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堵”还是“疏”,电白城管和流动摊贩的故事 (1人在浏览)

鲁迅

小学二年级
注册
2008-01-03
帖子
150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轰轰烈烈的城乡清洁工程,从市到县,再到镇,开展得如火如荼、风声鹤唳。一片刀光剑影过后,神马都成了浮云,小摊贩都成了游击战专家。在水东经贸局门口开宵夜档的肥佬日夜研究“孙子兵法”,苦练游击战术,熬成了瘦子;隔壁宵夜档的“光头”怕自己的头太光亮,带上了假发;东湖卖十三菜的摊贩由于蔬菜存货太多,一日三餐不断吃菜,把脸都吃绿了,正在申请“全世界最绿的人”吉尼斯纪录……
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达,纯属意外。城乡清洁工程,原本就是一件利民惠民的措施。改善城市面貌,解决“脏乱差”现象,为群众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县仍属于贫困县,经济水平不高,人民生活仍不富裕。在物价飞涨、竞争日趋强烈的今天,许多人走上街头,当上小摊贩不过是生活所迫。这些违法设摊与其他固定铺面违章加建、霸占人行道、马路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进行整治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多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想想,不搞“一刀切”?城乡清洁工程可否不与群众生计形成冲突?
偶然在电白台看到一位主持人采访电白城管大队,问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电城中学后面的流动摊贩问题,队长回答:只有24小时值守是最好的办法。看,我们中国两大神秘特种部队之一的城管部队,战斗意识多强,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全面而坚决地贯彻了毛主席当年在中苏关系对立时的战备思想。可惜,城管大队不能代表中国,而小摊贩们也非苏联,执法不是与群众搞对立,堵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办法。当年大禹治水,靠的不是“堵”,而是“疏”。而我们的政府是否可以以人为本,多花些精力去制定疏导计划,而少点暴力相向?我们电视台的节目在制作时又是否多些探讨和提出建议,进行舆论引导呢?
说到疏导,其实在茂名市区不就有可借鉴的地方吗?茂名夜市,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条由许多小吃衣服精品售卖等摊点形成的一处特色商业圈,原来就在市委市政府附近,后来经过规划和引导,搬到了经过合理布局的地方,让许多流动摊贩摇身有了合法身份,并解决了许多群众的创业难题。在水东生活的人都知道,目前水东的物价奇高,想找个固定铺面,转让费就几万,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水东的城市面积不大,商业中心少,以东湖和西湖两大中心为辐射,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政府又为何不另辟奇径,规划一个像茂名也是一样的商业点呢?或者又像其他城市那样,将流动摊贩合法化,审核发放营业执照?再或者对于没有扰乱人民群众生活的小摊小贩,是否可以留存?
讲完电白城管和流动小贩的故事,我希望大家还能去网上看看《香港法官与流动小贩》这个故事。我还但愿肥佬小贩不会真的变成了排骨小贩,炒菜的光头不会带上了假发,卖十三菜的但愿还在,因为我那点工资真的只能吃点十三菜。
 
听说准备全体规划到原皇朝酒店门口的西湖边
 
QUOTE(咕哩佬 @ 2011年04月14日 Thursday, 02:53 PM)
听说准备全体规划到原皇朝酒店门口的西湖边
[snapback]3127876[/snapback]​


搬到那里不太可能吧?你会去吃吗?而且那条路本来就窄,哪放得下这些摊贩!?
 
楼主是好人。
 

附件

  • 84.gif
    84.gif
    169.9 KB · 查看: 144
  • 9862966_9582056.jpg
    9862966_9582056.jpg
    25.1 KB · 查看: 142
香港法官与流动小贩
闾丘露薇
一名香港的流动小贩在街边卖雪糕,为了多做点生意,附带卖起了棒棒糖。小贩原本开一家小店做小生意,但是租金年年涨,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他和太太都是残疾人,找工作难,但是又不愿意拿政府失业援助,想自食其力,于是申请了小贩牌照,每个月能赚上6000多元,维持生计。
生意做了不到半年,他被政府的食物卫生环境局告上了法庭,他被指控阻塞交通以及贩卖未在牌照指定范围内的商品―棒棒糖。不过在法庭上,法官责备控方只因为小贩卖了30支棒棒糖就控告他,实在是处事缺乏弹性,建议执法者应该酌情处理,先劝谕警告,屡劝无效后再上法庭。不过控方认为,如果纵容犯法行为,对其他的小贩不公平,而且会让执法人员无所适从。
最终法官认为,小贩刚刚入行,缺乏经验,而且没有案底,案情又不严重,轻判罚款100元。这位1972年出生的法官说,能够不顾炎炎烈日在街头摆摊,其实是好事情。他亲自向小贩解释牌照的要求,并且强调政府执法是为了保持街道整洁,并非为难他。他鼓励小贩,让他不要因为这次检控而影响工作,还承诺,如果自己正好经过他的小摊,一定会去帮衬。
几个星期后,法官遵守诺言,来到他的摊位前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且让他不要泄气,努力工作。
好像在看电影:一个背负生活压力的底层百姓,遇到铁板一块的执法人员,在一个仁心仁义的法官面前,原本沉重冰凉的现实变得有点希望。这样的故事,看得人心里面暖暖的,而且,这不是电影。
 
QUOTE(225522 @ 2011年04月15日 Friday, 01:18 AM)
香港法官与流动小贩
闾丘露薇
一名香港的流动小贩在街边卖雪糕,为了多做点生意,附带卖起了棒棒糖。小贩原本开一家小店做小生意,但是租金年年涨,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他和太太都是残疾人,找工作难,但是又不愿意拿政府失业援助,想自食其力,于是申请了小贩牌照,每个月能赚上6000多元,维持生计。
生意做了不到半年,他被政府的食物卫生环境局告上了法庭,他被指控阻塞交通以及贩卖未在牌照指定范围内的商品―棒棒糖。不过在法庭上,法官责备控方只因为小贩卖了30支棒棒糖就控告他,实在是处事缺乏弹性,建议执法者应该酌情处理,先劝谕警告,屡劝无效后再上法庭。不过控方认为,如果纵容犯法行为,对其他的小贩不公平,而且会让执法人员无所适从。
最终法官认为,小贩刚刚入行,缺乏经验,而且没有案底,案情又不严重,轻判罚款100元。这位1972年出生的法官说,能够不顾炎炎烈日在街头摆摊,其实是好事情。他亲自向小贩解释牌照的要求,并且强调政府执法是为了保持街道整洁,并非为难他。他鼓励小贩,让他不要因为这次检控而影响工作,还承诺,如果自己正好经过他的小摊,一定会去帮衬。
几个星期后,法官遵守诺言,来到他的摊位前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且让他不要泄气,努力工作。
好像在看电影:一个背负生活压力的底层百姓,遇到铁板一块的执法人员,在一个仁心仁义的法官面前,原本沉重冰凉的现实变得有点希望。这样的故事,看得人心里面暖暖的,而且,这不是电影。
[snapback]3128130[/snapback]​



22,牛啊
face3.gif
 
可以去志明白粥
 
都没地方有东西吃了~~觉得很冷清呀~~~~
汇景那边的路也是・・现在都没什么人路过了・・・・
 
QUOTE(byronroy @ 2011年04月15日 Friday, 07:08 AM)
22,牛啊
face3.gif

[snapback]3128244[/snapback]​




确实牛,土壤不同,官本位和民本位土壤下,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子就这样有天壤之别。
 
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了100年,不是“中华正统”。
 
依林同学,你还没睡啊?
cx.gif
 
在我那边还很早。
 
摆在中心台确实不好,虽然说方便了吃夜宵的人,但是每天地上都是油污水,沿街住户更是被各种油烟熏得苦不堪言。
 
所以也要商户自觉啊,不然,自己搞到自己没饭吃
 
B哥和绵豆在这里灌水啊,真不给面子,呵呵

话说,B哥,很久没见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