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佛陀妙喻 (1人在浏览)

无聊的鱼

学前班
注册
2007-03-16
帖子
90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43
世人所谓“释浃拈花,迦叶微笑”不过是佛理的万般法门之一罢了,佛门百喻,更是历久弥新的经典,种种短篇寓言,让人在会心一笑之间体会生活的真谛,尤其是《百喻经》中千载难得的那近百则精彩比喻,其间智慧,足以让人受用终身。

                        ――梁实秋

寓言(一)

从前有个人走路走得口渴,这时他在路旁边岩石里看到有一泓泉水,泉前有个木桶,水都流到了木桶里,把木桶注得满满的。他就上前喝水,一直到喝足为止。然后他就举起木桶说:“我已经喝好了,你的水现在不要再流出来了。”但水还在流着,并没有停止。这人为此而大怒,吵闹不休。有人从这儿经过,见此情景,就笑着责备他说:“你不喝了,自己离开不就完了,何必要管它流不流出来呢?”

讲解

世人常在生死渴爱中饮用着财、色、名、食、睡的五欲的水,有时厌倦了,就希望色声香味等诱惑不要再来打扰。这就应该收摄六根,从内心要用功夫,而要外面的五欲的境界不来侵扰,就既不可能阻止五欲境界出现,也不可能得到烦恼的解脱,根本是毫无作用的。

一则故事:

一位贪官杂器被捕后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不是由于自己太贪婪,而是因为世风日下、诱惑良多,所以自己也不能免俗。在这位贪官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木偶傀儡,牵动自己的行动的那根线在外面飘着呢,自己完全没有主动权。

当然,社会因素也是其走向堕落的一个原因,这不容置疑。但这位老兄没有搞清楚主次。他也应该懂一点辨证唯物主义,内因是什么,外因是什么,他应该很清楚。可不幸的是,他也在像故事中喝水的那人一样,在埋怨“水”,而且是到了身入囹圄还未醒悟。说未醒悟也不尽然,可能他早已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可就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在佛教所说的三大千世界中,的确是充满了诱惑,但如果你心不动,纵是水流不断,又奈何你呢?

说到底还是在自己心里,如果不能剪断内心的贪求,没水也要打井去找的,何况水还在流呢?

(二)奶妈、孩子和小偷

寓言

有一个奶妈抱着一个孩子走路,时间长了有些累,就在路边坐下来休息,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这时一个人走了过来,拿几颗糖果逗那孩子。孩子吃了糖果,就让那人把身上的银项圈、金手镯和所有珍贵的饰品都拿走了。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人睡了,一个人吃了,一个人拿了。

讲解

有的人贪图小利,就将对自己更为重要的东西给了别人,这就像那孩子一样无知。

故事

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年幼时,别人把一些糖果、一些钱和一本书刚在他面前,任他挑选,他当时拿了那些糖果。后来他长大了一点,上了学,人家又把糖果、钱和书放在他面前,让他选择,这次他选择了钱。再后来,他成人走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他又面临了与前两次相同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书。

这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另外,不同的人,价值观也自然会不同。在一些人眼力一文不值的东西,到了另一些人眼力,却可能成为无价之宝。我们今天放弃的东西,也可能就会成为我们明天懊悔的根源。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不能凭一时一事来判断,应该放在整个人生的框架中去考量。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但不利于一生的发展,那也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
三)水和火

寓言

有个人在家里干活需要用到火,而且还要用冷水。为此他就拿了一只瓦盆,在里面装了火种放在屋里,然后又拿了一个铁罐子,盛了水放在有火种的瓦盆上。他想:“我把火和水都预备好了。”过了一些时候,他去生火,火种却已经熄灭了;再去倒凉水,冷水早已经变成热水。


故事

在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里,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实在是很不容易。享乐主义盛行,对此人们有着很充分的理由:禁锢人的欲望是不人道的,对欲望的压抑违反了人性。既然我们存在有欲望,为什么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不尽情享受满足欲望带来的快乐?

我不是禁欲主义者,也不反对欲望的适当满足。没有欲望的社会是可怕的,但充满了欲望的社会是可耻的。人毕竟不同于动物,应该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极端的穷奢极欲,不仅是人的一种低层次的退化,而且也注定会消磨人上进的意志。看看经常见诸于报端的那些贪赃枉法之徒,哪一个不是挣扎在欲望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既要沉迷于欲望的旋涡,又想洁身自好、勤勉上进,是根本不可能的。

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适当地克制一下自己的欲望,不要过于放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清爽,更加健康。

(四)乐都是空

寓言

有一个著名的乐师,国王请他去演奏,答应给他一千个银钱。等到演奏完毕后,国王却不再提要给他银钱的事。乐师就向国王索要,国王下定了决心想赖帐,就对乐师说:“你奏乐给我听,只是让我空欢乐一场;而我答应给你银钱,也只是叫你空欢乐一次罢了。”


讲解

世间所有的所谓快乐,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在永不停息、生灭流转,无常变幻中,都像镜花水月一样,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只有自寻烦恼了。

故事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增大,各种烦恼也纷至沓来。高速发展的时代可能必然要伴之以这种现象,人类社会既然选择了更快的前进,那么同时也就要求了人类自身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在这样的个人境遇里,一些人的承受能力受到了挑战,他们感到生活再不可能像原来那样轻松惬意,于是被悲观的情绪所主导。其实,只要生活在现实中,就会有不尽的烦恼,或家庭不睦、或工作不顺、或人际不和,可以说烦恼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谁都无法拒绝或躲避。但烦恼也不是不能化解的,因为主观毕竟在我们手中。

有调查显示,很多在一般人看来生活很优越的日子,却有着更多的烦恼。而那些诸多方面条件都不如人意的人,往往却有着更多的快乐。这说明,很多事情,也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所以,即使烦恼始终不断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采取一种相对超脱的人生态度,潇洒一点。要知道,任何烦恼都只是生活的一段插曲,只要我们更关注人的发展的永恒主题,将烦恼看淡一些,就可以从主观上化解烦恼。

没有人喜欢悲伤忧愁,可它永远也不会消失。既然不可避免,就该勇于面对,虽然烦恼的根源往往来自外界,但我们的情绪却由我们来掌握着呢!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