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浮山诗社2014(甲午)年冼太夫人诞辰征联揭晓榜[/COLOR][/SIZE] (1人在浏览)

实话实说

小学三年级
注册
2005-08-10
帖子
243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电白浮山诗社2014(甲午)年冼太夫人诞辰征联揭晓榜
请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康斯馨评定 出句:冼太丰功民共仰(电白诗社副社长王业干)
对句:一等奖3名 三等奖10名
浮山伟业众同开 水东 何迪萍 高凉著绩世同尊 霞洞 崔清元
浮山新貌众同描 青 云 浮山神骏翼齐飞 林头 苏丽琼
高凉圣迹史长存 树子 邹 明 陵区美景客欣瞻 阳西沙扒 陈 英
二等奖5名 高凉著绩史长嘉 电三中 周瑞晏
浮山富道众同开 林头 陶少华 高凉著绩史堪书 霞洞 麦林兴
山兜胜迹众荣观 水东 陈振威 浮山丽景众齐描 林头 蔡金赢
浮山胜迹客争游 水东 王康寿 浮山胜地客争游 霞洞 胡亚云
浮山胜迹众同瞻 霞洞 叶 习 浮山胜地客争游 电城 黄淑芬
浮山古韵众同兴 博贺 黄碧连 浮山雅韵众同吟 霞洞 崔庚生
浮山雅韵众同吟 博贺 黄小锋

优秀奖(50名,按来稿先后排序)
英雄正气众皆歌 坡心 李长安 中华伟业众同兴 电三中 崔迪辉
浮山胜景世同春 水东 崔青梅 华邦美梦众同圆 电城 邵梓泰
中华浩气世长存 霞洞 崔春凤 中华浩气世长存 霞洞 胡 云
炎黄好梦众同圆 霞洞 蔡金韵 中华美梦众同圆 霞洞 崔 景
神州特色众同兴 林头 陈 珠 中华伟业众同兴 茂名 陈贤华
中华后裔勇堪嘉 霞洞 麦茂琴 英雄大德众同钦 电四中 梁学春
先贤硕德众同讴 林头 蔡万记 中华盛世梦同圆 霞洞 罗 源
先贤大德裔同尊 阳西沙扒 李刘寿 英姑胜迹史长垂 羊角 林伟亚
伟人业绩史长垂 羊角 蔡 瑞 中华美德世垂存 番禺 杨高权
中华美德世同钦 阳西上洋 刘明玉 浮山沃土世同耕 电三中 罗 梁
东方骄子世咸夸 霞洞 王四妹 英雄正气众同歌 麻岗 钟庆文
英雄懿德众同歌 林头 蔡万乐 中华美德世皆钦 霞洞 林金铭
中华美德众犹崇 林头 王振兴 中华好梦众同圆 麻岗 蔡 豆
英雄懿德世长歌 林头 蔡建文 中华美梦众同圆 麻岗 黄茂松
岭南奇女众同夸 霞洞 崔 基 神州先烈国同铭 霞洞 崔清仁
中华好梦众齐圆 霞洞 蔡建明 中华美德国长兴 麻岗 崔广祺
黎元大福梦同圆 林头 何淑林 英雄正气世咸歌 博贺 黄景强
英雄浩气世长存 观珠 刘永耀 浮山胜景众同游 博贺 黄 英
英雄故事众欣闻 树仔 邵燕华 英雄浩气世长存 麻岗 钟 鸣
中华美梦众同圆 霞洞 朱月干 中华古韵众同吟 博贺 黄义清
英雄故事世恒传 树仔 黄勇翔 岭南奇女众同尊 博贺 李贺伟
中华好梦众同圆 电三中 崔春媚 先人伟业嗣丕承 小良 梁史青
英雄浩气世长存 水东 李沐阳 英雄壮举史长留 小良 倪福卿
中华美德世齐称 电白水东 蓝 叶
中华美德众同圆 水东 蔡润洲 请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康斯馨评定
征联单位:浮山诗社
2014年12月29日
英雄本色众同钦 电城 钟翠玉
中华美梦众同圆 水东 林家余


阅 卷 随 笔

参赛凡352人,1623比对句。纵观来稿,不合平仄者甚少,此可喜之一;与出句对应之词性违律者亦很少,此可喜之二。
简单分析出句之格律:
冼太 丰功 民 共仰
仄仄 平平 平 仄仄
专有名词 偏正名词 名词 偏正动词短语
(前置宾语) (主语) (谓语)
来稿中有的对句有如下不足:
一、关于与“冼太”对应处用词:1、部分来稿未使用专有名词,如用“三朝、巨师、鸿篇、国人、清风、豪情”等等应对,均欠工稳;2、很多稿件用“夫人”对“冼太”,这有如用“神州”对“中国”,完全同义;更有用“夫人伟绩”对“冼太丰功”的,四字近义,不可取;3、不少参赛者虽然注意了第2点,但选用的专有名词五花八门,不少偏离了征联要求。征联启事明确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冼太夫人的丰功懿德,激励后人,活跃霞洞的文化气氛EEE”。而来稿有的是歌颂冯盎、革命烈士、领袖、帝王、老师;有的鞭挞日寇、贪官等等。
二、“丰功”是由形容词和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短语,如果用“事迹、巾帼、恩德、首领、神采、遗址”之类来应对就不工了。
三、有的来稿未注意出句的语法结构。出句是“民共仰冼太丰功”的倒装,主干是“民仰丰功”。有些对句把对应的主干抽出来成了“事私亮节”、“翼飞神骏”、“帜扬遗址”之类就不通或不是动宾结构了。
四、“共仰”是偏正结构的动词短语,如果用“流连”、“恭维”、“传承”、“相传”应对是不工的。
下面简评获一二等奖的作品:
浮山伟业众同开:“民仰冼太丰功”不是单纯的崇敬和正在开辟家乡的伟大事业。对句格律工稳,与出句用因果关系连贯,充满向上精神和时代豪迈感。
浮山新貌众同描:与“浮山伟业众同开”异曲同工。一个“新”字烘托出了冼太夫人纪念的蒸蒸日上,“描”字与“新貌”搭配恰当,展现了日新月异的美好画卷。
高凉圣迹史长存:出句用“民共仰”突出了冼太夫人精神和功德影响之广泛,对句用“史长存”突出了冼太夫人精神和功德影响之久远,使全联从空间和时间两维角度讴歌了“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
浮山富道众同开:与一等奖前两对句有类似效果,只是“富道”涵盖面稍窄,“富”只是“伟业”和“新貌”的一部分。
山兜胜迹众荣观:“胜迹”指名胜古迹,得以扣“冼夫人”,使用准确。有些对句用了“胜地”,内涵就不同了,因为“胜地”侧重在景色宜人。“荣观”指荣幸观赏,“荣”字感情色彩丰富健康,“观”字力度稍差。
浮山胜迹客争游:与“山兜胜迹众荣观”略有差异。“荣”字侧重突出感情,“争”字侧重突出氛围;“游”,略带从容,亦嫌力度不够。
浮山胜迹众同瞻:与上两联略有差异。“同”字感情色彩比“荣”稍逊,描写氛围比“争”稍逊。而“瞻”有向上或向前看的意思,个人认为比“观”、“游”稍胜。
浮山古韵众同兴:该联结合了“正值浮山诗社成立之际”的时间与背景和“活跃霞洞的文化气氛”的征联要求,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应对。用活一个“兴”字,写出了在“浮山”结合歌颂冼太夫人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
以上随笔仅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请联友海涵!


康斯馨
2014年12月29子夜
 
自叹联:
联沉霞洞
名落浮山
 
康师兄比电白很多人评,立场都更为中立。
 
请康老师评联,保密工作很严,没几个人知道,故评出的联应没水份,至于质量就由大家评论了。
 
老汪投了什么联呢,虽不入围,也可放上这和大家分亨学习啊
 
QUOTE(游客的家 @ 2015年01月01日 Thursday, 07:23 PM)
老汪投了什么联呢,虽不入围,也可放上这和大家分亨学习啊
[snapback]3726531[/snapback]​


我回忆下,没保存。
 
QUOTE(游客的家 @ 2015年01月01日 Thursday, 07:23 PM)
老汪投了什么联呢,虽不入围,也可放上这和大家分亨学习啊
[snapback]3726531[/snapback]​


我回忆下,没保存。
 
QUOTE(游客的家 @ 2015年01月01日 Thursday, 07:23 PM)
老汪投了什么联呢,虽不入围,也可放上这和大家分亨学习啊
[snapback]3726531[/snapback]​


没必要。
 
1.晏公古庙众尤崇
2.晏公香火世相传
3.浮山胜迹史尤馨
4.浮山薪火世相传
 
冼太夫人诞辰征联 出句:冼太丰功民共仰


这个对句中用"夫人"对"冼太"的全部落选, 可能是评师认为合掌的缘故.

愚以为在这种特殊的句式中,对句中用"夫人"对"冼太"不能简单视为"合掌", 因为这个对法是运用了对联的一种对格:驼峰格,或称双字鹤冠格,嵌"冼太夫人"四字于上下句中,与用"英雄"对"冼太"(上下句嵌成"冼英")有异曲同工之妙.况且"夫人"词义并不特指,在全国的楹联赛中,这对法的获奖联比比皆是.试举例如下:

首届"冼太夫人"楹联大赛三等奖(陕西马铭清)

天下若无圣母,侯佞孰平,李贼孰诛,孰可安民定国?
史中始有夫人,木兰不匹,梨花不媲,不惭梁册陈封.

此联溯史厚重,对冼夫人定位准确,用词不可挑剔,非大家莫能为,我觉得居三等首席似是委屈.作者获全国联赛大奖无数,声震联坛.



首届"冼太夫人"楹联大赛优秀奖(江苏严海清)

事国以忠,行政以仁,山河一统夫人志;
亲民以德,治兵以义,日月两轮圣母心.

作者也是蜚声联界的大家.

再看

广东高州冼夫人文化全球华人征联大赛优秀奖

由省楹联学会评定


惊夫人胆略,一众息干戈,三熏三沐三朝敬;
感圣母德仁,六州归教化,百越百年百姓欢;
(四川成都 杨旭东)

天河洗甲兵,愿一统民心,高义犹思圣母;
岭海多巾帼,看九州时局,横流尚赖夫人。
(BJ海淀 韦树定)


个人看法,与各位老师探讨.也祈指正.
 
不同的。
七字联冼太与夫人意义一致,无回旋空问,无法拓展。
长联一中洗太写政治丰功,夫人则作为一个女人来写,不觉合掌。
长联二夫人是政治家,重写丰功,圣母作为神明来马,重在德泽,侧重面不同,虽为一人,不觉意义一致。
 
长联三意义一致,但圣母写丰功,夫人侧重写女人身份,两者有些重复但侧重意义有别。
 
某两词合掌不合掌,或者仍要看上下句内容。
 
QUOTE(湖海山人 @ 2015年01月02日 Friday, 11:52 AM)
某两词合掌不合掌,或者仍要看上下句内容。
[snapback]3726696[/snapback]​






此语要得, 是否合掌?得看上下联语的内容.


对电城庄山路口的"冼太夫人牌楼联,山人又有何看法?
 
QUOTE(一篱秋梦 @ 2015年01月02日 Friday, 03:16 PM)
此语要得, 是否合掌?得看上下联语的内容.
对电城庄山路口的"冼太夫人牌楼联,山人又有何看法?
[snapback]3726753[/snapback]​


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
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
虽是同一个人,但是是两个不同的号,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内涵,我不觉得合掌。
 
我反而觉得用两者相对,显出冼太夫人文化的丰富性。
 
你不说,我还真没有认真看。
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
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
我倒是觉得对联的其他语句太平淡,有点诗歌老干体的味道。“懿德悠悠昭故里”和“奇功赫赫耀神州”虽说不上合掌,上下联意义走得比较近,其实不能说是合掌,或者是思路太狭窄了,表现力也差了点。
 
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
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


"夫人"尚是普指名词,然"谯国夫人""岭南圣母"是特定名词,皆专指一人冼英,套上任何人身上都套不了,.如果词义合掌,不论长联短联都是合掌,反之,若非合掌,长联短联皆非合掌,不以长短句而改变也.
 
QUOTE(一篱秋梦 @ 2015年01月02日 Friday, 11:37 PM)
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
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
"夫人"尚是普指名词,然"谯国夫人""岭南圣母"是特定名词,皆专指一人冼英,套上任何人身上都套不了,.如果词义合掌,不论长联短联都是合掌,反之,若非合掌,长联短联皆非合掌,不以长短句而改变也.
[snapback]3726933[/snapback]​


合掌为忌是两者传达相同的信息,如神州和中国,而冼太夫人和岭南圣母各是何时的封号,我觉得是冼夫人不同角度的反映,体现内容的丰富性。
神州遍神迹
中国尚中庸。
我觉得两者就有别了。
 
QUOTE(一篱秋梦 @ 2015年01月02日 Friday, 11:37 PM)
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
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
"夫人"尚是普指名词,然"谯国夫人""岭南圣母"是特定名词,皆专指一人冼英,套上任何人身上都套不了,.如果词义合掌,不论长联短联都是合掌,反之,若非合掌,长联短联皆非合掌,不以长短句而改变也.
[snapback]3726933[/snapback]​


这个联而言,即使将上下联前四字换成夫人和圣母,仍然是特指一人,就说是合掌,但是撰联者绝对不可能这样改变,为什么?人家就要用冼太夫人和岭南圣母来对仗,如果有更多封号,也许作者还会再安上。他当然不为是合掌,恰恰是为了尽可能传达更多冼太夫人有关的信息。
 
出句:冼太丰功民共仰;
对句:夫人XXXXX
冼太就是夫人,夫人就是冼太。
如果是这样对,为了避免合掌,干脆将上下联前两字都删除了,完全不影响内容,而且更为简洁。
 
对联合掌之我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方块字)精妙绝伦。汉字的一大特点是:描述精准,细腻,排他。每一个字(古代以字为词)或者词语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即使是同义字或者词语都有其微妙的不同。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其寓意彰显于此。对联的避忌中有一条,避免出现合掌。不才以为,主要指的是对联两比的寓意不能合掌,而不是部分字词不能合掌。
   对联本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诗中诗,词中词,赋中赋。对联字简义丰,寓意合掌就失去了对联的功用和精华。而部分字词的合掌,却更能体现对仗的精髓。对立与统一是对联的特点和本源。部分字词的合掌并不能造成联意的合掌,而更能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描述。
   合掌的对联没有内涵,品味欠缺。如:“五洲千古秀;四海万年春。”“大棚长年绿;温室四季青。”这样的对偶就属于合掌对了。前一副合掌主要是,内容单一,词汇一致,寓意浅白,内涵缺少。五洲对四海,同指世界;千古对万年同指时间;秀对春同指赞美。后一副就更容易理解了。
   然而,有些对联,就并非如此。同用五洲加四海对仗,联意所表达的内容深刻的多。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从字面表义上看,似乎也属于合掌范围,五洲对四海,翻腾对震荡,云水对风雷。但是,从联意上看,却并非如此。关键点在于两比的最后一个字:怒和激。四海翻腾是因为云水在发怒,五洲震荡是因为风雷在激励。发怒和激励绝不是同一概念,表达的寓意明显不同。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这副对联还有其更深刻的含义,这里不作赏读。
   再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意思也是基本相同的。仔细分析,并非如此。生意是指流通,物流;财源是指盈利,取利的途径,方法。四海对三江也有讲究,为什么不用五江,五湖,五洲?三江除了是人们约定成俗的用语和典故(五湖三江)外,当然也是泛指,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按照对联的特性要求,对联的下比应较上比用词重或者平衡,那这一句怎么四对三了?除了是因为字词调平仄的因素外,有没有其他的含义泥?笔者妄猜,物资流通是要通达四海的,而利润小于流通的量是正常的,所谓:薄利多销,货不停留利自生。商品的价值要与价格成正比。当然,价格中也存在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因素。那种搜刮民脂民膏的“欺诈”和“暴利”行为是最终会得到报应的。什么“算(蒜)你狠”“将(姜)你军”“楼歪歪”“房涨涨”等最终也会受到市场无情判决的。扯远了,回归正题。
   对联讲求工,稳,贴,切。实对实,虚对虚。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小类宽松。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回到主题,对联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粹文学艺术。她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她的存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神清气爽,虎啸龙吟,龙飞凤舞,张灯结彩,张口结舌,张牙舞爪,飞沙走石,天寒地冻,地老天荒,给力加油,神马浮云......。所以说,没有部分词语的合掌,就没有对联意义上的对仗和工稳贴切。合掌吧,笔随心转。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附录:同义词间的差别:
   1)范围广狭不同。如“人”和“民”,“民”的外延比“人”的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问、询、访”三个词中“访”的适用范围比较小,通常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
   2)性状情态不同。如“坐、跪、跽。”
   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如“饥”是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长时间未进食,受到死亡的威胁。另外,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一般了解叫“知”,深刻了解叫“识”。
   4)侧重的方面不同。如“恭、敬”“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
   5)感情色彩不同。如“诛、杀、弑”“杀”是中性,“诛”表示杀死有罪者,含罪有应得的肯定意味。“弑”用于下杀上,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
   6)语法功能不同。如“耻、辱”中“耻”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辱”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
 
什么是合掌,其实在诗词对联界,也存在争议,这个我也会谈一部分;但首先,多数版友出现的合掌问题,都是对基本层面的理解不够造成的。 我先来谈基本层面的问题:合掌,就其根本而言,是雷同。先举几例:上联出一双蛤蟆,下联对两只青蛙;上联是娇娥醉酒,下联对美女酩酊,这些字面上看似不同,实则一样,这样一来,等于废话,怎么体现对联的洗练呢?这一点,初学者尤其要注意。我想,重要的是:当准备对一幅对联时,应当首先考虑用和上联不同的事物来对,而不是相同或相近。很多对联爱好者往往是后者。比如上联是寒,马上想到用冷去对;上联是枪,马上想到用炮去对,这样对出来往往境界狭窄,打不开思路。比如杜甫的工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是点,一行是线,这是从平面构成上有变化;上联黄和绿色彩明媚,趋于暖色,下联蓝和白色彩清淡,趋于冷色,这是在色彩构成上有变化;翠柳是线的排列(柳丝)与点(黄鹂)搭配,青天是面的展开与线(白鹭)搭配;上联在地上,下联在天上。这样的对联既工整又灵动,而且互为补充。

再如昆明大观楼长联首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五百里是上联,但下联没有对空间,而是对时间,数千年,一下子境界就打开了,时空立体了,让人感慨万端。版内有上联曰:观云自在三千岁,很多对“五百年”“五百秋”“一万年”“二十年”“一小时”“一整天”“一百年”等,都属于合掌一类。再举一例,杜甫七律《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如果上句是千岁,下句是百年,境界就很难开阔。

下联用反对,会不会跑题呢?不一定,有时候,看似相反的对句却能表达同一主题,比如著名的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埋和铸,忠和佞都是相反的,但却有力表达了爱憎分明的主题思想。

当然,整联当中,有时出现局部词义相近的情况,只要内容不重复,并无大碍。

最后谈谈几个著名的公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说是合掌,我认为是合掌不假,但这种属于特殊对联,类似于祝福语,下联再说一遍同样的话主人会更高兴,可以例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一直有人认定是合掌,是病句,其实不然。这两句极富诗意,蝉噪和鸟鸣宛如交响曲,以动衬静,两句意象不同,下句对上句是递进和补充的关系;再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2】也是递进和强调的关系,这两个例子虽有合掌之嫌,但这样的“合掌”是必须的、允许的。也就是说:合掌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多数情况应当避免。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