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中国人都一定要知道的真相 (1人在浏览)

ystone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4-10-06
帖子
5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
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
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
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
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
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
的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
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
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
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
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
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
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
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
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
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
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让我的老灵魂得到。。。)

    *******************************************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
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
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
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
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
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
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
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
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
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
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
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
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
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
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
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
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
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
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
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
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
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
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
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
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
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
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
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
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
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
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
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
的分析仪器。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
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
,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
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
识英才"。50年代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
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
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
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
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
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
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
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
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
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同时让我们也记住一个名字,美国人杨振宁,他为自己的国家(美国)又增加了一个
诺贝尔奖
 
哇塞。。。/。/。/
也太长了吧,,,
而且说的人名都不认识的。。
 
人各有志!你不能勉强一个不爱国的人爱国!虽然我也很讨厌他!老来风流
 
[attachmentid=24358]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attachmentid=24359]
杨振宁(1922--),安徽合肥人,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1944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在西南联大附中教学后赴美,1948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1965年应纽约州立大学校长邀请筹备创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门、1966年离开普林斯顿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担任教授至今。曾资助大批中国学者去美国石溪分校访问、学习,捐助建立各类基金,为中国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并为中国发展献计献策。被授予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熏陶为自豪,在接受诺贝尔奖由他代表致辞时曾说: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1922年 出生于安徽合肥
  1929年 就读北京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 就读北平崇德中学
  1938年 插班昆明昆华中学高二
  1938年 入西南联大就读
  1942年 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4年 任教于西南联大附中
  1945年 抵美国
  1948年 在泰勒指导下转做理论物理,于是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1949年 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年 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 转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71年 返回久别的中国大陆
  1986年 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 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 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attachmentid=24360]
杨振宁与邓稼先

[attachmentid=24361]
1971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杨振宁

[attachmentid=24362]
杨振宁(右)与李政道

[attachmentid=24370]
82岁杨振宁与新婚妻子28岁翁帆婚后首次公开露面
 

附件

  • djx.jpg
    djx.jpg
    21.6 KB · 查看: 196
  • yzn.jpg
    yzn.jpg
    15.5 KB · 查看: 191
  • YnD.jpg
    YnD.jpg
    19.4 KB · 查看: 162
  • YnC.jpg
    YnC.jpg
    19.1 KB · 查看: 187
  • YnL.jpg
    YnL.jpg
    9.9 KB · 查看: 184
  • YnY2.jpg
    YnY2.jpg
    64.1 KB · 查看: 190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