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1人在浏览)

注册
2009-03-09
帖子
4,928
反馈评分
179
点数
101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不知道在我们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国流传了多少年。但现在感觉这句话,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提倡孝道的今天,似乎已经没有了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儿不嫌母丑”,这五个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也很难找到这五个字的真实行动了,相反,太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子嫌母丑家贫。
一个高校学生,在节日期间,母亲提着一篮“土特产”来校探望时,将母亲拒之门外并说:“你快走吧,快走吧?别让同学看见,我多没有面子啊!”这位母亲端庄秀丽,就是衣服破旧一点,有点不入格。有话说:儿不嫌母丑。何况,母亲并不丑陋,只是衣衫单薄一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带来的不只是家乡的“特产”,更是母亲的一片心啊!然而,孩子这样的举动,好让人心凉,好让人伤心。
端午节将至,河北一名贫寒村妇日前拿着在一篮粽子,不远千里前往江苏探望就读某医药大学的儿子,不料这位大学生因担心母亲衣衫褴褛人笑话,竟狠心将母亲拒之于校门之外,并对母亲的爱心粽子大吼:“谁还吃这个东西!?”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村妇泪水连连地带着粽子aa离去了。前后仅仅有十多分钟。
我市的一所全省重点高中,这里的学生都是全市的尖子生,但也有花钱进来的。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这所学校门口接孩子的轿车都是一些名牌车。什么奥迪A6、 A8、丰田、奔驰……好车名车汇集,让喜欢车的人能一饱眼福。一中也有许多家庭困难但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不让父母骑自行车接送,怕没面子。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对父母说:“别接了,你们也没有车,骑车接我多苛碜(苛碜:东北话难看的意思),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这个面子,主要就是怕别人说自己家里穷。
前段时间,上演的电影《落叶归根》,片中宋丹丹扮演的捡破烂大姐,她儿子上大学后,母亲为解决孩子的生活等开销,从农村来到儿子读大学的城市,租了一间民房,靠捡拾破烂来供孩子开销。同时为了顾及已是大学生的儿子脸面,她主动提出儿子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给他生活开销。而他的儿子在上了大学没多久也许是虚荣心作怪,在同学面前也很少提及自己的母亲。
昨天,看了名叫雨秋雪儿的朋友写的《别跟着我》,也是这样的一件事例。在她为女儿开家长会时,一位在农村的男孩的妈妈,为了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精心准备了一下午,找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衣服,还为住校的儿子带了很多东西,可当她满心欢喜的见到儿子时,得到的却是儿子说的“别跟着我”,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她没有错,只因为儿子看到母亲穿着和打扮很土气,觉得让他在同学面前丢脸了,所以让母亲不要跟他那么近。实际,这样的事情,丢人的不是母亲,正是他自己。
这些儿啊,你们想到过吗?生育时的阵痛,养育时的苦痛,操劳中的辛痛。可能,为供孩儿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母亲的心操碎了,父母也没舍得为自己添一件衣衫。母亲来了,就那么被拒之门外。是你的“虚荣心”在作怪吧。你的“虚荣心”,却伤害了母亲那神圣纯真的爱子之心。不管你的妈妈是美是丑,不管你的家是贫是富,都是给了你生命的妈妈,都是养育你长大的家。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永远是最美丽的,不是外表,而是对你的是那份爱。母亲对你奉献的是不掺有一点杂质的爱,在这种爱里你随意游走,任意游离,你感觉不到除却快乐以外的任何丑陋的东西,用爱浸泡过的母亲的言行中,儿女感受到的永远是母亲的美丽。
母亲不因家贫而不为,省吃简用,想方设法将孩子送进大学,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反哺家庭,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所以,到什么时候也别忘了生你养你的贫穷的母亲。有首歌唱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慈母心。割不断血脉,比天高比海深。无私无求,无黑无白,可怜天下慈母爱……”文学作品在提倡爱母亲,文艺作品也在倡导爱母亲,艺术也在提倡爱母亲,可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看不到对母亲的爱了。也许,越是提倡的,越是现在社会最缺乏的,也是反而教材比较多的。子嫌母丑的同时,又嫌家贫,现在已成为常见的事情,让人深思,让人伤心,让人无奈。其实这也不全怪孩子,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都有责任。教育孩子要从德入手,先让孩子成人之后再成才。连最起码的做人都没有完成,他还能做好什么?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成语用排比的方式说明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就如狗对主人的忠实绝对没有“趋炎附势”的动机的处世信条。可现实是,狗仍然坚守着这一道德防线,毫无“东家食、西家宿”的沦落迹象。而“人”却不行了,开始有人嫌弃母“丑”、母“贫”了!我在想,我们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有人竟沦落到了连狗都不如的地步!
现在出现的子嫌母丑又嫌家贫的现象,是我国畸形教育下的产物。“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在今天的社会里所发生的一桩桩嫌母丑嫌家贫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被无数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这么长,是原创的吗?是原创的我再看
 
嫌丑弃贫确实很不应该,但是,作为家长,也要想想看,自己的儿女怎么会这样。
教育,是上一代把自己认为值得传承的东西,一言一行地传给下一代,你的儿女有今天的行为,事实上有个具体的形象在那里牵引着TA,或者是你,或者是TA身边的人。好的形象你可以鼓励TA去学习,不好的你要懂得及早教TA分辨远离。TA今天嫌弃你,其实也就是以行动在提醒你,你昨天是否嫌弃了谁,或者TA身边是否出现了这样的事例让TA学习到了“面子”才是最重要?
 
唔--有理则服人,一个“德”字写和说都容易做起来却难!
 
QUOTE(蛙子 @ 2010年12月31日 Friday, 09:16 PM)
这么长,是原创的吗?是原创的我再看
[snapback]3077702[/snapback]​


不好意思,忘记注明转摘编辑了 (此资料是特意搜索给孩子看的)
 
QUOTE(情况属实 @ 2011年01月01日 Saturday, 09:12 AM)
现在还有几个人能比狗好的
[snapback]3077863[/snapback]​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kun.gif
 
新年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