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名师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 (1人在浏览)

白帆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05-08-21
帖子
115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朋友的儿子今年高考成绩很优异,已被国内排名前二的大学录取。在录取通知到达后,他再也按压不住心中的兴奋,于是决定摆酒上百席、既为儿子道贺也借机抒发自己的喜悦和自豪。
  
   席间向好友讨教育儿良策。他坦言并没有什么良策,只不过是对儿子威逼利诱而已。比如那一门的功课不理想,就花大钱聘请好的家教老师为他辅导,并许诺在什么分数线上可以获得什么样级别的奖赏等,以此来刺激和鼓励儿子不断的努力。当然,也要晓之以理,让他明白在中国大地上知识和学历是何等的重要,而且是越往后这样的优劣对比就会越明显。尽管儿子对这些道理并不是能够完全明白,但还是在名师的引导和奖品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这次高考的成绩出来之后本要奖他进口跑车,但由于担心会影响他的学业,所以我们俩商定在他大学毕业后再买,到时大学的学业如果还能象现在一样优秀,我就连同别墅一同嘉奖。
  
   好友的话音刚一落下,他儿子的班主任(名校的特级教师)就接口感慨道。我从教二十年有多,如今却被一个现象弄的越来越糊涂。在我刚做老师的那些年,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的基本都是家境清贫的学生,而最近几年排在前十名的虽说不全是富豪,但大多也是家庭条件优越、以及有房有车超白领一族的后裔。这跟二十年前,哪怕是十年甚至几年前都有莫大的区别。
  
   我是被这一事实潜移默化的老师,我是既欣喜又无奈。我欣喜:是因为“尖子”不再是寒门学生的专利,它已引来更多“阶层”的学子群起逐鹿,象他这样(看着朋友说)豪门出虎子,不就证明是难得又可喜可贺的时代进步吗?我无奈:是因为从学生的理解力来讲,不论是富学生还是穷学生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尖子”向富裕家庭倾斜的原因,其实就是背后金钱(教育投入)的较量。有钱的父母可以请最好的老师辅导孩子,并花钱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以利加分。可想而知,那些勉强甚至举债供孩子读书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只能被那些有名师辅导的孩子慢慢地超越了。
  
   接着他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富人的孩子能不“被坠落”且奋进,固然是值得称道的进步。但穷人的孩子逐渐地被边缘化就预示着更加难以出头,早年一些贫苦的父母还希望可以寒门出贵子,因此即便是饥寒交迫还指望孩子有光耀门楣的一天。而现在清贫的孩子就算努力又刻苦,但没有金钱这个坚强的后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也只能是望洋而兴叹了……。
  
   学校已经被分成三六九等,好一些的学校穷学生想要入读就已经很难,而数一数二的名校要想进入就更是难上加难。以学校的师资好坏作对比就能看出有形的优劣,如果再加上进入名校又和穷学生差不多的肯学、且背后又重金聘得各科目名师一对一的辅导,那么穷、富学生的差距就不止是拉开一个档次那么简单。
  
   最后老师还以自嘲是杞人忧天的总结道,再这么下去,两者之间会越来越难以用所谓的公平来衡量。而这样的结果,也很难分清它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总之,寒门再想出贵子的机率将一去难以再复返!
 
是呀
 
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怨就怨自己不会投胎
 
穷学生和富学生就算分数能在一个档次上,其他方面却很难比得上…将来出到社会有父母的资金和人脉的支持,而且从小在优越环境下养成的自信和开阔的眼界,早就超出几个档次了…
 
不怨天尤人,时间就是胜利。
 
富人的孩子欠的只是有否一份上进心而已,前途估计家人都铺排好了。穷人的孩子,既要有上进心,还要为学费和前途烦恼。
我也搞不清机会是平等的还是带有阶级性的,但穷人的孩子无疑要多付一份担忧和汗水。。
 
大学收费是个万恶的政策,而且连师范类的也收,更是万万恶,好了,现在又在某些大学试点师范生免收学费(定向培养)xxxx的,这本来就N年前一直的政策,取消了,然后又搞什么试点,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知错能改”(小学生守则第十条),现在自己的政策走回头路也不敢承认,不能做到知错能改,这才是要命的
 
二十年前没有这么多资源可以利用,没有课外书、没有补课、没有这么多的课外实习班,现在不同了,有钱的可以购买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所以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一种正常的现象。
以前是教育改变命运,可以使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成才,有好的工作,有体面的社会认同感。
大学收费了,基本上是有钱就可以去读了,不断扩招降低了大学的含金量,而且大学收费,还把寒门几代人(可能会夸张一点)辛苦存的钱都花光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后还不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现在在农村才会有“读书致贫论”的出现了。
 
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在今年两会上算过一笔账,一名农民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不是电白人写的吧?

从另一个角度说,原来“寒门”通过读书出来的人,他们依旧重视孩子教育。
 
两极分化不单是物质的分化,而是精神文化的分化。穷人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穷家长居住的地方是穷地方,师资条件差,穷家长没能力供子女到好多学校接受教育;或是穷家长生了多个子女,花在每个子女身上的精力不多;或是穷家长为了生活不得不常年在外务工,没时间照顾子女;或是穷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没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富的天堂,穷的见鬼
 
社会变化的太快,很多事情都变得难以看懂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