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话里一句“ 猜猜我是谁”轻易就骗走15万 (1人在浏览)

13686764394应是电白的移动电话吧~
 
昨天打那个电话,就关机了.
 
电话实名制为什么就无法执行呢?难度在哪?是否有人舍不得既得利益才迟迟不推行。
 
时代在发展,骗人的手段也在更新。说真的,有时真是难以防备。精明的骗善良的。不外是利用人的虚荣心、利害关系或贪小便宜的心理等。说不定谋天你我也被人骗了。
 
QUOTE(娃哈哈 @ 2007年07月10日 Tuesday, 12:06 AM)
2007年 07月 09日 09:39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 “苏主任,好久不见啊。没听出我是谁吗?”就从这样一句开场白开始,苏主任竟被诈骗团伙骗走了15万元。福田八卦岭派出所在侦破一起诈骗案时发现,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悄然出现。

今年4月中旬,福田八卦岭派出所接到了苏先生的报警。苏先生是一家公司办公室主任,两天前有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进他的手机。“苏主任,好久不见啊!”对方听起来是一名广东口音的中年男子。苏先生一时没听出来对方是谁,但那男子的口气让他感觉应该是很熟悉的朋友。他不好意思地问:“请问哪位?”一听苏先


生这么问,对方好像不高兴了:“怎么,没听出来我是谁!”苏先生觉得声音像是某局的某位处长,于是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某处长啊?”“就是我啊!”对方高兴起来接着说:“我在广州开会,手机没电了,这是我朋友的电话。”就在苏先生庆幸及时辨认出处长的声音时,那位处长开始向苏先生求助。据他说,他在广州出了车祸,撞伤了人,现在对方进了医院,急需15万元现金垫付医药费,希望苏主任能汇款到广州帮他解燃眉之急。“处长”口口声声说:“我明天就回深圳,回了马上把钱还给你。”解急要紧,苏先生不好意思拒绝“处长”的求助,于是慷慨地答应了,并根据“处长”提供的账号,分三次把15万元汇款给了“处长”。等他汇完钱准备打电话告诉“处长”时,那个号码却始终关机。他找出通讯录打通“处长”的电话,没想到,对方全然不知这件事情,也不在广州。
意识到受骗后,苏先生连忙报警。八卦岭派出所立即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经查,苏先生提供的号码是广州的,银行账号却是在广西玉林开户。经过大量调查工作后,专案组发现一个诈骗团伙的存在。这个诈骗团伙的“总部”在广东电白,有着严密的分工组织,第一级是“总指挥”,也是团伙主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全国各大城市某些个人信息,甚至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工作单位、职务等等私人信息,并从中物色有一定社会地位或经济基础的人为诈骗目标。手中有了这些资料,“总指挥”将信息分发给团伙第二级―――“业务员”, 这些业务员有数百人,每天负责打上百个电话,在电话里让对方揣测自己是谁,然后顺水推舟开始行骗。以出差在外,发生交通事故急需钱等等各种理由,骗取对方汇款到指定银行账号。行骗得手后,“总指挥”会通知“第三级”―――取款人前往取款。取款人是“总指挥”的亲信,他不直接与“业务员”联系,只单线联系“总指挥”。

经过近两个月侦查,近日,八卦岭派出所专案组在广东电白抓获该团伙一重要成员。在进一步侦查中,专案组发现,这种“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手法已经形成规模,估计有多个犯罪团伙以同样的手法在全国各大城市撒网,有时一天进账高达百万元。专案组查获了几大本个人资料,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等多个大城市居民信息,有的信息甚至详细到家庭住址、家庭人员情况,令人咋舌。

在破案中,福田警方陆续接到同样手法的诈骗案件,可见这一诈骗手法在深圳悄然出现。福田警方通过本报警示广大市民,在接到此类“猜猜我是谁”来电中,一旦对方提出求助汇款,一定要多方核实,不可贸然解囊。(记者沈小妮通讯员任冠元温现青)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编辑: 戴维
[snapback]1826950[/snapback]​





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现代版的梁山好汉.
一个电话去就能存钱给领导的,那钱来路一定不正.
 
真是太看得起电白人了,上次有人冒充我同学打电话到我家说我出了车祸,把我家人吓了一跳,还好有开手机,还解释了很久才相信我没出车祸,真是天杀的骗子。咒他全家出车祸死光光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