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读书一得 (1人在浏览)

李樵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11-08-16
帖子
2,644
反馈评分
2
点数
0
人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书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在不实用而有趣这点上,觉得读史是一种消遣。

当读史读到一定程度时,凡事想得开、看得远、不会乱于眼前的光怪陆离,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超脱境界。

读书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汉朝的建国功臣,我说的是没有被刘邦整死的功臣,他们的后代都有一个差不多的结果,要么被灭族了,要么被流放了,要么被贬为庶民……

呵呵,为官为宦未必好过布衣韦带。

高处不胜寒啊!

读十年文革,进一步认识了文革的疯狂和它的恐怖、它的激进和它的愚盲,那山雨欲来的乌云压顶;那风骤京都的殊死角斗;那迷茫的庐山云雾以及塞外的荒漠黄沙・・・・・・

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官场厚黑,残酷的政治游戏,赢家几何?

时代在变,剧情不会变,做人,还是实在一些好,不能过于狂妄。此乃读史一得。




[attachmentid=325758]
 

附件

  • DSCN0206.JPG
    DSCN0206.JPG
    803.7 KB · 查看: 176
[attachmentid=325759]
 

附件

  • DSCN0205.JPG
    DSCN0205.JPG
    761.9 KB · 查看: 173
推荐几本书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

《历史哲学》黑格尔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文革虽已过,但文革思维还没有完全清理。我们要好好反思。就像德国反思纳粹一样。
现如今,我们除了反思外,更要普及民主自由的思想
 
正史,国内的,连七减一五减一都不敢面对;
野史,类似什么轮子的大X远,添油加醋,阴谋论连篇;

所以,不喜历史书,喜欢现实和未来
 
历史多为胜利者或某一利益代表者所书写,历史是娼妓,谁都可以往她脸上涂脂抹粉。所以每每读到春秋时期太史公秉笔直书、弟兄三人都被崔杼杀害的事,总忍不住欷[。
 
QUOTE(9527369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11:33 AM)
推荐几本书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

《历史哲学》黑格尔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snapback]3632029[/snapback]​


感谢你的推荐
face3.gif


《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我没看过,按书名推测,大概是反映中国人的饥民心理、饥民人格、什么都吃,什么都敢吃的“虐食”现象吧?!

国人的饮食,尤其是高官们的饕餮大餐,确实够残忍,确实要走出“民以食为天”的怪圈。这个基本观点我是支持的。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也有看过,但不是你提的这本。我认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强调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显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辩证法,而我信奉辩证唯物主义,诚属道不同也,故不想将“黑”学作为消遣读物。

谈到外国文学,我比较推崇的是意大利的薄伽丘、法国的巴尔扎克;美国的马克吐温和俄国的契科夫。

薄伽丘的《十日谈》虽是短篇集,但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值得一看。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句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是今天中国的现实写照!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的辛辣与幽默,同样体现在天朝所谓的民主上。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借幽默,栩栩如生地勾画出舞台上所谓正人君子扮演者的滑稽百态,给黑暗的官场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曝光,使政客们的丑态一览无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无论古今中外,官场的角斗无异于古罗马的斗兽场!大小百官在官场上的千般丑态,万般嘴脸,无一不在马克・吐温或褒或贬的挖苦中跃然纸上,可谓短篇中的精品。

契诃夫作品大气、简练、朴实,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QUOTE(东澳夕照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12:29 PM)
政治是残忍,都是为了权和利。
[snapback]3632045[/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在我看来,政治是政治家们玩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把戏,无所谓对与错、干净与肮脏,都是为了自家的权和利,“胜者为王败者寇”是颠扑不破的规律。

但在道德层面上,政治是残酷和肮脏的,刘少奇之死、林彪之死、江青之死,有哪个真正是为了国家利益?说破了,都是为了自家利益,或明争或暗斗,官场的丛林法则更可怕,更恐怖!
 
QUOTE(byronroy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03:18 PM)
正史,国内的,连七减一五减一都不敢面对;
野史,类似什么轮子的大X远,添油加醋,阴谋论连篇;

所以,不喜历史书,喜欢现实和未来
[snapback]3632111[/snapback]​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历史书不奇怪,但史历史是曾经的存在,现实是历史演绎,两者不仅不能割裂,就是孤立的看待历史事件。也是不科学的。

这是俺的肤浅见解,望勿怪。
 
QUOTE(有钱贪酒吞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02:15 PM)

文革虽已过,但文革思维还没有完全清理。我们要好好反思。就像德国反思纳粹一样。
现如今,我们除了反思外,更要普及民主自由的思想
[snapback]3632087[/snapback]​



在中国历史上,文革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好得很”,也有人说“糟得很”,形同水火,俺不予置评。但其中的愚盲,其中的血雨腥风,确实要反思,而如何反思应该是个大问题。

记得文革结束不久,文坛出现一股反思风,是借“伤痕文学”讲述式反思。

我看过广东作家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和湖南作家古华的《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

这些作品,都把一场灾难之后诉苦作为反思的自然起点,如《在小河那边》,主人公严凉与穆兰受尽了折磨,他们在小河边相识并相爱结合了,幸福似乎降临在他们头上时,他们却发现两人竟然是姐弟关系!

作者的用心很明显:

历史把他们分开,历史又无情地捉弄了他们!

文革已成为历史,对待历史问题进行反思,不应是阶段性反思,更不是为我所用的实用式反思。

说到这里,不妨借用一下作者通过“穆兰”的口,呼出的一连串质问:

“我们的国家这十年遭到一场大灾难,这是为什么?如果仅仅因为林彪、‘四人帮’,那些野心家又是怎么爬上去的?让他们当权,问过人民的意见没有?”

窃认为,这才是反思的终极目的。
 
QUOTE(李樵夫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07:11 PM)
感谢你的推荐
face3.gif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也有看过,但不是你提的这本。我认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强调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显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辩证法,而我信奉辩证唯物主义,诚属道不同也,故不想将“黑”学作为消遣读物。

谈到外国文学,我比较推崇的是意大利的薄伽丘、法国的巴尔扎克;美国的马克吐温和俄国的契科夫。

薄伽丘的《十日谈》虽是短篇集,但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值得一看。


[snapback]3632208[/snapback]​



同是喜欢读书的人,不客气。

细看了你拍的书籍,于是推荐三本书籍,《食文化的批判》基本上如你所言,但如果再联系上《人论》,作上下集看,就层层推进,入木三分了。

历史,少读正史跟野史,一般都是读传记。推荐黑格尔,是因为觉得他对中国的讲述别具一面,可联系禁书《河殇》互相参照,肯定别有滋味。

于唯物唯心,前两年以前基本是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这两年出外游走,则不敢这么坚定的说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了,但还是会说自己是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这世界真的很美丽,美到牛顿用了三十年去研究上帝的存在,美到一切的运行都是这么的神奇,有如神迹。一物之外必有一物包围,反之去推理亦然。外面何物?里面何物?

西方文学,尤喜《老人与海》《野性的呼唤》《人性的枷锁》,《十日谈》是近期计划看的。好书齐欣赏,共勉。
 
文革,如果联系起维新,五四,新生活运动,台湾49年到现在的历史,76和90年这段时间的国内历史一起读,会更有意思。

更可以联系朱子的理论,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有日本对儒家的论述,就更有看头。
 
QUOTE(李樵夫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07:34 PM)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历史书不奇怪,但史历史是曾经的存在,现实是历史演绎,两者不仅不能割裂,就是孤立的看待历史事件。也是不科学的。

这是俺的肤浅见解,望勿怪。
[snapback]3632214[/snapback]​




不要谦虚。论坛是自由之地。

我不过很肤浅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被美化或丑化的看法而已。
 
QUOTE(小小的小孩 @ 2014年04月20日 Sunday, 04:30 PM)
历史多为胜利者或某一利益代表者所书写,历史是娼妓,谁都可以往她脸上涂脂抹粉。所以每每读到春秋时期太史公秉笔直书、弟兄三人都被崔杼杀害的事,总忍不住欷[。
[snapback]3632140[/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赞同这个观点,历史不等于历史的本来面目。

古往今来,多少君主、掌权者、领导阶级,为了自己的某种目地,屠杀、强制更改历史的记录,在一些赶尽杀绝的手段下,将历史重新“打扮”“整容”、“包装”一层又一层,被掩上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灰尘,更多的是人为的“胭脂粉墨”。久而久之,原始的历史长什么样已经无从知晓。远的不说,就说1972年9月13日“林彪之死”和1976年10月6日逮捕“四人帮”,有谁知道真相?又有谁能说个所以然?见诸报端那些是真S吗?

当然,让有良心、负责任的史学家违心治史,他们可能宁愿选择死!可惜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只有一个司马迁!
 
完全看完的外国名著,惭愧的很,就是在高中时读完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当时之所以选择它,只因它很短,好像100页不到。但与大马林鱼博斗、对峙了三天三夜(好像是差不多这样吧)的老人给我带来震撼真的是太大了。虽然最后,大马鲛鱼最终给鲨鱼给食到剩下一副鱼骨,老人一没所获,只有一身的疲惫,和别人的嘲笑,说他失败者,没人知道,老人才是一名真正坚强、永不屈服的人,他,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那些嘲笑他而不敢下大海捕鱼的人。

多少年以后,每每都令我感动不已。深深佩服他那种永不屈服、勇敢面对重重困难的精神。
 
海明威只靠此著即可不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