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我给儿子当孙子》石家庄电视台节目造假被广电总局通报 (1人在浏览)

52lp

博士生
注册
2009-02-10
帖子
1,246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经查,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未经总局批准,擅自将影视频道更名为“第三频道”,并变更了频道标识和节目设置范围。该频道于今年年初开办了一档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情感密码》栏目,委托河北九天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并已经陆续播出数十期节目。6月29日,该《情感密码》栏目播出的《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展现一个“不孝”儿子对父亲出言不逊、百般欺辱的过程。节目由河北九天传媒有限公司策划,雇佣群众演员表演,用夸张的手法表演儿子对老人不敬、不孝,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据查,在已播出的《情感密码》栏目中,还有其他多期类似节目。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对节目审查把关不严,误导了广大受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极大地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形象。
为严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纪律,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以及《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总局决定:
  一、责令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自9月17日零时至10月17日零时,暂停播出30日。该频道须对照总局批准的频道名称、标识和节目设置范围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成河北省广电局对该频道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核查验收。验收工作结束后,向总局提出书面报告,经总局审核同意后,方可恢复该频道播出。
  二、责成河北省广电局依法吊销河北九天传媒有限公司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此后三年内,不得许可该公司及现在的法定代表人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业务。
  三、责成河北省广电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全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请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将此通报立即转发辖区内所有播出机构和节目制作机构,督促相关机构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对照本《通报》精神,认真清查所有同类节目,主动纠正各类违规行为,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attachmentid=272300]
 

附件

  • 29381f30e924b899de93e9666e061d950b7bf6c5.jpg
    29381f30e924b899de93e9666e061d950b7bf6c5.jpg
    19.5 KB · 查看: 84
8月12日,“许峰”却主动找到了记者。他告诉记者,《情感密码》是一家传媒公司制作之后卖给相关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而《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这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

“许峰”告诉记者。现实中他并不叫“许峰”,而是姓苏。

小苏同时告诉记者,他并非石家庄休门村人,家住石家庄郊县的他是一名来石的务工人员。

节目中,他的“妻子”、“父亲”也都是节目制作方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他的“父亲”和“妻子”在现实中是父女关系。妻子“王蓉”更是一位在校大学生。

小苏告诉记者,今年6月中旬,认识的一个阿姨告诉他,一档电视节目正招演员,是给电视台拍个短剧,能上电视,还给报酬。小苏听后,“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小苏介绍说,这位性格开朗、喜欢表演的阿姨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也在《情感密码》节目中作过临时演员。“她演的是一个第三者的角色。”小苏说。

6月16日,小苏拿到了剧本。大致浏览了一遍,他就预感这个角色演出后会遭观众非议。为此,阿姨安慰他说:“别当个事,就当是给人娱乐。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事,咱们演出来,也是为教育人。”

随后,小苏和他的“父亲”、“妻子”一连三个下午,都在制作方的一间办公室里紧张地排练。

其中一位周姓的编导,对他们全程指导。小苏说,编导一直对他们强调,“表情要真实”、“语气加重”、“做得极端一点”。剧本中,“许峰”让父亲打欠条的情节,小苏一开始是坐着把欠条给“父亲”推过去。编导不满意,让其:站起来,把欠条扔过去。

小苏说,编导要他找到“一看你就恨你的感觉”。

排练期间,小苏对这么做是否合适提出质疑。编导说,事情是真事,是一对母子的纠纷,但当事人不愿出镜,只能找替身演员。对此小苏提出:“既然是母子,怎么节目中是父子。”编导告诉他:你就这么演吧!

6月21日,他们到石家庄电视台演播厅录节目。

小苏说,录制前,编导告诫他们都别乱说话,并叮嘱他“你就是许峰,他就是你父亲”。 告诉他与扮演“许峰父亲”的演员一个要“狠”一点,一个要“可怜”点。

录制过程中,不断有工作人员出现在台下,拿着大牌子提示他们。牌子上写的是“要钱”、“要房子”、“再极端点”、“语气加重”。

“录了大约一个小时。”小苏说,结束后周导与工作人员直夸他演得“挺好”。事后,通过那位阿姨,小苏领到150元劳务费。

节目播出第二天,小苏在这家电视台的网站上吃惊地看到,节目名称由《疯狂的啃老族》改为了《我给儿子当孙子》。
 
8月16日,小苏的父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小苏今年25岁,四五年前到石家庄闯荡,从事过推销员、保安等职业。 小苏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平时喜欢喝酒。“每次回来,儿子都给我买烟买酒。”小苏父亲欣慰地说,“孩子每次还给我钱。”

这档电视节目,小苏的父亲并没有看过,但他听说儿子因此被误会是不孝子,很是着急。他一再恳求记者要帮儿子澄清。“我儿子是个好孩子。”他反复强调说。

其实,当时小苏一看到播出的电视节目,就意识到这次演出经历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这内容加上标题,肯定轰动了。当时我就想,坏了,这事儿小不了。”随后,小苏在街上几次被人认出。

一天晚上,小苏与两个朋友正在饭店吃饭,引起邻桌4个男青年的注意。他们走过来便问:“你是不是许峰?”小苏连忙否认,他们调出手机中的照片与他对照,并反扭他的胳膊推搡着,要和小苏到外面谈谈。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小苏落荒而逃。

“我的生活真的受到极大影响。”他告诉记者,他白天不敢出门,晚上出门也要戴上帽子、眼镜,乔装一番。

7月中旬,小苏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两次找到了节目制作单位,要求他们把视频从网上删除,并在媒体上澄清事实,为自己消除负面影响。

而制作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则告诉小苏,“在媒体上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公司希望对此“冷处理”、“让它一点一点淡下去”。

上述工作人员还告诉他:“白天尽量别出门,出去的话,戴个帽子或眼镜。”同时,又给了小苏2000元。

小苏认为,正是节目播出时未标明是“现场模拟”或者是“演员扮演”,观众才误以为真,让他陷入了今天的麻烦中。“我并不是为了钱,我只希望还我一个清白。”小苏说,这是他找媒体的最终目的。
 
活该!就为150块,没脑的吗?少了,值250块。
 
我刚看这片就觉得真得很假!这世界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人,特别是两个一起!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