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沙琅镇“三月三文化节”征对 (4人在浏览)

注册
2009-03-09
帖子
4,928
反馈评分
179
点数
101
学习一下,不知道可以不?
tongue.gif


沙琅四季千寻锦
新城三月万空巷

沙琅四季千寻锦
古镇一载别洞天
 
这个出句空洞无物,既无意境兼且俗气,逻辑性不强,是沙琅近年最差之出句,不值一对.
 
这么没文化.我来.

沙琅四季千寻锦

霞洞豆饼万家香.
绝句!
 
沙琅四季千寻锦
水东芥菜好好吃
 
请问楼主:“千寻锦”啥意思?鄙人才疏学浅,实在费解。我认为,对联是一种语言艺术,可状物、言志、抒情,但要让人能看懂,理解了才有美的享受。
 
QUOTE(byronroy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8:16 AM)
没看明白出的对
[snapback]3333634[/snapback]​



沙琅四季千寻锦

注:寻,量词也,长度单位;千寻,很长也;千寻锦,很长很长的锦也。

总的意思应该是:沙琅很美,四季如锦,一匹很长很美的锦。
 
QUOTE(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12:27 AM)
学习一下,不知道可以不?
tongue.gif


沙琅四季千寻锦
新城三月万空巷

沙琅四季千寻锦
古镇一载别洞天
[snapback]3333553[/snapback]​


呵呵,人家好端端地一个上联,愣是让你对了个惨不忍睹。

对联,平对仄,仄对平,有格律方为对也。

四季对三月,季跟月、锦跟巷都是仄声,试问如何对得起?

这叫“对不起”!
 
QUOTE(孔子老婆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10:14 AM)
沙琅四季千寻锦

注:寻,量词也,长度单位;千寻,很长也;千寻锦,很长很长的锦也。

总的意思应该是:沙琅很美,四季如锦,一匹很长很美的锦。
[snapback]3333672[/snapback]​


千寻  【拼音】:qiān xún   【释义】: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出处一】: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例句】: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醭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纤》诗:“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释义二】: 寻寻觅觅,不断探索。形容人处于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精神状态。-----我理解为沙琅人民时时刻刻都在探寻美好的生活。
 
QUOTE(李樵夫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9:55 AM)
请问楼主:“千寻锦”啥意思?鄙人才疏学浅,实在费解。我认为,对联是一种语言艺术,可状物、言志、抒情,但要让人能看懂,理解了才有美的享受。
[snapback]3333665[/snapback]​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

千寻,在古诗词里是很普通的数量词。
不懂的字,可以查汉典或百度。

诗歌对联不一定要明白如话。
白居易诗成先读给老妪听,她不懂则改,但白诗最经典却正是《长恨歌》与《琵琶行》,皆为老妪听而不懂者。

李白的《静夜诗》与《早发白帝》明白如话,妙诗,然其《蜀道难》难懂,亦名诗。

有些诗歌就是故意不让你看懂的,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等,但谁敢说其不是诗好?

对联或与诗歌同理,不必求人尽懂。
 
那天是我家年例,三月三。。。
 
QUOTE(心情医生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1:06 PM)
沙琅四季千寻锦

龟城十载百业旺
[snapback]3333762[/snapback]​


face3.gif
 
QUOTE(孔子老婆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10:17 AM)
呵呵,人家好端端地一个上联,愣是让你对了个惨不忍睹。

对联,平对仄,仄对平,有格律方为对也。

四季对三月,季跟月、锦跟巷都是仄声,试问如何对得起?

这叫“对不起”!
[snapback]3333676[/snapback]​


我的不太同意你的看法。
这说明中国天生就有对联的天赋。
没有经过格律训练的都知道名词对名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
至于要对得工,如天文对时间,天文对地理,还要另外学的。
我倒是觉得那个朋友有天资。
他只是对格律并不了解。
对联的格律似乎并不复杂,只要学几个小时就能搞懂了。
甚至说对联本身 的格式,半个小时就能弄明白了。
对联最难的不是格律,是意境,要炼字。
我不同意你这样批评一个对对联不了解的人。
 
QUOTE(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12:27 AM)
学习一下,不知道可以不?
tongue.gif


沙琅四季千寻锦
新城三月万空巷

沙琅四季千寻锦
古镇一载别洞天
[snapback]3333553[/snapback]​


是千寻还是千层?
朋友告诉我是“千层”。


说点格律知识,班门弄斧。

老四声平上去入:
平为平声;
上去入为仄声。

新四声(普通话):
一二为平(听说是老声中的平分为阴平和阳平)
三四为仄。

老四声的入声字如“德、宅、泽、福、菊”等在新四声中转为平声,但是电白仍以老四声为准。全国竞赛时,用新四声(即古入声用为今音平声时要注明“今音”字样)。

七字对联一般的格律一般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里的字可以灵活,一三五灵活,二四六分明,但旧标准要避三平尾、三仄尾与孤平孤仄,现在的标准听说宽了,不忌孤平孤仄了。
上联尾一般是仄尾,
下联一般是仄尾。(下联尾为平,你的“巷”字仄声,为下联尾犯忌。)
 
我听说有至少有三副上平下仄的的特殊对联:
一、岳麓书院门联
唯楚有材;
于斯为盛。
二、泰山壶天阁对联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三、电白忠烈侯祠联
宋代忠臣;
黄家烈祖。
 
QUOTE(聚福楼主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8:42 PM)
我的不太同意你的看法。
这说明中国天生就有对联的天赋。
没有经过格律训练的都知道名词对名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
至于要对得工,如天文对时间,天文对地理,还要另外学的。
我倒是觉得那个朋友有天资。
他只是对格律并不了解。
对联的格律似乎并不复杂,只要学几个小时就能搞懂了。
甚至说对联本身 的格式,半个小时就能弄明白了。
对联最难的不是格律,是意境,要炼字。
我不同意你这样批评一个对对联不了解的人。
[snapback]3334013[/snapback]​


本人讲究丁是丁卯是卯,不对就不对。

这下联本人暂时还没想出来,呵呵,就看你的了。
 
QUOTE(聚福楼主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9:00 PM)
是千寻还是千层?
朋友告诉我是“千层”。
说点格律知识,班门弄斧。

老四声平上去入:
平为平声;
上去入为仄声。

新四声(普通话):
一二为平(听说是老声中的平分为阴平和阳平)
三四为仄。

老四声的入声字如“德、宅、泽、福、菊”等在新四声中转为平声,但是电白仍以老四声为准。全国竞赛时,用新四声(即古入声用为今音平声时要注明“今音”字样)。

七字对联一般的格律一般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里的字可以灵活,一三五灵活,二四六分明,但旧标准要避三平尾、三仄尾与孤平孤仄,现在的标准听说宽了,不忌孤平孤仄了。
上联尾一般是仄尾,
下联一般是仄尾。(下联尾为平,你的“巷”字仄声,为下联尾犯忌。)
[snapback]3334018[/snapback]​

: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QUOTE(聚福楼主 @ 2012年03月08日 Thursday, 09:00 PM)
是千寻还是千层?
朋友告诉我是“千层”。
说点格律知识,班门弄斧。

老四声平上去入:
平为平声;
上去入为仄声。

新四声(普通话):
一二为平(听说是老声中的平分为阴平和阳平)
三四为仄。

老四声的入声字如“德、宅、泽、福、菊”等在新四声中转为平声,但是电白仍以老四声为准。全国竞赛时,用新四声(即古入声用为今音平声时要注明“今音”字样)。

七字对联一般的格律一般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里的字可以灵活,一三五灵活,二四六分明,但旧标准要避三平尾、三仄尾与孤平孤仄,现在的标准听说宽了,不忌孤平孤仄了。
上联尾一般是仄尾,
下联一般是仄尾。(下联尾为平,你的“巷”字仄声,为下联尾犯忌。)
[snapback]3334018[/snapback]​


多谢指教,
smile.gif
以后多学习对联知识,争取做个及格学生。“上去入”旧标准要避三平尾、三仄尾与孤平孤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中,第一声是平声,二、三、四声是仄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百度
 
QUOTE(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 2012年03月09日 Friday, 12:28 AM)
多谢指教,
smile.gif
以后多学习对联知识,争取做个及格学生。“上去入”旧标准要避三平尾、三仄尾与孤平孤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snapback]3334096[/snapback]​


每联的末三字都是平声,为三平尾;末三字皆仄,为三仄尾。
2007茂名荔枝节对联:
出句:贡荔奇珍妃子笑
对句:园坛某某将军吟(冠军对句,某某那里我忘记是什么字了)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将军吟就是平平平,三平尾或称三平脚。虽然有人力挺是将(JIANG4)军吟,但大多数人仍认定为三平尾。

孤平孤仄的情况比较复杂。
最简单的说法是除了末字(即句脚)仄或平外,只有一字是仄或平,称为孤仄或孤平。

常见的是这样的:

上联:平平平仄平平仄
这是孤仄,除了句脚必要的仄字外,第四字也是仄,这就是孤仄。
下联:仄仄仄平仄仄平
这是孤平,除尾字必要的平与第四字平外再无平声,因此这样缺乏音乐性,读来很不爽,为古人所忌。
不过,如果上联孤仄,下联孤平,则可以为拗救。
拗救还有一些情况,不说了。

因此,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严谨的,一三五不是随意不论,要考虑一三五互救,不能出现孤平与孤仄及三平三仄脚的情况。
我认为“一三五灵活,二四六分明”。

电白对联界长者廖梦仙先生说:按传统的玩法,孤平孤仄应该尽量避免,但是用典和无字能代时,则允许孤平出现,为什么?诗联有原则:不以律害意。
在赌对时,同样出现过孤平对句获大奖的,原因就是用典,因无字可代。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