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杨光亮所说的电白、茂名风气 (1人在浏览)

超乎想象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10-05-07
帖子
11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传统节日,尤其是年关时节,下级单位忙着向上级领导“进贡、送礼”的现象,俨然成了官场的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一些下级单位忙着给上级领导送礼,而上级单位还要忙着给上上级领导送礼,有些还是越级送礼,真是好一派礼尚往来的热闹景象啊。

逢年时节,常被一些投机钻营、惟利是图者视为拉关系、铺路子、开后门、行贿受贿的“最佳时机”。该“时机”一到,他们就假借“慰问”、“拜年”等名义,冠冕堂皇地向某些掌权者行贿送礼,争取为来年的“位置稳”、“办事顺”打下坚实基础。一些领导干部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松下了廉政建设的这根“弦”,面对五花八门的吃、请、送,认为是“人情难却”,于是“就坡骑驴”,坚守了一年的“反腐阵地”,往往就在此时消极地拱手相让;更不要说那种积极主动的一方“频送秋波”,一方“暗渡陈仓”,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过节的礼尚往来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习俗,在这个你来我往、吉利喜庆的日子里,好送的人平添了几分勇气,愿收的人也增加了几分理由,似乎很难拉下脸面拒绝人家的一番美意。有心理学家也曾经作过这样的测试:人的欲望极易在逢年过节之时膨胀,被人轻易打开缺口。

大多数人都认为,时至年关,上下级之间相互走动一下,联络一下感情,适当地送点礼品物资,算不上违纪违法。何况,这样的送礼方式都是以单位的名誉,是公事,又不是为个人谋私利。

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那些“进贡”的礼品物资,哪一分不是在慷国家之财,哪一分不是来自于纳税人的血汗钱?“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 再说,那些下级单位的礼品物资不也都是送进上级某些个人的腰包吗?这些单位的送礼行为,果真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单位集体利益?非也。不排除有为了单位集体利益的,但也有是为了头顶上的那顶官帽子,为了他日好“办事”?说是公事,说白了还是有私的成分。小节不保,悔恨终生。从近期纷纷“落马”官员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不少官员平时还能拒腐防变,没有被“糖衣炮弹”击倒,但却在“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中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进而被“礼”打倒,被“礼”击垮,认为过节收礼无所谓的那些人也该醒一醒了。

过节送礼本无可厚非,但这种“变味”的礼节却被一些人利用来行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远远背离了我国的传统准则,成为腐蚀党员干部的一剂“毒药”。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怎样过年节,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在许多人的眼里,“年关”确实已经成为考验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否过好“廉关”的试金石。如果任由吃喝风、送钱送物风发展下去,必将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期待来年,领导干部能在“年关”这块试金石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把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愿官员们筑牢自己的防线,远离这变味的“年礼”。
 

附件

  • 735402766A.jpg
    735402766A.jpg
    21.8 KB · 查看: 55
今天来过了
 
贪念是在无型的欲望中积累下来的,每个贪污者当时总认为不属于贪。
 
贪念是在无型的欲望中积累下来的,每个贪污者当时总认为不属于贪。
 
电白卖官之风正是从杨开始。
 
杨光亮是个很头脑的人,做官太浪费,如果早几年下海经商一定超过李家诚
 
贪官的下场,就是最后在监狱度过余生……但中国的体制是存在不足的,一个杨在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一直贪到20世纪,收敛多少钱财,几乎20年的时间,今天才沦陷到这个下场,他的人生几乎都走到尽头了?对他而言,他起码风光过,威风过……所以对他来说,贪还是值得的?……这又让多少人反省过…………
 
老杨掀起了电白买卖官的风气,最后说成了入乡随俗,他很“无辜”
 
按老杨说的茂名市内就没有清官。
 
按老杨的说法,即使不去贪,每年的红包也会稳收百万。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