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 (1人在浏览)

不会吧

幼儿园
注册
2006-01-19
帖子
1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1月16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讲话中强调,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切实把哲学社会科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着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理论创新,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周济在讲话中强调,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切实把哲学社会科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和认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未来,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着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着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

  周济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回顾“十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我们看到,一方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空前发展,成绩巨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时代重任相比还不适应,存在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学术界的一致呼声。

  周济指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体系,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战略任务,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不仅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化主流价值;对于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主干,以教材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形成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渗透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周济指出,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我们要以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管理创新、经费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确立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质量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方法,以加强国际交流为重要途径,以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为必要保证,真正实现研究质量的提升。

  周济要求,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形成质量导向明确、评估监督有力、竞争流动有序、成果转化迅速、组织运行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局面。

  来自22所高校的90多位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和中宣部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