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请问四中乐叔,电白的传统文化现象有哪些阿 (1人在浏览)

oliveya

学前班
注册
2006-07-17
帖子
67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6
请渊博的四中乐叔帮帮忙阿,电白的传统文化现象有哪些阿,五一放假时可供我回家了解调查一下呢.还需要拍些照片.五一作业来的,帮帮忙.
年例好像过了,还有哪个镇在五一期间有年例呢.听说村委会有年例方面的照片,或许其他关于电白的传统文化现象之类的照片吗?
电城的冼太夫人庙怎么样阿.
麻烦了.
 
我来冒昧说说,结婚有风俗,各地也不尽相同!你可以5.1参加下婚礼......
 
可吾可以具体D阿,咩地方有D咩吾同的风俗阿
扮宾客阿,都几刺激喔
 
可吾可以具体D阿,咩地方有D咩吾同的风俗阿
扮宾客阿,都几刺激喔
 
登楼天天都过节,来吧朋友!
 
我曾拍过一些年例方面的照片,在摄影版块,不知对你有没用.
 
QUOTE(oliveya @ 2007年04月24日 Tuesday, 10:34 PM)
请渊博的四中乐叔帮帮忙阿,电白的传统文化现象有哪些阿,五一放假时可供我回家了解调查一下呢.还需要拍些照片.五一作业来的,帮帮忙.
年例好像过了,还有哪个镇在五一期间有年例呢.听说村委会有年例方面的照片,或许其他关于电白的传统文化现象之类的照片吗?
电城的冼太夫人庙怎么样阿.
麻烦了.
[snapback]1735965[/snapback]​


建议你先对电城做深入了解,如电城镇内的老人对电白城的历史的传说、钟鼓楼、圣殿坡看操的历史、电城东门头邵家大院古迹、岭门大榜许炳忠的大宅、电城庄山的古迹,冼夫人庙、丁村、庄垌的罗城井、黄十九墓、马踏鸭塘湖文革时期活埋杀地主富农事件、下洞浮山岭的船石之谜、下洞的看人坡,望夫山的望夫石的传说、马踏的东江庙等等。
马踏镇有11种方言,特别是坡田、华田如有旧时正、福建话、客家话(捱话)阳江话等等
可以与风水大师TXN坛友了解风水问题,可以和徐长卿了解电城的年例等等。。。
 
呵呵,多谢乐叔推荐,电白虽然不算地大,也不算物博,更谈不上历史沉淀,但就凭那五花八门的方言,造成了各处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不是很深入研究电白的人士,要梳理电白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目的是作业,也就不必花这么大功夫去刨了.给个建议:若是在电白长大的,最好从自己的家乡开始,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这样感受最深,也就做得比较理想,若不是在电白长大的,建议用爱我电白兄的那组图片,那已经是个完整的故事了,可以向爱我电白兄一张一张了解照片的内容,整理好就能用了.至于风水,没有一点基础也弄不明白,这东西也不能做成作业上交,还是不考虑吧.
 
以上两位都是对电白的传统文化有研究的人.
 
哈哈`~~~电白论坛上真系有好多能人的。。。
藏龙卧虎之地啊~~~
 
QUOTE(txn @ 2007年04月26日 Thursday, 09:26 AM)
呵呵,多谢乐叔推荐,电白虽然不算地大,也不算物博,更谈不上历史沉淀,但就凭那五花八门的方言,造成了各处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不是很深入研究电白的人士,要梳理电白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目的是作业,也就不必花这么大功夫去刨了.给个建议:若是在电白长大的,最好从自己的家乡开始,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开始,这样感受最深,也就做得比较理想,若不是在电白长大的,建议用爱我电白兄的那组图片,那已经是个完整的故事了,可以向爱我电白兄一张一张了解照片的内容,整理好就能用了.至于风水,没有一点基础也弄不明白,这东西也不能做成作业上交,还是不考虑吧.
[snapback]1737456[/snapback]​


方言的种类多,说明我们的先民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电白,方言的背后是掩藏着历史,这些历史包括风俗民情等等。
 
QUOTE(lovedds @ 2007年04月26日 Thursday, 10:09 AM)
哈哈`~~~电白论坛上真系有好多能人的。。。
藏龙卧虎之地啊~~~
[snapback]1737512[/snapback]​




赞成你的说法!
face3.gif
 
谢谢大家,又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给我了,风水其实就是属于地理嘛.可以去问庙祝

的吧呵呵.还是要自己思考和调查才比较好的.

方言的我上学期写了哦,由于资料的有限就写了闽南语

回到家才向朋友借了<<电白方言志>>来看,黎话更接近于雷州那边的方言,不

过具体某个地方又掺杂了其他的,而且又有不少演变

与潮汕同学聊天发现不少语言的差别,我们说"走",他们说"行"等啦

我也是粗浅了解一下的.
 
QUOTE(oliveya @ 2007年04月27日 Friday, 09:30 AM)
谢谢大家,又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给我了,风水其实就是属于地理嘛.可以去问庙祝

的吧呵呵.还是要自己思考和调查才比较好的.

方言的我上学期写了哦,由于资料的有限就写了闽南语

回到家才向朋友借了<<电白方言志>>来看,黎话更接近于雷州那边的方言,不

过具体某个地方又掺杂了其他的,而且又有不少演变

与潮汕同学聊天发现不少语言的差别,我们说"走",他们说"行"等啦

我也是粗浅了解一下的.
[snapback]1738801[/snapback]​


继续努力,继续关注闽南语,我曾想邀请深大中文系的汤志祥教授到电白考察语言,他也同意,但我没有时间,阳江话,他的一学生已作了前期的研究,我想进一步对电白的闽南语作调查,因为我的祖先是从闽南来的,现在讲的话就是属闽南语体系。
 
据我了解,马踏囊括了电白除“黎话”外的所有方言,此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方言如“福建话”、“阳江话”。

操“福建话”居民较电白其他闽语系居民较迟来到电白地区,但本人怀疑他们所说的不是正宗的福建话,而是与福建交界的潮州饶平地区的“饶平话”。这也仅是猜测,需进一步考证。

“阳江话”主要分布在马踏、岭门两镇,其中马踏较多。需要指出的是,电白的“阳江话”与阳西地区的“阳江话”并不一样(望夫镇的“阳江话”则与阳西地区的一致,因此不把它列入),两者的差别要比电白“海话”和“黎话”大得多,很难交流;它们分作“淡水阳江话”与“咸水阳江话”。“阳江话”属于粤语系,不过让我非常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它会跟粤西片白话的差距这么大,我猜测会不会跟古时阳江当时的土著语言有关?(期待高人指点!)

电白的“阳江话”,之所以形成了不同与阳西地区的自己的特色,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是长期受到了捱话(客家话)和海话(闽南话)的影响(真不好意思,本人海话、捱话、阳江话都会说)。从说阳江话片的分布可以看出,他们正分布在捱话片与海话片之间,注定要受到这两种方言的影响。电白“阳江话”的口音像捱话,语调像海话,说海话的人学阳江话比学捱话容易,说捱话的人学阳江话比学海话容易;而说阳江话的人学起捱话、海话都比其他人容易。基本上可以这样说,电白“阳江话”是阳西“阳江话”在电白异化的结果。

对了,我算不出马踏11种方言(只算了6种),乐叔大哥能不能详细说说?
 
电白以前是少数人民聚居地,汉族大批移民涌入从宋朝开始,那时中原地区有战乱,大批汉人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部、北部地区徙入。

福建人徙入较早,占据了比较肥沃的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包括今天的霞洞、羊角、林头、坡心、七径、小良、沙院、南海、水东、陈村、旦场、龙山、博贺,及今属茂名的袂花、鳌头,今属吴川县的兰石、覃巴、王村港等镇,这一带由福建移民来的后代所说的方言,本地人称为“黎话”。“黎”可能是“雷”的另一种读音,并且“黎话”和雷州话有很多共同之处。

另外有一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鱼,后来逐步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有些人弃渔从耕。后代分布在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他们所说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

客家人原是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后来因战乱南迁,相对于南方的本地汉人来说,这些汉人是来做客的的,故称“客家人”,由于较晚才迁入只好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山区。电白北部山区的那霍、罗坑、沙琅、黄岭、和、观珠、望夫等镇以及霞洞、麻岗、马踏、林头、大衙等镇部分山区。讲“哎话”

讲“白话”的人在电白人数不多,他们比客家人还迟迁入电白。白话主要分布在羊角、七径、小良、沙院、博贺、那霍等的部分乡村。羊角、七径的白话与茂名、高州的白话连成片,那霍的白话与阳春话相近,博贺的白话则与吴川白话有关系,博贺讲白话的主要是渔民,故他们的白话又叫做“旦家白”。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QUOTE(oliveya @ 2007年05月02日 Wednesday, 04:47 PM)
电白以前是少数人民聚居地,汉族大批移民涌入从宋朝开始,那时中原地区有战乱,大批汉人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部、北部地区徙入。

福建人徙入较早,占据了比较肥沃的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包括今天的霞洞、羊角、林头、坡心、七径、小良、沙院、南海、水东、陈村、旦场、龙山、博贺,及今属茂名的袂花、鳌头,今属吴川县的兰石、覃巴、王村港等镇,这一带由福建移民来的后代所说的方言,本地人称为“黎话”。“黎”可能是“雷”的另一种读音,并且“黎话”和雷州话有很多共同之处。

另外有一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鱼,后来逐步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有些人弃渔从耕。后代分布在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他们所说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

客家人原是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后来因战乱南迁,相对于南方的本地汉人来说,这些汉人是来做客的的,故称“客家人”,由于较晚才迁入只好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山区。电白北部山区的那霍、罗坑、沙琅、黄岭、和、观珠、望夫等镇以及霞洞、麻岗、马踏、林头、大衙等镇部分山区。讲“哎话”

讲“白话”的人在电白人数不多,他们比客家人还迟迁入电白。白话主要分布在羊角、七径、小良、沙院、博贺、那霍等的部分乡村。羊角、七径的白话与茂名、高州的白话连成片,那霍的白话与阳春话相近,博贺的白话则与吴川白话有关系,博贺讲白话的主要是渔民,故他们的白话又叫做“旦家白”。
[snapback]1743800[/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
还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或告知哪里可以查找到这些资料.谢谢
 
书上的资料<<电白志>>,<<茂名志>>,<<电白方言志>>
不过书上大多是分析语音,语法,还用国际音标标出....不过会说黎话,哎话,还是可以看懂一些的吧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