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冼夫人是电白人还是高州人? (1人在浏览)

当然是电白人。谁不信,叫他到电白霞洞冼太夫人历代墓葬群看看
 
那里出生就是那里人。杨副市长我想说他不是电白人 也不可能。
 
应该说是电白人,但冼夫人那年代当时高州府管辖的地段很宽,因此史记上可能只写她是高州人,就象现在那样电白很多老板在外面人家都只说是茂名人。
我们的电白一中原址是现在的电城四中,有很多好的东西是旧一中的历史,但都会说是电白一中什么什么的,绝对没人说是四中的,可能不好的方面就会说是四中的。
 
据历史说,她是电白的电城人,之后嫁给高州长坡旧城冯氏的人.
 
在不远的年代,电白是属于高州府的,现在好玩多了。
ha.gif
 

附件

  • post-20757-1234927506_thumb.jpg
    post-20757-1234927506_thumb.jpg
    45.8 KB · 查看: 131
  • post-51758-1234928911_thumb.jpg
    post-51758-1234928911_thumb.jpg
    22.9 KB · 查看: 117
  • post-20757-1234927508_thumb.jpg
    post-20757-1234927508_thumb.jpg
    23.9 KB · 查看: 145
  • post-20757-1234927509_thumb.jpg
    post-20757-1234927509_thumb.jpg
    29.8 KB · 查看: 121
  • post-51758-1234928862_thumb.jpg
    post-51758-1234928862_thumb.jpg
    26.7 KB · 查看: 131
长坡电白旧城遗址的变迁

■冯守伦

电白郡(县)城遗址,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是高州市目前已查明的最古老的城池,也是我市北面最大的村庄,有五千多人口,大部分是冯冼家族的后裔,所以又叫冯家村,现有5000多人口,它始建于南朝梁代大通中(公元530年),废于明成四年(公元1468年),其间经历了938年。1994年,旧城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1979年《辞原》修订本3335页记载:“电白,县名,属广东省,汉高凉县地,南朝梁于此置电白郡,随降为县。故城在今广东省茂名县东北(今长坡旧城),明清皆属高州。”又据《高州府志》记载:“梁平俚垌置高州”又折“海昌置电白郡”。其时,高州州治及电白郡均同设长坡镇旧城村。后高州治才迁至高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州治又从高凉县移至良德县;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高州治再从良德县城移至电白县城(即旧城)至此,电白县治便一直与高州州治同设于旧城,故旧城也称高州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为高州路,路治设在高州旧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高州路改为高州府,府治也设在高州旧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高州府迁至茂名县城(今高州城)。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电白县治从高州旧城迁至神电卫(今电白县电城镇),电白旧城便降为堡,也称旧城。从此,高州(电白)旧城便结束了延续近千年的州(县)级建制的历史。
关于高州(电白)旧城迁徙的原因,据旧府志说:“县在万山中,逼近云炉大桂等贼巢,明成化四年,佥事陶鲁以山寇云扰为由,奏请朝廷始迁县治神电卫,废旧县为堡。”高州(电白)旧城作为州(县)级城市建制虽已结束,但其城市(土城)的遗址仍然清晰可辨。它是广东南路地区的古城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高州(电白)旧城遗址东靠宝鸭山,西北接石骨河,南面有龙修、云炉三官山屏障,南面有木马河缓缓流过,整个旧城恰似一个盆地,土地开阔,地形平坦,水陆交通方便,是理想的建城之地。
旧城城墙内、外两重,呈回字形结构,内、外城之间是西城壕(即护城河),内、外城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南、东、北三面距离较宽(约80米),而西面两城相距仅30米,原来城墙都是用黄泥夯筑而成,两边夹以成砖。解放初,土城还保持得较完整,北段和东、西段的上半段泥城墙还基本保存的有6米高、10米宽,但公社化后,上级号召开荒扩种,生产队建队屋,社员建房屋,挖城砖建墙脚等把内、外城墙破坏得面目全非,仅西北段还保存得较好。
因为旧城是广东南路的古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94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件规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外城墙外皮或城墙残基外侧起向外延伸30米;……”但当时并未引起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毁城墙及掘平城墙建房仍时有发生,直到2000年,茂名、高州二级人大召开会议,许多代表批评了这种破坏文物现象,建议加快做好旧城遗址的修复工作,引起了茂名、高州两级人大政府的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并邀请国家及省有关专家论证,设计出维修方案,报省批准,于2000年开始征地,建城楼,修复二段城、墙东门垌鬼窑、凉亭三处工程先后动工,在县文化部门,旧城冼太庙管委的协助下,第一期工程已胜利完成,建好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城楼一座,修复城墙二段,长280多米,宽12.2米、高6.5米,凉亭一座;为了加快旧城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亲自挂点旧城,茂名市的高州市许多单位都来帮助旧城办实事,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旧城的建设,现在已经在建的项目有一条进村环村硬底化公路,一项水利硬底化灌溉工程一条商业走廊,学校门楼改造工程等。
旧城冼太庙是全国始建置代最早的冼太庙,冼夫人与冯宝结婚后,便在旧城建造村落与冼夫人定居,因此旧城又称冯家村,冯盎任高州刺史,旧城又成了冯盎居政合一的地方。冼夫人逝世后,便在旧城建立庙宇,奉祀冼夫人,因此旧城冼太庙便成了高州地区至全国最早建立的冼太庙,也一向是官府置办管理的冼太庙。由于盗贼充斥,府治迁茂名(今高州),县治迁神卫(今电白电城),冼庙也随之南迁,并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由高州知府石简倡议建成高州冼太庙,但直至“嘉靖年,官祭尚重旧庙。”又据县志记载:“冼夫人庙在旧电白宝山下,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知府欧阳烈访旧址重建,每岁遗府官致祭,有城壕教场两处,开垦因租及马踏石圩租,以供祭事。”现在旧城南门外,旺利圩对面,还有马路地,官会地的旧址,旧城冼太庙主体建筑共分三进,面阔18.8米,进深36.35米,分前、中、正三殿,各殿之间有天井相隔,正殿中间是冼夫人及两个侍女的雕像。右侧还悬挂着一对铜鼓,显示了冼夫人行使权力的尊严。正殿上方悬挂有“谯国夫人”四个大字的嘉封匾,中殿悬挂着清代同治皇帝赐封“兹祜”的敕封匾。前殿的大门上方是“冼太庙”三个大字,大门两边是:“恩施领表,纲目三书;威镇边疆,流芳百世”的对联,庙门口是一对石狮子。
在冼太庙的西侧,是冯宝公祠,是兴建于明代的一座古建筑,也是三进结构,这座建筑是为纪念高凉太守冯宝而建的。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各地冯氏宗亲的支持下得以重建。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珍贵的文物遗产。
 
说是电白人,不错,因为她出生在电城,娘家就在电白。说她是高州人,也不错,因她嫁到高州了,婆家在高州。就象电城妹嫁到观珠,你说她是电城人不错,说她是观珠人也不错一样。
 
如果这个都失去,那电白还有什么?
 
杨副市长的故乡。
 
QUOTE(盼盼门业粤西总代理 @ 2012年04月08日 Sunday, 10:01 PM)
如果这个都失去,那电白还有什么?
[snapback]3345172[/snapback]​


有生佬!
 
冼夫人死后,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今广东省电白县山兜丁村),至今墓园尚存。冼夫人的故里及墓葬地,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历代方志都有记载。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兹编电白列女,惟以谯国夫人始。”清道光《广东通志》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丁村。”明万历《高州府志》载:“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清乾隆《高州府志》载:“山兜娘娘庙,在丁村,即谯国夫人故里。”清道光《电白县志》载:“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丁村。”这是关于冼夫人故里的记载。关于冼夫人的墓葬所在地,清乾隆《高州府志》载:“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五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子城,茔基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尺,碑佚,鉴石P劣檀妫离坟一十八丈,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修。”明嘉靖黄佐编《广东通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清《广东考古辑要》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电白县,北山遗址犹存。《寰宇记》云:‘电白县冼氏墓,高凉人,乳长七尺。’”清道光《广东通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清光绪《高州府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清《重修电白县志》载:“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丈,碑佚,P劣檀妫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2008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专栏“冼夫人故里”解说词中指出:“根据《隋书》记载,冼夫人于隋朝仁寿初年去世,按照俚人的习俗,葬在了自己的出生地电白县山兜丁村,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准确找到了地图的位置。”
 
吴川,阳江都属于高州府管的吧~
那冼夫人的老公是谁啊,高州佬?
 
冼夫人是高州人,我们应该高兴,因为高州人就是韩国人。
冼夫人出生在电白,单位在高州,社保应该在高州。
 
QUOTE(lianwu779 @ 2012年04月08日 Sunday, 10:51 PM)
冼夫人死后,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今广东省电白县山兜丁村),至今墓园尚存。冼夫人的故里及墓葬地,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历代方志都有记载。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兹编电白列女,惟以谯国夫人始。”清道光《广东通志》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丁村。”明万历《高州府志》载:“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清乾隆《高州府志》载:“山兜娘娘庙,在丁村,即谯国夫人故里。”清道光《电白县志》载:“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丁村。”这是关于冼夫人故里的记载。关于冼夫人的墓葬所在地,清乾隆《高州府志》载:“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五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子城,茔基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尺,碑佚,鉴石P劣檀妫离坟一十八丈,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修。”明嘉靖黄佐编《广东通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清《广东考古辑要》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电白县,北山遗址犹存。《寰宇记》云:‘电白县冼氏墓,高凉人,乳长七尺。’”清道光《广东通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清光绪《高州府志》载:“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失,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清《重修电白县志》载:“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丈,碑佚,P劣檀妫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2008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专栏“冼夫人故里”解说词中指出:“根据《隋书》记载,冼夫人于隋朝仁寿初年去世,按照俚人的习俗,葬在了自己的出生地电白县山兜丁村,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准确找到了地图的位置。”
[snapback]3345205[/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QUOTE(论坛杰出人物 @ 2012年04月09日 Monday, 08:02 AM)
高州佬无耻!
冼夫人出嫁后,很多时间生活在霞洞,高州佬还要抢?
[snapback]3345262[/snapback]​


确实很无耻,高州佬曾经到山兜丁村准备偷冼夫人的墓碑,好彩被村民发现了,才未被偷去。
 
QUOTE(实话实说 @ 2012年04月08日 Sunday, 07:43 PM)
当然是电白人。谁不信,叫他到电白霞洞冼太夫人历代墓葬群看看
[snapback]3345091[/snapback]​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