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代,你这位老师就要被严重批斗。在读书时听一位中学老师说,某中学有一位老师画一幅两只牛角斗之事,被红卫兵诬陷借喻毛蒋,惨遭严重批斗,差点连命都保不住!百度一下,转给大家看一下:
说黑木崖之前,先说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实在说,这个名号大概是被用得最广泛的,甚至可以普及到各行各业。可是又有谁去解读过这个名字?其实金庸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也许只是把“太阳”+“万岁”两个词转置合并在一起而已。东方红的太阳、花开不败的万年青,考虑到成书的那个年代,其寓意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书中言及“黑木崖是在河北境内,由恒山而东,不一日到了平定州。”金庸在此用了春秋笔法,因为平定州在山西而不在河北,前面答案说,平定州曾归属直隶,我没查到。然后,前往平定州也不是“恒山而东”。书中交代黑木崖在平定州以西,又在河北境内,那就很是矛盾了。这个问题,我纠结了一下,再次联系了一下成书的年代,如果不是“平定州”,而是“定州”,那地理方位上就完全没有问题了。而从定州往西四十公里的险要之处,便是传说中的“XX坡”。这个已经有答案揭示过了。我认可这种说法。颠倒一下黑白,把“柏”的“白木”换“黑木”,平缓的“坡”改成高峻的“崖”,妥妥的春秋笔法。
所以,答案昭然。
文字狱时代,金庸真的可以把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