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温家宝: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是腐败蔓延重要原因 (1人在浏览)

四中乐叔

版主
版主
注册
2006-05-06
帖子
6,725
反馈评分
3
点数
61
温家宝: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是腐败蔓延重要原因http://news.QQ.com  2008年03月25日19:04   中国新闻网    评论301条 温家宝:少数干部腐败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25日下午召开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时指出,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各种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必须把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过去五年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部署2008年的工作。

温家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上届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重点围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加强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权力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出新的步伐。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领域和部门呈易发多发态势,少数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一些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反腐倡廉的任务十分艰巨。

温家宝指出,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有新进展。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等各项工作,努力取得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

温家宝指出,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各种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必须把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温家宝要求,今年在制度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完善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

(二)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制度。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都要通过公开透明和竞争方式交易,对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情况要开展专项清理和检查。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完善资本运营、采购销售、收入分配等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要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坚决纠正利用行政执法权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内容,增强行政收费、公务消费、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预决算等财政管理领域的透明度,推动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五)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温家宝强调,惩治腐败要一手抓制度建设,防患于未然;一手抓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决不手软。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以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商业贿赂案件。对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督等方面失职渎职问题,要坚决追究责任,并查处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要依法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赃款赃物追缴和缉捕追逃力度,决不让他们逍遥法外。

温家宝强调,各级政府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把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第一,要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建设廉洁政府。第二,领导机关要作廉政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第三,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求他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第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五,健全监督机制,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相关新闻: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全文)

国务院将完善决策机制 强调问政公众及专家

新届国务院力建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国务院将严控会议数量规模 力求快捷节俭

国务院规定纪律作风:轻车简从不题词不迎送
 
“民主”疗法处方 2008-03-24 21:07


Tag: 处方
昨晚,偶发一梦,竟发现了德赛先生沉睡在博物馆将近90年的“民主”疗法处方,发现了它竟可以治疗很多病,尤其是社会病。
民主+五谷杂粮:可以治疗饿死人,尤其是在天灾人祸时,这一疗法的疗效已被印度一位专门研究“饥荒经济学”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所证实。
民主+科学:可以治疗奴性及愚味无知
民主+自由:可以治疗思想僵化及促进社会创新
民主+宪政:可以限制公权力,可以防公权力侵犯私人权利,可以防公权力腐败
民主+普选:可以提高公民最大程度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可以使统治权合法,最大程度地防止贿选。
民主+监督:可以治疗公权力腐败及懒政
民主+农业农村农民:治疗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仅是职业名词,而不是职业名词+身份名词,治疗农民因权利的缺失而致的“三农”问题
民主+公正公平:等于社会正义
民主+人性:等于自然正义
民主+纠错:可防止或减少政治人物决策失误对公众造成的损害
民主+尊重:等于社会和谐
“民主”疗法处方也指出了民主可能意味着决策效率低一点,但建立在多数共识基础上的民主决策却使执行效率提高,可远远弥补决策效率低这一缺点。
“民主”疗法处方也指出,民主非万能,但没有民主却万万不能,就象经济界里边的“钱”一样:钱非万能,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

这句话好.
 
驯服警察权是迈向法治的第一步


日期:[ 2008年3月25日 ] 版次:[ AA31 ] 版名:[ 个论 ] 稿源:[南方都市报]

  ■法的精神之王建勋专栏

  相关专题:深圳“手铐门”

  最近,在深圳发生了两起公民被铐的事件,均涉及警察或准警察滥用权力之嫌。在带给人们恐惧的同时,这两起事件迫使人们反思一个似乎“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如何限制警察的权力?或者说,如何遏制警察权被滥用和误用?

  在现代社会里,警察通常拥有很大的权力。从维持秩序到保障安全,从打击小偷到抓捕疑犯,几乎都离不开警察。警察权至少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力无所不在,几乎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隐居山林,民众不时需要跟警察打交道,小到办理身份证件,大到遇上劫匪恶魔。二是权力的行使十分迅捷,常常是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的事情。当一个公民面临危险时,警察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其排除。三是权力的行使,在许多情况下,具有事先性和预防性。也就是说,当一个事件尚未发生时,警察往往就已在行使权力。譬如,当某个地方据传有爆炸物时,不等爆炸发生警察就可立即强制人们离开。

  警察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被滥用和误用非常容易。事实上,警察权恐怕是所有权力中最容易被滥用的。一方面,作为一种行政权力,警察权不像立法权那样缓慢谨慎,需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磋商;另一方面,警察权也不像司法权那样消极中立,需恪守事后原则和精致程序。所以,警察权的行使,常常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性屏障。以暴力为基础和后盾的警察权,一旦被滥用,则会给民众的权利和利益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限制无所不在的警察权,使其遵循符合正义的原则和规则。

  在中外历史上,人们已做过不少限制警察权的努力。比如,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规定,只有那些懂法并且守法的人才能被任命为警察和司法官,尽管那时的警察尚不具现代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倘若承担警察职能的衙役们滥用权力,任命他们的官员常遭罚俸半年之灾。今天,在西方法治国家,警察权的行使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限制,未经正当程序,警察不得随意对公民采取强制措施。甚至,在一些公民自治传统悠久的社会里,未经公民请求,警察平时不能进入人们生活的社区,否则即按“扰民”论处。笔者在美国求学时,曾跟当地的警察打过几次交道,感觉他们态度良好,训练有素,恪尽职责。有一次,我在楼下看见一个人在盗窃自行车,便报了警。很快,警察抓住了小偷,然后专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已将小偷依法拘留,并感谢我报案。

  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的第一要义便是有效地限制警察权,使其仅仅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而行使。一方面,这要求警察队伍内部严格自律,恪守职业道德。一旦发现滥用权力,违反职业伦理者,轻则予以纪律处分,重则辞退回家,甚至负责人引咎辞职。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是,警察权应当受到来自外部的有力制约,尤其是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以及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的舆论监督。比如,当出现了警察滥用权力的事件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应当及时对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负责人提出质询,成立专门调查小组,调查事件的经过,公布各种证据,提出处理方案等。

  同时,应当构造以司法权为中心的制约警察权机制。当警察滥用权力的行为违反了宪法和法律时,在受害人或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司法机关应当及时介入,客观公正地调查案件真相,恪守法律的精神,做出符合正义的裁决。当然,这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司法独立,需要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的严格分立,需要司法机关摈弃“公检法是一家”的信条。为实现这一点,我建议推行英美式的陪审制度,让公民参与到司法裁判中去。这些普通法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就是靠该制度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最后,新闻媒体和普通公民的舆论监督作用也不可忽视。新闻和言论有足够的自由,它们将成为制约警察权滥用的有力屏障,因为许多“内幕”将被无数雪亮的眼睛发掘出来。(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就象医生一样,能够诊断,就是不好治疗
 
相信选票的力量


日期:[ 2008年3月24日 ] 版次:[ AA23 ] 版名:[ 个论 ] 稿源:[南方都市报]

  ■春秋小议之 鄢烈山专栏

  相关新闻:台湾选举马英九胜 “入联公投”遭否

  3月22日晚,我收到朋友的短信,说:“今天,我们都是台湾人”。这诗歌一般的语言,是说我们与台湾大多数选民一样希望台海和平,希望两岸关系通过对话协商和平发展,表达了对台海地区局势至少近期内不会恶化到影响北京主办奥运会而欣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李维一当晚发表谈话表示,“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期盼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努力。美国总统布什也称两岸和平化解歧见因此出现新的契机。可见,不论海内外,人同此心,大多数有正常心态的人希望台海局势不要被“台独”分裂势力导向战争。

  我想说的是,要相信选票在现代政治中的力量,特别是在政府轮替中的作用。

  民主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在中国至少有了90年的传播史。一直以来,我们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说它为中国××党的诞生在全社会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总是强调它的基本价值或者说旗帜是“民主”与“科学”。按照党史的标准说法,中国先是有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有中国××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而言之,“民主”在我们政治语汇中从来就是一个褒义词。可是,我们却很少强调民主与选票的联系,除了在陕甘宁边区。“文革”时的所谓“大民主”,与选票毫无关系,它不过是“群众运动”(实为奉旨造反的“运动群众”)的代名词。至于“民主柬埔寨”(红色高棉)的领袖波尔布特等人,实行残暴的社会改造政策,更没有民主与选票的影子,他们所谓的“民主”,就是在极强的精英意识支配下做人民的主(有末日审判权的神、上帝)。

  总有人在贬低民主的价值时,说凭选票多少来决定领导人或公共政策,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或导致希特勒这样的骗子和恶魔上台。那么,我们可以回答说,第一,选票的少数服从多数并非民主的全部内容(“多数”有简单多数即过半数,与压倒性多数即2/3以上多数等分别;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对一些法案设有两院票决制,众议院的多数赞成案,还要提交参议院表决,国会的法案有时要总统签字才能生效……);民主与宪政,与法治是一体多面共存亡的。换言之,宪政与法治对多数人的决定会有制衡的作用。民主国家会立法保障基本人权,多数人的决定如果违法,就像违法的合同一样是无效的。倘若某个社区或家族多数人同意用私刑处死某个人,这在前现代社会是可以的,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即便是全票通过也是要受惩治的犯罪行为。一些反对民主选举制度的人爱拿希特勒的上台说事,他们讳言希特勒的倒行逆施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当时的德国还不是一个法治国家,没有法治来保障民主,他才能“无法无天”地行事。一个依靠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统治国家的独裁者,他的作为,怎么能算到“民主”的账上?

  第二,选票的力量在于它有纠错的功能。某个、某些政客可以蛊惑人心于一时,但当他们露出马脚时,会有人士团体站出来揭露,直到问责、提出罢免案、弹劾案。这些年台湾民众的反贪腐、“倒扁”,无疑对民进党的选情有很大的影响。当民众感到自己利益受到执政者的威胁时,他们会用选票更换领导者。当民众失去了用选票选择领导者的时候,民主其实已死亡。当然,在相对成熟、社会稳定的民主国家,选票更多的时候只是表达对社会政策的选择,有时要福利多一点,有时要自由多一点,让社会在动态的利益均衡中发展。这像掌握汽车方向盘一样,不是纠错,而是忽左忽右地调控。

  有些人总是不相信选票的力量,而相当迷信所谓雄才大略的“铁腕”人物。我们不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因为历史进程有很多时候似乎取决于偶然与机运,但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是由大多数的选择决定的。沙俄的彼得大帝可以算得上开明专制的典范,他推动的改革开放对俄罗斯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俄罗斯至今仍然未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法治国家―――这几天又有两名新闻工作者死于暗杀。有人总爱说“铁腕”带来高效率。可是哪个“铁腕”统治者的“高效率”能比得上希特勒?他那么快就使德国走出“一战”失败的阴影成为睥睨一世的强国,可后来的结果呢?

  相信选票的力量,就是坚定对民主的信念。对此,我们还要不断地讲,直到我们像《国际歌》唱的那样,不相信什么救世主,也不指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作者系杂文家)
 
病是看出来了,却没法开药方。
 
方子是有了,可惜要割肉,想想还是拖延一下为好
ha.gif
 
QUOTE(byronroy @ 2008年03月25日 Tuesday, 11:36 PM)
方子是有了,可惜要割肉,想想还是拖延一下为好
ha.gif

[snapback]2171721[/snapback]​





手术治疗,不愧为好办法,但也未必能把肿瘤全部切除
 
那,按照电白人事局长那样的,从交通局调去人事局做局长,平调,然后把自己的老婆,人事局副局长调去纪委.然后再把儿子搞去团委做副书记的。

这样的事例,组织,人事,监督,好象都掌握住了第一手的资料。事都是人为操作的吧.怕的就是不知道如何操作内幕而已。
就这样的,电白官场还有很多,那如何整顿呢。这就是成功的例子.也没见发生什么事.是否等他们下台了再闹.估计也没见风雨声了.
反正人家局长发话,要告你就去告.
所以也无语.佩服之极.
 
QUOTE(风雨同路 @ 2008年03月25日 Tuesday, 11:59 PM)
那,按照电白人事局长那样的,从交通局调去人事局做局长,平调,然后把自己的老婆,人事局副局长调去纪委.然后再把儿子搞去团委做副书记的。

这样的事例,组织,人事,监督,好象都掌握住了第一手的资料。事都是人为操作的吧.怕的就是不知道如何操作内幕而已。
就这样的,电白官场还有很多,那如何整顿呢。这就是成功的例子.也没见发生什么事.是否等他们下台了再闹.估计也没见风雨声了.
反正人家局长发话,要告你就去告.
所以也无语.佩服之极.
[snapback]2171761[/snapback]​



电白本小,关系这张网,特别是某个圈子的,编织得很严密,不得不佩服!
face3.gif
 
这些话还会继续说的,永远不会错。说的人永远是先知先觉者。
但小孩子都知道。连路边拉垃圾的老太婆都知道,
但知行合一才有用。
到今天还说这样的话,已经老了。
西方人早就说:绝对的XX导致绝对的XX,
 
生活在电白,反正就是一句话.有钱有权,有权也有钱.
 
中纪委原副书记人大代表刘锡荣语出惊四座:5岁娃娃为什么能当公务员?一个县为什么胆敢配17个副县长?刘锡荣说自己任中纪委副书记时,负责联系西部省份,某省一官员在担任人事厅长时,把15个亲戚“农转非”安排到机关当公务员。上行下效,他老家一些官员也纷纷安插自家亲戚当公务员,最小的居然才5岁。某县配了17名副县长,副县长又要配秘书、驾驶员。一些乡镇机关的干部竟多达四五百人,既增加了人民负担,也增加了教育、管理、监督成本。

这拥肿的甚至荒唐的行政机关编制埋藏着多少腐败的事引啊!在查处腐败案件方面,2003年的两高报告追诉的县以上的干部刑事案件数量一共是12830人,今年这个数量有所提高,就是说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以上的数量达到了13929人,这其中包含了局级干部一共930人,省部级干部35人,这说明我们在腐败的防治和打击方面,形势还非常严峻。

反腐倡廉之路究竟怎么走?邓小平同志说过,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才是第一位的。怎样才能做到让腐败者不能为呢?必须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说到体制,那就复杂了。但正因为复杂,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大做文章。“5岁娃娃能当公务员”的问题如果有一部《行政机关编制法》来约束,违者以违法追究,就不会如此荒唐。

若干年前,一位记者曾到联想集团采访。一个企业,年销售额几百个亿,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在利益交换中发生腐败。记者问总裁杨元庆,你们有何对策?杨微微一笑道,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不大容易发生。为什么呢?很简单嘛,因为联想集团从物质采购到办公用品,从出差报销到对外送礼,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任何财务往来,哪怕小小的几元几十元开支,都在内部网上运行,谁都看得见,谁都可以查,谁都能监督。比如我吧,作为总裁,当然要应酬,要送礼,还要批条,但我的这一切,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完全透明。你说说,我这个总裁会不会腐败?

联想的办法,确实有道理。其实质就在透明二字。而反腐体制之建立,亦须围绕透明进行。人们议论颇多的所谓阳光法案即定期公布政府官员财产,其实就是透明。目前,国家法律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最高判刑5年。一些腐败官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就钻法律的空子,死不开口,如果能制定一部《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依法行政,不是执行起来更有依据吗?

总起来说,要反腐败,第一,须从法律入手,让人们不敢为。第二,须从教育入手,让人们不愿为。第三,须从体制入手,让人们不能为。
 
CAO 草他妈。自己监督自己,不出问题才怪。。
sq2.gif
 
这个演员说了一番话,看着有道理,或许会让一些初中生激动。可事实上,他既没有看出病,也没有开出方。
 
QUOTE(沧海一声啸 @ 2008年03月26日 Wednesday, 08:03 PM)
这个演员说了一番话,看着有道理,或许会让一些初中生激动。可事实上,他既没有看出病,也没有开出方。
[snapback]2172248[/snapback]​


face3.gif
se.gif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3/25...ent_7851956.htm

不丹国王正式“自废”君主制

24日,不丹迎来历史上首次国民议会(下院)选举,选举将产生不丹历史上首位民选总理和47名国民议会议员,这意味着不丹将正式告别历经100多年历史的世袭君主制,成为民主制国家。

  首次民选总理

投票从当地时间24日上午9时开始,直至下午5时结束。初步选举结果将在当天晚些时候由不丹国家电视台和电台播报,官方统计结果将于25日宣布。

当天选举中,不丹仅有的两个政党――人民民主党和不丹爱国进步党――派出94名候选人参选,竞逐47个议员席位。按规定,参选人必须拥有大学文凭。得票多的政党将组织政府,另外一个政党则成为反对党。

选举结束后,现年28岁的不丹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将继续担任国家最高元首,选举的新政府将负责执政,但是,一般相信凯萨尔国王将对施政保持重大的影响力。根据规定,议会对国王将有罢免权,若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投票赞成,议会则可以弹劾国王。
两党参加竞逐

人民民主党和不丹爱国进步党都是在三年前奉国王旨意成立的年轻政党,目前两党均由前政府官员领导,拥有数千名党员。据报道,两党在选举中支持率不分伯仲。为了便于老百姓区分,人民民主党和不丹爱国进步党分别使用骏马和仙鹤作为竞选标志。

据报道,人民民主党治国理念趋向保守,主张对外来事务采取限制措施,保持不丹原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爱国进步党主张不丹与国际社会接轨谋求发展。不过,两个政党均承认,总体而言,他们的政治纲领没有太大的区别。两党均主张推行以“国民幸福总值”为基础的十年发展计划。

  投票率或超七成

据报道,不丹共有31.8万名登记选民,选举委员会预计投票率将超过七成。

对于不丹民众来说,民主选举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鲜事。不丹有七成人口居住在边远山区,他们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该怎样投票,对两个政党的竞选纲领更是不了解。为了确保选举顺利进行,不丹政府特地在去年举行了数次模拟投票活动。

在24日投票当天,全国共设立865个投票站,交通部门还特地安排119辆大卡车,接载边远山区的选民投票。此外,选举委员会还允许私人车主运营的士服务,以应付前所未有的交通需求。投票者在投票站外排成三行等候投票:男性一行、女性一行,还有一行是老人家或者带小孩的妇女。有媒体报道称,在这次投票中女性选民比男性选民多。

帮助不丹政体实现从世袭君主制向议会民主制转变,乃不丹前国王辛格一手打造的杰作。统治君主主动弃权,带领国民走向民主制度,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

旺楚克王朝两代君主

老国王主动还政于民

100多年来,不丹一直实行世袭君主制,没有宪法,也没有政党。辛格是旺楚克第四代国王,生于1955年,现年53岁。1972年,年仅17岁的辛格登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国王。

辛格在位期间,致力于推动不丹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保持不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在水电工业和旅游业的带动下,不丹迎来了经济飞跃期。此外,辛格所创造的“不丹模式”和他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理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辛格认为,民主制度是不丹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类似邻国尼泊尔2006年王室血案的政治动乱的重要保障。自2001年正式推动政体改革进程后,辛格和王储凯萨尔两代国王均多次在全国巡游,向民众解释向民主制变革的重要性。2007年12月,不丹选举产生议会上院。随着不丹议会下院的选举产生,不丹将在今年内首次选举产生议会民主制下的新政府。在24日选举前,凯萨尔最后使用自己作为国王的权力,呼吁不丹民众积极参加投票。

据报道,辛格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英俊的国王”。他有四位王妃,而且四姐妹出自一家。2006年12月,辛格宣布将王位传给王储凯萨尔,凯萨尔成为旺楚克第五代君主。凯萨尔是第三位王妃生的儿子,现年28岁,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回国。和父亲一样,他也深受不丹民众的爱戴。

  民众投票积极

仍依恋两国王

  凯萨尔国王在上周末呼吁民众积极参加投票,出于对国王的崇敬和信任,大多数不丹民众积极响应。据不丹当地媒体报道,一名65岁的不丹妇女堪称最积极的投票者,她特地花了14天的时间,返回位于600公里以外的家乡投票站去参加投票。这名妇女名叫舍旺・戴玛。

由于根据规定选民只能在出生地的投票站投票,为此,戴玛特地从首都延布步行回到位于东部的家乡特拉斯扬斯特投票。她说:“我4年前曾经坐过一次车,结果晕车晕得很厉害。这次,我不想因为坐不了车就失去投票的机会。”

  担忧犹存

尽管两代君主积极推动政体变革,但大多数不丹民众更加依恋君主统治。

甚至连参选的政党成员,也毫不掩饰他们对国王的怀念。在竞选期间中,不少候选人仍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君主制主义者,表达对国王的爱戴;有政党成员甚至形容政体改变“令人心碎”,而不少老百姓更是认为统治权从国王落入政客手中之后,国家的未来走向令人担心。

在很多不丹民众看来,印度、尼泊尔等实施民主制度的邻国老百姓好像也生活得不怎么样,平时他们对政治和时事也并不感兴趣。

有民众表示,他们不了解新政体,因此感到担心,他们不知道新总理能否像国王那样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http://view.news.qq.com/a/20080328/000011.htm

刘洪波:不丹人是否有独立意志?

3月25日,新华社及国内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体都报道了不丹王国进行国民议会选举,成为议会民主制国家。我读了这个消息,不知作何表情。我对不丹缺乏了解,对它唯一的印象只是不丹国王以倡导“国民幸福指数”而享誉世界。我觉得一个王室专权的国家走向议会民主制必然是国家体制的重大进步。我不知道不丹有什么样的国情,那国情到底是适宜于君主专权还是适宜于民主政治,因此,我坦白承认,觉得不丹完成了一个重大的进步,完全是基于我对议会民主的崇信。

我想,我对不丹的国情不了解,但不丹人一定对自己的国情很了解。但报道说,不丹的君主制是两任国王自己废掉的,不丹的民众其实是出于对国王的信任与爱戴,才去支持议会民主制。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件难以理喻的事情。


按照报道的说法,不丹的国王认为不丹的国情应当实行民主制,而不丹的民众其实认为国情适宜君主制。这就是说,国王要还权于民,民众觉得还是国王掌权好,参选的人甚至流泪说,国王不掌权,“心都碎了”。大家都不愿掌权,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君子国?


不丹国王权力的最后运用,是让民众不再依靠国王,这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选举的最后利用,就是让民主制度变成元首独裁,形成了两个极端。世界上有几个国王像不丹国王这样呢?掉进火山口的大清王朝还只想以无期限的“预备立宪”来应对时势,不丹却在王室极受尊崇的时候交出了权力。


我推测,不丹国王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态度,才如此积极地让自己从权位上退出来,他相信“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而不丹人肯定也是出于对国家前途的考虑,愿意让国王来指引。不过,我看了选举的结果,似乎又觉得与上述报道有距离。


选举结果怎么样呢?尽管参选的两个政党都是奉旨成立,但在全部47个议会席位中,主张不丹必须融入国际社会的繁荣进步党获得了44席,而由国王的内弟任主席,更加符合国王的治国理念,认为不丹应对外来文化采取一定限制措施的人民民主党,只获得了4个席位。看来,民众尊崇国王,却并不缺乏自己的国家发展理念,并非唯国王意志是从。一点不意外地,我看到了对不丹选举的赞誉,也看到了对不丹选举的忧虑。“无人能保证一次民主选举的成功就意味着历史已经终结”,“即使不丹的民主和国王一样可以享祚万年,谁能保证民主衍生出的政党争斗不成为外部力量干预这个小小国度的武器呢”,如此深重的忧虑,我能说什么?我只能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忧虑,也许只是担忧自己。
 

附件

  • 未命名.bmp
    1.2 MB · 查看: 71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至上,而不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忽悠愚民说自己的专制统治是国家利益至上,反对就是叛国,就是汉奸,就是刁民。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精。
一旦给予机会,不丹人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QUOTE(湖海山人 @ 2008年03月28日 Friday, 11:35 PM)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精。
一旦给予机会,不丹人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snapback]2173938[/snapback]​


台湾民主的理智回归(也许言之尚早)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前天《三人行》里许子东教授在谈到台湾选举的结果时,说台湾立法会国民党占大多数,担心国民党又回到一党独大局面,他还特别强调说一党独大是可怕的。在我的印象中,许教授是很少针砭我们的现行体制的,但在不经意间却说出了和“守门老鹤”一样的观点,或许这样的观点在很多精英中早已已是共识,但刀在人手也无能为力。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