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讨论 有钱人为什么不信任学校教育? (4人在浏览)

国家对教育和国民个人对教育,两者是有巨大差别的。
国家推行的所谓“应试教育”是适应国情的,能大量的快速的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挑选培养精尖人才。

官N代、富二代,他们当然可以这么做,可以鄙视国内的学校。看那薄瓜瓜,在英国上着贵族学校,开着豪车,打着马球,肏着洋妞,就算是他爸完蛋了也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普通人可以吗?主任拉来什么“有钱人”能否给其观点增加说服力?肯定不能啊。不信,你去问问排队抢学位的、高考考场外伸着脖子等候的家长们,问他们就让孩子不去学校了在家“大量阅读”好了?

做题怎么了?没有大量的练习能做到迅速地掌握知识?

呼吁各位家长,千万不要给些脑残鼓吹的什么“愉快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无用论”忽悠了。读书,接受知识,从来都是要通过刻苦的努力才会真正地掌握的,我们都是成年人,都接受过教育,理应能明白。你觉得学的“知识”没用,那是你学得不够好,成不了这学科的尖端人才,是你笨而不是该科没用。

至于湖海说得什么“创造力”那就更可笑了,你连基础知识理论知识都没有掌握,谈什么创造?

能信“十万国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的人,都到底是学过了什么

南瓜先生以上对教育的看法,我是比较赞同的!
海外教育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中国留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全面程度普遍比较高,“弱项”在于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维的开阔程度。
(这是在很多年前杂志里看到的有关中外教育异同方面的观点!)
 
或者是吧,后来他儿子的公司怎么样了,我没有跟踪了解!

不就是开了个公司专门运作老爹的作品么?
 
Eric Hanushek,美国教育经济学的顶尖人物。他认为, 认为“美式素质教育”该教育方式无法使高中及高中前学生获得应有的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由此带来了大学期间的教学低效和低素质大学毕业生。不但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而且是这类学生严重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当面对国际竞争时。
 
很多知识,他并没有直接的用的上,但是你要懂现在觉得知识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
问题是我们在读高中时用了大量的时间在那些已经过度熟悉的知识上面反复的学习——做题。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里,如果他用心去阅读的话,还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但是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在训练做题上面。反复地大量做题,做题浪费了我们太多太多的黄金时间,小学到高中,博览群书的黄金时间就在做题中空耗了。
12年的应试教育实际上是浪费了一个民族每个孩子的阅读时间,那是非常可怕的!

其实环境很重要。没有一个集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并不一定好。举个例子,英语很多人学不好(我英语从没及格过,高考英语397分,但我从不觉得英语难,我只是不认识字),有很大的原因出在环境,因为没有用得上的环境,硬记是很累的,如果周围的人都说英语,我不用几个月,可以说得比很多人都溜。学校集中教学,就是形成这种学习的环境,人人都在学习,你自然会找准自己的身份,即使你不学,你也会知道其实自己是不对的。你不进校园,你在家里,你的身份是什么,特别是小孩子,是不懂就问?还是今天问问这明天问问那?然后就能自成系统了呢?很多人认为高中知识没什么用(我也觉得,很多出来后都用不到),但知识体系真正在高中才形成系统,初中以下,绝大多数人没有知识系统化的意识。在家的小孩就是天才了吗?先给他找准一个位置再说。
另外,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很重要,每个人都会有从众心理,也会自我归类,寻求外界的理解。如果孩子不集中学习,那他的心理会是什么样的,我现在无法想象得到。
当然,你的重点在知识,如果他能集中更多时间去学习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肯定能学到更多,这是无庸置疑的,也无可反驳。教育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这个时期就这个样子,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面,而且,即使教育发展再快,个体教育我都觉得不一定优于集中教育。
 
我也是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人,现在读到大学。个人的一点体会:应试教育里能拔尖的那批人,并不是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只不过是他们的成绩更吸引你的眼球,他们中很多人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控能力、专注力和忍耐力、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都是比一般的人要高出一等,很多都是后天的训练中得来的。我不说应试教育好,只是我对现在中国人所理解的“素质教育”没有信心,所以现在不能忽悠年轻一代去做白老鼠。毕竟现在阶层分化,放牛放不出竞争力来。别像六十年代把一两代人给忽悠瘸了,弄得现在大家都在说坏人变老。
 
我是穷人,玩不起湖海兄尊崇的那一套教育。
我赞成学校教育,希望学校不要局限于死记硬背,有些老师是善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引导他们发散思维的。
学校也是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和培养各种兴趣的好场所。
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小学阶段各科要考九成分以上,中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考九成分,不感兴趣的八成分,禁止考一百分,禁止拿第一。那科越高分就证明越浪费时间去记忆。
我没记错,好像以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赞同!
关键问题在于:
普通家长没有足够时间,因为大家都要工作,为生活,为“两餐”;
也没有足够的知识面,因为具体的每位家长掌握的都只是某方面的知识;
再说,万一具体的家长把陋习(嫖赌饮吹黄赌毒骗暴等)教给孩子怎么办?
所以,集中教育是历史证明正确的,合理的!
当然,如果能够在更合理教育资源投放下,提高教师品德、教师能力,改变教育成果考核方式,再加上小班教育,就很完美了!

至于富豪子女的教育方式,如果觉得“自己教”或者“请各科优秀教师来家里教”会更好更合适自己孩子,那是富豪自己的事,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普通家庭往往是做不到的!
也有特例,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在家里自己教自己的儿子,自己编教材,自己教,用了十来年,他儿子也成才!

个人看法,请批评!
分析挺到位,比如我,有时对老师教我小孩那种死抄题死做题的那套不以为然,但是我自己亦无更高超方法,只是在适当时叫小孩去玩玩,不要一放学回家就是不停的学习做题抄写!荒废原本属于他的玩乐时光!
 
文章有点长,但是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共鸣。和大家分享一下。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今天这个内容,本来是我打算召开的一个务虚会的主题,准备在会上和全区中小学校长讲的。担任教育局长后,我说我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赣榆孩子考上更多更好的大学”,应该说现在全区的中小学校长,对抓教学质量大都非常重视,但是,还有少部分校长对这个事情认识有偏差,所以,我本来准备在5月份开个务虚会,跟他们交流下,以便进一步统一思想。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先和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前段时间,中国的超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到浙江平湖办了一所分校,这个事情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教育系统内的一些领导、专家、校长,对此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和抨击,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的方红峰处长很明确的表态说浙江不欢迎衡水中学,他认为衡水中学的做法过于强调分数,所以它这所学校的运作模式,和浙江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抵触的。这是教育体制内一些人的看法,但是在网络上,相当数量网友的观点与之截然不同,这边有两个大V的微博截图,他们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一个是“自干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认为分数是穷人子弟对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个是“占豪”,一个学者,他说衡水中学我支持你,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无视。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教育界、专家学者、社会民众之间,对应试教育的观点,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反应试教育,一派是挺应试教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应试教育?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各位领导探讨一下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问题。


应试教育的价值观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


在百度百科上,应试教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来就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然后又给应试教育取一个别名叫“填鸭式教育”,举例类似制度有:科举制、八股文、文字狱,居然把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字狱,这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素质教育,它这样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污名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得到纠正。我今天决定谈谈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节后,我拜访了苏北苏中几个县区的教育局长,大家对抓教学质量,认识一致,都觉得基层县区必须把高考作为第一要务。平时也有领导善意提醒我,说你可以暗地里使劲抓教学抓成绩,但是,对外一定要大力宣扬素质教育,否则,人家会说你这个局长的认识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格局还有待进一步撑大。我有些纳闷,我们党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的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360度无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确。素质教育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在座的各位领导对衡水中学可能都有所耳闻,但是,我估计很多人也是被媒体带到沟里去了。衡水中学作为一所超级中学,它已经连续17年蝉联河北省高考榜首,2016年考取清华、北大有139人。可是,长期以来,一些媒体把衡水中学妖魔化,把衡水中学批叛为灭绝人性的高考工厂,很多人以讹传讹,说衡水中学学生压力太大,教学楼、宿舍都装了铁丝网,防止学生跳楼。真相是否如此呢?我到教育局之后,专门了解过这个问题,我们有校长去过衡水中学七、八次,他说那绝对是造谣。PPT上的第二张图片,就是衡水中学真实的教学楼情况。中国的教育体制内,以及媒体界,都把衡水中学作为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而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既然被等同于填鸭式教育,被类比为文字狱,那么,衡水中学高考成绩越好,反对和批判的声音就越大,因为他们觉得衡水中学带有原罪。


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做一个厘清和界定。刚才说到百度百科上对“应试教育”词条的定义,我觉得编辑这词条的人对应试教育带有严重偏见,否则,他不会把应试教育比作“文字狱”,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前两天,和上级教育部门一领导谈及衡水中学入驻浙江一事时,我阐述了我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认识,我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是以聚焦学生的高考为取向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我认为应试教育主要针对并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则适用于更宏大、更宽广范围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质教育。你能说大学就不需要抓素质教育了吗?当然要抓,职业学校也要抓素质,家庭教育更要抓素质。素质教育适用于教育的所有阶段,应试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这一特殊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是我到教育局6个月来思考的一些答案。


这里有一张网络新闻截图,昂立国际教育总经理栗浩洋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对立关系,真正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质教育吹的天花乱坠,还是要高考的,不像1978年以前有段时间没有高考,工农兵大学生可以推荐,现在不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很多人不服气衡水中学,说衡中把整个河北省的优质生源全掐去了,考得好没什么了不起。说这话的人,有明显的酸葡萄心理。不错,教学质量生源非常重要,再好的老师,没有好生源也无能为力。衡水中学的确是集聚了河北省大量优质生源,可是,衡水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它的一所中学凭什么能够全省掐尖呢?打个简单比方,我们赣中想把全江苏的优质生源掐过来,能行吗?家长、学生不愿意报,你掐谁去?河北全省好学生愿意报考衡中,一定是这所学校前期做的非常好,才形成滚雪球效应,优质资源富集。现在很多校长抨击衡水中学掐尖,有本事你也掐试试,u can u up。


站在价值观的维度去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读,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和我们的一些校长、老师交流时,我说如果你的学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级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质教育就OK了,因为他生来就含着金钥匙,他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可是,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当下中国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是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网红无底线炒作,小鲜肉大杀八方,引发社会各种争议。前段时间,陈道明、宋丹丹等艺术家,质疑批评“小鲜肉”演员,为什么?因为这些“小鲜肉”颜值虽高,可是缺乏生活的积淀积累,缺乏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片酬却动辄千万计,能占到一部电影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极不正常。陈道明、宋丹丹对小鲜肉的批评,实质上是对小鲜肉所代表的浮躁价值观的不认同,而应试教育所传承传递的价值观,却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不怕苦不怕累,是勤劳勤奋、努力向上,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基础教育阶段,莘莘学子面对的是高考这个主出口,只要中国的高考体制不改变,基础教育就无法避开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有错,那么请问,司法资格证要不要考试?注册会计师要不要考试?托福雅思要不要考试?公务员要不要考试?当今社会,所有这些提供公平向上机会的通道,大都要经过考试这个关口,所有这些考试也都要经过艰辛的学习。为什么不批评这些,单单批评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


是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不是高考和大学,我百分百认同这个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赛场输赢。强身健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极、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运动,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但是,具体到某项赛事,是有输赢的,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理,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是出口也是关口,是基础知识的竞技平台,是要分胜负的。


很多人对应试教育存在误解,持有偏见,包括教育体制内的一些领导,缘于他们对应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印象,实际上呢?应试教育早已今非昔比了。这里有个截图,是我们赣榆一所高中对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具体要求,对于新授课,文科类,要求老师课堂授课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另外15分钟必须进行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每堂课,老师单次连续讲课不得超过5分钟,5分钟后必须停下来,然后和学生互动;他们还有“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三不讲,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我没到教育局之前,也认为基础教育还是满堂灌,还是填鸭式,一节课老师呱呱讲45分钟,然后布置作业下课。实际上早已不是了,现在应试教育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春节后我到南通如皋去学习,他们的活动单导学,我看了后感到非常新奇,他们在课堂结构、讲课技术方面的改进,超出我想象,非常厉害。现在我们正全面向南通学习。这些,很多教育界以外的人不了解,包括我,到教育局之前也不懂,实际上,应试教育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发达和先进了,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了,甚至很多方面也借鉴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手段,在融合,在往前走。前段时间,衡水中学的两位老师,到我们一所高中上公开课,我听校长说,人家讲课确实有水平。我们体制内的一些领导、专家,不到衡水中学去实地调研,就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应试教育,然后大肆批评,这很不公平。


这里有两个新闻。一个是英国,英国今年引进了上海一到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他们希望借此强化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前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我们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网上有关于中国式找零的文章,讲在欧美国家购物找零的体验:售价九十六块钱,你给他100美元,你再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找,在中国,售货员肯定直接找5块钱,他不行,他把一块钱退给你,另外找四个钢镚给你。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很多欧美国家是想象不到的。


还有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响应国民呼声,开始实施宽松教育,三四十年下来,现在的日本开始全面反思宽松教育,并进行回调和纠偏。《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文章叫《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比较全面的论述了日本宽松教育的得与失,值得一读。


硬实力,软实力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为父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终极目的是什么?还一个是,作为国家,重视教育,终级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教育,理解教育。


先从硬实力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丛林法则的,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喝再多的心灵鸡汤,读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个体,你不锻造锤炼你的硬实力,你在应该努力学习的年龄段,不全力积蓄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你的未来如何,可以想象得到。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是有阶层的。虽然说,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都值得尊重,但现实是,身处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品质一定是不一样的,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要到更好的阶层,就必须有更强的实力。


作为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用来夯实我们学生的知识底盘的,是锻造学生的硬实力的,而素质教育,更多是锤炼软实力的。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就像太极,动作舒缓,内外兼修,确实利于锻炼身体;应试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刚烈威猛,训练强度高,太苦太累,甚至会给人留下后遗症。站在强身健体的角度看,练习太极当然比练习泰拳好,可是,具体到赛事是有输赢的,如果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脸肿?还把霍利菲尔德耳朵咬掉一块?


再来看足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员拼抢导致断腿的图片,这种血腥场面,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具体到竞技体育,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比赛,球员在球场上洋洋洒洒踢着玩,反正是强身健体,拿输赢无所谓,球迷能答应吗?那么,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高考这样一个竞技平台的前提下,抓应试教育就错了呢?罔顾高考这一基本事实,罔顾应试教育不断进化这一现实,大肆批评应试教育,合适吗?


浙江一些校长批判并排斥衡水中学,其中一点,就是指责衡水中学会破坏浙江省的教育生态。这种指责,让人费解,区区一个衡水中学平湖分校,就能把整个浙江省教育生态破坏掉?浙江的教育生态就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它办学不规范、违规招生,你依法加强管理就是了,扣上破坏生态的大帽子,有些过了。不过,仔细想想,浙江教育界对衡水中学的入驻如临大敌,倒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高考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录取的,假如啊,这个数字我不掌握,清华大学每年在浙江省投放一百个指标,然后浙江各学校排排坐、分果果,这个学校三个,那个学校两个,雨露均沾,皆大欢喜,但是,衡水中学突然杀进来,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绝顶高手现身,怎不令人担忧?这就好像北京体育大学要在某省选招一百个武术本科,擂台定胜负,该省体育特长生原来都是练太极的,大家在擂台上推来推去,然后从高到低选了一百个,结果今年突然来了一帮练散打练泰拳的,一上来就把大家打得七荤八素,一塌糊涂,如何是好?然后这时候你说他太野蛮,他不是素质体育,然后裁判也吹哨喊停,要把人家逐出场外。大哥,不带这样玩的吧?


看过一篇文章,谈及衡水中学风波,杭州一高中老师如是评论:离开生源离开高考,谈素质教育是空中楼阁,浙江推行素质教育,但还是以分数为主导,中国的高中一定是以高考为目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副院长也认为,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浙江亦不例外。这篇文章中,多名浙江中学教师谈及浙江教育,均表示:在素质教育表面之下,本质依然是应试教育。


可见,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变,也难以绕过应试教育。


我们再从国家层面,来看下硬实力的意义。网上有句话,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比较广,叫“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争议,有说是南明遗民的哀叹,有说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论述。至于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对是错,我们在这儿不讨论,主要谈谈它所提及的崖山之战。崖山之战发生在1279年,南宋和蒙古的最后一次战役,南宋的灭国之战,大臣陆秀夫最后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殉国,何其悲壮。这是中华大地上以汉族为正统的政权,在“异族”铁蹄下第一次整体性覆灭。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地位呢?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说法叫: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汉朝大家都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唐帝国也是声名远播,到了宋朝呢?宋朝很多皇帝喜欢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当时的经济文化也很繁荣,唱唱歌跳跳舞,不亦乐乎。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保障,富而不强,最终魂断蒙古铁骑之下,徒叹奈何。


这个世界,只要还有国家存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大同,一定是丛林法则。前段时间,美国打叙利亚,说叙利亚政府使用化武袭击,美国有证据吗?没有。2003年,美国打伊拉克,就玩过同样的把戏,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在安理会拿出一小瓶被普京讽刺为洗衣粉的不明粉状物,指控说伊拉克有化学武器,结果打完之后什么也没有找到,现在还是这样。没办法,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它冤枉你,又怎样?


没有硬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这些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高铁、神舟飞船、“蛟龙号”、“东风快递”,等等,都是今日中国骄傲。这些硬实力的背后,是超强的科技团队在支撑,这些科技人员,又有几个是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呢?我相信他们大多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并一步步修炼成为顶尖级的理工科人才。网上曾经有个段子,说中国人坐地铁,都是低头玩手机,在德国,都低头看书,可是两年之后,德国地铁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华为拿下了欧洲大单,德国4G信号开始普及了。段子归段子,但是华为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地位,已经确立,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实力。在这背后,是科技,是高精尖的理工科人才在支撑,这也是国家的硬实力。


互联网上有个梗,叫“平成废物”,是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讽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始于1989年1月18号。平成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好接受的是宽松教育,他们这一代人整个被宽松教育给弄惨了,宅,娘炮,脆弱,缺乏竞争力。现在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的中学“学习指导纲要”,在体育教育章节增加了“刺枪术”武术科目,目的是培养日本下一代的阳刚之气。中国呢?看看这些年流行的“小鲜肉”文化,娘炮泛滥,如果任由这种文化兴起,整个中国一片莺莺燕燕,中国的未来怎么办?所以,上海推出了男孩性别教材,《小小男子汉》,目的就是强化男孩的阳刚之气,让男孩更像男孩,让他们的脊梁将来能够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很多人对于应试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违背人性,认为只要搞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肯定就不管不顾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多已经融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今年三月份,局里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五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三大工程:写字、阅读、演讲,这是和应试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又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情。第一个是写字。字写的工整,从应试角度讲,对高考是有利的,起码卷面不失分,字迹太潦草,要扣卷面分,扣你一、两分,可能就是本一滑到本二的问题;而且,一手好字,参加工作后写个材料,人家对你印象也不一样。第二个是阅读。阅读对人内涵的丰富,对人视野和境界的提升,毫无疑问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在高考写作文的时候,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推的第三个是演讲。我中专是在南京上的,很明显感觉我们农村的孩子在学校里交往的时候,表达是不行的,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演讲的背后,是你知识的积累,是你的逻辑能力、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春节前,我和赣中一起,到陕西师范大学直招高层次人才,面试时,我坐在后面看。考官要求朗诵一首诗或唱一首歌时,有的同学声情并茂,包括肢体语言,考官一下就看好了;有的扭扭捏捏,脸憋得通红,手也不知放在哪里好,给人第一感觉就不适合当老师。所以,我们现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将来到社会上,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帮助。这三样,为什么作为三大工程实施?因为,首先对高考有利,第二对孩子们终生有益。所以,我们现在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抓,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十年下来,他们肯定受益匪浅。


上面谈到小男孩阳刚之气缺失的问题,这实际上属于德育范畴,德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现在连云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主要由教育局承担。我们在年初就提出“四进四培养”工程,即:爱国主义进校园,培养家国情怀;英雄人物进校园,培养高尚情操;传统美德进校园,培养健全人格;文明礼貌进校园,培养“四美”新人。为什么提家国情怀?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强,我们下一代再优秀、再有能力,如果对国家、民族没有感情,个人发展的再好,对于国家而言,又有多大意义?为什么提英雄人物进校园?前段时间我做过统计,现在江苏省采用的苏教版教材,语文教材,很多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都被抽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这个民族何以有希望?这个国家的未来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话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内心都波澜起伏。


春节后,我邀请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的一些专家,和他们磋商编著“四进四培养”读本问题,我的想法是分两个系列,一个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人物系列,一个是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系列。分两个级段,小学从四年级至六年级、初中从初一至初三,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教育,小学可能用漫画的形式,中学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图文并茂。而且,跟出版社专家交流的时候,我说读本里面收录的民族英雄,编写他们的事迹切忌“高、大、全”。我们现在树立的很多典型,一树就是完美的,就是毫无瑕疵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结果呢,这些典型,一有个小缺点被别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击,这个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这两年,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很可怕。譬如说邱少云,大V“作业本”有条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们觉得赖宁的烤肉比较好吃,不喜欢邱少云的半面熟。因为少年赖宁是在火场直接牺牲的,邱少云烈士是趴在火里一动不动被烧死的,所以他说邱少云是被烤成了半面熟。这篇微博引起轩然大波,任何一个对民族英雄怀有感情的人,看到这条微博都会出离愤怒。后来邱少云烈士的弟弟起诉,法院判作业本败诉,责令其公开道歉,恢复英雄名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的确会有人怀疑,一个人在火堆中,到底能不能趴着一动不动?当时我跟出版社编辑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说收录此类英雄事迹,一定要有延伸阅读材料。譬如,1963年,越南僧人释广德,为了抗议南越政府迫害佛教徒政策,带着他的弟子去了一个广场,端坐地上,双手合十,让他的一个弟子一桶汽油浇到身上,然后点火。这个视频我看过,他坐在那儿烧成火人,直至最后歪倒身亡,中间没有任何挣扎动作。通过这种延伸材料,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们,人有坚定信念信仰的时候,意志真的能坚如磐石。我说,我们的英雄,如果网上有质疑,我们一定要延伸阅读,避免只是简单地介绍英雄事迹,避免他们到社会上读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质疑文章后,内心就动摇了。我们先将网上被质疑的东西提前告诉他,并进行延伸阅读,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的灵魂,超乎我们常人想象。


学生这块,我们今年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一个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工程。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游走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生活在一个相对缺少关爱关心的真空地带,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也很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所以,他们尤其需要我们老师去关心爱护。前段时间,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四川泸县跳楼身亡的的少年赵海,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婚、复婚又离婚,平时主要是爷爷照看他,爷爷隔辈很难交流沟通,悲剧的造成,和他内心世界的封闭有一定关系。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老师和家长之间,校讯通、QQ群等,最多家长会,这些形式很难发现孩子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传统的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交流,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要求每学年,每个班主任必须去本班级留守儿童家里两次,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家长反馈孩子学校里的表现,家校互动。这个我们是要抽查的,避免流于形式,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能被另一种温暖包裹,处在老师的关怀当中,避免被边缘化。


高中段学校,我们搞了一个“中坚力量·赣榆知名校友论坛”,已经搞了两期,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内驱力。教育教学想抓好,不复杂,老师想教会教,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再想教,学生不想学也是没用的,就像小孩子挑食不想吃饭,大人拿着碗追着他转,也没用。我们邀请赣榆在外的知名校友,科技界的、医疗界的、教育界的、企业界的,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影响力的,回来跟他的学弟学妹们面对面座谈交流,用他们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传递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四月上旬,赣中请了清华大学的梁君健博士,他是赣中2000年的毕业生,在清华读的本科硕士博士,他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叫《喜马拉雅天梯》,获过各种奖项,喜马拉雅天梯代表着一种攀登向上的精神,和我们论坛的主题很契合,所以赣中请他回来做了场电影分享会,上千学生参与,效果非常好。


最近,我又安排几个高中做方案,准备搞一个高三后服务工程,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延伸。高三后服务,就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拿到通知书到大学开学前,还有一两个月时间,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散漫无人管束的状态,我让高中校长研究一下,可不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集中一个礼拜,请正在读大学的校友和他们讲讲大学生活,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有个心理准备,还可以进行一些安全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让高三和大学之间,能有一个缓冲和衔接。


去年底,我到区素质教育基地调研,看了一圈后,感觉基地实训项目太多了,军训、拓展训练、书法、篆刻、剪纸、围棋……我给他们提意见,我说你们得做减法,孩子在基地就五天时间,有些项目让他们大致了解下,有个常识就行,五天时间,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个一两样,比如说,让他学个游泳,或者火灾逃生,急救常识,交通安全知识,学一两样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了,一时不具备条件,可以慢慢创造条件。现在每年暑假都有学生被淹死,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沟沟河河都能游泳,现在不行了,特别农村小孩,大都不掌握这种技能。前几天看新闻,清华大学不学会游泳不给毕业,我觉得这个事情,清华做的太对了,这是必备的安全技能、求生技能,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我的观点,抓素质教育,不要搞形式,要抓实在一点,不要玩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


先让他成为你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他就任总统后雄心壮志,有很多改革的理念和想法,最后两件事情做得不错,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美国在他手里有了国立大学。他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能够自由的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这样,他们的孩子们才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你看,第三代,就是纯粹的素质教育了。有个观点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为什么?培养贵族是需要有资本实力的,第一代先通过努力晋升到某个阶层,第二代把疆土守住,第三代有了传承熏陶,慢慢就贵族化了。


就任教育局长后,我常常想,我们县区一级教育系统,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呢?


台湾省作家龙应台,我对她不是很喜欢,但她有篇文章《我为什么要求你努力读书?》,里面有段话,很有道理,她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小时候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在参加一个活动时,也鼓励更多女性学好数理化。为什么?因为数理化是锻造硬实力的,是培养社会竞争力的。


说两个例子。


一80后赣榆校友,现在某二线城市生活,第一年高三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厌学,不想复读了,跑出去打工。父母的话他不听,但听外婆的话,后来被外婆哄回来复读,然后考上个一本,毕业后在一科研院所工作两年,然后出来创业,创业十多年,现在公司的产值到一个多亿了,每年利润在一千万以上。我跟他交流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时候,他态度很鲜明,说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说我是农村的孩子,当年如果不是被外婆哄回来苦读一年,现在顶多是个小包工头,一年挣个几十万。说到素质教育,他说他的孩子想学什么,他都可以满足他,而且有条件请大学里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可是,农村的孩子有这个条件吗?就是这个道理。在赣榆,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有几个人的父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即便有这个经济实力,又到哪里找这种优质教育资源?我2011年年初到城头镇做党委书记,2月份城头高中搞高考百日冲刺大会,我去同高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我提前印好了一篇文章,发给所有的学生。这篇文章是2007年广西高考状元林丽渊写的,《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林丽渊初中时候的梦想是考上复旦,高三一年拼了命的学,最后考上了北大,她说,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要靠个人努力


第二个例子。一个朋友,亿万身家,孩子在国外上学,我问他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他说让孩子自由的发展。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每个父母都希望如此,可是,这是需要财力保障的。一个典型案例,耐克家族的继承人,特拉维斯奈特钟爱定格动画,耗时5年打磨一部动画电影《魔弦传说》,这是多么完美的人生,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令人羡慕。可是,你知道吗,这一部魔弦传说投资5亿人民币,而特拉维斯奈特之前制作的三部动画,平均成本大约6000万美元,而且,票房基本是亏本,所以,想学他,你先得有个身价千亿的老爸,最起码,有个身价过亿的老爸,你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如果你投胎技术不好,那么,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学习吧。


上面说的是资源匹配的问题,下面来谈谈机会成本问题。我十年前读梁小民教授的《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他谈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举了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是关于科比·布莱恩特的。科比·布莱恩特高中毕业后放弃名牌大学,选择NBA做专业球员,这一选择的同时是一种放弃,我们所有的选择都会有放弃,被放弃的就是机会成本。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当时他签了三年的合同一千万美金,如果读大学,按部就班,可能一辈子也赚不来一千万美金。延伸到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们必须帮他们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教育路径。我的理解,基础教育是一个金字塔形状,小学基础要宽,小学不能完全抓文化成绩,一定要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涉猎广泛,让他找到兴趣点;到了初中收窄一点,到了高中,这三年就完全把爱好放一边吧,全力以赴抓高考,等到了大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先考上大学。


当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大学,有些人要去接受职业教育,有些人要回到农村。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压力测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勤奋努力、向上攀登的价值观,将来做个蓝领工人,也可以成为大国工匠,做个农民,也一样能勤劳致富。


共青团中央的一篇微博,我比较认同,“世间哪有那么多天才,还不都是孤独地翻山越岭”。在微博上,有一个网友这样评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在搞那些乱七八糟素质评分,只会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吃亏。如果教育也走精英化,那社会的阶层就要彻底失去流动性了。自古学生苦,不努力拼搏凭什么就有收获?应试教育,用分数说话,个人认为还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择人才方式。


对于衡水中学,很多人攻击说,它每年虽然有一百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后来的发展都不太好。对此,有网友评论,“素质教育是有钱人的地盘,寒门走衡水路线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些说衡水中学出来的孩子不太好用的人其实没有弄清楚,不是衡水中学把他们变成这样的,而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如果不这样,这些孩子压根没有机会和你出现在同样的战场”。就是这个道理,譬如2016年衡水中学考了139个清华、北大,如果不是在衡水中学读书,他们当中或许只能考39个,另外100个压根就考不上清华北大,可是经过衡水中学这样精准的、科学的培养教育,他考上了,他原本不应该获得的品牌资源、教育资源乃至人脉资源,都有了。清华毕业的本科和普通大学的本科是一个概念吗?毕业证含金量不一样的,这就是品牌效应。而且,有清华的那种师资力量,他接受的教育层次、视野是不一样的,然后还有人脉资源,他同班同学可能分布在中国各行各业,将来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些,对他今后的人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前两天,我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校长是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他是抓素质教育成名的,他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但是,就是他这样一个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人,他在高密四中做校长时,校训却是: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还是要吃苦啊。他的底线是抓素质教育不能影响升学率,他很清楚,你再怎么抓素质教育,要是高考考不好,领导是不满意的,老百姓是不买帐的。


素质教育有这样一个理念: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听上去很美,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伪概念,因为,跑步可以有跑得最快,举重可以有举得最重,这些都可以量化,但“最好”不能对比,无法量化,人生不可逆,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风景,每种活法有每种活法的味道。所以,所谓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伪概念,忽悠小清新而已。


前面,我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一个是国家为何要重视教育。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五个字:更好的人生。最好不好界定,但是,更好,可以合理判断。譬如,一个农民家孩子,他从我们赣榆某个高中考上医科大学,读硕读博,毕业后在北京、南京,哪怕回县里当个医生,他的生活品质,肯定比在老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要好,当然,如果你说他打工可能有机会创业,成为亿万富翁,你这么说,我不想去反驳,用小概率事件来代替普遍性,没有意义。我这里不是说种地或打工就不好,我父母也是农民,但是,我们不要糊弄下一代,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每个阶层的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从国家的角度讲,重视教育,我认为主要是为了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教兴国,中国梦是撑不起来的。基础教育抓的扎实,一直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优势,也是现在欧美等国家开始反思和学习的,如果我们自废武功,像日本搞宽松教育那样搞素质教育,30年后,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国家,还能有今天这样的竞争力吗?


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局长,我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这两句话: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为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面对着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我很清楚,他们首先要通过高考获得一个上升的通道。中国现在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期,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在减弱,任何一个国家进入到稳定发展期,都要遇到流动性减弱的问题,这个时期就潜伏着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社会流动性减弱,意味着各种上升通道会渐次关闭,阶层一旦彻底固化,社会就会变得绝望和颓废,好在中国有高考,硬碰硬靠分数说话。


在农村,如果不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这些农村孩子就可能被耽误掉。趁着他们还年轻,让他们埋头苦学吧,用勤奋努力来弥补他们在教育资源上的先天不足,弥补家境条件所伴生的各种劣势。所以,在和上面提及的两个朋友谈这个问题时,我说,我得先让他们成为你,先把他们培养成你这样的,不说成为亿万富翁,起码学有所成,有一技之长,成为白领,成为城市中产,不用啃爹,然后他再把他的下一代培养的更好,用两代或三代人,来完成一个家族命运的全面转折。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理想主义,不要想一蹴而就,那不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抓教育教学,努力成就孩子们更好的人生,为这个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
 
我想,一个人能否学有所成,应脱离不了是否具备扎实的根基,过硬的学习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
 
文章有点长,但是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共鸣。和大家分享一下。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今天这个内容,本来是我打算召开的一个务虚会的主题,准备在会上和全区中小学校长讲的。担任教育局长后,我说我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赣榆孩子考上更多更好的大学”,应该说现在全区的中小学校长,对抓教学质量大都非常重视,但是,还有少部分校长对这个事情认识有偏差,所以,我本来准备在5月份开个务虚会,跟他们交流下,以便进一步统一思想。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先和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前段时间,中国的超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到浙江平湖办了一所分校,这个事情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教育系统内的一些领导、专家、校长,对此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和抨击,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的方红峰处长很明确的表态说浙江不欢迎衡水中学,他认为衡水中学的做法过于强调分数,所以它这所学校的运作模式,和浙江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抵触的。这是教育体制内一些人的看法,但是在网络上,相当数量网友的观点与之截然不同,这边有两个大V的微博截图,他们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一个是“自干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认为分数是穷人子弟对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个是“占豪”,一个学者,他说衡水中学我支持你,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无视。


可以说,现在中国的教育界、专家学者、社会民众之间,对应试教育的观点,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反应试教育,一派是挺应试教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应试教育?今天,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各位领导探讨一下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问题。


应试教育的价值观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


在百度百科上,应试教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来就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然后又给应试教育取一个别名叫“填鸭式教育”,举例类似制度有:科举制、八股文、文字狱,居然把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字狱,这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素质教育,它这样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污名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得到纠正。我今天决定谈谈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节后,我拜访了苏北苏中几个县区的教育局长,大家对抓教学质量,认识一致,都觉得基层县区必须把高考作为第一要务。平时也有领导善意提醒我,说你可以暗地里使劲抓教学抓成绩,但是,对外一定要大力宣扬素质教育,否则,人家会说你这个局长的认识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格局还有待进一步撑大。我有些纳闷,我们党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的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360度无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确。素质教育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在座的各位领导对衡水中学可能都有所耳闻,但是,我估计很多人也是被媒体带到沟里去了。衡水中学作为一所超级中学,它已经连续17年蝉联河北省高考榜首,2016年考取清华、北大有139人。可是,长期以来,一些媒体把衡水中学妖魔化,把衡水中学批叛为灭绝人性的高考工厂,很多人以讹传讹,说衡水中学学生压力太大,教学楼、宿舍都装了铁丝网,防止学生跳楼。真相是否如此呢?我到教育局之后,专门了解过这个问题,我们有校长去过衡水中学七、八次,他说那绝对是造谣。PPT上的第二张图片,就是衡水中学真实的教学楼情况。中国的教育体制内,以及媒体界,都把衡水中学作为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而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既然被等同于填鸭式教育,被类比为文字狱,那么,衡水中学高考成绩越好,反对和批判的声音就越大,因为他们觉得衡水中学带有原罪。


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做一个厘清和界定。刚才说到百度百科上对“应试教育”词条的定义,我觉得编辑这词条的人对应试教育带有严重偏见,否则,他不会把应试教育比作“文字狱”,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前两天,和上级教育部门一领导谈及衡水中学入驻浙江一事时,我阐述了我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认识,我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是以聚焦学生的高考为取向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我认为应试教育主要针对并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则适用于更宏大、更宽广范围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质教育。你能说大学就不需要抓素质教育了吗?当然要抓,职业学校也要抓素质,家庭教育更要抓素质。素质教育适用于教育的所有阶段,应试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这一特殊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是我到教育局6个月来思考的一些答案。


这里有一张网络新闻截图,昂立国际教育总经理栗浩洋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对立关系,真正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质教育吹的天花乱坠,还是要高考的,不像1978年以前有段时间没有高考,工农兵大学生可以推荐,现在不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很多人不服气衡水中学,说衡中把整个河北省的优质生源全掐去了,考得好没什么了不起。说这话的人,有明显的酸葡萄心理。不错,教学质量生源非常重要,再好的老师,没有好生源也无能为力。衡水中学的确是集聚了河北省大量优质生源,可是,衡水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它的一所中学凭什么能够全省掐尖呢?打个简单比方,我们赣中想把全江苏的优质生源掐过来,能行吗?家长、学生不愿意报,你掐谁去?河北全省好学生愿意报考衡中,一定是这所学校前期做的非常好,才形成滚雪球效应,优质资源富集。现在很多校长抨击衡水中学掐尖,有本事你也掐试试,u can u up。


站在价值观的维度去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读,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和我们的一些校长、老师交流时,我说如果你的学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级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质教育就OK了,因为他生来就含着金钥匙,他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可是,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当下中国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是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网红无底线炒作,小鲜肉大杀八方,引发社会各种争议。前段时间,陈道明、宋丹丹等艺术家,质疑批评“小鲜肉”演员,为什么?因为这些“小鲜肉”颜值虽高,可是缺乏生活的积淀积累,缺乏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片酬却动辄千万计,能占到一部电影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极不正常。陈道明、宋丹丹对小鲜肉的批评,实质上是对小鲜肉所代表的浮躁价值观的不认同,而应试教育所传承传递的价值观,却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不怕苦不怕累,是勤劳勤奋、努力向上,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基础教育阶段,莘莘学子面对的是高考这个主出口,只要中国的高考体制不改变,基础教育就无法避开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有错,那么请问,司法资格证要不要考试?注册会计师要不要考试?托福雅思要不要考试?公务员要不要考试?当今社会,所有这些提供公平向上机会的通道,大都要经过考试这个关口,所有这些考试也都要经过艰辛的学习。为什么不批评这些,单单批评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


是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不是高考和大学,我百分百认同这个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赛场输赢。强身健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极、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运动,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但是,具体到某项赛事,是有输赢的,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理,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是出口也是关口,是基础知识的竞技平台,是要分胜负的。


很多人对应试教育存在误解,持有偏见,包括教育体制内的一些领导,缘于他们对应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印象,实际上呢?应试教育早已今非昔比了。这里有个截图,是我们赣榆一所高中对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具体要求,对于新授课,文科类,要求老师课堂授课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另外15分钟必须进行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每堂课,老师单次连续讲课不得超过5分钟,5分钟后必须停下来,然后和学生互动;他们还有“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三不讲,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我没到教育局之前,也认为基础教育还是满堂灌,还是填鸭式,一节课老师呱呱讲45分钟,然后布置作业下课。实际上早已不是了,现在应试教育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春节后我到南通如皋去学习,他们的活动单导学,我看了后感到非常新奇,他们在课堂结构、讲课技术方面的改进,超出我想象,非常厉害。现在我们正全面向南通学习。这些,很多教育界以外的人不了解,包括我,到教育局之前也不懂,实际上,应试教育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发达和先进了,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了,甚至很多方面也借鉴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手段,在融合,在往前走。前段时间,衡水中学的两位老师,到我们一所高中上公开课,我听校长说,人家讲课确实有水平。我们体制内的一些领导、专家,不到衡水中学去实地调研,就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应试教育,然后大肆批评,这很不公平。


这里有两个新闻。一个是英国,英国今年引进了上海一到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他们希望借此强化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前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我们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网上有关于中国式找零的文章,讲在欧美国家购物找零的体验:售价九十六块钱,你给他100美元,你再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找,在中国,售货员肯定直接找5块钱,他不行,他把一块钱退给你,另外找四个钢镚给你。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很多欧美国家是想象不到的。


还有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响应国民呼声,开始实施宽松教育,三四十年下来,现在的日本开始全面反思宽松教育,并进行回调和纠偏。《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文章叫《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比较全面的论述了日本宽松教育的得与失,值得一读。


硬实力,软实力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为父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终极目的是什么?还一个是,作为国家,重视教育,终级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教育,理解教育。


先从硬实力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丛林法则的,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喝再多的心灵鸡汤,读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个体,你不锻造锤炼你的硬实力,你在应该努力学习的年龄段,不全力积蓄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你的未来如何,可以想象得到。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是有阶层的。虽然说,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都值得尊重,但现实是,身处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品质一定是不一样的,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要到更好的阶层,就必须有更强的实力。


作为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用来夯实我们学生的知识底盘的,是锻造学生的硬实力的,而素质教育,更多是锤炼软实力的。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就像太极,动作舒缓,内外兼修,确实利于锻炼身体;应试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刚烈威猛,训练强度高,太苦太累,甚至会给人留下后遗症。站在强身健体的角度看,练习太极当然比练习泰拳好,可是,具体到赛事是有输赢的,如果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脸肿?还把霍利菲尔德耳朵咬掉一块?


再来看足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员拼抢导致断腿的图片,这种血腥场面,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具体到竞技体育,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比赛,球员在球场上洋洋洒洒踢着玩,反正是强身健体,拿输赢无所谓,球迷能答应吗?那么,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高考这样一个竞技平台的前提下,抓应试教育就错了呢?罔顾高考这一基本事实,罔顾应试教育不断进化这一现实,大肆批评应试教育,合适吗?


浙江一些校长批判并排斥衡水中学,其中一点,就是指责衡水中学会破坏浙江省的教育生态。这种指责,让人费解,区区一个衡水中学平湖分校,就能把整个浙江省教育生态破坏掉?浙江的教育生态就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它办学不规范、违规招生,你依法加强管理就是了,扣上破坏生态的大帽子,有些过了。不过,仔细想想,浙江教育界对衡水中学的入驻如临大敌,倒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高考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录取的,假如啊,这个数字我不掌握,清华大学每年在浙江省投放一百个指标,然后浙江各学校排排坐、分果果,这个学校三个,那个学校两个,雨露均沾,皆大欢喜,但是,衡水中学突然杀进来,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绝顶高手现身,怎不令人担忧?这就好像北京体育大学要在某省选招一百个武术本科,擂台定胜负,该省体育特长生原来都是练太极的,大家在擂台上推来推去,然后从高到低选了一百个,结果今年突然来了一帮练散打练泰拳的,一上来就把大家打得七荤八素,一塌糊涂,如何是好?然后这时候你说他太野蛮,他不是素质体育,然后裁判也吹哨喊停,要把人家逐出场外。大哥,不带这样玩的吧?


看过一篇文章,谈及衡水中学风波,杭州一高中老师如是评论:离开生源离开高考,谈素质教育是空中楼阁,浙江推行素质教育,但还是以分数为主导,中国的高中一定是以高考为目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副院长也认为,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浙江亦不例外。这篇文章中,多名浙江中学教师谈及浙江教育,均表示:在素质教育表面之下,本质依然是应试教育。


可见,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变,也难以绕过应试教育。


我们再从国家层面,来看下硬实力的意义。网上有句话,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比较广,叫“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争议,有说是南明遗民的哀叹,有说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论述。至于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是对是错,我们在这儿不讨论,主要谈谈它所提及的崖山之战。崖山之战发生在1279年,南宋和蒙古的最后一次战役,南宋的灭国之战,大臣陆秀夫最后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殉国,何其悲壮。这是中华大地上以汉族为正统的政权,在“异族”铁蹄下第一次整体性覆灭。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地位呢?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说法叫: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汉朝大家都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唐帝国也是声名远播,到了宋朝呢?宋朝很多皇帝喜欢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当时的经济文化也很繁荣,唱唱歌跳跳舞,不亦乐乎。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保障,富而不强,最终魂断蒙古铁骑之下,徒叹奈何。


这个世界,只要还有国家存在,没有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大同,一定是丛林法则。前段时间,美国打叙利亚,说叙利亚政府使用化武袭击,美国有证据吗?没有。2003年,美国打伊拉克,就玩过同样的把戏,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在安理会拿出一小瓶被普京讽刺为洗衣粉的不明粉状物,指控说伊拉克有化学武器,结果打完之后什么也没有找到,现在还是这样。没办法,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它冤枉你,又怎样?


没有硬实力,就没有话语权。这些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高铁、神舟飞船、“蛟龙号”、“东风快递”,等等,都是今日中国骄傲。这些硬实力的背后,是超强的科技团队在支撑,这些科技人员,又有几个是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呢?我相信他们大多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并一步步修炼成为顶尖级的理工科人才。网上曾经有个段子,说中国人坐地铁,都是低头玩手机,在德国,都低头看书,可是两年之后,德国地铁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华为拿下了欧洲大单,德国4G信号开始普及了。段子归段子,但是华为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地位,已经确立,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实力。在这背后,是科技,是高精尖的理工科人才在支撑,这也是国家的硬实力。


互联网上有个梗,叫“平成废物”,是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讽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始于1989年1月18号。平成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好接受的是宽松教育,他们这一代人整个被宽松教育给弄惨了,宅,娘炮,脆弱,缺乏竞争力。现在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版的中学“学习指导纲要”,在体育教育章节增加了“刺枪术”武术科目,目的是培养日本下一代的阳刚之气。中国呢?看看这些年流行的“小鲜肉”文化,娘炮泛滥,如果任由这种文化兴起,整个中国一片莺莺燕燕,中国的未来怎么办?所以,上海推出了男孩性别教材,《小小男子汉》,目的就是强化男孩的阳刚之气,让男孩更像男孩,让他们的脊梁将来能够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很多人对于应试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违背人性,认为只要搞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肯定就不管不顾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多已经融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今年三月份,局里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五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三大工程:写字、阅读、演讲,这是和应试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又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情。第一个是写字。字写的工整,从应试角度讲,对高考是有利的,起码卷面不失分,字迹太潦草,要扣卷面分,扣你一、两分,可能就是本一滑到本二的问题;而且,一手好字,参加工作后写个材料,人家对你印象也不一样。第二个是阅读。阅读对人内涵的丰富,对人视野和境界的提升,毫无疑问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在高考写作文的时候,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推的第三个是演讲。我中专是在南京上的,很明显感觉我们农村的孩子在学校里交往的时候,表达是不行的,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因为演讲的背后,是你知识的积累,是你的逻辑能力、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春节前,我和赣中一起,到陕西师范大学直招高层次人才,面试时,我坐在后面看。考官要求朗诵一首诗或唱一首歌时,有的同学声情并茂,包括肢体语言,考官一下就看好了;有的扭扭捏捏,脸憋得通红,手也不知放在哪里好,给人第一感觉就不适合当老师。所以,我们现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将来到社会上,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帮助。这三样,为什么作为三大工程实施?因为,首先对高考有利,第二对孩子们终生有益。所以,我们现在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抓,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十年下来,他们肯定受益匪浅。


上面谈到小男孩阳刚之气缺失的问题,这实际上属于德育范畴,德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现在连云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主要由教育局承担。我们在年初就提出“四进四培养”工程,即:爱国主义进校园,培养家国情怀;英雄人物进校园,培养高尚情操;传统美德进校园,培养健全人格;文明礼貌进校园,培养“四美”新人。为什么提家国情怀?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强,我们下一代再优秀、再有能力,如果对国家、民族没有感情,个人发展的再好,对于国家而言,又有多大意义?为什么提英雄人物进校园?前段时间我做过统计,现在江苏省采用的苏教版教材,语文教材,很多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都被抽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这个民族何以有希望?这个国家的未来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话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内心都波澜起伏。


春节后,我邀请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的一些专家,和他们磋商编著“四进四培养”读本问题,我的想法是分两个系列,一个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人物系列,一个是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系列。分两个级段,小学从四年级至六年级、初中从初一至初三,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教育,小学可能用漫画的形式,中学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图文并茂。而且,跟出版社专家交流的时候,我说读本里面收录的民族英雄,编写他们的事迹切忌“高、大、全”。我们现在树立的很多典型,一树就是完美的,就是毫无瑕疵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结果呢,这些典型,一有个小缺点被别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击,这个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这两年,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很可怕。譬如说邱少云,大V“作业本”有条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们觉得赖宁的烤肉比较好吃,不喜欢邱少云的半面熟。因为少年赖宁是在火场直接牺牲的,邱少云烈士是趴在火里一动不动被烧死的,所以他说邱少云是被烤成了半面熟。这篇微博引起轩然大波,任何一个对民族英雄怀有感情的人,看到这条微博都会出离愤怒。后来邱少云烈士的弟弟起诉,法院判作业本败诉,责令其公开道歉,恢复英雄名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的确会有人怀疑,一个人在火堆中,到底能不能趴着一动不动?当时我跟出版社编辑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说收录此类英雄事迹,一定要有延伸阅读材料。譬如,1963年,越南僧人释广德,为了抗议南越政府迫害佛教徒政策,带着他的弟子去了一个广场,端坐地上,双手合十,让他的一个弟子一桶汽油浇到身上,然后点火。这个视频我看过,他坐在那儿烧成火人,直至最后歪倒身亡,中间没有任何挣扎动作。通过这种延伸材料,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们,人有坚定信念信仰的时候,意志真的能坚如磐石。我说,我们的英雄,如果网上有质疑,我们一定要延伸阅读,避免只是简单地介绍英雄事迹,避免他们到社会上读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质疑文章后,内心就动摇了。我们先将网上被质疑的东西提前告诉他,并进行延伸阅读,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的灵魂,超乎我们常人想象。


学生这块,我们今年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一个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工程。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游走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生活在一个相对缺少关爱关心的真空地带,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也很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所以,他们尤其需要我们老师去关心爱护。前段时间,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四川泸县跳楼身亡的的少年赵海,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婚、复婚又离婚,平时主要是爷爷照看他,爷爷隔辈很难交流沟通,悲剧的造成,和他内心世界的封闭有一定关系。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老师和家长之间,校讯通、QQ群等,最多家长会,这些形式很难发现孩子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传统的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交流,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要求每学年,每个班主任必须去本班级留守儿童家里两次,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家长反馈孩子学校里的表现,家校互动。这个我们是要抽查的,避免流于形式,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能被另一种温暖包裹,处在老师的关怀当中,避免被边缘化。


高中段学校,我们搞了一个“中坚力量·赣榆知名校友论坛”,已经搞了两期,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内驱力。教育教学想抓好,不复杂,老师想教会教,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再想教,学生不想学也是没用的,就像小孩子挑食不想吃饭,大人拿着碗追着他转,也没用。我们邀请赣榆在外的知名校友,科技界的、医疗界的、教育界的、企业界的,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影响力的,回来跟他的学弟学妹们面对面座谈交流,用他们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传递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四月上旬,赣中请了清华大学的梁君健博士,他是赣中2000年的毕业生,在清华读的本科硕士博士,他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叫《喜马拉雅天梯》,获过各种奖项,喜马拉雅天梯代表着一种攀登向上的精神,和我们论坛的主题很契合,所以赣中请他回来做了场电影分享会,上千学生参与,效果非常好。


最近,我又安排几个高中做方案,准备搞一个高三后服务工程,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延伸。高三后服务,就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拿到通知书到大学开学前,还有一两个月时间,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散漫无人管束的状态,我让高中校长研究一下,可不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集中一个礼拜,请正在读大学的校友和他们讲讲大学生活,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有个心理准备,还可以进行一些安全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让高三和大学之间,能有一个缓冲和衔接。


去年底,我到区素质教育基地调研,看了一圈后,感觉基地实训项目太多了,军训、拓展训练、书法、篆刻、剪纸、围棋……我给他们提意见,我说你们得做减法,孩子在基地就五天时间,有些项目让他们大致了解下,有个常识就行,五天时间,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个一两样,比如说,让他学个游泳,或者火灾逃生,急救常识,交通安全知识,学一两样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了,一时不具备条件,可以慢慢创造条件。现在每年暑假都有学生被淹死,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沟沟河河都能游泳,现在不行了,特别农村小孩,大都不掌握这种技能。前几天看新闻,清华大学不学会游泳不给毕业,我觉得这个事情,清华做的太对了,这是必备的安全技能、求生技能,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我的观点,抓素质教育,不要搞形式,要抓实在一点,不要玩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


先让他成为你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他就任总统后雄心壮志,有很多改革的理念和想法,最后两件事情做得不错,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美国在他手里有了国立大学。他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能够自由的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这样,他们的孩子们才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你看,第三代,就是纯粹的素质教育了。有个观点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为什么?培养贵族是需要有资本实力的,第一代先通过努力晋升到某个阶层,第二代把疆土守住,第三代有了传承熏陶,慢慢就贵族化了。


就任教育局长后,我常常想,我们县区一级教育系统,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呢?


台湾省作家龙应台,我对她不是很喜欢,但她有篇文章《我为什么要求你努力读书?》,里面有段话,很有道理,她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小时候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在参加一个活动时,也鼓励更多女性学好数理化。为什么?因为数理化是锻造硬实力的,是培养社会竞争力的。


说两个例子。


一80后赣榆校友,现在某二线城市生活,第一年高三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厌学,不想复读了,跑出去打工。父母的话他不听,但听外婆的话,后来被外婆哄回来复读,然后考上个一本,毕业后在一科研院所工作两年,然后出来创业,创业十多年,现在公司的产值到一个多亿了,每年利润在一千万以上。我跟他交流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时候,他态度很鲜明,说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说我是农村的孩子,当年如果不是被外婆哄回来苦读一年,现在顶多是个小包工头,一年挣个几十万。说到素质教育,他说他的孩子想学什么,他都可以满足他,而且有条件请大学里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可是,农村的孩子有这个条件吗?就是这个道理。在赣榆,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有几个人的父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即便有这个经济实力,又到哪里找这种优质教育资源?我2011年年初到城头镇做党委书记,2月份城头高中搞高考百日冲刺大会,我去同高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我提前印好了一篇文章,发给所有的学生。这篇文章是2007年广西高考状元林丽渊写的,《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林丽渊初中时候的梦想是考上复旦,高三一年拼了命的学,最后考上了北大,她说,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要靠个人努力


第二个例子。一个朋友,亿万身家,孩子在国外上学,我问他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他说让孩子自由的发展。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每个父母都希望如此,可是,这是需要财力保障的。一个典型案例,耐克家族的继承人,特拉维斯奈特钟爱定格动画,耗时5年打磨一部动画电影《魔弦传说》,这是多么完美的人生,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令人羡慕。可是,你知道吗,这一部魔弦传说投资5亿人民币,而特拉维斯奈特之前制作的三部动画,平均成本大约6000万美元,而且,票房基本是亏本,所以,想学他,你先得有个身价千亿的老爸,最起码,有个身价过亿的老爸,你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如果你投胎技术不好,那么,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学习吧。


上面说的是资源匹配的问题,下面来谈谈机会成本问题。我十年前读梁小民教授的《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他谈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举了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是关于科比·布莱恩特的。科比·布莱恩特高中毕业后放弃名牌大学,选择NBA做专业球员,这一选择的同时是一种放弃,我们所有的选择都会有放弃,被放弃的就是机会成本。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当时他签了三年的合同一千万美金,如果读大学,按部就班,可能一辈子也赚不来一千万美金。延伸到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们必须帮他们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教育路径。我的理解,基础教育是一个金字塔形状,小学基础要宽,小学不能完全抓文化成绩,一定要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涉猎广泛,让他找到兴趣点;到了初中收窄一点,到了高中,这三年就完全把爱好放一边吧,全力以赴抓高考,等到了大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先考上大学。


当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大学,有些人要去接受职业教育,有些人要回到农村。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压力测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勤奋努力、向上攀登的价值观,将来做个蓝领工人,也可以成为大国工匠,做个农民,也一样能勤劳致富。


共青团中央的一篇微博,我比较认同,“世间哪有那么多天才,还不都是孤独地翻山越岭”。在微博上,有一个网友这样评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在搞那些乱七八糟素质评分,只会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吃亏。如果教育也走精英化,那社会的阶层就要彻底失去流动性了。自古学生苦,不努力拼搏凭什么就有收获?应试教育,用分数说话,个人认为还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择人才方式。


对于衡水中学,很多人攻击说,它每年虽然有一百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后来的发展都不太好。对此,有网友评论,“素质教育是有钱人的地盘,寒门走衡水路线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些说衡水中学出来的孩子不太好用的人其实没有弄清楚,不是衡水中学把他们变成这样的,而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如果不这样,这些孩子压根没有机会和你出现在同样的战场”。就是这个道理,譬如2016年衡水中学考了139个清华、北大,如果不是在衡水中学读书,他们当中或许只能考39个,另外100个压根就考不上清华北大,可是经过衡水中学这样精准的、科学的培养教育,他考上了,他原本不应该获得的品牌资源、教育资源乃至人脉资源,都有了。清华毕业的本科和普通大学的本科是一个概念吗?毕业证含金量不一样的,这就是品牌效应。而且,有清华的那种师资力量,他接受的教育层次、视野是不一样的,然后还有人脉资源,他同班同学可能分布在中国各行各业,将来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些,对他今后的人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前两天,我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校长是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他是抓素质教育成名的,他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但是,就是他这样一个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人,他在高密四中做校长时,校训却是: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还是要吃苦啊。他的底线是抓素质教育不能影响升学率,他很清楚,你再怎么抓素质教育,要是高考考不好,领导是不满意的,老百姓是不买帐的。


素质教育有这样一个理念: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听上去很美,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伪概念,因为,跑步可以有跑得最快,举重可以有举得最重,这些都可以量化,但“最好”不能对比,无法量化,人生不可逆,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风景,每种活法有每种活法的味道。所以,所谓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伪概念,忽悠小清新而已。


前面,我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一个是国家为何要重视教育。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五个字:更好的人生。最好不好界定,但是,更好,可以合理判断。譬如,一个农民家孩子,他从我们赣榆某个高中考上医科大学,读硕读博,毕业后在北京、南京,哪怕回县里当个医生,他的生活品质,肯定比在老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要好,当然,如果你说他打工可能有机会创业,成为亿万富翁,你这么说,我不想去反驳,用小概率事件来代替普遍性,没有意义。我这里不是说种地或打工就不好,我父母也是农民,但是,我们不要糊弄下一代,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每个阶层的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从国家的角度讲,重视教育,我认为主要是为了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教兴国,中国梦是撑不起来的。基础教育抓的扎实,一直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优势,也是现在欧美等国家开始反思和学习的,如果我们自废武功,像日本搞宽松教育那样搞素质教育,30年后,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国家,还能有今天这样的竞争力吗?


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局长,我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这两句话: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为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面对着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我很清楚,他们首先要通过高考获得一个上升的通道。中国现在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期,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在减弱,任何一个国家进入到稳定发展期,都要遇到流动性减弱的问题,这个时期就潜伏着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社会流动性减弱,意味着各种上升通道会渐次关闭,阶层一旦彻底固化,社会就会变得绝望和颓废,好在中国有高考,硬碰硬靠分数说话。


在农村,如果不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这些农村孩子就可能被耽误掉。趁着他们还年轻,让他们埋头苦学吧,用勤奋努力来弥补他们在教育资源上的先天不足,弥补家境条件所伴生的各种劣势。所以,在和上面提及的两个朋友谈这个问题时,我说,我得先让他们成为你,先把他们培养成你这样的,不说成为亿万富翁,起码学有所成,有一技之长,成为白领,成为城市中产,不用啃爹,然后他再把他的下一代培养的更好,用两代或三代人,来完成一个家族命运的全面转折。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理想主义,不要想一蹴而就,那不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抓教育教学,努力成就孩子们更好的人生,为这个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
这是引用一位基层的教育局长的一篇讲话,其作者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讲话的场合是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题目为《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引用最好注明出处,一是尊重原作者,二是方便读者查证。
 
这个贴子引起众多关注与热议,这是好现象
 
我也引个与之唱反调的贴子。
------------------------------------------------------------------------------------------------------------------------------------------------------------------------
坚决反对为应试教育张目

-评《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华容县教体局 舒 利

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陆建国局长有一个《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的内部讲话在网络广为流传,几天过去一直没有批判性文章出现,好像大家都在默认他的观点。作为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此很是不安,觉得有必要不吝浅陋,参与进一步讨论。

恕我直言,《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目光短浅,既缺乏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解,也缺乏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反省,缺乏推动教育自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然而,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正是当前阻碍教学改革的拦路虎。

一、应试教育违背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试教育把培养考试能力作为唯一的(或者说最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目标难道不是与党的教育方针唱对台戏?与党的教育方针唱对台戏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难道具有“政治正确性”?

二、应试教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代。一方面,中国已实现由短缺经济向剩余经济(生产过剩)的转变,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人民群众对精神和情感需要的提升。应试教育的残酷训练和不惜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做法自然会遭到全社会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科技和文化创新,将培养熟练的产业工人作为首要的教育任务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再一次面临需要重新审视、重新设计的时刻。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战胜专制主义成为了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民主政治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打着关心学生前途命运的旗号,事实上无论在教学内容(强调应考的需要和标准答案)还是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和权威)上一直在行专制主义之实。专制主义的教学正是导致当前教与学严重冲突、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普遍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根本原因。可以大胆地讲,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基础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甚至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力量。当此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我们怎能罔顾事实,只图政绩,苟且偷安呢?

最后还需要提请大家思考的是,当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已经严重缩水的时候,当高分低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当大学生不再包工作分配的时候,一张大学文凭真的能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吗?就个体需要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贸然把考大学作为学生唯一的出路,会不会出现投入与产出的严重背离,让寒门学子陷入一个新的困境?

三、应试教育给教育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1、应试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提高应考能力。

为了实现“精准滴灌”,学校教育变成了“考什么才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反过来,不考的学科则基本不教,即使有一点动作也仅仅是为应付检查,摆摆架式、走个过场而已。如陆局长所讲的“演讲活动”,有几所学校真的是出于发展学生的演说和沟通能力的目的?有几所学校真的能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多数学校都是出于装点门面,钦点几个优生做个“秀”而已。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有媒体引自国家计生部门的数据报道说,现在全国大约有3000万育龄青年患有生育障碍。媒体人一致将其归罪于环境污染和转基因食品。作为教育人我觉得还需要思考一个因素:近几年来青年不孕不育大幅增长是否还与我们的学生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有关呢?笔者查阅了某省2016年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合格率大致在70%—75%之间。我想,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畸形的教育目标带来了畸形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而畸形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一定会带来畸形的育人效果。难道为了我们好看一点的“政绩”,真的值得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吗?真可以无视学生道德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吗?难道教育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让“寒门出贵子”吗?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安心地让学校教育继续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2、应试教育强调标准答案,以“讲练结合、以讲为主”为主要教学方式,把学生变成了考试工具。康德说,“人就是目的”,“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当我们把人工具化后,人性的光辉就会泯灭,人的生活幸福感就会被破坏,人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制。高分低能、反抗学习、精神空虚、逃避现实、社会责任感缺失、反抗传统社会、沉迷网络虚拟空间,几乎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应试教育能够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吗?

3、应试教育更难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众所周知,寒门学子主要集中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家庭教育环境、落后的学校办学水平、闭塞的高考信息,不断拉大的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使寒门学子在高考竞争的“丛林法则”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境地。新民网报道,在农村考生占62%以上的情况下,“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其实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异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已经基本预设了寒门学子受教育的门槛。可以断言,无论采用哪种“丛林法则”都难以保证寒门学子的“公平”胜出。真正关心寒门学子还非得从改变“丛林法则”的游戏规则入手:即按比例分配大学招生指标至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拥有同等的上大学机会。舍此别无他途。那种以为大搞应试教育就能改变寒门学子命运的想法显然是肤浅的。

素质教育的路走不通,应试教育的路又不能走,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该怎么办才行呢?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现实的环境又要求我们不得不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否则学生上不了大学这个更好的学习平台,甚至也过不了社会公开招考这一关。由是看来,基础教育应该是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兼顾应考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之所以本末倒置,将素质教育变成了以提高考分作为核心教学目标的应试教育,无非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学校要谋求社会地位,主管部门要追求政绩,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直接推手。人成才的路有许多,并不是只有考大学这根独木桥。升大学的比例已经提前设定,作为个体应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个体的智力结构优势和短板已经比较清晰,学校应该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能上大学做文化精英固然是好,做“大国工匠”和现代农民却也同样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为眼前的政绩而无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无视应试教育的巨大危害,为应试教育站台,为应试教育张目,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领导一定要慎重发声。

2017.5.5
 
最后编辑:
有正有反,有赞有弹,事物发展就是这样。
 
花了二十多分钟,读完了《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说理有据,论证充分,合于现实,说出问题,值得详读、深思。比反对文更加服人。
 
昨天发了一个呵呵,今天再"呵呵″一次。
我也是老师,以前在水东教过多年高三,有些当年的学生现在也在电白当老师。作为老师,你就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成绩,让他们考取大学,而且要尽量考取好大学。现在很多人跟风谈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对平民百姓而言,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今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教育就是他们想要的素质教育。而对权贵阶层,他们是不满这样的教育的,他们要的是精英教育,他们有钱,有能力让自己的子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考取好的大学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现在有很多人谈高考改革,甚至有专家提出高校的录取要轻分数,重素质。其实,凭考分录取,寒门子弟还有得一拼。看素质,重评价,那好学校的录取就成了权贵的天下了!
 
昨天发了一个呵呵,今天再"呵呵″一次。
我也是老师,以前在水东教过多年高三,有些当年的学生现在也在电白当老师。作为老师,你就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成绩,让他们考取大学,而且要尽量考取好大学。现在很多人跟风谈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对平民百姓而言,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今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的教育就是他们想要的素质教育。而对权贵阶层,他们是不满这样的教育的,他们要的是精英教育,他们有钱,有能力让自己的子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考取好的大学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现在有很多人谈高考改革,甚至有专家提出高校的录取要轻分数,重素质。其实,凭考分录取,寒门子弟还有得一拼。看素质,重评价,那好学校的录取就成了权贵的天下了!
很现实
平民阶层,中产阶层,富裕阶层对教育的要求和理念皆有不同,不能说谁对谁错,要看适合谁。
就如我晚上喜欢喝点排骨汤,吃点青菜。但是对那些搬了一天砖,摘了一天荔枝的体力劳动者来说,晚上最想吃的肯定是大块大块的扣肉
 
在湖海老师面前,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既然上来了,就说几句。
我们体育老师说练好基本动作可能对你某次踢足球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一定能提高你整个人的运动技能和球感。基本动作虽然单调、乏味,浪费很多时间,但它是提高运动素质的最有效方法。其它科目的学习和训练大概也是这样。
 
在湖海老师面前,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既然上来了,就说几句。
我们体育老师说练好基本动作可能对你某次踢足球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一定能提高你整个人的运动技能和球感。基本动作虽然单调、乏味,浪费很多时间,但它是提高运动素质的最有效方法。其它科目的学习和训练大概也是这样。
赞成你的观点!
 
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没人敢否定这个。
 
我也引个与之唱反调的贴子。
------------------------------------------------------------------------------------------------------------------------------------------------------------------------
坚决反对为应试教育张目

-评《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

华容县教体局 舒 利

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陆建国局长有一个《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的内部讲话在网络广为流传,几天过去一直没有批判性文章出现,好像大家都在默认他的观点。作为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此很是不安,觉得有必要不吝浅陋,参与进一步讨论。

恕我直言,《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目光短浅,既缺乏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解,也缺乏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反省,缺乏推动教育自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然而,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正是当前阻碍教学改革的拦路虎。

一、应试教育违背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试教育把培养考试能力作为唯一的(或者说最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目标难道不是与党的教育方针唱对台戏?与党的教育方针唱对台戏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难道具有“政治正确性”?

二、应试教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代。一方面,中国已实现由短缺经济向剩余经济(生产过剩)的转变,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人民群众对精神和情感需要的提升。应试教育的残酷训练和不惜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做法自然会遭到全社会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科技和文化创新,将培养熟练的产业工人作为首要的教育任务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再一次面临需要重新审视、重新设计的时刻。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战胜专制主义成为了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民主政治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打着关心学生前途命运的旗号,事实上无论在教学内容(强调应考的需要和标准答案)还是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和权威)上一直在行专制主义之实。专制主义的教学正是导致当前教与学严重冲突、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普遍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根本原因。可以大胆地讲,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基础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甚至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力量。当此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我们怎能罔顾事实,只图政绩,苟且偷安呢?

最后还需要提请大家思考的是,当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已经严重缩水的时候,当高分低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当大学生不再包工作分配的时候,一张大学文凭真的能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吗?就个体需要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贸然把考大学作为学生唯一的出路,会不会出现投入与产出的严重背离,让寒门学子陷入一个新的困境?

三、应试教育给教育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1、应试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提高应考能力。

为了实现“精准滴灌”,学校教育变成了“考什么才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反过来,不考的学科则基本不教,即使有一点动作也仅仅是为应付检查,摆摆架式、走个过场而已。如陆局长所讲的“演讲活动”,有几所学校真的是出于发展学生的演说和沟通能力的目的?有几所学校真的能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多数学校都是出于装点门面,钦点几个优生做个“秀”而已。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有媒体引自国家计生部门的数据报道说,现在全国大约有3000万育龄青年患有生育障碍。媒体人一致将其归罪于环境污染和转基因食品。作为教育人我觉得还需要思考一个因素:近几年来青年不孕不育大幅增长是否还与我们的学生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有关呢?笔者查阅了某省2016年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合格率大致在70%—75%之间。我想,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畸形的教育目标带来了畸形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而畸形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一定会带来畸形的育人效果。难道为了我们好看一点的“政绩”,真的值得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吗?真可以无视学生道德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吗?难道教育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让“寒门出贵子”吗?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安心地让学校教育继续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2、应试教育强调标准答案,以“讲练结合、以讲为主”为主要教学方式,把学生变成了考试工具。康德说,“人就是目的”,“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当我们把人工具化后,人性的光辉就会泯灭,人的生活幸福感就会被破坏,人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制。高分低能、反抗学习、精神空虚、逃避现实、社会责任感缺失、反抗传统社会、沉迷网络虚拟空间,几乎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应试教育能够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吗?

3、应试教育更难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众所周知,寒门学子主要集中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家庭教育环境、落后的学校办学水平、闭塞的高考信息,不断拉大的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使寒门学子在高考竞争的“丛林法则”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境地。新民网报道,在农村考生占62%以上的情况下,“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其实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异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已经基本预设了寒门学子受教育的门槛。可以断言,无论采用哪种“丛林法则”都难以保证寒门学子的“公平”胜出。真正关心寒门学子还非得从改变“丛林法则”的游戏规则入手:即按比例分配大学招生指标至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拥有同等的上大学机会。舍此别无他途。那种以为大搞应试教育就能改变寒门学子命运的想法显然是肤浅的。

素质教育的路走不通,应试教育的路又不能走,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该怎么办才行呢?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现实的环境又要求我们不得不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否则学生上不了大学这个更好的学习平台,甚至也过不了社会公开招考这一关。由是看来,基础教育应该是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办学,兼顾应考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之所以本末倒置,将素质教育变成了以提高考分作为核心教学目标的应试教育,无非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学校要谋求社会地位,主管部门要追求政绩,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直接推手。人成才的路有许多,并不是只有考大学这根独木桥。升大学的比例已经提前设定,作为个体应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个体的智力结构优势和短板已经比较清晰,学校应该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能上大学做文化精英固然是好,做“大国工匠”和现代农民却也同样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为眼前的政绩而无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无视应试教育的巨大危害,为应试教育站台,为应试教育张目,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领导一定要慎重发声。

2017.5.5
反方有断章取义之嫌,观点空洞,没说服力。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