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71岁老人百余枚毛泽东像章被盗后上吊自杀 (1人在浏览)

和谐电白

小学四年级
注册
2006-06-16
帖子
261
反馈评分
2
点数
1
[attachmentid=294499][attachmentid=294500]收集的两百余枚毛泽东像章被盗以后,山西省阳高县71岁的李德才吊颈身亡。

一个旧时代的遗腹子。他始终怀念四十多年前的生活,以及那时他所拥有的灿烂青春。

最后的革命情怀

30年来,李德才不厌其烦地寻觅着人群最密集处,开启他激昂而冗长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只有一个:红色语录。

李德才去世两个月了,整个阳高县城都在谈论他的死亡。人们用一种混杂着伤感与戏谑的口吻回忆着这位71岁老人的一生,如同悼别一座早已风化的纪念碑。

2012年2月25日深夜,在自家种满豆角与红萝卜的菜地里,李德才用一根红裤带将自己挂在了2米高的大棚支架上。直到次日早晨7时许,僵硬的尸体才被邻居发现。

县城的人们能轻易地给他画一幅肖像:五短身材,大眼粗眉,大檐帽永远端正,墨绿军衣颜色早褪,右臂戴上红卫兵袖章,全身满缀着四十多枚明晃晃的毛主席像章。他总是推着一辆吱呀作响的红旗牌28自行车,车后贴着三块写满毛主席语录的纸板,车前挂着一张脸盆大小的毛主席画像――画像被老人当作了车牌。

县城里的人大多能清晰地回忆起他的声音:洪亮,亢奋。激动时,他会咧开干裂的大嘴,露出两排蛮横而不齐整的黄牙,双手像杨树枝一样摇摆。30年来,李德才如布道师一般,不厌其烦地寻觅着人群最密集处,开启他激昂而冗长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只有一个:红色语录。

政府大院前,他对着来来往往的公务员高呼:“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体育场里,他跑着步,一遍遍地大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田畔地头,他笑着热情鼓励田里的农民:“备战备荒为人民!”

就连在街头有人打架,他也会冲上前,拦下两人,正经严肃地表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有时,他也会得意自夸:“马克思的博才,毛泽东的天才,刘少奇的文才,周恩来的人才,张春桥的口才,都不如阳高的李德才!”

阳高四中历史老师朱凯仍记得三十年前读小学时,李德才就曾闯进学校,在国旗下高声背诵毛主席语录;他没想到多年后已为人师,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仍怀抱着坚硬的革命情怀并试图影响他人。

小城里的人很早就窃窃私语,说李德才“精神有毛病”、“学毛主席语录走火入魔了”……朱凯却不这么认为,平日里的李德才和善、勤快,言语清晰,种菜为生,常推着个小推车走街串巷,“他只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教了十多年的中学历史,朱凯清晰地感知到那一段红色记忆在几十年间不断地流失。课堂上,关于文革,他只用十五分钟就讲完了,对于学生来说,那只是一个没有任何附加意义的名词;孩子们对经济话题更感兴趣,比如宋朝有没有夜市。

朱凯和他的同龄人能理解李德才身上“很可贵的忠诚”,但90后的学生们则将老人视为了“疯子”。听着李德才演讲长大的朱凯轻易就察觉到自己与时代的改变,这位“世界上最无奈的演讲家”却将记忆的时针固执地拨停在了“红色年代”。

李德才的死亡在小县城里泛起波澜。有人猜测老人的自杀,源于其视为珍宝的毛主席像章被盗;也有人估计老人身患绝症,担心无人照料而选择自我了断。更多的人则沉入了一种复杂而奇特的情绪。百度阳高贴吧里,网友“笨无烦”留言说:“每次看到挂满像章的他自豪地走在阳高的大街小巷,高声背诵着熟悉的词语,让我一次次想起那个疯狂的年代和疯狂的人,我们从疯狂中走出,而李德才却永远留在了疯狂中。”

十余平米的阴暗小屋里,李德才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全部遗产是:5本泛黄起皱的毛泽东选集,二十多个仅存的毛主席像章,一本贴满了百余幅毛主席照片的影集,以及6幅楠木相框的毛主席画像。遗物放在一个半米高的红褐色米缸里,米缸里没有一粒米。

火红的青春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李德才被选为队里的会计,负责计算工分。这份差事让他每个月轻松地就能拿够工分,并能多分些白面。

李德才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是四十多年前的“文革”期间。

清朝时,他的父亲李绿曾在衙门当差,后来回家做了农民,母亲张慧英则是缠着小脚的旧时妇女,贫瘠的土地及6个子女让这个家庭陷入困苦难熬的境地。邻居张明树至今记得,李德才一家是方圆几里最穷的,全家8个人躺在一铺炕上,几口人盖一床被。土屋里,窗户破烂裂缝,风刮一夜之后,只有人躺的地方还干净着。

革命时代的降临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1950年,喧嚣的锣鼓声中,9岁的李德才目睹着父辈们烧掉了旧的土地契约,换回了新的土地证。李德才得以读完小学,并在逐渐成熟后担起一家重责。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阳高县展开,李德才进入了西北12队,聪明好学的李德才被领导选为队里的会计,负责计算工分。这份差事让他每个月轻松地就能拿够工分,并偶尔能多分些白面。

家里人都能吃饱了,年轻的小伙子兴奋莫名。那年10月,李德才与张明树参加了县城组织的15万人庆祝游行,第一次看见了满天的焰火。张明树还记得那晚,17岁的同伴望着火光映红的天空,一遍又一遍高喊着“毛主席万岁”,直到喉咙沙哑。

每晚收工后,小队里六十多个年轻劳动力,都要聚集在龙王庙街的一间小屋里开会。煤油灯下,人们面对着墙壁上贴着的毛主席画像,在队长叶洪如的带领下学习中央精神和毛主席语录。

这是李德才人生最为漫长且充实的学习阶段。几年后,这群庄稼汉的情绪开始懈怠,总有人在唱歌时趴在炕上睡觉,李德才却始终是最严肃的一个,毛主席语录背得最熟。邻居到他家串门,也会发觉四面墙壁都挂着或大或小的毛主席画像。

也是从那时起,他的胸前一直佩戴着毛主席像章。

后来,大哥结婚分了家,父亲及二哥患病去世,几个姐姐也相继出嫁,只剩下李德才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但这位勤快的民兵与毛主席的热烈崇拜者,仍然沉浸在自足而稳定的快乐中。
http://news.ifeng.com/society/5/detail_201...4302066_0.shtml
 

附件

  • 李德才.jpg
    李德才.jpg
    77.2 KB · 查看: 104
  • 才华.jpg
    才华.jpg
    46.8 KB · 查看: 83
大饥荒没饿死,文革没有批死。。。。却。。。。
 
洗脑洗坏了。
 
如果你不见了起码十几万的家产,一点事也没有吗?
 
嗯,是挺傻的
 
看他平时的言行,丢了像章不是丢了钱(收藏品值钱)的问题,而是崩了精神支柱。
人没了魂,还活着做什么?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2年05月05日 Saturday, 10:56 AM)
嗯,是挺傻的
[snapback]3356664[/snapback]​


傻的是你!
一个保持一个高尚的信仰的痴迷,有什么不对呢?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