,省外最远的来自河北。我的街坊黄某是名瓷厂职工,典型的穷人子弟,长相中等,他命好,娶了本单位的一位潮州姑娘,这位又高又清秀的潮州姑娘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亲来到了电白,其父亲是电白瓷厂最早的陶瓷生产技术工艺师傅之一。电白县瓷厂制造的陶瓷产品因质量高,款式多,图案精美、外形靓而饮誉广东,产品以出口为主,产品的底部冠以“Make in Chian 中国电白”名称,这是我们电白的骄傲啊!瓷厂经济效益显著,是国家的纳税大户。

瓷厂有自己的球队和图书室,还有一个电影放映队,每月放几场电影,鼎盛时期有正式职工、临时工共5000多人。那时,瓷厂一般工人每月能挣42元工资,高过一个正牌中专生。瓷厂的上落班时间是放响汽笛的,远在3公里的水东城区都能隐约听到,不论夜间白天,每当交接班阶段,在瓷厂通往水东的325国道,家住水东的一群群职工一边是上广隆岭大坎,一边是下广隆岭大坎,在此交叉而过,场面热闹……

我对瓷厂的一草一木怀有感情,因为这里是自己刚走出社会时曾工作过的地方,留下过自己的青春脚迹的地方,在瓷厂有过对爱情的憧憬,也曾经与瓷厂的一位女职工相好过一场,此情可待成追忆……那一年,我特意走进每个空荡荡的车间看看,有的车间瓦顶穿了大窿,可见蓝天白云,风儿把种子飘到了里面,生出了一片片野草、甚至野生榕树,小鸟跳跃……我站在到处杂草丛生的瓷厂遗址上,风景依旧似往年,但想起过去的还是很多:

我同学黄通的父亲曾在瓷厂做过第一把手(党委书记),后调到湛江地区吴川县当二轻工业局当局长,我到过黄通家里玩,他家住的是公家瓦房,面积也不大,最醒目的是家里有一辆上海产的凤凰单车和一台蝴蝶牌缝纫机……黄通还把单车推出来让我学骑……

瓷厂靓女多。记得当年我在电白瓷厂做完体力工休息时,与一些未婚青年工人坐在一起聊天,大家看着从远处行过来的同厂女青年,有人就逐一对其评头品足,哪个靓哪个无前无后,谈女人经、说天道地是我们放松心情的主要方式。

那条小道是通向食堂的,如今也被野草覆盖了,那时,上夜班的职工每夜都有二两粮票补助,食堂24小时供应食物;这里是一排澡房,一年四季都可以免费洗到由动力车间排放出的热水澡,许多人,也包括我都在食堂打过饭,在澡房洗过热水澡,澡房附近是一个大池塘,离水塘几十米处是共青河干渠,渠水流向水东的水龙头,沿渠四处都是庄稼地……

厂区的一行行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的芒果树等各类树木映衬着建筑物,令上班族悦目……

1980年夏季,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视察了电白县瓷厂,他走进工艺组和彩绘车间看望技术员、工人,并与李凤鸣亲切握手……李凤鸣与成型车间职工,羊角爱群靓女苏燕容一一都被摄影师摄入了镜头里。文革前,陈郁省长也来过电白县瓷厂视察,从中不难看出当年的电白县瓷厂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之高!除了工艺组组长李凤鸣,瓷厂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刘乃标(工艺师),水东人;梅雨生(广州美院毕业),水东人;胡江,美工,沙院人。技术股骨干:邹锦清(华工陶瓷专业毕业)、刘日明(华工陶瓷专业毕业)。刘乃标当年设计、制作的陶瓷天使产品现被李本生收藏。

瓷厂有自己的完全小学和幼儿园,它的职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在水东也是有名声,校长赖天亮以身作则,对人和蔼亲切,教毕业班主科,这是瓷厂教育事业的巅峰时期,人们敬重赖校长。我在瓷厂小学教过赖校长的女儿赖晶灵,她的写作能力在班里是最好的一个,至今我对她仍有很深刻的印象,久久就拿出她的照片看看,她快大学毕业了,还教过女生许欣欣,学习成绩很好。我对同事李雪珠老师所教的另一个女生岑佩姗的印象也是非常的深刻:娟秀静好、乖巧刻 。

现在,当你作为一个老职工走近县瓷厂遗址时,面对代之而起的一栋栋别墅、一栋栋住满乡下人的高楼大厦,啊,电白县瓷厂的辉煌岁月已经远去,没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老职工一定会有许多感触…… 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严瑞槐曾做过电白瓷厂的第一号人物,他有魄力,不贪不占,他领导的电白瓷厂走向了历史上的辉煌顶峰,我一直都记得这位领导!

瓷厂留给我的都是满满的美好回忆。
……
李本生的那间大房的西墙挂着一幅彩色人物合影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是两位“国民党女兵”在李本生和反动派“蒋介石”的左右边,李本生当年跳忠字舞,毛主席挥手他前进,不难看出,他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去自觉义务统战国民党了,这幅照片两边还挂一幅书法:“朝夕伴梅兰,昼夜迷书画”。“朝夕伴梅兰,昼夜迷书画”——反映了主人追求生活的高雅情调,他家有花草,藏书满柜。

参观完大房间的文物,我们跟着主人上到楼顶,楼顶临时搭建了一间铁皮屋,我想不到这里竟然是李本生的工场,这里的小机床等工具应有尽有,哇,李本生还是一个工匠,自古以来,很少听说过官员也抓斧头,左一斧右一斧的!他把买来的珍稀进口木材和百年深山出产的木头,逐一加工成一件件神奇的工艺品……木匠祖师爷鲁班千古传颂,明朝朱由校除了有皇帝的身份,他是历史上唯一个醉心于木工的高级工匠,李本生也算是他们的后世高徒和同行了。

李本生除了收藏陶瓷产品等文物外,他也收藏了电白县二轻贝雕工艺厂的产品,这类产品在当时也都是出口换外汇的。提到贝雕,需要说说莫善福。莫善福是电白县二轻贝雕工艺厂的厂长,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工艺厂办得红红火火,在他卸任时,不欠过银行一分钱债务。

“人和天地阔,主雅客来勤 ”,自从李本生的博物馆经记者报道后逐渐广为人,到他家参观的也多了。

李本生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让后人通过李本生博物馆知道了过去,知道了电白县瓷厂是一部可引以为骄傲的历史,陈日才的工艺品和电白贝雕工艺品亦是如此。当然了,李本生的博物馆除了深深地唤起了我的回忆外,也唤起了许多老水东的回忆……



我拷贝过来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