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其他 佛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7人在浏览)

洞山诗:
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由他们去吧!
 
近读苏轼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前总是以为是景的,现在再读,其实何尝不是写人的认识变化问题呢?诸如同个问题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这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有变化的,然而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人的心境和态度
 
人但见有云卷云舒,其实云何尝或卷或舒呢,只是人的心里意识在变化罢了,诚如慧能大师所言:仁者心动。
感觉在论坛这些日子,屡屡心动
 
说是因缘际会,为何际会又并不全归缘?佛,能解?不能解,则佛亦无知。无知又如何成佛?汪大师的佛是无知佛吗?
 
佛说十二因缘,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所说十二因缘如下: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哪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哪里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哪里会有胚胎这个色身?

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颠倒,你要知道,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即是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何故这样说呢?一切诸佛,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你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即得到佛性清净,堪为佛门法器。”
 
十二因缘说是在“缘起论”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论述。
缘起,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也是全部佛法的理论基础,它的意思是“诸法皆由因缘而起”。因缘,即关系与条件。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原始佛教主要关注人生问题,因而其缘起论也主要用于分析生老病死等人生现象。“十二因缘”即佛教为解释现实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消除人生痛苦的方法而构建的一种理论。它把人生分为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十二个环节,用“三世两重因果”来说明生死轮回的道理,这就是“十二因缘”。
(洪修平语)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