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又是一道二年级的数学题 (1人在浏览)

123

副教授
注册
2004-10-29
帖子
2,053
反馈评分
2
点数
61
年龄
36
请教一下数学老师,谢谢!

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
下面的一道数学题,他的孩子用另种方法做了,老师说做错了,不给分(哪个学校的老师就不方便说了)。问能不能这样子解答。


原题:
两条相同长度的彩带,都是2米长。第一条用去60厘米,第二条用去35厘米,问:剩下的哪条比较长?长多少?

孩子用了两种方法,然后把第二种写在作业上:

1) 200-60=140cm 200-35=165cm 165-140=25cm

2) 60-35=25cm
孩子的解析是:相同长度的彩带,用去多的那条剩下肯定是短的,短的数量肯定就是用去比别人多的那部分数量。
 
计算过程没有 作为老师的 应该说可以认为你是猜测得来的结果

小学生嘛 应该要多学习些基本功为好吧
 
孩子的第一种方法是对的

第二种方法的“解析”也是对的,但这不是填空题,要有个推导过程的,要教会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并没有错。

不过老师不加解析就一个交叉,别说孩子不服气就是当家长的楼主也不服气啊。
 
用第二条方法你就算啦
虽然这样找出答案最快
但你没有过程,,,,,
 
老师的水平如何,请入侵者进来评论评论。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2:49 PM)
孩子的第一种方法是对的

第二种方法的“解析”也是对的,但这不是填空题,要有个推导过程的,要教会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并没有错。

不过老师不加解析就一个交叉,别说孩子不服气就是当家长的楼主也不服气啊。
[snapback]3546599[/snapback]​


说得好!

也应该表扬小孩的认真
 
孩子已经懂得正向的思路了,分数已不重要。但
只是为这个孩子能从反方向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的刚萌芽的积极性被老师一个红叉打碎而感到恐惧和心痛而已。
 
QUOTE(123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2:24 PM)
请教一下数学老师,谢谢!

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
下面的一道数学题,他的孩子用另种方法做了,老师说做错了,不给分(哪个学校的老师就不方便说了)。问能不能这样子解答。
原题:
两条相同长度的彩带,都是2米长。第一条用去60厘米,第二条用去35厘米,问:剩下的哪条比较长?长多少?

孩子用了两种方法,然后把第二种写在作业上:

1) 200-60=140cm 200-35=165cm 165-140=25cm

2) 60-35=25cm
孩子的解析是:相同长度的彩带,用去多的那条剩下肯定是短的,短的数量肯定就是用去比别人多的那部分数量。
[snapback]3546589[/snapback]​


 
QUOTE(123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2:24 PM)
请教一下数学老师,谢谢!

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
下面的一道数学题,他的孩子用另种方法做了,老师说做错了,不给分(哪个学校的老师就不方便说了)。问能不能这样子解答。
原题:
两条相同长度的彩带,都是2米长。第一条用去60厘米,第二条用去35厘米,问:剩下的哪条比较长?长多少?

孩子用了两种方法,然后把第二种写在作业上:

1) 200-60=140cm 200-35=165cm 165-140=25cm

2) 60-35=25cm
孩子的解析是:相同长度的彩带,用去多的那条剩下肯定是短的,短的数量肯定就是用去比别人多的那部分数量。
[snapback]3546589[/snapback]​
 
第二种解法也是对的。因为孩子的解题思路合乎逻辑,他的计算过程符合其思路。
思路不同,计算的过程自然也就不同。不能以他的计算过程不符合某一种思路为由否定其正确。
这孩子非常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赞!
 
QUOTE(123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3:55 PM)
孩子已经懂得正向的思路了,分数已不重要。但
只是为这个孩子能从反方向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的刚萌芽的积极性被老师一个红叉打碎而感到恐惧和心痛而已。
[snapback]3546618[/snapback]​



平庸的老师在扼杀一个天才。
 
如果这个孩子的解答有解析的话,我觉得这个孩子以后肯定了不起,老师应该在班上表扬这个孩子。
 
孩子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本身就是一种分析过程,竟然还有人认为没有推理过程算是错,真是奇葩!这孩子就是对老师有所怀疑,或者说是对这样一种人的怀疑才用了两种方法的,否则,这小孩就直接用了最简的第二法!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2:49 PM)
孩子的第一种方法是对的

第二种方法的“解析”也是对的,但这不是填空题,要有个推导过程的,要教会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并没有错。

不过老师不加解析就一个交叉,别说孩子不服气就是当家长的楼主也不服气啊。
[snapback]3546599[/snapback]​


如果你是老师,如果你是我孩子的老师,我第一个请求调班。“第二种方法的‘解析’也是对的,但这不是填空题,要有个推导过程的”,这是什么话什么解析也是对?要什么推导过程?
 
感觉这位老师的水平有限,比不上这个学生,更不懂教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能想出第二种解法,说明孩子逻辑思维能强,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二年级就有这样的思维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很多老师都是死搬硬套,只要求学生的书面过程,忽视了思维过程,其实学数学,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
 
QUOTE(远程南瓜锤 @ 2013年05月28日 Tuesday, 02:49 PM)
孩子的第一种方法是对的

第二种方法的“解析”也是对的,但这不是填空题,要有个推导过程的,要教会孩子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并没有错。

不过老师不加解析就一个交叉,别说孩子不服气就是当家长的楼主也不服气啊。
[snapback]3546599[/snapback]​


我觉得孩子已在文字论述中说明了他得出结论的根据:同样长,用去多的剩下少,用去少就剩下多。从他的文字表述中已看到他的思维很清晰了,因此应该给他满分。
 
QUOTE(铺路石 @ 2013年05月29日 Wednesday, 12:11 AM)
现在很多老师都是死搬硬套,只要求学生的书面过程,忽视了思维过程,其实学数学,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
[snapback]3546760[/snapback]​



是的,曾记得某位计算机老师跟我们说过,“哪种语言都无所谓,算法才是王道。”

同样是操作系统,ios的算法就比其他系统的算法更加简练、实用,所以成就了iphone。
 
第二种解法其实运用了一条公理,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商越小。第二种解法是最好的方法。
 
证明过程中公理可以不写出来,所以孩子是对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