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悲情和无奈的乡镇干部 (1人在浏览)

来自电白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05-02-21
帖子
108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悲情和无奈的乡镇干部

作者: 廖荣国


乡镇干部处在我国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的最底层。这是一个悲情和无奈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然而,他们受到的非议最多,得到的名声最不公正。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共和国的大厦就不会如此的稳如磐石。


在相当多的人眼里,他们是农村社会中很多矛盾和问题的引发者,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败坏者,是党和政府威信及形象的损害者。他们的作风差,素质差,能力差,因而形象也差。乡镇干部似乎成了在乡村胡作非为、鱼肉乡民的流氓无赖的代名词。

之所以让人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是由于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所处的特殊境况造成的。

乡镇政府的职责不外二大方面: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人民群众服务,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乡镇政府其实处于其所具能力、要达成之目的与手段的不协调、其所拥有的权利与所担负的职责的不协调的困境。因此,乡镇干部在开展工作时面临很多矛盾,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政策取向与群众意愿的矛盾。政策考虑的是全局性的、长远的问题,而群众关心的往往是局部的、眼前的利益,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群众对政策的接受有时是一长期的过程。为了贯彻执行政策,乡镇干部经常不得不违背群众的意愿。如计划生育工作,向群众收取各种税费等就是这样。

(2)利益的矛盾。受现行行政体制的制约,乡镇政府的财权、事权与用人权并不统一,为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依托现有资源,乡镇政府要么是与民争利,要么是实施逐利行为,归根结底,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如原来向农民收取的乡统筹,实际上很大程度上用于填乡镇补财政的亏空。向计划外生育的农户征收社会抚养费,实际也是与民争利。

(3)乡镇政府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与群众需求的矛盾。乡镇干部向农民做工作时,凭的多半就是一张嘴,说得多,做得少,群众难免有失望感。现在,乡镇政府每年要应付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检查、评比和验收越来越多,需要造假的事越来越多,乡镇干部一年中的大部时间都在为如何应付这些检查、评比和验收,如何造假而绞尽脑汁,有时甚至还要告诉群众如何应付来自上面的检查、评比和验收,哪里还有时间去考虑如何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服务的问题。

(4)工作业绩与上级的期望的矛盾。由于各种利益和需求的并存,农村工作面临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但是,上级党委和政府在考核基层政府的工作时,需要的是良好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一个地方工作再好,如果出了事,给领导添了麻烦的话,领导也不会有好果子给你,政治前途上也会大打折扣。但谁又能保证他那个地方不出事?因此,乡镇干部多半会根据上级领导的好恶去干事,而不会顾忌群众的需要与感受。

可以说乡镇干部的形象差,在群众中得到的评价低,是情理和意料中的事。天天在农村干事的是乡镇干部,天天跟群众打交道的是乡镇干部,天天挨群众打骂的也是乡镇干部!群众正是通过跟乡镇政府和干部打交道来评价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现在,农村的治安状况越来越差,群众的牢骚和意见越越来越多,乡镇干部应负一定的责任,但将一切过错都诿之于乡镇干部,同样是不公平的。因为乡镇政府和干部的很多作为是不得已而为之。乡镇政府既不能制定政策,也不能违背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意志,所能做的不过是用适合农村实际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已。

早些年,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乡镇政府和干部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开展计划生育,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等等。现在好了,以人为本了,很多工作方法与手段不能用了,这对乡镇干部实在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不仅仅是工作方法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和思想上的。但是,一般的群众呢,有可能将以人为本当成是向政府进行各种利益博弈的手段,有多少人研究过这个问题?在中国,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农民的心理和现状?

说穿了,乡镇干部既是上级所有政治决定和政策的执行者,也是这些政治决定和政策的替罪羊,随时准备为执行这些政治决定和政策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出事,肇事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而鲜见中高层领导干部。为什么?因为中高层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已经盘算得很清楚了,怎么说怎么做都不会有错,他们直接跟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也很少,不可能跟群众弄出冲突来。而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则需要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将政治决定和政策具体化,在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要弄出问题。

乡镇干部缺乏话语权。应该说,乡镇干部是了解农民的心理和现状的,但是有哪项政治决定或政策在制定时征求过乡镇干部的意见?又有哪些领导和部门到农村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真实状况?很少,即使有,也不过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得到更多的是通过筛选和剪切后的总结与汇报,这些总结与汇报里充满假大空,报喜不报忧。以这样的总结和汇报制定政治决定和政策,到底有多少可行性就可想而知了。如一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大肆造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硬性向农民摊派,摊派不上时则由乡村干部垫交,就是很好的证明。

乡镇干部的各项人身权利不被重视,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在一些人的眼里,乡镇干部是执行政策的机械和工具,很少听到领导给乡镇干部说两句关心和体贴人的话,乡镇干部存在的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困难,鲜有人问津。临到任务压头了,领导干部动辄以各种各样的责任相威胁,似乎乡镇干部干工作除了要免却这些责任之外,根本就不会有道德上的考虑。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与上级政府及领导之间早已没有相互理解和信任可言。乡镇干部几乎都是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终年得不到休息,他们的生命健康权、休息权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差。相对在城机关的工作人员,乡镇干部除了靠自力更生想办法挣一些下乡补助外,很难再有其它的补贴和福利待遇了。在一些未实行工资由县级财政统发的地方,甚至连乡镇干部的基本工资都得不到保证。笔者所在的地方好了几年前已经实行了县财政统发工资,否则,根据过去的经验,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的话,很多乡镇干部也会连基本工资都会领取不到,因为乡镇政府的领导有时不会把乡镇干部的工资放在心上,有了钱,他们最想做的是到上面去拉关系,找人,为自己的提升铺路。

乡镇干部在政治待遇上受歧视。尽管乡镇干部干的事最多最累最具体,但他们在政治上的升迁最慢。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在乡镇干一辈子,能够升到正科级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要是能够升到处级,就更不容易了。要升到更高层次,除非是他家的祖坟葬得好,正葬在龙穴上,或者是高头有人,否则就是做梦。而且,每当乡镇出现领导岗位空缺时,并不一定会让乡镇干部去填补,有时会从上面直接派人下来任职。所有这些,都是对乡镇干部的一种歧视和打击。正是因为乡镇干部在政治上的升迁慢,才迫使一些人跑官要官,力求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境况。

有些人指责乡镇干部的所作所为,败坏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理由是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信任,造成了对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不信任。确实,乡镇干部的一些作为难以取得群众的赞同和信任。但是,表现在乡镇干部队伍的种种不良因素,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多半是受外在影响而形成的,有些甚至是被迫接受的。古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乡镇干部不被群众信任无外乎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二个方面。乡镇干部的工作内容不被群众理解和欢迎不仅仅是乡镇干部的事,而乡镇干部的工作方法不被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当然应负主要责任。至于乡镇干部要利用自己掌控的资源搞腐败,则无论在规模还是影响方面都不可能与更高层次的人相比。前不久,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被中纪委“双规”后,当地的很多老百姓都说,这么大的领导都如此的贪污腐败,叫我们怎么去相信其他的领导干部。

经常听到机关里的人说现在的乡镇干部素质差,如果他是指乡镇干部在农村受欢迎方面差强人意,那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如果是将乡镇干部拿来跟机关的公务员来比,则并不妥当,因为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如果将二者之间的处境换一下,说不定机关里的公务员的素质还差。你到机关里看看,有几张脸是那么让人看着舒服的。有些人就是喜欢“站在瓦背上撒尿”,真有点不要脸面。

公允地说,乡镇干部是一支任劳任怨的队伍,这么多年来,从没听说过有哪个地方的乡镇干部公开向领导发泄不满和集体上访闹事的。我们的领导应该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支干部队伍而高兴与自豪。评价乡镇干部既要听群众和社会上的意见,也要设身处地,多听乡镇干部自己的意见。

现阶段的农村工作,仍然可以说基本上是按领导的意思在办,是群众和乡镇干部围着领导在转。可以想见,乡镇干部的形象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只有在乡镇政府的职能得到根本的转变之后,只有当乡镇政府的各项工作都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当成出发点,只有当乡镇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群众转,而不是相反,只有当乡镇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到那时,乡镇政府不再与民争利,乡镇干部不再从事逐利行为,乡镇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定会好转起来,威信也不一定会提高起来

2006年7月23日。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