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二年级的试题果然考倒了论坛的才子:) (2人在浏览)

ccciii

小学三年级
注册
2006-04-05
帖子
220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小米步童鞋店里买了一双鞋子。 这双鞋子成本是 15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50元要买这双鞋子。 小米步童鞋店当时没有零钱,用那50元向街坊换了5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29 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50元是假秒,小米步童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50元。 现在问题是:小米步童鞋店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每人只许发帖答一次!!! 您3分钟之内作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证明你不适合玩基金!!!
这是前段时间网友出的二年级试题,答案严格来说,损失44块钱是不完全正确。其实这道题并没有复杂,这道题其实就是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后问你损失了多少钱这么简单。答案也就是损失了50块钱,其他的条件都只是混淆问题的障眼雾而已。那有人会说了明明只是损失了29元和一双成本15元的鞋而已嘛,怎么会是50元?其实如果没有收到这假币,那他正常卖一双鞋是50块的。前面的成本是以前发生的,不能因为这次交易而回朔计算到本次的交易成本跟收益里。这样说可能大家还不理解,那我把这个题放大一点你们就会觉得损失了44元是多荒唐。如果这个鞋不是布的而是金的,他原来买进来的价格是100万元,后来发现不是金的而是土坯加镀铜的鞋,于是打算50元处理掉,按照损失44元的逻辑,那损失岂不是100万加29块真钱成了1000029元了。荒唐不:)
 
[SQL]QUOTE(ccciii @ 2011年03月10日 Thursday, 04:43 PM)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小米步童鞋店里买了一双鞋子。 这双鞋子成本是 15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50元要买这双鞋子。 小米步童鞋店当时没有零钱,用那50元向街坊换了5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29 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50元是假秒,小米步童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50元。 现在问题是:小米步童鞋店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每人只许发帖答一次!!! 您3分钟之内作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证明你不适合玩基金!!!
这是前段时间网友出的二年级试题,答案严格来说,损失44块钱是不完全正确。其实这道题并没有复杂,这道题其实就是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后问你损失了多少钱这么简单。答案也就是损失了50块钱,其他的条件都只是混淆问题的障眼雾而已。那有人会说了明明只是损失了29元和一双成本15元的鞋而已嘛,怎么会是50元?其实如果没有收到这假币,那他正常卖一双鞋是50块的。前面的成本是以前发生的,不能因为这次交易而回朔计算到本次的交易成本跟收益里。这样说可能大家还不理解,那我把这个题放大一点你们就会觉得损失了44元是多荒唐。如果这个鞋不是布的而是金的,他原来买进来的价格是100万元,后来发现不是金的而是土坯加镀铜的鞋,于是打算50元处理掉,按照损失44元的逻辑,那损失岂不是100万加29块真钱成了1000029元了。荒唐不:)
[snapback]3110217[/snapback]​


正确
 
这样说吧,你有100万元和29元,然后按你说的方法去卖,你现在身无分文,怎么只损失50元那么简单。
 
你聪明!这次卖东西赚了钱不算的?
 
老实说,我书读的还可以,但我数学真的不怎么样,惭愧惭愧。谢谢指教,但你这样算对吗
 
QUOTE(ccciii @ 2011年03月10日 Thursday, 04:43 PM)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小米步童鞋店里买了一双鞋子。 这双鞋子成本是 15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50元要买这双鞋子。 小米步童鞋店当时没有零钱,用那50元向街坊换了5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29 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50元是假秒,小米步童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50元。 现在问题是:小米步童鞋店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每人只许发帖答一次!!! 您3分钟之内作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证明你不适合玩基金!!!
这是前段时间网友出的二年级试题,答案严格来说,损失44块钱是不完全正确。其实这道题并没有复杂,这道题其实就是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后问你损失了多少钱这么简单。答案也就是损失了50块钱,其他的条件都只是混淆问题的障眼雾而已。那有人会说了明明只是损失了29元和一双成本15元的鞋而已嘛,怎么会是50元?其实如果没有收到这假币,那他正常卖一双鞋是50块的。前面的成本是以前发生的,不能因为这次交易而回朔计算到本次的交易成本跟收益里。这样说可能大家还不理解,那我把这个题放大一点你们就会觉得损失了44元是多荒唐。如果这个鞋不是布的而是金的,他原来买进来的价格是100万元,后来发现不是金的而是土坯加镀铜的鞋,于是打算50元处理掉,按照损失44元的逻辑,那损失岂不是100万加29块真钱成了1000029元了。荒唐不:)
[snapback]3110217[/snapback]​



从另一角度看,由于50元假币不具有任何价值,因而收了50元假币与没有收过一分钱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这时候,卖鞋人的损失可以看作是:损失了一双鞋15元和找给买鞋人的29元。另外6元钱的利润本来就没有赚到,何来损失?

在所举的另一例子中,说损失了1000029元也完全没有问题,只是这一损失是两次被骗的损失的总和,不是最后一次被骗的数额。
 
我看你是吃坏米了,你没有读过书就不要上来乱说话,损失50元是错误的,别人给你50元是假的,但是你去找零的时候等于是拿了真钱去找,还要给买主找回来29元,难道你的鞋是不要钱拿的货吗?你自己想一下你的损失是多少////
 
一则趣味数学题搞到要骂人就不好吧。如若真有那么好气,留着骂贪官、奸商还好。
 
楼主,你别高估了自己的智商。
一、我们认为这不是二年级的数学题,这是一年级的题。

二、你先说清楚:什么叫损失?
你先界定这场交易中的损失是什么?

三、你要清楚,我们算的是数学题,你算的是脑筋急转弯题。

四、这道题在小学教师转正的辅导班中曾经讲过,损失当然是取假币的虚拟价值与利润的差额,在此题中是就是44元。

五、为什么要计上利润呢?
没有那6元利润,卖主会接这个假币吗?
这就是说,没有6元的利润,是不会损失那50元的。
任何生意人都算出这场交易中的结果损失了44元的,而不是50元。

为什么我们曾经为这场交易(包括买卖换钱找钱)的全程所迷惑,我们都想算出整个交易过程的“最终”的结果。
如果说接50元假币就是损失50元,我们还用算吗?
 
如果这个房子是10000元,楼主出价1元卖了。买主拿50元假币来买,楼主找回49元真钱。
请问这次交易,楼主损失了多少钱?
楼主的老婆都要跳楼了,还是损失50元吗?
 
我今晚看楼主的说法,我实在忍不住要骂人。
你说自己的看法就算了,还以为自己的聪明压倒坛中所有的才子。
如有冒犯只能请原谅,我实在受不了你的自以为是。
我骂楼主,我固然可能要道歉,但是我觉得楼主想通后首先要向坛中的才子们道歉。
 
15+29=44元??不对??如果50元是真币,店主就挣了6元。现在是假币,当然是亏了50-6=44元。

如果这个鞋不是布的而是金的,他原来买进来的价格是100万元,后来发现不是金的而是土坯加镀铜的鞋,于是打算50元处理掉,按照损失44元的逻辑,那损失岂不是100万加29块真钱成了1000029元了。

楼主所举的例子与这个不同逻辑的。因为这是两次交易了。如果100万的鞋子按44元来卖,两次交易一共是亏了“1000000-44=999956”元了,而不是1000029元。

不知楼主的1000029元是按什么逻辑算出来的。

要算出亏了多少钱,我们只要算出收入多少 ,支出多少,一比较就行,不必太复杂。他支出100万元,收入44元,只亏了999956元。

买鞋子的题也一样,他支出了一双鞋子,又支出了29元,没有得到什么,当然是15+29=44元了。
 
QUOTE(湖海山人 @ 2011年03月10日 Thursday, 09:32 PM)
如果这个房子是10000元,楼主出价1元卖了。买主拿50元假币来买,楼主找回49元真钱。
请问这次交易,楼主损失了多少钱?
楼主的老婆都要跳楼了,还是损失50元吗?
[snapback]3110300[/snapback]​




cx.gif
face3.gif
wa.gif
 
执竿入城――聪明的蠢人

有个青年人手执竹竿想入城门,竹竿太长,城门太窄,横着拿进不去,竖着拿也进不去,青年人急得直冒汗,在城门前转圈儿,给朋友发信息,一筹莫展。旁边有位老者过来劝他,“年轻人呐,不是我说你,你还是太嫩啊,你看我吧,虽然也不是什么圣贤,但毕竟经历的事情多了,遇到问题就不会象你一样。看你刚才那着急的样儿,好象多难的事儿一样,算了我来给你出个主意吧DD你把竿子从中间截断不就完了吗?”







青年人恍然大悟,当即从腰间抽出短刀,正要依计行事,旁边又晃过来一光膀子的壮汉,一把夺过青年人的刀,“哎我说你还真要砍啊?你傻啊你?好好的竹竿让你拦腰截断,还能派什么用处?”咣啷把刀扔地上,“我说你这个老头子也是,一大把年纪了也不长脑子,你这是出的什么馊主意?还什么我也不是圣贤,我看你离圣贤也不远了!”壮汉撇开老者,把青年人拉到一边,“我主要是怕你吃亏,你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关键要找对方法,你看我吧,虽然模样有点糙,可我有的是力气!不信?你瞧瞧我这胸大肌!瞧瞧我的肱二头DD哎你别害怕,我是教你办法呢,你照我的样子做,”壮汉朝手心里吐口唾沫,两手搓搓,抄起一个竹竿,“右手握竿,执于肩上,身体后倾,竹竿斜向上四十五度角,快速助跑DD你见过投标枪吧,噌的一声!直接就从城墙上面扔过去了!这办法怎么样?又能进了城,又不用截断竿子,多好!”

青年人点头称是,抄起竿子开始快速助跑,正要出手,冷不丁被身后一个人一把拽下来,回头一看,竿子被一个瘦高个儿拿在手里,那人瞪着他说道,“我看你今天是非得弄出点事儿来不可,他让你扔你就扔啊?你这一杆子投过去,戳在人脑门上怎么办?我告你竹竿可是有尖儿的!”一把将竹竿戳在地上,“你还真把自己当运动员了?你当运动员你也得跟对教练啊,你就看我吧,别看我长的瘦点,我可是正儿八经搞竞技体育的!竞技体育知道吗?讲究的是技!你以为他长了一身肥肉就能玩这个?猪也长了一身肥肉呢它怎么没投标枪呢?告诉你记住了,竹竿不光有尖儿,还有弹性DD弹性知道吗?所以你一定要双手执竿,左手在前手心朝下,右手在后手心朝上,竹竿斜向上四十五度角,快速助跑DD你见过撑杆跳吧?噌的一声!连人带竿子全上去了!然后你就大摇大摆的走下去就行喽!”

青年人佩服不已,正要摩拳擦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走过来,掀起长衫蹲在青年人前面,抬起头不紧不慢的说,“我本人呢,是个读书人,本不想介入到你们这些世俗事务中,但我看你们刚才的举动,很明显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你们目光太狭窄,看问题的角度太单一,你们就好象生活在平面世界上的几只爬虫,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把握三维的空间,所以我今天不得不给大家讲一些理论,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过几何学DD肯定没有,但我觉得大家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前人的智力遗产总要有所了解,所谓勾股定理DD几何学上最基本的一条定理,”书生从竹竿上折下一小截,开始在地上画起图形,“讲的就是这个城门的道理,长方形的城门,中间做一条对角线,就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我算过了,正符合勾三股四玄五,好了,这样一来,问题很清楚了,你刚才手执竹竿入城,勾三进不去,股四进不去,为什么就不能把竿子稍微斜一斜,试试玄五呢?嗯?你说话啊?嗯?嗯?嗯……嗯啊!哇呀!”

书生突然来了个狗啃屎的姿势,一下趴在地上,显然遭到了背后突然袭击。大家回头望去,人群中走出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走过来朝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我叫你嗯嗯嗯嗯的你再嗯我一脚踹哎哎哎哎死你!年轻人,你过来,对,就你,拿竿子的那个,对,站好,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我是商人,商人讲究什么?讲究交易!我跟你讲就象你这样的要来我这儿应聘,我先给你一脚把你踹哎哎哎哎到二姥姥家去!你怎么就不开窍呢?你没看到这个城门两侧还有两扇小侧门吗?只要把这两个侧门打开,别说你拿着竿子了,你就是舞着金箍棒也过得去啊!什么?有门卫?不让开?好,这就是我今天要教你的地方,你不是带了好多竹竿吗?这么多的竹竿你也用不完啊,你干嘛不拿出几根来送给那个门卫?那门卫看样子收入也不高,你给他几根竹竿,让他回家做个扫把撑个蚊帐什么的,他一高兴,还怕他不给你开城门?这点道理都不明白你简直太哎哎哎哎哎傻了!”

人群中有一个老农,之前一直没讲话,只管对着墙叭哒叭哒抽烟袋,这会儿也把烟袋头在墙角磕一磕,回身对站在地上发愣的青年人说:“小伙子啊,你也瞅出来了,这些个人都不顶事儿,看着一个比一个能说,其实一个比一个废物,我前头为啥不吭声?因为我早知道这个事儿根本就没法子!我是干啥的?啊?我种了一辈子竹子了,你啥时见我往城里运过竹竿?你啥时在城里见到过长竹竿?根本就进不去!你以为打开侧门就能进去了?办不到!我年轻时也跟你一样,什么都不服,什么都想试试,到头来怎么样,还不是白忙活?这都是老人们的经验,说给你听你就得记着点。不过话说回来,今天这事儿赶巧了,我告诉你,今天不用你费神想法子,过不了半个时辰,这问题自然能解决,也算你有时运。这也不是我老汉吹牛,说出来也不怕唬着大家伙儿,大家前些日子也听官府说了,叫咱们提高警惕,防备胡人来犯,我告诉你们,胡人已经来了!今晚就要攻城!刚才我在北山坡上已经看到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全长得跟野牛似的,咱们汉人哪是他们的对手啊?我看咱这城是守不住了,到时城门大开,别说几根竹竿了,你就是把北山下那片竹林搬过来也能进去啊!”

刚说到这儿,众人只觉得地面微颤,北边天上轰隆隆一阵闷雷,还以为要落雨了,都赶着要回家收衣服,只听得有人突然吼了一嗓子,“了不得了!胡人打过来了!”众人往北边一望,哪里是什么打雷声啊,分明是胡人的铁蹄踏出的声音!大家顿时慌了,报官的报官,逃难的逃难,稀里哗啦乱成一团。那一大队胡人风驰电掣,眨眼已兵临城下,果然一个个强壮如牛,且身披甲胄,手握长枪,汉人们哪见过这等阵势,全吓得呆若木鸡,只等着束手就擒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大家循声望去,竟然是刚才那个手执竹竿的青年人!只见他撸起袖子,将一根长竹竿高高举起,朗声对大家说:

“众位乡亲们不要怕!量他胡人有千军万马,也攻不破我们的城门!大家看看他们手上拿的枪,比我竹竿还要长!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才能进得了城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嗖”的一声,一枝箭射过来,正穿在青年人手中的竹竿上,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胡人的队伍已潮水般席卷过来。原来,胡人将领根本没听懂青年人的普通话,还以为他是对方将领,刚刚为群众做完战前动员,就要手执竹竿来应战呢,所以令旗一挥,率队攻了过去。汉人们根本溃不成军,那个青年人也早被队伍撞倒在地,又被一个马蹄踢在头上,他卧在一堆尸体中间,愤愤的不肯闭上眼睛,“我倒要看看,我倒要看看……”直到最后,他带着这个念头,忧心忡忡的晕了过去。

青年人醒过来时,发现城门依旧,城里却已经改朝换代了,他的一捆竹竿也早被马蹄踩烂了。他最终也没有想通,那些长长的、比他的竹竿还长的长枪,是怎么进入城门的。
 
不知是那些云雾太厉害还是有人要顶颈包赢:)这么说吧,如果你们一定要简单问题复杂化,一定要说是损失44块钱,那么我问你,货物的运费算不算损失?铺租算不算损失?人工费算不算损失?每个月要交的税费算不算损失?那这些损失要不要算?你们只记住进货的成本,只记住进售之差的6元就是所挣!就不是损失!这样算才是正确?骂人就免了吧,好象还不大适应骂仗:)
 
人的经济活动是连续的,如果要追溯到最初的成本与收益是不可能的,所以会计学上一定得有会计期间的前界定,只有在这个期间内才能核算成本收益以及损失!具体到这道题那我们的核算期间就是这一次的交易而不涉及以前,如果要溯及以前那你得界定你那15元的支付成本是如何形成的,15元中又是多少支出形成的,利润又是如何,这样的追溯可以到无穷而最终趋向于0。那就是佛家所说的,物于我又何所得,失又何所损,赤条条得来赤条条地走,又何来损失了:)
 
QUOTE(ccciii @ 2011年03月11日 Friday, 11:10 AM)
人的经济活动是连续的,如果要追溯到最初的成本与收益是不可能的,所以会计学上一定得有会计期间的前界定,只有在这个期间内才能核算成本收益以及损失!具体到这道题那我们的核算期间就是这一次的交易而不涉及以前,如果要溯及以前那你得界定你那15元的支付成本是如何形成的,15元中又是多少支出形成的,利润又是如何,这样的追溯可以到无穷而最终趋向于0。那就是佛家所说的,物于我又何所得,失又何所损,赤条条得来赤条条地走,又何来损失了:)
[snapback]3110553[/snapback]​



经你这么一说,感觉就确实有点复杂了。
要再追索到最初的成本和收益确实是不可能的了。运输费要算吧?房租、水电费、工人工资要算吧?管理费要算吧?固定资产折旧费要算吧?还有受骗的精神损失等等都要算吧?加上这些之后,这个计算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标准答案、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不知道。
 
收到假币50元要及时报警,在没有抓到诈骗者之前,所以损失由店主个人承担。
 
QUOTE(ccciii @ 2011年03月11日 Friday, 10:58 AM)
不知是那些云雾太厉害还是有人要顶颈包赢:)这么说吧,如果你们一定要简单问题复杂化,一定要说是损失44块钱,那么我问你,货物的运费算不算损失?铺租算不算损失?人工费算不算损失?每个月要交的税费算不算损失?那这些损失要不要算?你们只记住进货的成本,只记住进售之差的6元就是所挣!就不是损失!这样算才是正确?骂人就免了吧,好象还不大适应骂仗:)
[snapback]3110543[/snapback]​



朋友,你说的这些就离题了,题本并没有提及这些因素。事实上,这次交易的损失就是44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排除掉那些干扰因素就很容易算正确的答案来。朋友,想不通的可以慢慢想,我相信你能想明白的。
 
QUOTE(守法公民 @ 2011年03月12日 Saturday, 12:59 PM)
收到假币50元要及时报警,在没有抓到诈骗者之前,所以损失由店主个人承担。
[snapback]3110943[/snapback]​



离题了。
 
QUOTE(我我的 @ 2011年03月11日 Friday, 01:14 PM)
经你这么一说,感觉就确实有点复杂了。
要再追索到最初的成本和收益确实是不可能的了。运输费要算吧?房租、水电费、工人工资要算吧?管理费要算吧?固定资产折旧费要算吧?还有受骗的精神损失等等都要算吧?加上这些之后,这个计算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呢?
标准答案、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不知道。
[snapback]3110621[/snapback]​




朋友,不是你这样解答问题的,我们一定要按照题本的原意去做,而不能主观的添加额外的因素进去,这样就曲解题本原意了。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和正确答案都是明确无误的,那就是44块。
 
QUOTE(ccciii @ 2011年03月11日 Friday, 11:10 AM)
人的经济活动是连续的,如果要追溯到最初的成本与收益是不可能的,所以会计学上一定得有会计期间的前界定,只有在这个期间内才能核算成本收益以及损失!具体到这道题那我们的核算期间就是这一次的交易而不涉及以前,如果要溯及以前那你得界定你那15元的支付成本是如何形成的,15元中又是多少支出形成的,利润又是如何,这样的追溯可以到无穷而最终趋向于0。那就是佛家所说的,物于我又何所得,失又何所损,赤条条得来赤条条地走,又何来损失了:)
[snapback]3110553[/snapback]​



正解。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