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分享 应约为某校撰联一副 文/汪洋大海 济济园丁,呕心沥血培桃李 莘莘学子,尚德崇文作栋梁 (1人在浏览)

汪洋大海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11-03-01
帖子
12,039
反馈评分
347
点数
191
年龄
65
性别
应约为某校撰联一副
文/汪洋大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济济园丁,呕心沥血培桃李
莘莘学子,尚德崇文作栋梁
 
沙发。不怕恭维,汪诗人的诗确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华盖世,状元之才:rose:
 
沙发。不怕恭维,汪诗人的诗确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华盖世,状元之才:rose:
余并不想恭维,只想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但遗憾的是在此遇不到懂得格律诗联的人。
 
最后编辑:
又是惊天地泣鬼神
 
对联上联:园丁眷眷蜡炬昭昭 呕心沥血培桃李下联:教海汤汤曙光灿灿...

360截图20220124184152196.jpg


春蕾伟才幼儿园 崇文尚德栋梁

360截图20220124163159182.jpg




 
题目: 呵呵

能抄就抄,
不抄秒盗。
百度易找,
照搬就好。。


欢迎百度,卖瓜,拍砖。哈!
 
[FONT=黑体]上联:园丁眷眷蜡炬昭昭呕心沥血培桃李
下联:教海汤汤曙光灿灿坚定不移辟新章
[/FONT]
  • 上联:掏出丹心谱写园丁曲
    下联:洒尽汗水甘当种树人

  • 上联: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
    下联:愿化新雨给桃李送春

  • 上联:沥血呕心如蜡炬
    下联:传经送宝是人梯

  • 上联:新诗万首园丁颂
    下联:明月一轮灯火勤

  • 上联:为师表当诲而不倦
    下联:做园丁必育有多方

  • 上联:师心眷眷蜡炬昭昭热血满腔植华栋
    下联:教海汤汤前程灿灿千舟竞渡创新篇

  • 上联:做我园丁但愿栋梁擎大厦
    下联:为人师长须将德智化群星
时间:2014-12-11
点击数:79次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png
 
春蕾伟才幼儿园 崇文尚德育栋梁
2017-07-09 16:52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文丨姚建平 图丨杨同府

童稚诵读声,声声入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蕾伟才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汉服,头戴儒巾,动作质朴 ,灵动率真。他们的诵读,精彩地演绎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内蕴与魅力,给人穿越时空之感。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国学是以孔子六艺为核心的儒家经典学说,中国两千余年传统的国学教育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国学大师们的努力坚守与创新,在经受世纪巨浪的洗礼之后,更显示出学说圆融、气质清明的主体面貌,体现了民族文化价值的时代重构。

诵读《三字经》、《论语》、《易经》等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春蕾伟才幼儿园,倡导儿童经典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围绕“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主题,以阅读、朗诵、书写、绘画、舞台表演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国学经典学习系列活动,因材施教,引导儿童从小热爱经典国粹、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华夏文明,循循善诱,为儿童奠定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

春蕾伟才幼儿园自觉承担了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真正凸显儒学的优势,打造中国智慧儿童。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散发着无穷魅力,显示出从容自信、大气谦和的大家风范,中国最强的软实力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独特而悠久的民族文化,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传承创新,求同存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文化之美所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课程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寻找人生的答案。全球470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交流搭起一座座的汉语桥。

9dbb2e64bd99834aebea57e6d0421c10.jpeg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能从核心处供给人以信仰。儒家提倡的自由、公平、博爱、和谐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华儒学,是世界文明的光华!让您的孩子从小接受儒学的洗礼吧!

编丨孙 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