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还有能教的教师吗? (1人在浏览)

电白能教的老师还是有的,你们没有发现罢了.像20世纪80年代考上师范的那批人,他们完全具有真才实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部分已离开教育战 线,一部分做了教育部门的领导,剩下的一小部分还在教育第一线默默耕耘,他们要为生活奔波,棱角早已磨平, 没有了争雄之心.(同时代的人可以见证,也更可以体会他们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电白真的还有能教的老师吗?
 
我只有这么一句话要讲:一个地方的好坏在于政府的管理
 
QUOTE(夏欣 @ 2005年06月21日 Tuesday, 08:36 PM)
楼主说“能走的都走了,剩下来的都是引些没人要的垃圾”也太过了,有多少大学生、研究生是这些“垃圾”教出来的有人调查过吗?的确,电白的教育现状差强人意,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那些伟人、天才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不见得。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因为人的个性就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形成的,而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成材,关键是做一个好父母。
[snapback]436469[/snapback]​


ko.gif
ko.gif
ko.gif
ko.gif
赞成
 
QUOTE(郑书记 @ 2005年06月20日 Monday, 12:32 PM)
经再三考虑,我决定让儿子去茂名实验中学读,不再支持电白教育事来了。
[snapback]432769[/snapback]​


17中(原油一中)比实验还好一点
 
QUOTE(DBLOVER @ 2005年06月18日 Saturday, 12:45 PM)
电白的教育真的要改革了,在接下来的5年内,再不改革,对电白后续发展绝对是一个阻碍。如电白一中现象,电白的教育就能做大做强了吗?并不是!现在的学校也在追“大”、崇“大”缘何如此执著,乐此不疲?主要源于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学校大了名气就大,水平就高,实力就强。其实,学校规模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一流的学校,关键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有无一流的师资和人才,先进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生。而招生规模或校园规模过大,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给学校造成诸多困难和压力,阻碍学校的发展,最终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此类教训颇多,也极其深刻。质量是学校之本,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对于这些浅显的道理,有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本来也心知肚明,做起来却是南辕北辙。因为,多征些地,多盖些大楼,多招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比较容易,能立竿见影;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水平,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属“冰冻三尺”。权衡利弊难易,自然不愿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不难看出,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也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具体表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到底,学校的品牌和实力,靠的是大师,靠的是人才,而绝非宽广的占地面积和惊人的学生数量。规模不等于质量,通过做“大”来做“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snapback]426849[/snapback]​


[attachmentid=32548]
很多学校都在矿建,它一扩建就扩大招生,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纪律不会比以前好,而且学生多了,分数线低了,学生的素质难以保证高的程度,学生增多,学费增多,但老师的人数不多,工资不涨,福利不变, 造成有些老师就算是有心也无力,只能望着摇头、叹气。
原本以为电白的教育程度是比较差的了,但从上面才知道原来还有地方单位连医疗保险也不帮员工买,这样怎么叫员工们老师们为学校劳心劳力地为单位工作,身体是最基本的,是最应该保障的,很多学校都会帮老师买医疗保险,像上面那些不买医疗保险的实在是不应该,老师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但谁来保障老师的安全,学校!!!!!!这是摆明了的责任!!责任!!!!!
 

附件

  • post-2281-1121920329.gif
    post-2281-1121920329.gif
    6.2 KB · 查看: 272
但是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是在水东的
 
QUOTE(郑书记 @ 2005年06月17日 Friday, 03:36 PM)
我的儿子今年考高中了,听说电白好的老师都全部走光了,可能是电白教师工资低的原因吧,能走的都走了,剩下来的都是引些没人要的垃圾,就连电白校长们都对电白教育失去了信心,现在的校长们像了发疯似的拼命赚钱,如电白一中、电海中学、水东中学等等,在学校里有永远建不完的楼。从来没有关心过教师们的实际生活,就连发补助奖金都以全县看齐为由,发的钱十分少,还以为自己很好了。在会上大说自己的丰功伟绩---发钱绝对不手软的。我有许多同学是在电白一中和电海中学任教的,他们说早就不想教了,但没办法,因为人要生存,所以现在上课是得过且过,在领导面前是说自己多努力,但实际上看到学生就反胃,因为收入和努力不成比例,教多好,生活还是在原地踏步,最怕是得病,电白所有教师是没有医疗保险的,所以爱护自己,不会干劳心劳力的事。现在各校在水东大街小苍上不断地挂横幅作广告,什么今年我校多少人考上大学,我校学科竞赛在全省第一,我校在主科竞赛中在茂名名例我例第一。全是这些让人反感的广告。我觉得自己儿子就算考上电白一中,我还是不想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毕竟影响他一生一世的大事,所以我决定让他去茂名读高中,即使是没名气的学校可能还是比电白强许多,至少那里的老师不会一上课就想着钱,不像电白的老师那样,是红了眼向钱看的,不过这不是教师的错,这样的工资,他们除了这样做,还能怎样呢,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就在等待什么时候上天会掉一大笔下来,如这次传说电白教师省里帮忙提一千元就是一个例子,不知是不是电白的教师吃饱了无事做,还是。。。。。。有儿子在电白读高中的同志们能给我一点建议吗?在线长久等待了。
[snapback]424174[/snapback]​


你都对电白的教育没信心了,还说什么? 你自己最清楚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子
 
电白去年起差了很多.特别是初中.
 
QUOTE(DBLOVER @ 2005年06月18日 Saturday, 12:45 PM)
电白的教育真的要改革了,在接下来的5年内,再不改革,对电白后续发展绝对是一个阻碍。如电白一中现象,电白的教育就能做大做强了吗?并不是!现在的学校也在追“大”、崇“大”缘何如此执著,乐此不疲?主要源于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学校大了名气就大,水平就高,实力就强。其实,学校规模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一流的学校,关键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有无一流的师资和人才,先进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生。而招生规模或校园规模过大,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给学校造成诸多困难和压力,阻碍学校的发展,最终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此类教训颇多,也极其深刻。质量是学校之本,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对于这些浅显的道理,有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本来也心知肚明,做起来却是南辕北辙。因为,多征些地,多盖些大楼,多招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比较容易,能立竿见影;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水平,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属“冰冻三尺”。权衡利弊难易,自然不愿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不难看出,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也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具体表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到底,学校的品牌和实力,靠的是大师,靠的是人才,而绝非宽广的占地面积和惊人的学生数量。规模不等于质量,通过做“大”来做“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snapback]426849[/snapback]​





支持!一语中的。
 
我代表茂名联通公司操电白县潘大人和管教育方面的所有官员,叫他们全部去吃屎,子女去做鸡!
 
不要损害别人公司的名声
 
推荐一篇文章给大家看一下啦

农村教育最缺的是"人" 最根本是提高人的素质

2005年 08月 05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田豆豆

    记者近日随湖北工程大学“三下乡”团队来到红安县七里坪镇陈祖村罗湖希望小学,贫困早在记者意料之中,但令大学生们惊异的事不少:“全校只有两个老师,教29个学生的全部科目?”“老师得自己带粉笔来上课?”当地一位干部说:“这学校的条件在农村还算好的。”

  参加2004年首届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范献龙描述了他所见识的农村教育:在他到来之前,这个农村中学从不曾来过一名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一个贫困县教育局长向记者坦言,在村级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山区,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缺人,缺物,哪样最缺?

  农村孩子上学,衣食住行条件和城里孩子差得太远了,但十堰市竹溪县(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局长王玺说:“贫困山区办教育,困难很多,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因为随着‘普九’达标、省里的危房改造工程等,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子砌了,设备有了,没老师怎么办?”

  他说的“没老师”并不是指老师绝对数量的缺乏,而是合格、优质教师人才的匮乏。农村现在流行一句话:“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高中教师按规定应该是本科学历,可就是本地的大学生出去了也没一个愿意回来。而农村中学生处于高峰期,教师需求量大增,所以只能是高中向初中“拔”优秀一些的教师,初中向小学“拔”教师。年轻老师都“拔”走了,小学老师年龄自然普遍偏大。小学老师老化,中学老师都是“拔苗助长”,素质自然也没法和城里比。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教学研究室姚汉生老师说:“农村教师工作繁重,村小学都是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一个班八九十个学生。教师平时工作忙,又长期得不到培训,有的偏僻山区,老师甚至不知道县城在哪儿,所以教师素质普遍有问题。”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付家阎小学陈昌凤老师说:“农村另一大问题是缺专职教师,这个不解决,有了硬件也只能闲置。学校虽然有了机房,但没有专业计算机老师。久而久之,计算机也就成了摆设。图书室是有了,可图书室老师也要带课,根本没时间负责学生借书的事。其他如音乐室、活动室、体育设施等,都是如此。”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因此国家应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分阶段、分层次解决问题,尤其应优先保证最贫困地区的、村级学校的投入;而在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镇、市学校进一步重视‘人’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再隋说。

  人才问题怎么解决?

  7月13日,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12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入华中师范大学,接受暑期免费培训,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划从今年起,5年时间内,将斥资2亿元,免费培训10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7月30日,湖北省委洪山礼堂举行仪式,欢送参加“2005年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全体1028名毕业生,他们将在农村中学任教3年。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说:“这两项工程一个是培训既有教师,一个是新增高素质教师,都是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中最重要的一个差距―――‘人’的差距。”

  据正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农村教师的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李莉介绍,该中心每年暑期都培训大批教师,但主要是城市教师,像湖北此次集中培训农村教师还是第一次。“在培训中,我感到农村教师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技巧上存在一些差距,他们有的基本功不太扎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也比较少。”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建立了面向农村的稳定的人才供应机制。且不说这次培训的教育质量、规格很高,就是只让农村教师来省城开阔眼界,回去也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平的“火种”。

  湖北省教育研究室教育员、特级教师李作芳说:“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工程,但仅仅培训10万教师还是不够的。我认为,小学的年轻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小学教育才能从内部激活;必须让更多的城市老师走下去,而且必须派骨干教师、中层干部去农村挂职任教,特别是中层干部,他们可以通过给农村教师办讲座、带徒弟等形式辐射农村。”

  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

  在与参加该计划的毕业生(简称“资教生”)代表座谈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说:“我认为,解决目前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在农村工作的人的素质。有人说,农村教育留不住人才,就是因为教师福利、待遇低了,为什么不能把待遇大幅度提上去呢?为什么不能让农村教师的工资高于城市啊?这的确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这个财力。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既给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充实了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又不会给国家造成新的负担,办法很好。”
 
呵呵。。。
治病还得治根!
错在普通老师的身上吗?连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又何谈安心致教呢?电白的教师并不是没水平,我想大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还是问问当领导的为什么吧?
 
水东中学的教师最好..如果给他们好一点的待遇,他们都愿意为电白教育做贡献的..但是政府对他们关注的太少.县大爷打个喷气就有一大堆人马送银子,但是老师们呢,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如果不是多收点补课费,多收点没有原因的钱,恐怕老师是中国最贫穷的群体了...县政府口口声声说重视教育,但是除了盖几个漂亮的大楼,可以显耀一下当官的政迹,从中可以贪一点以外,还能做什么!?
 
QUOTE(DBLOVER @ 2005年06月18日 Saturday, 12:45 PM)
电白的教育真的要改革了,在接下来的5年内,再不改革,对电白后续发展绝对是一个阻碍。如电白一中现象,电白的教育就能做大做强了吗?并不是!现在的学校也在追“大”、崇“大”缘何如此执著,乐此不疲?主要源于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学校大了名气就大,水平就高,实力就强。其实,学校规模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一流的学校,关键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有无一流的师资和人才,先进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生。而招生规模或校园规模过大,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给学校造成诸多困难和压力,阻碍学校的发展,最终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此类教训颇多,也极其深刻。质量是学校之本,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对于这些浅显的道理,有些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本来也心知肚明,做起来却是南辕北辙。因为,多征些地,多盖些大楼,多招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比较容易,能立竿见影;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水平,需要下苦功夫,真功夫,属“冰冻三尺”。权衡利弊难易,自然不愿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不难看出,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也是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具体表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到底,学校的品牌和实力,靠的是大师,靠的是人才,而绝非宽广的占地面积和惊人的学生数量。规模不等于质量,通过做“大”来做“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snapback]426849[/snapback]​




听你这么一说
心中一股为电白做贡献的豪情刹时烟消云散!!!
怎么办呢??
才刚毕业
 
实际上电白的教师能走就走吧
留在这里也没有意思
何必浪费自己的青春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