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为人父母者都是气焰嚣张地践踏老师的尊严,试问有样学样的孩子将来还会是个知书识礼的谦谦君子吗?即便是拥有一张学历慑人的文凭,但在“读书”中学习做人道理这方面也是交白卷,人格修养不是靠“读死书”的方式就能熏陶出来的,而美好人生的真谛也不是仅靠肤浅的“赚大钱”可以概括的。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寓意着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这里头的“读书”可不仅是现今莘莘学子以为的只要猛啃学校的教科书,能应付考试以取得一纸文凭就罢;而是指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融入日常作息中,让书本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
人文精神的追求,是摩登时代的新新人类逐渐忽略和遗忘的“必需品”,千变万化的科技时代让人们眼花缭乱,不知不觉地将原本自然淳朴的"尊师重教"的道德观念从生命中剔除,似乎是一种无可避免的趋势。
年轻人除了应考之外不爱碰书,对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异常陌生和抗拒,精神层面所储存的知识极端匮乏,空洞的灵魂盛载的只是满脑子和铜臭有关的功利思想,而大部分的为人父母者也“实事求是”地把“将来可以赚大钱”当作是读书求知识的唯一目的。
对于这样的新生代,我们很难要求他们拥有一个完美健全的独立人格,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充斥的是现实的利己主义,包括知识方面的吸纳也要以此为出发点,一切“没有钱途”的东西都是浪费时间的。
如果“读书”只能沦落为“长大能找到赚大钱的工作”的狭隘定义,学校里培育着不知“礼义”为何物的“赚钱机器”,动辄对学校老师恶言相向甚而抡拳头,那不只是想献身教育的人心寒隐退,万世师表孔老夫子若泉下有知,也会大叹“耻之!耻之!”
如果我校那名打老师的父亲是一个知书明理的人,那一句句粗言恶语就不会挥在老师的脸上;对于这样的人,作为为祖国将来培养人才的校方领导,你难道不该拿出你大刀阔斧的魄力果断地为学生,为教师展示教育的底线吗?你为什么还要一味地苟且隐忍呢?记住:全校甚至全县都在关注你们哪!是与非,善与恶,黑与白,一中的明天都在你们的一念之间啊!
口头上,我们整天吆喝着“师生平等”,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给予了教师过高的期望和责任甚至是苛求,希望他们是完人,是神。我们宣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教师不得不豁出身家性命一心想把学生教育好,但是,“人有一百,形形色色”的现实又注定了学生的良莠不齐,就连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只能成就“弟子三千,贤者72人”的业绩。可人们却时常会忘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古训,而把所有的责任全推给教师:学生学不好,是老师不行;学生骂老师,是道德教育开展的不好;少年杀手的形成,是生命教育缺失;即便学生侮辱老师,也跟教师有责任……扪心自问,我们的学生自身有没有问题呢?我们的老师凭什么不能向其他人一样拒绝侮辱?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帮助学生推卸责任?
学生是人,老师也是人,大家都有人的情感,都有人的缺点,都有人的尊严。社会不能厚此薄彼,维护一种权利,践踏另一种尊严。毕竟,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在人格上做到平等,教师的生存状态不被广泛关注,那么,我们所有关于教育的梦想都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