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县旦场镇借殡改之机大肆敛财 (1人在浏览)

黄策

幼儿园
注册
2007-04-02
帖子
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sq2.gif
血泪控诉
――电白县旦场镇借殡改之机大肆敛财
很难相信,省级文明镇的殡改工作如此混乱!问题是如此严重!但当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进一个个因殡改而穷困的家庭的时候,你会相信得惊讶、气愤,同时你也会流泪,心会滴血!这是发生在电白县旦场镇的真实故事,是记者冒着危险取证的一线材料。
先看个案,再来思考背后的根源……
旦场镇有一户人家(请允许暂时不写具体姓名、地址,有录音),年迈的父亲不慎跌了一跤,卧床不起,离开了人世。这时殡改执法队伍来人了,不是要求这户人家按政策去火化,而是来一下就走了,这家人很快得知消息说8000元可土葬,并要到指定地点制作棺材,又要付款2000元,出葬那晚,镇又要去150元。父亲一死,这家人东借西凑共花去10150元,一身是债。记者看到,这户人家诉说的时候泪已流满了脸,几乎泣不成声。这户人家至今还住在破烂不堪的泥房。她说,一打台风,全家人担心屋被风吹倒了,要跑到邻居家避灾,等风雨过后才回到自己破烂的家。这家人说:对待群众那么残忍,世上哪有这样的政府啊!(对这户受害群众,时任镇长杨志锋与笔者虚假妥协时曾表示要以2户泥改家庭名义帮其盖起一层楼房作为安抚赔偿,但至目前只得个“讲”字。)另据了解,这条村里还有一户人家死人了,为了交土葬费,把耕牛卖掉了。春耕到了,没牛下田,全家人抱头痛哭……
又一户人家,父亲病重期间,医病花去了所有积蓄。但父亲还是走了。这家人想找一块地把父亲安葬,一连数天找镇领导求情要求少交一些钱让其安葬,镇领导说至少要8000元,没价钱好讲,这家人觉得镇里一点也不体谅群众,于是最后一次找镇领导讲价钱时带了微型录音机,把讨价还价的声音录了下来,镇领导知道后开始有点急了,于是把已收下的8000元中拿出4000元退回丧主家人,镇里仍留下4000元。(据丧主亲人还说,在镇里收8000元钱之前,还请了这个领导吃饭,这个领导还先收取了数百元的“利是”)
2001年上半年,该镇一户人家的母亲去世,时隔2年后的2003年7月,镇政府以清理土葬为名,派殡改执法队多次到这户人家逼钱,开口要1万元,这家人因母亲卧床十年,家里实在太穷,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拆这户人家的房屋,并砸坏风扇、电饭煲等家电,打伤家人(有照片),并把家里多人抓到镇政府关了十多天,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还两次深夜推走这户人家两台摩托车。直至2005年底,镇殡改执法队队长还多次通过材委会干部通知这家人拿2000元到镇政府才能取回两台摩托车,真是无法无天。
旦场镇借殡改敛财,手段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出尔反尔,今人叫绝。有一户穷得叮当响的人家有人死了,告诉镇里说没钱土葬主动要求火化,镇殡改执法队似乎不当一回事地回答说,火什么化,火化也要花钱,找个地方埋了算了。这家人于是悄悄土葬了死者,这下子不得了了!镇里把专业户(专门为死者扛棺材和安葬死者的人)抓了过去,罚款1200元,当地一个棺材店因出售一副棺材给死者家人,补镇里要去了2000元。死者家确实太穷没钱,镇里也就作罢了。虽然死者家穷,但镇里还是从中获得3200元。
通过明查暗访了解,旦场镇借殡改敛财有以下四条途径:一是丧主亲属上缴罚款;二是棺材店每出售棺材一副要上交300元至2000元不等;镇政府门口200米左右处曾经开有以木材行作掩护的2个棺材店;三是死者出葬时,如果亲属搞出葬仪式要上缴镇里300元,不搞仪式也要交150元;四是土葬专业户每做完一例要上缴一定的钱给镇里。镇里要钱有直接派干部去收取的、有通过村干部的、有通过专业户的、有通过其他“线人”等等。
旦场镇借殡改敛财可谓“残忍”两字,是什么令旦场镇如此疯狂?归根结底还是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财政入不敷出所至。2005年,省下拨旦场镇的专门给6个贫困村委会干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5万元,镇里也敢挪作他用(电白其他镇早已悉数发放到村干部手中),村干部怨气沸扬。记者于2006年4月24日找到电白县有关领导过问此事时,镇领导才慌忙答应想办法去筹钱回来给村干部。虽然镇政府逼于压力把部分款项筹回来发给村干部,但是在这笔专项资金的处置上,镇政府显然违反了财经纪律。 @e-wa5U4
由于财政困难,镇领导对当地老板网开一面。由于老板时不时资助一下镇里,于是无形中老板影响政府决策,左右着地方政局。时任镇长杨志锋在和旦河村支部书记谈起老板邓益松父亲土葬一事时,这样说:起邓老板父亲的棺真为难,不好意思;但要是普通群众承认交了钱土葬出了旦场的丑的,就去起棺。对老板一边倒,但对普通群众可以恐吓威胁。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存在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农民兄弟哪有不遭殃?心中不装有广大群众,农村怎能发展?

广东茂名日报 黄策
2007年4月5日
 
听说过,全县几乎一样.做官也要成本!随便说说!!
 
又一户人家,父亲病重期间,医病花去了所有积蓄。但父亲还是走了。这家人想找一块地把父亲安葬,一连数天找镇领导求情要求少交一些钱让其安葬,镇领导说至少要8000元,没价钱好讲,这家人觉得镇里一点也不体谅群众,于是最后一次找镇领导讲价钱时带了微型录音机,把讨价还价的声音录了下来,镇领导知道后开始有点急了,于是把已收下的8000元中拿出4000元退回丧主家人,镇里仍留下4000元。(据丧主亲人还说,在镇里收8000元钱之前,还请了这个领导吃饭,这个领导还先收取了数百元的“利是”)
*********************************************
这个做得好....
 
据说黄策是旦场红花人,因其父黄珠桐与相邻的一个什么冰厂发生纠葛,纷争多年调解无果,皆因纠纷双方态度强硬,镇政府尽管想方设法、耐心细致做双方思想工作,但没作用,特别是黄策家更是狮子口大开,漫天要价索要巨额赔偿,每次调解都无果而终。说来也难怪,黄策是所谓的“名记者”嘛,据说在茂名也是说得上几句话的,那吞得下这口恶气。再说黄策此人在新闻界混了好多年,要挟他人是有两手的........不知这次黄策同志又是不是挟私愤以报已怨.........
 
在电白论坛首次看到这么有意思的帖子,姑且别提作者基于家庭原因迸发义愤还是由于职业的正义感而有此作,就其敢于说话,敢于揭露殡葬黑幕,敢于和地方政府拍板这几点就值得大家的称颂,也把广大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有冤无处诉的政府行为公诸于众,勇气可嘉!但事情恐涉及到县委和市行政部门,这些无形的压力可能比人身威胁来得更加可怕,毕竟官场里的主客都是一家亲,在泄愤之时别忘了保护自己的饭碗。(注:黄石市一名干警就是因为敢于说真话遭到开除)
 
问题是,绝对有问题的!官官相连.
黄前辈.你在战斗的时候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关于此类有中央红头文件的诸如"计生,殡改"等事,
就算是平时很有良知的媒体,都不会轻易去碰的
要知道,各级ZF还只眼开只眼闭呢!
大发死人财这种事,也就是在当下,人们才会发得理所当然,
无神论,似乎让我们失去了"信仰"
失去了对生命的最基本的敬畏!
呜呼!
 
QUOTE(海落天 @ 2007年04月06日 Friday, 11:27 PM)
<span style='font-family:'>据说黄策是旦场红花人,因其父黄珠桐与相邻的一个什么冰厂发生纠葛,纷争多年调解无果,皆因纠纷双方态度强硬,镇政府尽管想方设法、耐心细致做双方思想工作,但没作用,特别是黄策家更是狮子口大开,漫天要价索要巨额赔偿,每次调解都无果而终。说来也难怪,黄策是所谓的“名记者”嘛,据说在茂名也是说得上几句话的,那吞得下这口恶气。再说黄策此人在新闻界混了好多年,要挟他人是有两手的........不知这次黄策同志又是不是挟私愤以报已怨......... </span>
[snapback]1719366[/snapback]​


[FONT=宋体]看来你知道的内幕还真不少,并且在黄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你相同的跟贴。不难看出,你是旦场镇府领导的跟屁虫,就是那种领导打麻将你递茶,领导叫鸡你放风的人物。但你又是一个蠢不可忍的家伙,帮领导干活时不少挨骂吧?教你一招,用不同的网名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攻击黄策,这样的效果要好很多,并且向领导汇报工作成效时还会得到他的表扬。记得感谢我哦!
 
看过《中国农民调查》吗,谈谈感想
转载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疗慰一下受伤的心情。
农民失语和“代言制”的终结

陈桂棣和春桃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是我所看到的最真切的乡村现状备忘录,它揭发了一大堆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农民的令人惊骇的苦难。他们不仅承受贫困,而且必须面对村官乡霸的欺凌。那些令人发指的故事,推翻了“太平盛世”的政治幻象,还原了中国乡村的严峻现实。它引发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究竟是谁剥夺了农民言说其痛苦的权力?谁在企图扮演农民的代言人?谁在忽略和隐瞒农民问题的真相,并且制造着有关农民幸福的骗局?

农民是被彻底剥夺话语权的一族。农民没有自己的媒体,也没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言说其冤屈、不幸和痛苦的独立通道。他们的唯一方式似乎就是“上访”。而就是这样的言说途径,都被判定为“非法”或“有害”。在被剥夺了话语权之后,“自焚”竟然成了农民话语的最后呐喊。它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们不得不用生命的代价来喊出最高的愤怒与绝望。在自焚者看来,这是唯一可以上达朝廷的言说通道,他们要藉此让高官倾听到他的悲歌。自焚者把自己变成了一支火炬,燃烧在广场的中央,仿佛是卖火柴女孩手中的那最后的火柴,用自己的身躯为自己和家人取暖;它也是一次尖锐的道德宣判,判处那些盘剥和欺压者有罪。那些惊心动魄的人体焰火,汇入了广场政治的阔大景观之中。

“零度话语权”导致了农民的严重失语。这无疑是中国农村政治的核心弊端之一。农民无法表述自己的愿望,也不能说出自己的生活真相,他们的所有希望,只能寄托在“代言人”DD那些媒体记者、“知道分子”和“人文主义者”身上。但农民的天真信念是注定要破产的,因为那些“代言人”大多是缺席的。所谓的“知识分子代言制”,滋养了大批学院贵族,但他们并未向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成为“底层利益”的喉舌。“底层关怀”的口号,不过是书房和客厅的某种道德点缀而已。人们在杯斛交错中悲叹着农民的命运,然后带着悲悯的满足感返回住所,继续他们的惬意人生。中国知识界的不在场,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失语的绝望状态。

更有甚者,所谓的“人文关怀”,最终竟然被人引向了自我利益的高度关怀。曾经有人把与学校门卫的区区冲突(无非是事主未能出示机动车出入证之类),“升华”为所谓“校园民主运动”,而与门卫吵嘴者则被欢呼成了“民主斗士”,这种知识分子的自我热爱和自我放大,与他们对农民问题的漠视,形成了尖锐的对比。殊不知9亿农民的生存危机中任何一则个案,都比所谓“校园关怀”重要一百倍以上。但这种“校园民主”却引发了蛊惑人心的回响,甚至有媒体对此大肆炒作,似乎这场“通行证风波”切中了中国问题的核心。这种自我夸大的虚妄价值评判,除了为“知道份子”脸上增加一道“人纹主义”油彩之外,对中国乡村危机以及整个社会弊端的认知毫无裨益,相反,这些被浪费的版面,只能转移人们对重大问题的视线。

文学的不在场,是乡村痛苦得不到传递和表达的另一重要原因。返观中国作家,除了那些热衷于情色写作的“美女”和“美男”,难道我们还能看到别的什么东西吗?自从都市“下半身”夺走了文学的视线之后,市场资本主义就接管了文学,它的粉红色营销策略,足以令人沉湎于日新月异的肉体叙事之中。即便是那些“现实主义”乡村故事所传递的,也都是被精心粉饰过的现实,甚至是新的乌托邦神话。这意味着我们根本无法从中获得关于乡村的正确资讯。当文学放弃了话语实验的内在激情之后,它甚至连起码的“载道”勇气都已丧失殆尽。官方文学奖闹腾了这么多年,没有一项与农民疾苦有关,相反,它只能向我们提供充满繁华幻象的虚拟真相。如果没有《中国农民调查》,文学将带着这种耻辱继续爬行。令人庆幸的是,终究还有少数有良知的作家迈出小小的一步。他们挤开一道被闭合的门缝,让我们窥见了有限而冷酷的真相。

在我看来,耗费三年时间写成的《中国农民调查》,尽管其文学性尚可商榷,却仍然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结束了文学的可耻状态。但它给我的最大启示,却是“代言制”的可疑。农民现状的全社会惊觉,取决于个别作家或社会学家的良知,这正是九亿农民的悲哀。在我看来,不要试图去请求知识界响应农民的呼吁,以期他们返回“代言”的“岗位”上去,而是应当尽快帮助农民建立其自身的言说通道和程序,并且鼓励农民亲自去喊出心声。毫无疑问,让每个农民都畅快地说出自己的生命真相,并由他们自己来推进乡村改革,远胜过寄望于几个精英作家的“人文担待”。(作者说明:本文原刊载于社会科学报)
 
我看黄策就象《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和春桃。
我们关注并希望黄策小心!!
 
黄同胞是好样的,坚持斗争才能胜利.
 
百度搜索“黄策”发现
广东电白县旦场镇土葬收钱现象极为严重,记者呈上调查材料竟被县委指为"极不负责任"![原创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guangdongjinshen&job=view&topicid=242164
 
策哥,坚持
 
看来策哥有点进退两难哦

用周星星的话来说:吵什么吵,还不如坐下来吃个包子,洗个澡,顺便撒泡尿
sj.gif
face3.gif
 
QUOTE(海落天 @ 2007年04月06日 Friday, 11:27 PM)
<span style='font-family:'>据说黄策是旦场红花人,因其父黄珠桐与相邻的一个什么冰厂发生纠葛,纷争多年调解无果,皆因纠纷双方态度强硬,镇政府尽管想方设法、耐心细致做双方思想工作,但没作用,特别是黄策家更是狮子口大开,漫天要价索要巨额赔偿,每次调解都无果而终。说来也难怪,黄策是所谓的“名记者”嘛,据说在茂名也是说得上几句话的,那吞得下这口恶气。再说黄策此人在新闻界混了好多年,要挟他人是有两手的........不知这次黄策同志又是不是挟私愤以报已怨......... </span>
[snapback]1719366[/snapback]​





从黄策大记者的精彩的文字中,曾经重复经典的两句语句,必然性看出,黄策先生和镇政府领导当中的某一位必然有过过节!
你说呢?
黄策先生!
(这只是本人的判断,声明)!无其他意!
 
支持你!
但并不认同你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对不起,黄策先生!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
你有一颗,真心实意为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心!
希望你今后会成为一名"知名"的记者!
谢谢!
 
策哥 ,你成了慈祥的农夫,如果你当初不相信的所谓承诺,他们的升官发财美梦就不能圆,大记者你上当了,为何你当初要妥协?
 
QUOTE(杨肖@ @ 2007年04月08日 Sunday, 03:35 PM)
从黄策大记者的精彩的文字中,曾经重复经典的两句语句,必然性看出,黄策先生和镇政府领导当中的某一位必然有过过节!
你说呢?
黄策先生!
(这只是本人的判断,声明)!无其他意!
[snapback]1720754[/snapback]​



仅有的一个小丑,怎能挡得住全电白人民的怒火?
 
QUOTE(东澳夕照 @ 2007年04月07日 Saturday, 12:02 PM)
[FONT=宋体]看来你知道的内幕还真不少,并且在黄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你相同的跟贴。不难看出,你是旦场镇府领导的跟屁虫,就是那种领导打麻将你递茶,领导叫鸡你放风的人物。但你又是一个蠢不可忍的家伙,帮领导干活时不少挨骂吧?教你一招,用不同的网名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攻击黄策,这样的效果要好很多,并且向领导汇报工作成效时还会得到他的表扬。记得感谢我哦!
[snapback]1719684[/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QUOTE(闲事也要管 @ 2007年04月11日 Wednesday, 12:46 AM)
仅有的一个小丑,怎能挡得住全电白人民的怒火?
[snapback]1722395[/snapback]​




垃圾一个,你可是连小丑都配不上!
试问一个连自己都不知是谁?却自以为是
的人不是垃圾是什么?"废物"!
试问:
你能代表全电白人民吗?
靠!
 
唉,真是纷纷扰扰,假也不假,真也不真!
 
QUOTE(EEE @ 2007年04月08日 Sunday, 08:45 PM)
策哥 ,你成了慈祥的农夫,如果你当初不相信的所谓承诺,他们的升官发财美梦就不能圆,大记者你上当了,为何你当初要妥协?
[snapback]1721003[/snapback]​


天气在变,人.亦是!
ku2.gif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