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求解:如何称呼妻子的姐妹夫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一个小学问题:如何称呼妻子的姐妹夫?
也就是两姐妹的丈夫之间如何称呼,电白人呼偷狗(或音涛搞),但这是地方俗称,不足为奇。
然后,坐礼房时的称呼才奇怪:
乔兄乔弟!
老学究说来源于孙策(大乔之夫)和周瑜(小乔)的关系,乔兄乔弟就是指两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这种落款可谓源远流长。
说起来有意思,但是查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的《古代汉词典》和百度词典及汉典网,乔字竟无此表示人际关系的词义!
令人大跌眼镜!

查汉典,电白人称为乔兄弟的关系应该称为襟兄弟,称“连襟”什么的。
汉典这样解释:
3.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襟。
又说:(4) 连襟的省称。本人与妻子的兄弟或姐妹的夫婿间的关系或两婿相称 [brothers-in-law]。如:襟兄(对妻姊之夫的称呼);襟联(连襟)
百度上搜索到:
为什么姐妹的丈夫互称为连襟
2011-7-20 19:50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14次
2011-7-20 20:11
最佳答案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称为"连襟"。这个称谓最早见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一位当地的李姓老翁很合得来,经常相邀小聚,几碟小菜,数杯浊酒,谈天说地,煞有趣味。如果几天未见面,还要互致书信,以慰思念之情.后来细一序论,两家还是拐弯摸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个时期,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临别之时,诗人忆起两人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和笃厚的友情,许多感慨涌上笔端,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 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事成之后,洪迈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 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了。

因此,电白人说的乔兄乔弟,其实应该称为襟兄弟。
我在百度上还搜索到一种说法:襟兄(弟)用以称人,自称为妹夫(或姐夫),好象是这样。

但是,这样写,电白老学究就会笑话了!
电白帖式称襟兄弟其实是姐妹的儿子之间的称呼,这在全国通称为表兄弟。

电白人说的表兄弟只限于兄妹(或姐弟)的儿子之间,不包括姐妹之间的关系,看来,内外有别。姑舅之间,舅是内人;两姨之儿女全是外人,因此不说表。
电白人将关系分得太清晰了!但是与全国通行说法不一致!

再概括来比较一下:
姐妹的丈夫之间,电白人呼乔兄弟(传源于东吴孙策与周瑜),全国通用为襟兄弟(起于北宋洪迈)
姐妹儿子之间,电白人称襟兄弟,全国通称为表兄弟。
兄妹(姐弟)的儿女间电白和称为表兄弟,全国一致。

总结陈词:电白人将全国的襟兄弟称为乔兄弟,将两姨的儿子称为襟兄弟,以此和兄妹(姐弟)的儿子间的表兄弟关系区别开来。
因此,乔的关系是电白人特有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无这种说法。但将姐夫与妹夫之的关系称为襟兄弟,放到外省外地,恐出笑话。

我没有《辞海》,也不了解其他地方的风俗,在这里说下,期待明人指点。
 
呵呵,如果再认真搞好点,我似乎在研究电白民俗了。
 
偷狗~~~广州话是不是叫 老钦 ?
 
怎么那么婆婆妈妈的?干脆直呼其名得了!省事!
 
“姐妹儿子之间,电白人称襟兄弟,全国通称为表兄弟。”此事我不认同,或者是“湖海山人”那边有这说法吧!霞洞人姐妹的儿女之间的称呼为“俩表”,这不是和全国的通称一样吗?应该是电白也有区别。但你要记得,电白的黎话是以霞洞为正统哦!
 
QUOTE(zhx004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07:55 PM)
偷狗~~~广州话是不是叫 老钦 ?
[snapback]3276687[/snapback]​


不是,广州话叫“老襟”,“钦”和“襟”广州话是不同音的。
 
QUOTE(东澳夕照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08:03 PM)
“姐妹儿子之间,电白人称襟兄弟,全国通称为表兄弟。”此事我不认同,或者是“湖海山人”那边有这说法吧!霞洞人姐妹的儿女之间的称呼为“俩表”,这不是和全国的通称一样吗?应该是电白也有区别。但你要记得,电白的黎话是以霞洞为正统哦!
[snapback]3276692[/snapback]​


感谢提醒,我们话都是说“表”。
其实我的标题不严谨,应该这么说:
对妻子的姐妹夫如何落款?
 
我看过山区片的老请帖,称襟兄或襟弟
 
QUOTE(田园春色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23 PM)
父亲的姐姐或妹妹都称姑姑。又有:父亲的姐姐称姑妈,父亲的妹妹称姑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7816571.html
也有一问:在电白本地:父亲的妹妹称姑姑。父亲的姐姐怎么称呼?(怎么写称呼?)
[snapback]3276768[/snapback]​


正式文字称呼叫“姑妈”,广州话称为“姑姐”,电白所有方言都称呼为“部奶”。
 
民间俗称“两乔”,没查过经典也没老师教过,我自作聪明就将之跟铜雀春深锁“二乔”联系起来,就孙权跟周瑜的意思。 我有个缺点,就是对圣人贤人能人强人都缺少膜拜的情怀,想想《诗经》或者就是当年的顺口溜或者调情偷情的山歌,经后人记录编辑整理审查(孔子定礼乐删诗书)而来,我就膜拜不起来。一句话,所有的典籍无不是出自你我他这种普通人之口心,今天的典故如果非要从历史或者什么权威那里寻求理论支撑,就着相太深了。
 
楼主太片面,不是做学问的人哦
 
QUOTE(东澳夕照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37 PM)
正式文字称呼叫“姑妈”,广州话称为“姑姐”,电白所有方言都称呼为“部奶”。
[snapback]3276778[/snapback]​



是有“部奶”称呼,但落款时怎么写?
 
姑母:父亲的姊妹。 俗称“姑姑”,也可称为姑妈或姑母
在帖式里似乎就没有这种落款。
中国的人落款给男人,给女人除非写信。
去年我查个称呼也很好玩:女师傅的丈夫
很多人都不知道。
后查下百度,应该叫师丈或师夫吧。
 
QUOTE(东澳夕照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37 PM)
正式文字称呼叫“姑妈”,广州话称为“姑姐”,电白所有方言都称呼为“部奶”。
[snapback]3276778[/snapback]​


书面语没有“妈”字出现(似乎“娘”也是口语),书面只有“母”。称姑母应该对的。
 
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43 PM)
民间俗称“两乔”,没查过经典也没老师教过,我自作聪明就将之跟铜雀春深锁“二乔”联系起来,就孙权跟周瑜的意思。 我有个缺点,就是对圣人贤人能人强人都缺少膜拜的情怀,想想《诗经》或者就是当年的顺口溜或者调情偷情的山歌,经后人记录编辑整理审查(孔子定礼乐删诗书)而来,我就膜拜不起来。一句话,所有的典籍无不是出自你我他这种普通人之口心,今天的典故如果非要从历史或者什么权威那里寻求理论支撑,就着相太深了。
[snapback]3276784[/snapback]​


老学究告诉我:乔为称呼,来源于孙策与周瑜的关系。
 
QUOTE(异乡飘零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30 PM)
我看过山区片的老请帖,称襟兄或襟弟
[snapback]3276775[/snapback]​


那和我们海边的不一样。有机会请再下,两姨的儿子之间如何称呼。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海边一个先生错了,就大家都错了。
 
根本没必要讨论这个问题,直呼其名即可;

其实也没必要叫名字,在伟大的计划生育政策下面,肯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
 
QUOTE(湖海山人 @ 2011年11月22日 Tuesday, 11:26 AM)
姑母:父亲的姊妹。 俗称“姑姑”,也可称为姑妈或姑母
在帖式里似乎就没有这种落款。
中国的人落款给男人,给女人除非写信。
去年我查个称呼也很好玩:女师傅的丈夫
很多人都不知道。
后查下百度,应该叫师丈或师夫吧。
[snapback]3277147[/snapback]​


见过写父亲的姐夫为“女甫丈”的,可查字典没有“女甫”字,查称呼也没查到此称呼。但可在蜡纸刻印的旧帖中可查到“女甫丈”称呼。
“女甫”是合成一个字的。
不知如此写有没有笑话。
 
女甫丈:现在在书面语中没有这种说法,都叫“姑夫”或“姑丈”。
 
QUOTE(田园春色 @ 2011年11月22日 Tuesday, 10:21 AM)
是有“部奶”称呼,但落款时怎么写?
[snapback]3277105[/snapback]​


海话区的人很不理解“部奶”“无爹买”“安爹贡子”等称呼。----------海人称父亲之姐姐为-------"选保称父亲之姐夫为“训”,称母亲之姐姐为-----媪(音读WO,) 称母亲之姐夫为----“媪WO安AN”
 
QUOTE(胜于蓝青菜 @ 2011年11月21日 Monday, 10:23 PM)
连襟
[snapback]3276766[/snapback]​


襟兄襟弟,是常用的书面语。“偷狗”虽然是俗称,但是大有来头:源于汉代刘邦在乡下当无赖的时候,经常偷吃其开狗肉店的襟兄的狗肉,襟兄鄙视他,不呼刘邦的名字,而叫他“偷狗的”。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