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深究大学毕业生不值钱的五大根源 (1人在浏览)

伊妹儿

小学二年级
注册
2009-06-11
帖子
155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根源一教育产业化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根本动力。不管怎么说,它也应该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计,可偏偏就有一部分办教育的人把它搞成了产业,搞成了挣钱的工具。从唯才是举到唯“财”是举,这不能不说明教育的本质在变化。一个人有没有培养价值直接跟他的财富挂起钩来,不能不说这太恐怖了。

  根源二 宽进宽出化

  从以前的严进宽出,到现在的宽进宽出,不知境迁时移,“选拔”这个词还有何意义?

  “宽进”就是放宽了进入大学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倾向于“什么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全民都受教育这本应是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宽进”只是说明了部分没有培养价值的人可以享受教育资源,并浪费教育资源。“宽出”就是说“什么样的人都能毕业”,这样一来,很多“不合格”的人也成了“合格产品”,不知这样的“质量监督”是不是对人民在负责?

  根源三 毕业形式化

  所谓毕业,仅仅就是个形式而已。什么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都是走个过场。相信每位毕业生对此都深有体会吧。或许,有些学校、有些学院比较重视,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结果呢,看结果:有多少学生因不合格而没毕业呢?估计如凤毛麟角吧。那从中成功走出来的就一定都合格了吗?谁敢为此负责呢?

  根源四 皆大欢喜化

  你给钱,我卖给你东西,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这本应该就是皆大欢喜的事,何苦难为买主呢?

  这种理论用在教育当中,你觉得合适吗?大学,只要上够四年,不违法不犯罪,不得罪学院领导,就都能顺利毕业,把关的何在?这跟做买卖有什么区别?

  根源五责任多元化

  提到责任这个词,现在的人们意识到的首先是“推卸责任”,而绝非“承担责任”。现在的教育理念日渐先进,由原来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样的话,责任就自然而然地多元化了。而结果是诸多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责任究竟在谁,这谁也说不清楚了。高校埋怨大学生不够勤奋,大学生埋怨高校不负责任;高校埋怨社会给的支持太少(比如资金),而社会埋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什么都不行……

五个问题,仅供思考!





  日志后记:

  84万应届考生放弃高考,说明了什么?安静的想一想,说明了教育改革的失败。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要去学本事。我们为什么要学本事,因为我们要靠一身的本事来生存。如果,大学仅仅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是一张毕业文凭的纸,显然要用那个学费的花消去合法购买是赔本买卖。如果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校只负责发文凭,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学习呢?那文凭的真正作用,恐怕只是在进国家机关当公务员的时候才格外的有用吧,可惜那貌似公平的公务员招考似乎又被太多说不清楚的事情左右着,所以再没有一个职业能象中国公务员那样不择手段的给自己弄个或者符实或者不符实的文凭,不是有局长读在职研究生的过程全是秘书代上或者根本不去上,而依旧毕业无障碍的吗?如此文凭的效力,在中国当今的执政水平中一览无余,也在号称本科毕业却连自己儿子小学3年级的英语都无法辅导的我那伟大的公务员表哥身上一览无余,让文凭成为对自己的羞辱,让自己活成一个笑话,这样的活法还不如不活。然而最让我惊奇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们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不以为然,更惊奇的是不但不以为然,而且依旧因此趾高气扬。“别忘了我是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位国家工作人员意气风发的话犹在耳。“我那文凭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同样是那位老兄所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文凭本身不能说明什么,是否具有那文凭所应具有的能力才是根本。如今,84万考生弃考,或者倒是一个好现象:大学如果不能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就抛弃它。当大学发现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合法倒卖文凭的单位时,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教育改革,从教育机构认清自己的责任开始。

  2003年国家人才会议上明确说中国政府对人才求贤若渴,明确提出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周因此得姜子牙而兴国,甘罗因此12岁拜相。纸上谈兵的干部录用和考核现状,显然无法完成其使命,来点“实战演习”式录用和考核吧,让我们以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能力为标准来拒绝到监狱里去出书的法官,让我们以道德在现实中的生命力为标准来拒绝在监狱中讲道德经的官员,让我们国家找到它真正需要的人,让我们每个人通过各种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增长实际本事成为一个对国对家都有用的人!

  拒绝高考对孩子们来说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们不停下成长的脚步,只要你们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只要你们不忘记自己生命的价值。早晚你们会发现:参加高考也不是什么大问题。84万考生拒绝高考对高校来说是个巨大的问题:还要顶着个自我陶醉的什么头衔继续吗?今天拒绝成长的借口有多多,明天门可罗雀的耻辱就有多深。人总会不顾一切的抓住他们认为宝贵的机会,问题是:你能不能成为他眼中那足够宝贵的机会?人总会购买物超所值的东西,问题是:你的价值到底有多少?买方市场,自己说了哪算啊。
 

附件

  • 0123456988888.jpg
    0123456988888.jpg
    98.7 KB · 查看: 125
  大学生素质低,原因很多,一是个人, 二是学校, 三是社会等多方面造成的。 
  君不见,周末许多大学门口,多少名车等着我们的大学生美女去欢度周末??
  现在的大学生早就不是“唯有读书清高”的大学生了。
 
QUOTE(伊妹儿 @ 2009年06月15日 Monday, 09:10 AM)
根源一教育产业化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根本动力。不管怎么说,它也应该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计,可偏偏就有一部分办教育的人把它搞成了产业,搞成了挣钱的工具。从唯才是举到唯“财”是举,这不能不说明教育的本质在变化。一个人有没有培养价值直接跟他的财富挂起钩来,不能不说这太恐怖了。

  根源二 宽进宽出化

  从以前的严进宽出,到现在的宽进宽出,不知境迁时移,“选拔”这个词还有何意义?

  “宽进”就是放宽了进入大学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倾向于“什么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全民都受教育这本应是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宽进”只是说明了部分没有培养价值的人可以享受教育资源,并浪费教育资源。“宽出”就是说“什么样的人都能毕业”,这样一来,很多“不合格”的人也成了“合格产品”,不知这样的“质量监督”是不是对人民在负责?

  根源三 毕业形式化

  所谓毕业,仅仅就是个形式而已。什么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都是走个过场。相信每位毕业生对此都深有体会吧。或许,有些学校、有些学院比较重视,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结果呢,看结果:有多少学生因不合格而没毕业呢?估计如凤毛麟角吧。那从中成功走出来的就一定都合格了吗?谁敢为此负责呢?

  根源四 皆大欢喜化

  你给钱,我卖给你东西,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这本应该就是皆大欢喜的事,何苦难为买主呢?

  这种理论用在教育当中,你觉得合适吗?大学,只要上够四年,不违法不犯罪,不得罪学院领导,就都能顺利毕业,把关的何在?这跟做买卖有什么区别?

  根源五责任多元化

  提到责任这个词,现在的人们意识到的首先是“推卸责任”,而绝非“承担责任”。现在的教育理念日渐先进,由原来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样的话,责任就自然而然地多元化了。而结果是诸多原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责任究竟在谁,这谁也说不清楚了。高校埋怨大学生不够勤奋,大学生埋怨高校不负责任;高校埋怨社会给的支持太少(比如资金),而社会埋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什么都不行……

五个问题,仅供思考!





  日志后记:

  84万应届考生放弃高考,说明了什么?安静的想一想,说明了教育改革的失败。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要去学本事。我们为什么要学本事,因为我们要靠一身的本事来生存。如果,大学仅仅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是一张毕业文凭的纸,显然要用那个学费的花消去合法购买是赔本买卖。如果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校只负责发文凭,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学习呢?那文凭的真正作用,恐怕只是在进国家机关当公务员的时候才格外的有用吧,可惜那貌似公平的公务员招考似乎又被太多说不清楚的事情左右着,所以再没有一个职业能象中国公务员那样不择手段的给自己弄个或者符实或者不符实的文凭,不是有局长读在职研究生的过程全是秘书代上或者根本不去上,而依旧毕业无障碍的吗?如此文凭的效力,在中国当今的执政水平中一览无余,也在号称本科毕业却连自己儿子小学3年级的英语都无法辅导的我那伟大的公务员表哥身上一览无余,让文凭成为对自己的羞辱,让自己活成一个笑话,这样的活法还不如不活。然而最让我惊奇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们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不以为然,更惊奇的是不但不以为然,而且依旧因此趾高气扬。“别忘了我是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位国家工作人员意气风发的话犹在耳。“我那文凭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同样是那位老兄所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文凭本身不能说明什么,是否具有那文凭所应具有的能力才是根本。如今,84万考生弃考,或者倒是一个好现象:大学如果不能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就抛弃它。当大学发现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合法倒卖文凭的单位时,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教育改革,从教育机构认清自己的责任开始。

  2003年国家人才会议上明确说中国政府对人才求贤若渴,明确提出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周因此得姜子牙而兴国,甘罗因此12岁拜相。纸上谈兵的干部录用和考核现状,显然无法完成其使命,来点“实战演习”式录用和考核吧,让我们以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能力为标准来拒绝到监狱里去出书的法官,让我们以道德在现实中的生命力为标准来拒绝在监狱中讲道德经的官员,让我们国家找到它真正需要的人,让我们每个人通过各种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增长实际本事成为一个对国对家都有用的人!

  拒绝高考对孩子们来说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们不停下成长的脚步,只要你们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只要你们不忘记自己生命的价值。早晚你们会发现:参加高考也不是什么大问题。84万考生拒绝高考对高校来说是个巨大的问题:还要顶着个自我陶醉的什么头衔继续吗?今天拒绝成长的借口有多多,明天门可罗雀的耻辱就有多深。人总会不顾一切的抓住他们认为宝贵的机会,问题是:你能不能成为他眼中那足够宝贵的机会?人总会购买物超所值的东西,问题是:你的价值到底有多少?买方市场,自己说了哪算啊。
[snapback]2783515[/snapback]​


不是吧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