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中国式的教育是与反思 (1人在浏览)

爸爸的草鞋

博士生
注册
2012-12-18
帖子
1,484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可怕的中国式教育: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

侄子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
  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 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但他们没有分数,只有等级A。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
  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就开打!
  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我看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磨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是 2015年至2020年之间。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二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
  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嘛!银两都给了嘛!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怎样!
  人家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这是值得省思的部份。
看外面的教育,再看我们的教育。   
  老妈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带回了2套侄子的考试试卷,我很好奇,拿过来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我震惊了!这是什么狗屁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
  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学读书,有这么几道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 )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这2句。好奇的问侄子,这个不对??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一个东北人春天思念故乡,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么?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
  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X。
  但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么?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对比这两句,我也喜欢“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BAIDU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请用一句话说明“ π ”的含义。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说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
  两个人狂汗,问了侄子半天,他也没说明白,大概的意思是,标准答案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 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如果你觉得这种教育很无耻,就转吧,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呼吁改变,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
――致天朝教育

《有感于“ 可怕的中国式教育: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 》: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一定要从资源输出型、劳动力输出型社会转向智力输出型的创新型国家发展;国家未来必将从仿造、仿制转向发明、创造。这个转变得过程需要的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大家都知道苹果是美国的,但是苹果手机、电脑、Ipad只有设计图纸(而且是电子图纸)是在美国加州硅谷的总部完成,其他所有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原材料都是在美国之外的国家生产的。当然造成的环境污染、原材料输出、以及劳动工人的健康问题都留在了生产国家。创新的基础来源于我们下一代孩子,来自于他们的脑袋。
我们培养学生不是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会运用知识。知识就像金钱,你有再多的金钱,存在银行是没有用的,只有让钱流通起来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只有运用知识,才能创造财富,创造思想,创造更多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中国的教育永远是注重全面的,中国可以确实自豪地宣称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放在一家公司可以做任何职位,可惜,只可能是暂时填补空缺。
  古人云:“贪多嚼不烂。”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到最好,无疑是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上面,这才叫尽全力做一件事情,但是所有长辈都直接忽略这一点,他们说:“学生的事情不就是学习么?学习不就是一件事情么?”真是可笑,诺贝尔有学习奖么?诺贝尔有考试奖么?诺贝尔有全面发展奖么?事实是诺贝尔并没有设立这些奖项,诺比尔有化学奖,有物理奖,有文学奖,有各种各样的奖,但诺贝尔就是没有全面奖,原因很简单,全面发展的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在哪里?你既没有研究出什么对人类有益的,也没有做出什么对世界有益的,你只是全面发展而已,诺贝尔凭什么给你奖?
  语文老师上课时说:“真不知道你们在学什么,数学学到解析几何了是吧?搞不懂解析几何拿来干吗用,你们说以后要是做个数学方面的职业也就算了,要是以后就只要买菜用到数学,几何拿来干吗用?”同桌在旁边猛点头:“就是,我买个菜还要用三角函数不成?”语文老师说到这里,全班哗然,纷纷点头,我就笑了:“数学老师恐怕要哭了。”前座:“?她干啥哭?”我:“她这是影响工作- - 说得大家都没心思学数学了。”“噗……”同桌和前座两位猛笑。其实语文老师说的没错,身为语文老师,她肯定研究了不少古文,诸如“贪多嚼不烂”之类的话肯定看了不少。

全民反思,用心做好教育,因为我们有时候影响一代人的成长。任重,道远……
 
楼主原创么?历史总是在一次次的轮回,权力需要民众愚昧盲从,民众就真的会愚昧盲从。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民众开悟而难以管理,而是让民众愚昧而易于驯服。至于将来,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