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4-12
- 帖子
- 2,477
- 反馈评分
- 438
- 点数
- 191
- 年龄
- 44
来源:金羊网
美国这一段的新闻,炒作报道最多的莫过于,因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于近日发表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引发强烈争议的事件了。诚如国内媒体普遍关注“华南虎事件”,两者不差上下。
作为一个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独特学术和科研贡献的人,又曾得到被世人瞩目并艳羡的
诺贝尔奖,说起来,来头不少,最起码,对于这样的人应予以尊重,并保持着高度的敬仰心理,不说肉麻的敬仰,那也应该是社会道德的尊重吧?事实却不然。
自“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发表言论:“我们(西方人)的社会政策主要基于他们(非洲人)的智力与我们一样,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许多和黑人雇员打交道的人会发现这不是真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沃森的话说)事件于是开始被媒体推波助澜,英国17日出版的《独立报》更是把沃森放到了头版,并配以醒目标题:“DNA先锋称,非洲人不如西方人聪明。”事件再一次被放大。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10月17日宣布,已经取消沃森原定19日在博物馆举办的演讲活动。之后的18日,纽约的一个知名实验室也对他采取了类似措施。沃森自己迫于舆论压力,10月于25日黯然宣布将从他所在的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退休,并辞去实验室各种领导职务。在其个人退休声明他说,“年近80岁,我早就该将这最后的一点领导实验室的工作交给新人。当然,现在这种交接的氛围,并不像我预料或渴望得那样”。( 10月26日新华网)
大概,这也只是詹姆斯・沃森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下而已。事实上,在他发表过种族歧视言论之后,他也公开道歉,然而不理想的是,并没有得到那些反对者的原谅或仁慈。按照我们国人的说法,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必死追不舍呢?不,在欧洲那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把人权看得比任何问题都重,一旦触犯了人权、种族问题,似乎就决不妥协。勇斗到底。不管你是上至一国总统,亦是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或是普通百姓,最好不要碰人权这个问题。一旦有歧视行为或举动,就要遭殃。看美国警匪电影,由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警察到黑人聚集区,因身挂着挑衅黑人言论的牌子,遭遇追杀,亦可看出,种族歧视的后果有多严重。
也许,从詹姆斯・沃森种族歧视言论事件亦可看出,即使曾经对社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亦不可借助自己的话语权,随便发表言论,特别涉及到人权方面的,任何尊重人权的人类,都有权拒绝这样的精英对于任何人群所构成的伤害。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中写道: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显然詹姆斯・沃森违背了“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他伤害了那些被他歧视过的人群的权利。不但法律条文有所限制,寄托于整个国民之上的应该也是如此。在癖好自称“人权”最好的美国,他们当然不能护短,从纽约一个实验室取消邀请詹姆斯・沃森的计划来看,他们应该也是如此做的。
这些应该是一些精英人士、无论贡献多大的专家学者,哪怕曾经有过正确言论、正确学术观点、益于人类的科研发明,但是你也不能因为有了这些资本之后,就无的放矢、不负责任、扭曲事实、伤害人民感情。当下我们也不鲜见一些国内专家学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有的,可以为“金钱、权力”出卖自己的人格,对于事实夸大或缩小;有的,压根儿就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伪专家伪学者,欺骗、麻痹人民。可是没有人愿意为这个问题负责。小到公共事件断定,大到国家改革政策,这些人依靠自己庞大的话语霸权左右着社会一切之改革的公平、公正。
其实类似于这样不公平、不公正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都有,用多如牛毛形容再恰当不过。律师、法官、医疗鉴定以及分门别类的鉴定机构等可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左右一切的,不是学术公正、科学公正、民主公正,而是权利说了算。政府部门的介入也可以使很多公共事件,最后演变成不了了之。偃旗息鼓的背后,普通不明真相的人民依然被蒙在鼓里。如果,当政府部门也与专家学者沆瀣一气,遮掩真相、捂盖事实、麻痹公众,这个社会是没有真正的公平、自由、权利而言的。
波兰王朝时期的波兹南侯爵在波兰议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Malo periculosam libertatemquanl quietem servitium” (“我愿自由而有危险,但不愿安宁而受奴役”)。或许正是基于此,那些把人权摆在第一位的人们不以詹姆斯・沃森曾经有过杰出的科研成果并获得诺贝尔奖而就容忍他恣意妄为、践踏人权的事实的最有力证据。
于是,在尊重人权自由的时代,作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因发表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黯然谢幕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对于詹姆斯・沃森本人来来说,应该,再也没有比如此这般灰头土脸的结局和收场好了吧?
美国这一段的新闻,炒作报道最多的莫过于,因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于近日发表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引发强烈争议的事件了。诚如国内媒体普遍关注“华南虎事件”,两者不差上下。
作为一个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独特学术和科研贡献的人,又曾得到被世人瞩目并艳羡的
诺贝尔奖,说起来,来头不少,最起码,对于这样的人应予以尊重,并保持着高度的敬仰心理,不说肉麻的敬仰,那也应该是社会道德的尊重吧?事实却不然。
自“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发表言论:“我们(西方人)的社会政策主要基于他们(非洲人)的智力与我们一样,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许多和黑人雇员打交道的人会发现这不是真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沃森的话说)事件于是开始被媒体推波助澜,英国17日出版的《独立报》更是把沃森放到了头版,并配以醒目标题:“DNA先锋称,非洲人不如西方人聪明。”事件再一次被放大。
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10月17日宣布,已经取消沃森原定19日在博物馆举办的演讲活动。之后的18日,纽约的一个知名实验室也对他采取了类似措施。沃森自己迫于舆论压力,10月于25日黯然宣布将从他所在的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退休,并辞去实验室各种领导职务。在其个人退休声明他说,“年近80岁,我早就该将这最后的一点领导实验室的工作交给新人。当然,现在这种交接的氛围,并不像我预料或渴望得那样”。( 10月26日新华网)
大概,这也只是詹姆斯・沃森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下而已。事实上,在他发表过种族歧视言论之后,他也公开道歉,然而不理想的是,并没有得到那些反对者的原谅或仁慈。按照我们国人的说法,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必死追不舍呢?不,在欧洲那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把人权看得比任何问题都重,一旦触犯了人权、种族问题,似乎就决不妥协。勇斗到底。不管你是上至一国总统,亦是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或是普通百姓,最好不要碰人权这个问题。一旦有歧视行为或举动,就要遭殃。看美国警匪电影,由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警察到黑人聚集区,因身挂着挑衅黑人言论的牌子,遭遇追杀,亦可看出,种族歧视的后果有多严重。
也许,从詹姆斯・沃森种族歧视言论事件亦可看出,即使曾经对社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亦不可借助自己的话语权,随便发表言论,特别涉及到人权方面的,任何尊重人权的人类,都有权拒绝这样的精英对于任何人群所构成的伤害。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中写道: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显然詹姆斯・沃森违背了“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他伤害了那些被他歧视过的人群的权利。不但法律条文有所限制,寄托于整个国民之上的应该也是如此。在癖好自称“人权”最好的美国,他们当然不能护短,从纽约一个实验室取消邀请詹姆斯・沃森的计划来看,他们应该也是如此做的。
这些应该是一些精英人士、无论贡献多大的专家学者,哪怕曾经有过正确言论、正确学术观点、益于人类的科研发明,但是你也不能因为有了这些资本之后,就无的放矢、不负责任、扭曲事实、伤害人民感情。当下我们也不鲜见一些国内专家学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有的,可以为“金钱、权力”出卖自己的人格,对于事实夸大或缩小;有的,压根儿就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伪专家伪学者,欺骗、麻痹人民。可是没有人愿意为这个问题负责。小到公共事件断定,大到国家改革政策,这些人依靠自己庞大的话语霸权左右着社会一切之改革的公平、公正。
其实类似于这样不公平、不公正的专家学者,各行各业都有,用多如牛毛形容再恰当不过。律师、法官、医疗鉴定以及分门别类的鉴定机构等可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左右一切的,不是学术公正、科学公正、民主公正,而是权利说了算。政府部门的介入也可以使很多公共事件,最后演变成不了了之。偃旗息鼓的背后,普通不明真相的人民依然被蒙在鼓里。如果,当政府部门也与专家学者沆瀣一气,遮掩真相、捂盖事实、麻痹公众,这个社会是没有真正的公平、自由、权利而言的。
波兰王朝时期的波兹南侯爵在波兰议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Malo periculosam libertatemquanl quietem servitium” (“我愿自由而有危险,但不愿安宁而受奴役”)。或许正是基于此,那些把人权摆在第一位的人们不以詹姆斯・沃森曾经有过杰出的科研成果并获得诺贝尔奖而就容忍他恣意妄为、践踏人权的事实的最有力证据。
于是,在尊重人权自由的时代,作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因发表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而黯然谢幕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对于詹姆斯・沃森本人来来说,应该,再也没有比如此这般灰头土脸的结局和收场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