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东 丹 桂 墓 的 传 说
                                                            
                                                                                                                         陈贞/图文
        电白县水东绿苑住宅区原是求雨岭,62年前,那里有一座大型灰墓,墓主是陈丹桂,墓朝西南。夏夜,岭上的萤火虫----明一下,暗一下。据传,丹桂,幼知书,聪明伶俐,随父从浙江省来到水东,其父乃电白县博茂盐场(遗址在今中医院)一书吏。后来父亲年老失业,母多病,弟妹数人嗷嗷待哺,“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迫于生计,丹桂成了“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一名风华正茂的海南举子赴京会试,途经水东,旅途倍感寂寞,便去寻芳猎艳,在“藏春苑”遇见丹桂,互相倾心爱慕,山盟海誓,男许以明春娶女的回家。
       遍看水东花,不似丹桂好,一个平素喜欢沾花惹草盐商也相中了她,请龟婆从中撮合,应允事成重酬,龟婆财迷心窍,乃迫丹桂为其妾,丹桂硬是不从。龟婆于是托人仿冒这名举子的笔迹,给丹桂写了一封休书。丹桂不知是计,愤恨之余,服鸦片自尽。第二年,这名举子依约来“藏春苑”,无奈丹桂已香消玉殒,含恨黄泉矣。举子百感交集,请人带路来到埋葬丹桂的地方,只见杂草丛生,他伤心不已,乃罄其所有重修该墓,并在墓碑上刻上了一首回文诗,以表达自己对她深深的怀念和痛惜之情。
       诗 曰:
          
          纱 窗 冷 月 夜  来 秋, 渺 渺 乡 怀 感 客 愁 。
          瓜 破 正 怜 生 命 薄, 药  尝 曾 记 死 名 留 。
          花 飞 绕 梦 新 魂 断, 竹 染 遗 痕 旧 泪 流 。
          鸦 噪 远 山 空 寄 恨 ,霞 烟 淡 抹 一 荒 丘 。
        回 文 诗 大 意 :
        栖 宿 在 水 东 圩 客 栈,从 挂 着 纱 帘 布 的 窗 外 望 去,夜 空 中 是 那 轮 冷 冷 清 清 的月亮,此时秋风阵阵 吹 来,让 我 产 生 了无 限 的 行旅怀乡的愁思。
        才十 六 岁,你 (丹桂) 的 生 命 就 竟 然 这 么 短 暂,真 令 人 可 惜 啊 ,你 为 情 吞 服 鸦片自尽,你 的 姓 名 会 被 后 人 记 住,直 到 永 远 。
        你 化 成 一 朵 朵 的 野 花 飘 落 在 我 的 梦 境 里,我 醒 了 哀 伤 至 极,那 些 竹 子 遗 留 的 痕 迹 其 实 是 你 滴 下 的 难 过 眼 泪 。
        乌 鸦 在 远 处 的 山 岭 呱 噪 , 那 声 音 不 是 什 么 寄 托 愁 怨 憾 恨 的 情 意, 我 和 你 不 能 做 夫 妻,独个 儿 对 着 埋 葬 你 的 那 座 笼 罩 着 一 缕 淡 淡 烟 霞 的 荒 凉 的 土 堆 只 有 心 碎!
        每逢清明时节,烟花姐妹在丹桂坟地焚香烧纸,搽粉添香,莫不泪洒拜场。
        已 考 取 了 功 名 的 海 南 举子 重 情 义,婉 拒 清 廷 的 任 命,曾 留 在 水 东 乡 东 阳书 院教书,为丹桂守墓三 年。
         海南举子的回文诗在水东圩及其周边地区流传甚广,引来了许多本地人和外乡人去看,去抄诗。
        传闻,电白县七径那楼村郑香林生育了7个儿子。清朝道光时期,某年清明节,郑带儿子们去扫山,行经求雨岭,喊他们去看丹桂墓,郑不做声,只让他们看。是日,扫完墓,回家吃了晚饭,香林召儿子们过来,拿出100大银,用七径白话说:“勿谁能背诵丹桂墓果首诗,呢100块大银比谁,买勿野食都得。”独有第四儿子郑继楷完全背下来,香林大喜,便悉心培养此儿。郑继楷赴北京考试,初,考不上,复习三年,考上举人,曾娶一北京女子回来,候任期间经商,后被朝廷派往安徽省做知县(县长),又娶一个安徽老婆,今安徽有一那楼村,即系郑继楷后裔聚居地,人口规模与七径那楼相等。
       丹桂墓碑文不止一篇,还有一些文人墨客慕名游览完求雨岭后,花钱请石匠将自己写的诗歌刻到新碑上, 例如郑香林的儿子,后来考上了举人的郑继楷写的五言诗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五 言 诗 :
      节   花  非  我 喜 , 离 花 非  我  悲 。 
        愿  花  不  即  离 , 老 我  半 生  费 。 
        丁  未  二  月  中 , 我  走 水 之  东 。
         风  闻  丹 桂  女 , 窃  药 奔  蟾 宫 。  
        人  怜  花 容   瘦,  识  面 悔  不 早。
        又  羡  柳  情  长,  知  心 恨  不 老 。
        我  为  大  不  然,  爱  她 一  死  后  。
        风  吹  魂  不  散 , 月  上 魄  同  悬  。
        所  恨  经  年  墓 , 草  没  咸 天 路  。  
        触  目  感  我  思 , 鼎  新  欲 革 故 。
        从  此  几  绸  缪 ,窀  穸  保  永 久 。 
          诗  附  冥 纸 , 香  名  垂  不 朽 。
        有  如  苏  小 小 , 有  如  石  家 珠  。 
        阴  怀  传  圣 谷 , 遗  冢  寄  西 湖 。
        媲  美 得  所  似 , 幽  情 足   慰 矣 。
惜花主人题,于道光丁未首人夏令花主勒石
         五 言 诗 大 意:
         
          花 朵 按 节 气 绽 放 不 是 因 为 我 的 喜 欢,凋 落 的 花 儿 不 是 因 为 我 的 悲 伤 。
          多 么 希 望 花 儿 在 我 身 边,陪 自 己 半 辈 子 。 1847年 2月,我 从 电 白 县 七 迳 那 楼 村 再 次 出 到 水 东,
          还 在 孩 提 时 代 就 听 说 了 丹 桂 的 故 事,丹 桂 像 嫦 娥 一 样 奔 月 成 仙 了。 
          人 们 都 可 怜 她 花 一 般 的 容 貌 为 了 举 子 变 得 这 么 憔 悴,后 悔 晚 生 了 见 不 到 她 一面。
          大 家 羡 慕 丹 桂 对 爱 情 的 忠 贞,她 对 举 子 一 往 情 深 却 不 能 白 头 到 老,真 是 令 人 惋 惜。
          我 与 人 们 的 心 情 大不 同,即 使 她 离 开 了 人 间 大 家 与 举 子 一样 也 可 以 对 她表  示 爱 慕 啊。
          因 为 大 风 吹 不 散 她 的 魂 儿,她 跟 明 月 一 样 悬 挂 空 中 ,想 她 时 可 仰 望 一 下夜空。
          让 我 这 个 惜 花 人 看 了 不 好 受 的 是 这 座 坟 墓 历 经 许 多 年 的 风 雨,杂 草 疯 长,全掩没了通往天 国 的 道 路 ,
          面 对 墓 前 的 景 象,我 怎 不 伤 感,真 想 把 丹 桂 你 的 长 眠 之 地 好 好 修 葺 一 新。
          我 几 次 有 这 个 打 算,使 这 座 坟 墓 永 远 保 护 起 来。
          我 为 你 丹 桂 作 诗,抒 发 对 你 的 感 触 的 同 时 也 备 了 若 干 冥 纸 烧 给 你,你 的 动人事迹千古流芳。
          你 仿 若 被 民 间 广 泛 赞 誉 的 苏 小 小 和  石家 珠。
          她 俩 生 前 轻财重义的胸怀谁 都 知 晓 ,其 在 杭 州 西 湖 湖 畔 的 坟 墓 成 了 游 客 凭 吊 的 人 文 古 迹 。
          你 可 以 媲 美 她 们,你 高 雅 的 情 思 足 以 慰 藉 举 子 的 平 生 和 后 人 的 心 灵 了 。
                    
                                           惜花主人题,1847年,树碑人,夏季,花主刻字于石
          又如:
夫 妻 本 欲 百 年 期,谁 想 中 途 两 别 离 。
          临 行 说 出 三 分 话,此 情 绵 绵 无 绝 期 。
       丹桂在老水东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化身,她爱家情深,反哺意切,忠贞不二。她和海南举子那段没有结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笔者和许许多多老水东的心弦.....以致过了100多年后,老水东陈叔平、陈葵松、朱振文、李广在合撰的《水东沿革》中用相当的篇幅,使用了褒义词提到海南举子和丹桂。 可惜,上世纪50年代,因需要在求雨岭建设电白县人民委员会和电白县糖果厂,这座可作为历史人文景观的坟墓被平毁了。老水东陆尧说:“1949年前,我做细侬仔时去看过丹桂坟墓,1951年,人民政府迁移丹桂墓时近千水东人陆续去围观,我也在场,土工揭开棺材盖发现丹桂尸体、身穿的绸服还好好......1959年,我在县政府(即电白县人民委员会,今电白二招,)那口水井的旁边挖泥铺设自来水管,无意中发现了丹桂墓碑用来砌井边.....墓碑上凿刻的字体清晰可辨......。”做过县长警卫的水东人李秋对笔者说,她的墓碑曾一度被移到旧人委办公楼的墙根.....
        2013年11月1日,笔者来到已辟为绿苑住宅区的求雨岭,按老水东、原电白县糖果厂副厂长卓荣业提示,笔者找到了丹桂坟遗址的大致范围,这块地方让笔者流连,从前的墓葬岗已变成了一些乡下人入住的栋栋高楼,周围绿树、草坪相衬。笔者的脑海里浮现了100多年前举子与烟花姐妹祭拜丹桂墓时,那一片片纸灰化作白蝴蝶的的情景......丹桂倘若九泉有知,她的怨恨将会化作喜悦、感动的泪花,生命轮回,实现与举子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心愿。
      
         写作主要参考资料:《水东沿革》(作者 陈叔平、陈葵松、朱振文、李广)
      
笔者在求雨岭遗址原电白县人民委员会水井边
      关于丹桂墓故事,流传有两个版本,爱好水东历史的坛友请参阅《水东老举坟――丹桂墓(回文诗)》
[原创]水东老举坟――丹桂墓(回文诗)  
http://www.shuidongwan.com/forum.php?mod=v...4&fromuid=1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