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1人在浏览)

有可能

小学四年级
注册
2007-01-30
帖子
292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发信人: BADMAN (令狐冲号), 信区: GSM
标 题: 钱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4月26日15:58:17 星期四) , 站内信件

在中国的古代,钱是没地位的,所谓的“铜臭”。其实,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古代,钱都是被
否定的,但,你知道,一提中国的,仿佛都是特色的。这里的古代,是相对现代而言,现代
之前的我们笼统的称古代,当然还有个上限:成熟货币的出现。连钱都没有,也就谈不上臭
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另外,“古代”“现代”的差异除时间上的先后外,更强调的是
内涵的不同,“现代”即“现代化”的现代,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对“现代化”这一概念
本身进行讨论,只是一般的指出。

中国钱的地位的大众化的提高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有史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
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在民间对钱的态度则演变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
万不行的”。钱的地位提高,并不是说中国人才认识到钱的重要性,钱一产生人们就知道它
重要,实际上也正因为其重要才产生,地位提高是说社会对这种重要性给予公开认可。可惜
的是,这种认可到现在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政府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被束缚在种
种毫无必要的条框之下。而最能显示这点的便是这个“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
的”。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典型的中国式是指中国人非常在乎祖训和不愿坦白自己的真
实想法。“钱不是万能的”实际上是对钱的不情愿的否定,是对“铜臭”的继承,迎合。“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是对“铜臭”的不服,辩驳。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国人头上传统
的重压,及对这种重压的反抗,和其对现实的无奈。对重压的反抗和对现实的无奈又构成了
对“铜臭”的否定,而正是这个否定标志着中国的前进。遗憾的是,这个否定是不彻底的,
甚至软弱无力的。这些是对传统的妥协,或者难以割舍。这个妥协阻碍了我们对钱作更深层
次的理解,而看不到其更重要的一面。

在这里,不在罗列钱或曰货币的一般经济职能,这些在《货币银行学》教材里都可找到。我
们只说教材里找不到的,而又是更重要的钱的作用。

上面指出,世界各地的古代对钱都是否定的,包括资本主义的源地欧洲。但对钱的肯定,却
最先出现在这里。欧洲现代之前是中世纪,为基督教所桎梏。基督教的精髓是对个人欲望进
行否定,教导人们不要去满足欲望,因为欲壑是难填的,而是应该控制欲望和忍耐欲望不能
满足而带来的痛苦。个人欲望即个人需求,马斯洛把它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指最基本的
生存需求,如食欲,为御寒而穿衣,性欲等;安全的,指保护个人的心理和身体不受侵害的
需求,如买房,请保膘,向心理医生咨询等;社会的,指希望个人为周围的人们所接纳的需
求,如友谊,和睦的邻里关系及爱情等;尊重的,包括自尊和为他人所尊重,如自己做主,
社会地位等;自我实现的,指个人希望自己的人生符合自己的理想信仰。这五层的级别由低
到高,马斯洛认为只有前一级的需求满足了之后,后一级的才凸现出来。最基础的生理和安
全需求完全靠具体的物质来满足,后三层高级需求表面上是情感需求,但这些情感需求是建
立物质之上的:1,需要前两层的物质需求被满足为前提;2,需要具体的物质来体现和实现
,如:友谊在交往中产生,而绝大部分的交往是要花钱的;价格不菲的炫耀性商品可以为有
些有钱人带来自尊;自我实现要通过个人为这个世界直接或间接增加多少财富而实现。总之
,我们说个人需求包括物质的和情感的,但后者太抽象,直接或间接的需由前者来实现和证
明,或曰情感的物质化,量化。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近似的说个人需求就是物质
需求,个人欲望也主要指物欲。能满足个人欲望的物质我们称之为“财富”,所以这里的财
富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钱或者叫货币是财富的价值或符号对应物。所以钱在正常情况下
等于财富。基督教否定个人欲望(不完全包括情感的),便否定了满足能满足欲望的财富,
近而否定了钱。从根本上来说,否定财富,否定钱并非否定财富和钱本身,而是否定个人的
追求财富的权力,赚钱的权力。这些否定是通过具体的基督教道德和法律来实现的。“个人
”是个抽象概念,具体的应该包括个人欲望和满足个人欲望的权力,通俗一点“人”就是想
干什么和有权力去干的集合体。否定个人欲望,否定个人追求财富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否定
个人。而个人权力即人权最根本的是指追求财富的权力,即产权。产权的实质是个人在追求
财富,赚钱过程中个人权力的一个法律规范。所以,我们可以说人权近似的等于产权(人权
还包括信仰的与财富无关的权力)

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都极力否定基督教的对个人的否定。前者是后者
的序幕,文艺复兴仅仅是主张复兴古希腊时代自由的,反映世俗生活的艺术传统;而启蒙运
动则对基督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打碎了上帝,更重要的是启蒙运动为人类的将来设计了原
则性的美好蓝图,这也是“启蒙”的意义所在。这个蓝图的精髓就是:人是有理性的,人凭
自己的理性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幸福左右自己的命运;幸福即欲望的满足,每个降生到这个世
界上的人都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力,这个权力也就是产权,人权,即“天赋人权”,由上文
讨论可知,“天赋人权”主要地是“天赋产权”;社会所有制度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保障
人权,产权,通俗的说保障个人追求财富的权力,保障个人赚钱的权力。亚当斯密强调经济
自由,实质上是强调个人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是“天赋人权”经济学表达。财富是满足个
人需求的物质,是永远属于个人范畴的东西。产权是个人追求财富的权力,也是永远属于个
人范畴的东西。而现在的中国,却极力否定财富的个人属性,在产权方面,弄出了一个什么
不伦不类的“法人产权”。经济学的本质是对个人追求财富行为的研究,经济也是一个永远
属于个人范畴的东西,所谓的宏观经济,无非是保障个人产权的一些措施而已。经济的目的
就是自由,经济也需要自由,不自由根本谈不上发展经济,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不理解这
一点就根本不懂经济学。中国现在只是学会了经济的皮毛,只希望整个国家的财富快速增长
,却不知道增长的目的,及增长的手段,甚至有点南辕北辙――只要求发展经济,却不允许
自由,不给权力。

“五四”时期,中国人便打出了“要自由”的大旗,但可惜的是高呼要自由的人却并不真正
理解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一个空洞概念,它的实质是权力,是追求财富的权力,赚钱的权力
。由上文分析我们说自由主要的是指赚钱自由,或者说,钱是自由的使者,是自由的保障。

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不平等的,但在上帝面前却是人人平等的。上帝是当时软弱无能的欧洲
人(当时所有的人类都软弱无能,也因此都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包括中国)创造出来的万能
的,能为他们制造幸福的虚幻概念。启蒙运动后,欧洲人认为,幸福应该自己来创造,也只
有自己才能创造,幸福需有财富来实现,从而财富取代了上帝,直观一点,金钱取代了上帝
。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便演化为在金钱面前的人人平等,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精髓。有人抨
击资本主义是一个只认钱而不认人的社会,殊不知只认钱不认人的社会较只认人而不认钱的
社会好千万倍,因为前者意味着平等,而后者意味着暴政。

所以,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中国的改革不是以“企业改革”为主线,也不是以“建立市场体
系”为主线。而是应该以明晰和保障个人产权为主线,明确和保障个人人权为主线。通俗的
说,我们改革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一个个人追求财富权力不受侵犯的国家,一个赚钱自由的
国家。

总之,只有“钱”才能把中国改造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