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分享 情怀|电白师范:风雨八十载 桃李满天下 崔耀奇 (1人在浏览)

老坛酸菜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17-07-28
帖子
2,652
反馈评分
470
点数
191
电白师范学校,人们习惯称作“电师”,这样称呼显得特别亲切。电师创建于民国20年(1931年),一直以来,是电白、湛江、茂名地区中小学教师摇篮,为粤西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粤西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作为“电师”学子,一直以母校为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师转制停止招生,电白师范先改为茂名市艺术高级中学,后来学校调整为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茂名一职”(也叫“市一职”)。为了铭记过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师,我写下一些粗浅文字,作为对母校的敬意和怀念!
早期电师是电白革命活动中心

据《电白县志》(2000年版)记载:民国20年(1931),朱元昌、梁秉寰等人负责筹办电白师范学校。翌年9月开学,校名定为电白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当年招收三年制乡师1班,第一任校长梁秉寰。校址设在霞洞大村崔氏宗祠(今霞洞中学校址)。1935年,校名改为电白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自建校至解放前夕,共招收乡师、简师、初师、高师(中师)共18班,约900人。

抗日战争期间,霞洞大村是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是电白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此期间,电师以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争取民主自由为已任,开展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1939年春,中共东南特委指派共产党员麦逢德到电师任教,直接领导电师的革命活动。麦逢德调走后,由中共党员梁弘道继续领导电师开展革命活动。后来中共电白县特支书记庞自(庞仲道)进入电师,以教员身份为掩护,领导全县的革命斗争。电师成为我党在电白县的革命指挥中心。

由于中共电白县中心支部的几位主要领导先后在电师任教,传播马列主义,播下革命种子,电师师生参加革命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自1945年起,成立中共电白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支部,蔡智文(当时电师学生)为支部书记。当时各班都成立游击小组,组织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研究斗争策略,革命运动不断高涨。蔡智文毕业后,由吴仑江(电师学生)负责电师支部工作。在此期间,电师培养的学生有一批参加了党、政、军等部门工作,并且有一部分人担任了领导职务,为解放后建立人民政权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后备干部。



粤西地区教师的摇篮
1952年电师从霞洞大村搬迁至水东镇罗园,学校设有中师部、中师函授部、附属小学。“文革”期间,电师主要任务是举办短期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及新师班、文艺班等。1973年秋,电师改由湛江地区直接管辖,校名改为广东省湛江地区电白师范学校,恢复中师招生,招收原湛江地区13个县市的民师中师班,学制两年。次年,学校开始在水东镇郊望海岭建校舍。1979年,电师中师部全部搬迁望海岭新址,并设附属小学。1984年8月,电师调整由茂名市管辖,校名为“广东省电白师范学校”,由邓灌民出任校长,姚良笃任副校长。

应该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后是电师发展较快的时期,当时在高考中招收高中毕业生读中师,学制二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收普师中师班,同时继续招收原湛江地区民师中师班。当时的电师学生中,有十六七岁考进来的初中毕业生,也有当了几年民师考进来的“老大哥”、“老大姐”,甚至有个别参军回来当民师再考进来的“兵哥哥”。虽然年龄有差异,来自四面八方,但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十年损失”补回来。刻苦攻读,立志成才是每个电师学子的常态和追求。

电师以“忠诚勤奋,为人师表”为校风,学校办得极为出色。1983年、1984年,均有学生参加全国中师生征文比赛获奖。1984年,学生办的手抄报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学生办的手抄报参加全国比赛,电白师范与四川省三台师范并列全国第一,获集体最高荣誉奖。电师学子每年参加全国手抄报大赛均获大奖。除了手抄报,电师的学前教育(幼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蜚声全省中师界,每年学前教育专业选送节目参加全省中师文艺汇演均获大奖,曾连续多年获得一等奖,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电师自创办到2002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英才。他们当中有部分担任中、小学的领导职务或行政领导职务,有的在国家机关或其他行业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奉献。

当年的电师生活
我最感自豪的是,我是一名中师生!电师二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岁月!我是以一名乡村代课教师的身份考上电白师范的。记得在当年,我考上电师,轰动了周边的乡村。在我们村,我是第一个通过考试跳龙门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电师求学。还记得,公路边学校门口一进来是一条小河,跨过小石桥,这就是望海岭校园了。望海岭不高,在当年未建高层楼之前,是望不到海的,倒是每天早晚可以听到水东湾那边传来嘹亮的汽笛声。校舍依山而建,低处是几座低矮的平房。再上一点是围绕校道而建的几栋二层小楼,南边几栋是教室和“讲师楼”,北边几栋是学生宿舍。学校中轴线依山而上分别是实验楼、办公楼、风雨操场三栋标志性建筑。听校长在大会上介绍说,1984年落成的电师风雨操场是当时茂名地区学校中功能比较健全的操场。当时电白有不少重要篮球比赛都安排在这里举行,这让我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平添一份自豪感。那些二层楼房简朴雅致,基本是黄色色调,给人一种温馨静好的感觉。




当年在电师读书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水井去打。更没有热水洗澡,冬天洗澡只好利用午饭后艳阳高照的空隙到水井打水“速战速决”。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快乐、知足。我们中师生,不但免费就读,国家每月还给我们二三十元的生活补贴,让我们衣食无忧,可以安心学习。在电师,学习氛围非常好,同学们白天上课从不松懈,晚自习也一个个端坐教室,或温习功课,或练习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普通话);如若有人不在教室,那一定是在琴房、画室、图书馆、语音室里练习。我当年就读电师时很少回家,利用周日时间看书学习,有时还动笔写些小文章。我还参与了创办《摇篮》校刊。当时还尝试过向报纸杂志投稿,投寄出去的文稿大部分是“泥牛入海”,偶尔发表的“豆腐块”让我兴奋好几天。不过,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为后来的深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光过得真快,电师的求学生涯一晃就过去了三十年。母校停办近二十年,今日学校已不叫“电师”,当年的风雨操场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那些两层黄楼推倒了不少,黄色讲师楼还在,不过已经成为“危楼”,上面还长出了二棵茁壮的细叶榕。作为电师标志的二层行政小黄楼还在,外表换成了白色的小条砖,后墙布满爬山虎……

伫立在望海岭上,浮想联翩,五味杂陈……谨以此文,作为对母校永远的记忆和怀念!

(作者:崔耀奇)
 
拟算好文!、瓦以为是楼主所写:biggrin:,人是有感情色彩动物,让怀念记忆永存:he:

[aasmp3]311763[/aasmp3]
 

附件

  • 似水流年(音乐)-梅艳芳-166799.mp3
    7.1 MB · 查看: 979
20世纪80年代,报考电白师范的初中毕业生几乎是电白各所中学的尖子生,电白师范生为电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崔,我认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