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咱们以事论事,当人与我无亲无故,我就是啰嗦唠叨几句而已。“事件平静”等同于“私下解决”,是对两类严重问题的本质误读。黎亮事件涉及性骚扰学生,触碰法律与师德红线,绝非“私下和解”就能掩盖伤害;谢华事件关乎教师公共形象与言论失范,也不是“双方私了”就能消解对教育公信力的破坏,这种观点忽视了事件对受害者、对教育生态的长远负面影响。
对黎亮事件:“私下解决”本质是对受害者权益的二次漠视。被公关沉默的学生可能仍承受心理创伤,法律层面的“拘留8天”与教师职业层面的处罚(如吊销教师资格)本就不冲突,教育局未公开后续处理,并非“问题已解决”,而是监管责任的缺失。
对谢华事件:教师以公职身份造谣恐吓家长,影响的是整个学校的声誉和家长对教育系统的信任,“私下解决”无法纠正其行为对教师群体形象的损害,更无法填补教育局在教师管理上的漏洞。
发帖并非“故意挑事”,而是为了推动两个核心诉求。一是让失职者(包括违规教师、监管不力的部门)承担应有的责任,给受害者一个公开的交代;二是督促教育系统正视漏洞,避免未来再出现类似伤害学生、违背师德的事件。这不是“个人矛盾”,而是关乎整个电白教育环境是否纯净、孩子能否安全成长的公共议题,需要的是公开透明的处理,而非“私下平息”的逃避。
强化“合法途径”的正确认知:“寻求合法途径”不只是受害者个人的事,更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教育局有义务依据《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公开处理结果、追责违规教师;也有责任为可能的其他受害者提供保护渠道,而非任由事件“私下消化”。将问题推给“个人找合法途径”,反而回避了教育局本应承担的监管责任。
真正的“解决”不是“平静下来”,而是让正义可见、漏洞被补、受害者被保护。忽视问题本质的“私下解决”,只会让教育净土蒙尘,这才是对教育事业和孩子未来最大的不负责任。
正是因为电白不够白,才想揭下乌云面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