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对某些低俗言论是否宜摆在论坛上的思考 (1人在浏览)

是否抵制论坛低俗言论?

  • 1・赞成()

    选票: 0 0.0%
  • 2・反对()

    选票: 0 0.0%
  • 3・不置可否()

    选票: 0 0.0%

  • 全部投票
    0

方聪

学前班
注册
2006-06-15
帖子
89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年龄
36
论坛低俗文化是对每一个网友精神的亵渎,应该全力摒弃!!!!
赞成()
反对()
不置可否()
 
对低俗来一个比较完整客观彻底的定义我们会比较方便下手投票
 
QUOTE(kennylee @ 2006年06月23日 Friday, 03:40 PM)
对低俗来一个比较完整客观彻底的定义我们会比较方便下手投票
[snapback]1323755[/snapback]​



完全同意!
 
因为我自我感觉发的不少帖子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是低俗的东西
 
也对 就鄙人肤浅理解 就不太健康和过于不理智的吧
 
也对 就鄙人肤浅理解 就不太健康和过于不理智的吧
 
只要不要有谩骂,相互“问候”的话语就好了,DB论坛有好几为老大都比较喜欢随性发言,不时“问候”别人,个人认为这样就不好啦,影响DB论坛在地球人心中的形象啊。
 
只要不要有谩骂,相互“问候”的话语就好了,DB论坛有好几为老大都比较喜欢随性发言,不时“问候”别人,个人认为这样就不好啦,影响DB论坛在地球人心中的形象啊。


对,我同意!
 
对领导歌功颂德的文章属高俗,否则是低俗,回答完毕。
 
QUOTE(水东松 @ 2006年06月23日 Friday, 04:19 PM)
对领导歌功颂德的文章属高俗,否则是低俗,回答完毕。
[snapback]1323822[/snapback]​


我决不这样认为 论坛上没有人会那么cheap
 
自己查了“低俗”的概念,解释得很简单,贴出来也没意思。我还是贴张关于“超女”评论文章出来,大家参照一下。

“高雅”与“低俗”之争

2006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5月3日,南京某高校学生高杰像以往一样浏览网上新闻。让他惊讶的是,自己所写的一篇评论,居然挂在了新浪网的首页上,且有数千条跟帖。这篇名为《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80年代出生的人致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的文章,还同时出现在网易、搜狐、人民网等主要门户和新闻网站上,只是标题稍有不同,跟帖数都超过数千条。

高杰今年23岁。他完全没有料到,自己“一时冲动”写就的评论,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的论辩对象刘忠德今年已73岁,文化部原任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顾问,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而引发争论的导火索,正是2005年风靡全国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font=] 刘忠德“三批”超女 [/font]

4月21日,刘忠德出现在中国剧《天鹅湖》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正在海选阶段的“2006年超级女声”活动,刘忠德表示:“超女、超男都来了,说得不好,就是对艺术的玷污。”

4天后,《华夏时报》再次发表记者对刘忠德的专访《全国政协常委称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文中刘忠德明确表态: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

4月26日,有报道称,超级女声品牌运筹商――天娱传媒董事长王鹏对“刘忠德批评‘超女’”的报道回应说,“他有说的权利,我也有蔑视他所说的内容的权利。”

4天后,刘忠德专门就批评“超女”一事召开媒体座谈会,指出:“超女”的毒害在于参加者和观众受到错误引导,认为不用努力就可以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对教育也是极大的破坏。

据参会媒体报道,刘忠德拿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分赛区活动不得在当地省级卫视播出。播出的节目要力戒庸俗、低俗的现象,不能迎合少数观众的猎奇心理、审丑心态”。而湖南卫视4月22日开始播出的海选节目,多以选手出丑搞笑为主。分赛区活动上了卫视,也属违规。刘忠德在会上直指广电部门对“超女”监管不力,表示并不排除以教科文卫体组织来干涉“超女”进行评选的可能。

4月29日,湖南卫视做出回应,提出了三点自律原则:拒绝穿着暴露、定位涉嫌低俗的报名者;评委进行点评时不再出现尖刻的质问,不出现带有侮辱和嘲笑的语言;节目播出前严格审批,剪掉对观众的健康审美有不良影响的内容。

其后,王鹏声称绝无“蔑视”之说,只是某些媒体断章取义。而湖南卫视也表示将在近期专门派人前往北京接受刘忠德常委的指教。

[font=] 高杰: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 [/font]

“我很早就看到了对刘忠德的报道,也不同意他的观点。”5月8日,高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次重申,他不是某些网友所怀疑的湖南卫视的“枪手”,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学生。高杰就是他的真名。

适逢“五一”假期,高杰把写好的文章贴在自己的博客上,同时投给几家他常看的网站。湖南网络新闻总站――红网的《红辣椒评论》栏目率先贴出此文。红网正是超级女声的官方新闻网站。

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听着“四大天王”的歌,读着金庸武侠小说,看着美国大片,伴着香港电视连续剧长大的那代人。但是我绝对不承认自己是被“超女”毒害的青少年,相信我的同龄人也同样不会承认。我觉得您太低估了您的孙辈们的鉴别力与欣赏水平。当然,我不排除我们这代人中的某些人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但那只是个案。我想即使没有“超女”的出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心理同样也会出现,并且不只出现在我们这些80、90年代的人身上。

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并不抗拒您所说的高雅艺术。在某种环境下,我们也会舍弃流行来聆听古典,并且会有想听一场音乐会的冲动,然而我们的这些冲动却被高额的门票拒之门外。有时我们也会有学某件乐器的想法,然而高昂的音乐班学费常常使我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可笑――难道您不知道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高得足以让我们这种工薪家庭的孩子羞于向父母提出任何要求吗?难道您不知道音乐会只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并且一张门票贵得等于我们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

我们为什么喜爱甚至追捧“超女”?那是因为“超女”的低门槛。参加者没有报名费之忧虑,欣赏者也没有门票之负担。我只要想唱就可以唱,并且还有老师的免费点评。尽管某些老师的言论有点尖锐,但是我们中国人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忠言逆耳”吗?略带讽刺的点评恰巧打碎了我们许多人的明星梦,让我们安心学业,这有什么不好的吗?这不是为铲除“一夜成名”的思想作出了不少贡献吗?

……

听说您一手栽培的所谓中国剧《天鹅湖》将要上演,希望它的门票不要太贵,希望它不只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上演,希望您以全国政协常委兼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身份向教育部提议加大对于中小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投入,希望您能够为寒门学子解决些实际问题……最后还希望您不再担任诸如“中国汽车形象大使选拔赛”、“全国房地产模特大赛”之类活动的评委了,因为这些活动在我眼中比“超女”更加低俗、更加有害青少年的成长、更加有辱艺术之名。

“我不是最早批评刘忠德的人,在我之前,网上已有大量评论,很多见解比我尖刻。”高杰把自己的原文和经网站修改后的版本,一并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他解释说,“80后”是在不断转贴过程中,逐步被网站编辑强化的一个标签。而这个标签也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2005年暑假,高杰看了几场“超女”的决选,他并没有成为谁的“粉丝”,但从中感受到了“娱乐和愉快”,并把对“超女”节目成功模式的探讨作为自己小论文的主题。

这封公开信,倏地把这个23岁的青年推到了漩涡中心。“有媒体把标题做成《大学生炮轰高官》等等。其实此前我只接受过一家媒体的采访。”高杰感到不安,他要求不要透露他就读的学校名字。而这段经历,也将成为他研究新闻传播的一个绝佳案例。

多元社会需要多元表达


有媒体做过统计,一天之内,新浪网上网友对高杰“公开信”的回复近万条,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个网友参与讨论。其他主要新闻网站的情况也类似。

支持刘忠德者说:“一味放纵市场选择,只能让一个民族在精神上陷入迷失”;“作为湖南人,我也反对和厌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这个节目纯粹是想通过人为炒作来捧红没有多少演唱功底和没有受欢迎的作品的人,是鼓励一夜成名的思想,而不是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捧星味太浓,让人倒胃口”;“应该为未成年人指引正确方向,未来属于他们,但未来不是唱歌的世界”。

一位自称也是“80后”的网友“渔火江枫”说,以刘忠德的名誉和地位,如此做法,定不会如同某些评论员或者网友所说的是“借着‘超女’的名气炒作自己,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他完全是站在一个文化界掌舵人的高度上去看待“超女”问题的。他不惜背负“以权压人”之嫌,是准备给我国的文化艺术界来一次大规模的“拨乱反正”。

持不同观点的一位网友说,刘忠德对“超女”的讨伐,让他想起小时候的场景:一群居委会的大爷大妈,手握剪刀走上街头,警惕地搜寻小伙子们的长发和喇叭裤。

5月2日,网络名人老榕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我年过四十了,从小到大,似乎一直被毒害个没完:上小学的时候,被告知孔子及其言论是毒,结果看那些批判文章的时候,发现被批判的孔子及其言论很有意思,进而发现四书五经都很有意思,再发展到对一切诗和经都有兴趣。上中学的时候,被告知与刘忠德操办着的中国剧《天鹅湖》同名的芭蕾舞剧是毒,而且是剧毒。那时,我这革命干部后代偶尔可以走走后门,偷偷混进内参电影院看看《天鹅湖》什么的,一不小心也果然中了毒,到现在还是这些高雅艺术的FANS,百看不厌。上大学的时候,被告知‘电子音乐’是毒。当时我们的政治教科书,艾思奇老先生编的,赫然就有‘资产阶级腐朽的文化,如……电子音乐……’,后来看到雅尔先生带着成吨的电子设备到午门外演奏被定性为高雅的音乐会,真是无限感慨。”

这篇《我们到底被毒害个有完没完》,创下了老榕本人博客史上访问和评论的纪录。这还是在上网人比平时少的“五一”长假期间。就连老榕本人也看得“目瞪口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超女”办得很好,是孩子们的节目,并请大家不要去指责它。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徒弟许飞,是“2006年超级女声”长沙赛区预选赛第二位获得直接通行证的选手。李说,流行歌曲有创新意识,且很敏锐,他支持徒弟参赛。希望“超女”们用心去享受这个过程,不要太在意竞争而要看共同的参与和提高,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网友梁发芾说,《诗经》中的不少诗歌,都是来自民间的流行歌曲,后来得到人们的承认,就成为高雅的经典。国粹京剧产生于民间,在当时鄙俗至极,但现在也高雅得不得了。艺术的高雅与否,从来不是一两个权威凭自己的爱好可以一言定夺的。“我反感刘忠德的说法,这种说法中暗含着极为危险的信号,就是要用政治的、行政的手段,来强行控制文化的走向,控制人们的娱乐选择”。

在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杨澜看来,“超女”固然算不上高雅艺术,但其代表了流行文化的巨大活力,更是一代人生活态度的宣言――那就是勇于展示自我,勇于与众不同。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艺术横遭践踏的事例不胜枚举,多少“假、大、空”的作品都曾与艺术相提并论。相比之下,“超女”虽有粗糙之处,却是率真的。“真”是所有艺术形态最核心的共同之处。从这一点来说,你可以不喜欢这样的选秀活动,却也不能限制别人喜欢的权利。

红网编发了署名张若渔的评论:消费时代来临了,一切价值被重估。高雅文化被请下神坛,取而代之的,是娱乐的、先锋的、寄托个人经验的大众文化。精英艺术家们并不甘心于艺术主导权的丧失,所以才对诸如“超女”之类的活动不遗余力地讨伐。而在品尝到了大众文化的甜头之后,公众也感受到了捍卫艺术主导权的必要性,人民需要自主选择和免于胁迫的艺术。

文化部原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蒙在去年的一场报告和今年“两会”接受采访时说:“超级女声是通俗明星,但并不意味着她们就是精神导师、学习楷模。目前一些明星实质上就是消费符号,供大家取乐。我们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需要期待得过高。因为就像一本畅销书,一部票房高的电影,有时候甚至你还不理解它是怎么回事儿,它就一下子火了。我们还是以比较平常的一种心态,努力发展自己认为最好的。也不用眼睛盯着自己不服气的东西,非得拉下马来不可。”

(记者 蒋|薇)
 
鄙人 实在肤浅 唉
但愿给大家予一个话题
 
实在比较无聊的话题,大家不会感冒的,大家记得多喝水,注意防暑。
 
LZ你这样的帖子叫大家投票?岂不是叫大家搬起时候来砸自己的脚吗?你下的定义大家也不是很明白,不少人似懂非懂,决定不了的。
 
高雅,希望你不会太贵了!
 
QUOTE(水东芥菜 @ 2006年06月27日 Tuesday, 05:13 PM)
实在比较无聊的话题,大家不会感冒的,大家记得多喝水,注意防暑。
[snapback]1342479[/snapback]​


我已经来不及了……
痛苦~
dk.gif
dk.gif
 
````````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