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步步寻旧迹,感物怀故人 (1人在浏览)

QUOTE(书生一个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12:45 AM)
向前辈致敬,1968年,我还没有出生呢.

呵---
[snapback]3154441[/snapback]​




---------------------------------------------------------------------------------------------

电白县城许多带有那个时代印记的大事我都经历过了。老水东在我印象中祥

和、美丽、宁静,整洁、夜不闭户,我总是缅怀旧时的那个水东!
 
QUOTE(tianya @ 2011年05月29日 Sunday, 10:12 PM)
--------------------------------------------------------------------------------------------

孙中山提到的港口应该是博贺港。博贺是广东的第二大渔港。70年代末,我

在博贺教书,常在那儿散步

图为博贺港,照片为网友所拍
[snapback]3151800[/snapback]​


先看到这
我在中山市南朗镇孙中山故居看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
几个重大港口中就有写着“电白港”
但到底是水东港还是博贺港
就不清楚了
望智人解答
 
QUOTE(兴少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01:28 AM)
先看到这
我在中山市南朗镇孙中山故居看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
几个重大港口中就有写着“电白港”
但到底是水东港还是博贺港
就不清楚了
望智人解答
[snapback]3154467[/snapback]​



----------------------------------------------------------------------------------------

论海水深度水,博贺港逊于竹山莲头港,

头港
更适合停泊超大货轮。一传说,孙中山规划建的

电白港
是在莲头,另种传说,电白港

规划建在博贺,非此即彼。可以肯定,电白港绝不会选在水

东,不会选在除博贺和莲头以外的海域建电白港!


水东港海水涨潮时适合停泊的船吨位小,解放前的大货轮都是停泊在三洲岛水域的,卸货要靠小船驳运。
 
QUOTE(兴少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01:28 AM)
先看到这
我在中山市南朗镇孙中山故居看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
几个重大港口中就有写着“电白港”
但到底是水东港还是博贺港
就不清楚了
望智人解答
[snapback]3154467[/snapback]​



孙中山想建的电白港

,其地址传说是竹山莲头或博贺,非此即彼!论海水深

度,竹山莲头港更适合停泊超大型货轮,博贺次之。水东港海水深度不够,大型货轮只能

停泊在三洲岛海域,然后用小船驳运,很麻烦的。



图为竹山莲头和博贺港(照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是在连头,可信度较高,从大放鸡山顶看去,若将连头和放鸡连起来看,若然一个“东方大港”!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水深再多五、六米就很理想。
博贺,在20年代还不出名,可信度有欠。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2日 Thursday, 07:56 PM)
-------------------------------------------------------------------------------------------
电白历史上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尤其是王占鳌和他带领的领导班子

值得人民永远怀念!我家在解放前有田园在陈村和水东郊区,有大间房屋在今水东大戏

院,都被充公了,我对此完全理解,那时的人民政府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最大利益!现

在呢?有权者公然贪污受贿、对国家财富对集体财产富疯狂地巧取豪夺!
[snapback]3154312[/snapback]​




不管对历史如何解读,满怀救世理想的老一辈中共都值得后来者敬佩。主义的对错得失,属宏大述事,不管历史如何运行,都有内在的历史因果律在里面,要看宏大述事,更应该关注作为个体的人在宏大述事中的具体表现,后者更能彰显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就算在疯狂的文革时代,也可以找到细微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才是值得提倡的文明教化。 现在的贪官污吏,可以从宏大述事里面找N种理由为自身作的孽开脱,但在细节方面,将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不管巡抚一方还是位居最高庙堂,后人书写的历史都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裁决。王占鳌书记及所率干部为电白作出无私贡献,令我辈及后人缅怀。反之则会为我辈及后人唾弃!
 
水东人是由各地来的早期移民和晚来的移民组成的。远古时代,水东原住民

不是汉族人,而是百越人,百越人就包括今天的广西、越南京族。可以说,是南下的北方

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一带,把原住民赶跑了,或者未跑的原住民被同化了。


图(3)为原沙院公社清河小学校长何伟传

他带领全家也移居水东了


(图2、图4-6)为坐在水东东湖湖边哭泣的越南妇女。她生于1961年,原

住越南富寿省农村,受原夫虐待,被人贩子以3600元拐卖到高州一条偏僻的村庄,与一个

形象猥琐的老光棍“成亲”16年了,育有一男一女,再度遇人不淑!她用高州由的白

话告诉我,越南和中国两个丈夫都好吃懒做,又嫖又赌,都对自己不好,命好苦。想回到

越南,又顾虑重重,一怕越南丈夫毒打、二怕高州农村那对仔女没人照顾。她经熟人介绍

来水东医院做护工,谁知病人怀疑自己偷了金链,报警了,受到警察传讯,她备受委

屈......

图(1)水东刘屋巷。刘姓是水东的墟主
 
先生身上,有董狐直笔书史的基因传承。
 
图(1)原水东航管站。图(2)今天的水东海滨公园的这个位置曾是

刘文生的坟墓处; 图(3)网络下载的海军战士照片,刘文生比照片中的海军战士更靓。

图(4)海滨公园这片埋葬刘文生的旷地原来是有凤凰树的



走到航管站,我就想起那个英俊的林文生

。60年代初,他从福建集美航海学校毕业分配来到水东航管站工

作,还没成家就在电白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下面我再次把写林文生的那篇文章附录于此,供没看过本文的网友浏览。







多 少 人 间 悲 剧 尽 在 文 革 中

--为飘逝的年轻生命而写


作者 陈贞


在我的孩提时候,电白海滨公园有一堵围墙与清静的马路隔开。春天,园

内,众花齐放,特别是那大树上长满枝条的木棉花红艳艳的,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中央有

一座鲤鱼喷水池,盛夏时,小孩子喜欢凑近池边,鲤鱼从嘴上喷出的水柱高达数米,再变成丝状

雨向四面淋下,一阵阵清凉感顿生.在公园粘蝉儿,摘灯笼花,摘指甲花和牵牛花,捉迷藏这些经

历成为我美好愉快的回忆.海滨公园留下过自己无数的足迹,也留下过沉重的回忆.

1971年,一位年轻约50多岁的妇女蹲在公园其中的一座坟前,地上摆放着用白布块铺

底的水果、饼干.酒.今天,她专程从千里之外的福建省来此拜祭幼子,此时,幼子魂住九泉已4

年了,叹黄尘,久埋儿,断肠人在天涯.我和一些旁观者静静地站在一边,她伤心欲绝的哭声和滴

滴泪珠也紧紧地楸住我们的心,悲莫悲兮生别离!

她哭的死者叫林文生.林母上侍翁婆,下理家务,井井有条,邻舍称羡,她相夫教子,两子

皆出人头地,长子担任海军部队师长;小儿子挑灯夜读,考上厦门集美航海学校,毕业分配至电

白航管站(今茂名市海事局).在人材短缺的60年代,林文生业务能力强,工作出色,在单位受到

青睐重用.他为人不爱出风头,仗义,与朋友相交言而有信,人缘好.1965年,他23周岁,红娘介

绍他认识一位小家碧玉.从此,这对容貌、身材、气质十分搭配的青年男女,每当夜幕降落时,

他(她)们在海滨公园、西湖公园,堤岸约会,似漆如胶,不寄情词不寄诗,"爱情是一首交响曲,

其中最美妙的音符是吻",情生情,爱生爱,他(她)们已经几乎到了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的地

步了.

1966年,文革爆发,青年人受到鼓动,参加自己认同的派性组织,走上街头互相口诛

笔伐。古代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流传至今,次年,林文生却在没人强行拉壮丁的情况下,投

笔从戎,为核派"戌守边邑"。林参加的核派有一支人马驻守南海公社墨胶岭石屋.墨胶大队青

年们参加的也是核派,他们和林文生一道"守土"有责,以百倍警惕防止司派突然袭击.在相对

和平的环境中,青年人经历大同小异,情趣较一致,他们一块玩,一块吃,一块睡,一块舞刀弄枪,

日子过得也蛮开心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林文生在"国境线"巡逻,

跟在后面的有一个当地青年大牛利,他携带一挺转盘机关枪,当他俩一前一后正沿着一条小河

沟前进时,大牛利被障碍物拌倒,他的机关枪走火击中林文生肺部,“哎呦”林惨喊一声,顿时

伤口血流如注,被急送墨胶岭空军雷达部队卫生所抢救无效,又马不停蹄转运电白人民医院,

医术精湛的大夫们亦回天乏术,年轻人终因失血太多死亡.

死讯传回林文生家乡.据说,当师长的胞兄赶来水东处理了后事.核派组织将林文生下葬

海滨公园。隔几日我去那儿玩时,见到了三座并列的坟墓.其中两座坟墓是一中两名学生的

(被司派袭击身亡).另一座坟墓前放置着林头带海军帽子,帽子边沿下垂着两条象征着海洋的

蓝带,着海军服装的框架相.相中的林英姿飒爽!据朋友说,林属于深受女性欢迎的才貌双全的

那类男子.我见过他的初恋情人,她是名电白粤剧团少年班的演员,我们互相认识的。她住在

离我家约150米远的单位宿舍.写到这,我又想起了一个人说的话,

不是所有爱的花朵都能在阳光下绽开
.......

1971年,林家亲属带"他"返回故里安息.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音容宛在,活着的亲

人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将他遗忘.特别是清明节这天.......
 
解放街一条出名的小巷,别名叫摸奶巷,也是老水东的聚居点。此通道最狭

窄处仅容两人行过,素昧平生的男女在此相遇,女方容易遭到非礼,但是否发生过男人对

女士的失礼行为不得而知。这条道我经常走。

图为摸奶巷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04:42 PM)
图(1)原水东航管站。图(2)今天的水东海滨公园的这个位置曾是

刘文生的坟墓处; 图(3)网络下载的海军战士照片,刘文生比照片中的海军战士更靓。

图(4)海滨公园这片埋葬刘文生的旷地原来是有凤凰树的

走到航管站,我就想起那个英俊的林文生

。60年代初,他从福建集美航海学校毕业分配来到水东航管站工

作,还没成家就在电白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下面我再次把写林文生的那篇文章附录于此,供没看过本文的网友浏览。

多 少 人 间 悲 剧 尽 在 文 革 中

--为飘逝的年轻生命而写


作者 陈贞


在我的孩提时候,电白海滨公园有一堵围墙与清静的马路隔开。春天,园

内,众花齐放,特别是那大树上长满枝条的木棉花红艳艳的,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中央有

一座鲤鱼喷水池,盛夏时,小孩子喜欢凑近池边,鲤鱼从嘴上喷出的水柱高达数米,再变成丝状

雨向四面淋下,一阵阵清凉感顿生.在公园粘蝉儿,摘灯笼花,摘指甲花和牵牛花,捉迷藏这些经

历成为我美好愉快的回忆.海滨公园留下过自己无数的足迹,也留下过沉重的回忆.

1971年,一位年轻约50多岁的妇女蹲在公园其中的一座坟前,地上摆放着用白布块铺

底的水果、饼干.酒.今天,她专程从千里之外的福建省来此拜祭幼子,此时,幼子魂住九泉已4

年了,叹黄尘,久埋儿,断肠人在天涯.我和一些旁观者静静地站在一边,她伤心欲绝的哭声和滴

滴泪珠也紧紧地楸住我们的心,悲莫悲兮生别离!

她哭的死者叫林文生.林母上侍翁婆,下理家务,井井有条,邻舍称羡,她相夫教子,两子

皆出人头地,长子担任海军部队师长;小儿子挑灯夜读,考上厦门集美航海学校,毕业分配至电

白航管站(今茂名市海事局).在人材短缺的60年代,林文生业务能力强,工作出色,在单位受到

青睐重用.他为人不爱出风头,仗义,与朋友相交言而有信,人缘好.1965年,他23周岁,红娘介

绍他认识一位小家碧玉.从此,这对容貌、身材、气质十分搭配的青年男女,每当夜幕降落时,

他(她)们在海滨公园、西湖公园,堤岸约会,似漆如胶,不寄情词不寄诗,"爱情是一首交响曲,

其中最美妙的音符是吻",情生情,爱生爱,他(她)们已经几乎到了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的地

步了.

1966年,文革爆发,青年人受到鼓动,参加自己认同的派性组织,走上街头互相口诛

笔伐。古代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流传至今,次年,林文生却在没人强行拉壮丁的情况下,投

笔从戎,为核派"戌守边邑"。林参加的核派有一支人马驻守南海公社墨胶岭石屋.墨胶大队青

年们参加的也是核派,他们和林文生一道"守土"有责,以百倍警惕防止司派突然袭击.在相对

和平的环境中,青年人经历大同小异,情趣较一致,他们一块玩,一块吃,一块睡,一块舞刀弄枪,

日子过得也蛮开心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林文生在"国境线"巡逻,

跟在后面的有一个当地青年大牛利,他携带一挺转盘机关枪,当他俩一前一后正沿着一条小河

沟前进时,大牛利被障碍物拌倒,他的机关枪走火击中林文生肺部,“哎呦”林惨喊一声,顿时

伤口血流如注,被急送墨胶岭空军雷达部队卫生所抢救无效,又马不停蹄转运电白人民医院,

医术精湛的大夫们亦回天乏术,年轻人终因失血太多死亡.

死讯传回林文生家乡.据说,当师长的胞兄赶来水东处理了后事.核派组织将林文生下葬

海滨公园。隔几日我去那儿玩时,见到了三座并列的坟墓.其中两座坟墓是一中两名学生的

(被司派袭击身亡).另一座坟墓前放置着林头带海军帽子,帽子边沿下垂着两条象征着海洋的

蓝带,着海军服装的框架相.相中的林英姿飒爽!据朋友说,林属于深受女性欢迎的才貌双全的

那类男子.我见过他的初恋情人,她是名电白粤剧团少年班的演员,我们互相认识的。她住在

离我家约150米远的单位宿舍.写到这,我又想起了一个人说的话,

不是所有爱的花朵都能在阳光下绽开
.......

1971年,林家亲属带"他"返回故里安息.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音容宛在,活着的亲

人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将他遗忘.特别是清明节这天.......
[snapback]3154713[/snapback]​
 
--------------------------------------------------------------------------------------------

现在的水东已不值得我留恋,到处是乱七八糟的建筑群,垃圾遍地,街上一

丝不挂的疯疯女,不雅现象多多。盼望茂名市政府第一时间迁来水东,以早日结束这种城

市建设的乱象!


...................................................................................................................



天涯越来越有意思啦
 
啊啊安全
 
解放前,水东的酒家茶楼有: 解放街的林义利、忠良街的乐琼林、群众、大

同和竹轩家开办的茶楼酒家等。

图为林义利酒家位置 。 林义利酒家在水东很出名 , 为水东乡城岭村人林义利开

办 。 林义利酒家是狭长型,屋后是坡尾塘,可容纳300多人就餐或饮茶,生意兴隆。一

些顾客坐在挨近坡尾塘那边,常趁员工和老板不注意,把装在盘碟上的面包或熟肉等食物

吃完后,就悄悄把盘碟扔进坡尾塘,原来林义利酒家的食物是按盘碟算账的,每个盘碟装

不同的食物。 解放后, 林义利酒家被没收卖给这两座房屋的主人,新主人又拆旧建新,

分别在原址盖起了楼房。 50年代初,政府 抽干坡尾塘塘水搞建设,发现塘底有大量的

盘碟,至今老水东还提起这件往事。

水东还有一家 敏记酒家也很出名,传说敏记老板慕名请水东谭屋村大地主家谭四少(与电

白一中谭文岳鲜ν宗)给酒家写对联,以吸引顾客。次日,敏记老板把这副对联贴出去

后,马上引来许多过路人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评论对联,现场发出阵阵笑声。敏记老板不

知观者为何笑个不停......原来才高八斗的谭四少搞恶作剧,捉弄老实忠厚、不识字的敏记

老板!

对联内容:

香炒鸡屎忽 清炖鳘鱼头



敏记老板知道了这副对联的意思后,干焦急,因为开张日子是花钱请人挑好的,即时取

下不妥当。鳘鱼头付了红包给谭四少,未想到谭四少会这样,只能背地生气!

老一辈水东人都记住了这件往事。敏记老板姓谢,外号鳘鱼头。鳘鱼头是敏记的一道名

菜。鳘鱼头的家族后代有做过镇长的,也有做过联合国官员的,如谢伟荣是水东解放以来

第一个考上中国外交学院的大学生,也是粤西地区第一个出任联合国官员,谢伟荣跑遍了

全世界各国。鳘鱼头的玄孙谢益是我的同班同学。高州籍农业科学家丁颖的侄子丁昌(县

人大副主任丁丁镇泰之子)也和我是电白一中的同学,他娶了鳘鱼头的玄孙女为妻。

敏记酒家在80年代曾复业,位置在旧电白二小大门斜对面。教育局教育股崔德华股

长、陈立经副股长等人为了欢送同事黄冠勋转行做官,曾在那儿吃过饭,我做陪。




鳘鱼头故事的讲述人是原北京市京西宾馆政委钟富(师级干部)的岳父潘乐松老前辈


备注 :香炒鸡屎忽----香芹炒鸡屁股
 
--------------------------------------------------------------------------------------------

现在的水东已不值得我留恋,到处是乱七八糟的建筑群,垃圾遍地,街上一

丝不挂的疯疯女,不雅现象多多。盼望茂名市政府第一时间迁来水东,以早日结束这种城

市建设的乱象!


...................................................................................................................
天涯越来越有意思啦
[snapback]3154836[/snapback]​


彼此都是那种意思啊,好老细 !
 
QUOTE(春诗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02:50 PM)
如果说是在连头,可信度较高,从大放鸡山顶看去,若将连头和放鸡连起来看,若然一个“东方大港”!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水深再多五、六米就很理想。
博贺,在20年代还不出名,可信度有欠。
[snapback]3154639[/snapback]​


-----------------------------------------------------------------------------------------------


博贺一向比

莲头
出名,莲头只是一条小渔村。建

港条件:最好周围有岛屿拱卫,以减弱台风的破坏力,水越深越好,大型船只能就岸停

泊,因为大船靠不了岸,货物要驳运,增加了成本,不利于物资交流。从地理环境说,有

半岛环绕,海水又深的莲头比博贺适合建大型港口
 
图为解放街棉花巷,巷内那间贴着对联的楼房便是水东尚武堂师祖黄才卿出生地点。儿童时代,我的父亲常在那一带玩耍,黄才卿家门前的旷地很大的,是徒弟们主要习武场所之一,练完功夫,大家到大缸舀粥吃。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3日 Friday, 07:45 PM)
解放街一条出名的小巷,别名叫摸奶巷,也是老水东的聚居点。此通道最狭

窄处仅容两人行过,素昧平生的男女在此相遇,女方容易遭到非礼,但是否发生过男人对

女士的失礼行为不得而知。这条道我经常走。

图为摸奶巷
[snapback]3154829[/snapback]​


你好坏耶
cx.gif
 
QUOTE(蛙子 @ 2011年06月04日 Saturday, 01:40 PM)
你好坏耶
cx.gif

[snapback]3155143[/snapback]​



----------------------------------------------------------------------------------------------

是熟人告诉我的,我以前不知道此巷名的来历。我在这条巷的老水东某大户

人家吃过一次饭,某大户人家也是解放前的资本家,过去有大间铺口做布匹生意的。解放

街有我教过的学生。
 
QUOTE(byronroy @ 2011年06月04日 Saturday, 02:06 PM)
为何有此名!?
[snapback]3155162[/snapback]​



-----------------------------------------------------------------------------------------

谣传,有男子曾在此巷的最窄处侵犯过女性,老水东的同行也对本人

说过此事。
 
QUOTE(tianya @ 2011年06月04日 Saturday, 01:25 AM)
解放前,水东的酒家茶楼有: 解放街的林义利、忠良街的乐琼林、群众、大

同和竹轩家开办的茶楼酒家等。

图为林义利酒家位置 。 林义利酒家在水东很出名 , 为水东乡城岭村人林义利开

办 。 林义利酒家是狭长型,屋后是坡尾塘,可容纳300多人就餐或饮茶,生意兴隆。一

些顾客坐在挨近坡尾塘那边,常趁员工和老板不注意,把装在盘碟上的面包或熟肉等食物

吃完后,就悄悄把盘碟扔进坡尾塘,原来林义利酒家的食物是按盘碟算账的,每个盘碟装

不同的食物。 解放后, 林义利酒家被没收卖给这两座房屋的主人,新主人又拆旧建新,

分别在原址盖起了楼房。 50年代初,政府 抽干坡尾塘塘水搞建设,发现塘底有大量的

盘碟,至今老水东还提起这件往事。

水东还有一家 敏记酒家也很出名,传说敏记老板慕名请水东谭屋村大地主家谭四少(与电

白一中谭文岳鲜ν宗)给酒家写对联,以吸引顾客。次日,敏记老板把这副对联贴出去

后,马上引来许多过路人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评论对联,现场发出阵阵笑声。敏记老板不

知观者为何笑个不停......原来才高八斗的谭四少搞恶作剧,捉弄老实忠厚、不识字的敏记

老板!

对联内容:

香炒鸡屎忽 清炖鳘鱼头

敏记老板知道了这副对联的意思后,干焦急,因为开张日子是花钱请人挑好的,即时取

下不妥当。鳘鱼头付了红包给谭四少,未想到谭四少会这样,只能背地生气!

老一辈水东人都记住了这件往事。敏记老板姓谢,外号鳘鱼头。鳘鱼头是敏记的一道名

菜。鳘鱼头的家族后代有做过镇长的,也有做过联合国官员的,如谢伟荣是水东解放以来

第一个考上中国外交学院的大学生,也是粤西地区第一个出任联合国官员,谢伟荣跑遍了

全世界各国。鳘鱼头的玄孙谢益是我的同班同学。高州籍农业科学家丁颖的侄子丁昌(县

人大副主任丁丁镇泰之子)也和我是电白一中的同学,他娶了鳘鱼头的玄孙女为妻。

敏记酒家在80年代曾复业,位置在旧电白二小大门斜对面。教育局教育股崔德华股

长、陈立经副股长等人为了欢送同事黄冠勋转行做官,曾在那儿吃过饭,我做陪。

鳘鱼头故事的讲述人是原北京市京西宾馆政委钟富(师级干部)的岳父潘乐松老前辈
备注 :香炒鸡屎忽----香芹炒鸡屁股
[snapback]3154965[/snapback]​


---------------------------------------------------------------------------------------------



图1为原水东跃进小学,该校大门正对面有一条巷通往今电白二小宿舍。图

2--5系原伪国民党部队营长、原伪水东乡联防中队长刘柏钦的故居(九连村21)即在此巷

内.该校大门斜对面就是敏记酒楼原址,今出租做“星宇电脑”铺面
 
图(1)“时光廊”为李廷秋在水东澄波街的故居。抗战胜利后,李以匡曾回

过水东,上至国民党县长,下至普通官员一群人陪同李以匡上门探堂兄,李以匡还赏了一

个封包给他。

与李廷秋故居一墙之隔的是原国民党第三区伪副区长兼水东联防大队长朱生龙家族的房

屋(澄波街85号),见第3、4、5张图片。朱生龙解放后被枪毙。他有个仔却是省立九中的

进步学生,在省立九中校长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50年代在肇庆工作,任过地区农业

局科长。我上过85号楼房
 
位于解放街居民区内的电白丝绸公司,又名蚕茧站。60年代和70年代,水东

地区和乡村有不少人靠养蚕增加收入,当时这里是蚕茧站。60--70年代,水东和乡村地区

有些人靠养蚕增加收入。我也养过蚕,夜晚起床给蚕儿添加桑叶。我想起了古人写的《蚕

丝歌》: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蚕茧站前身是冼太夫人庙,面积很大。解放前,国民党水东乡联防大队办公处就设在冼太

夫人庙的走廊处 。
朱生龙、点秤九、跛赖

等人是联防大队的头儿。他们头戴大盖帽,穿黑

色军装,脚筒打绑带,佩挂短枪,与电视剧《72家房客》的三六九警察装头一样。老水东

人称他们叫黑脚鸡。



图1--图6为今天的蚕茧站,在烈日的曝晒下,门口的垃圾散发出股股臭味;图7--图8为在

冼太夫人纪念铜像和电白二小女学生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