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发现远征军老兵 曾伯熙(远征军史泰龙)(已核实)
转自关爱抗战老兵网
http://www.ilaobing.com/forum.php?mod=view...xtra=#pid150423
姓名:曾伯熙
出生年月:1919年出生
原籍:广东茂名
现居住地: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
毕业院校:高州农校
原所属部队:1941年至1944年间系远征军司令部直属独立大队突击营
参加战役:1941年至1944年间远赴缅甸执行对侵缅日军偷袭,突击,抓俘虏取情报等任务,1945年初回国在广东编入64军131师对日寇作战。抗战胜利结束,曾老被鉴定为抗战负伤的三等残废军人
个人及家庭收入:
现在身体和家庭状况:老人93岁,身上留有抗战时候多处伤疤,现在患有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囊肿,排尿困难,左手因抗战时期负伤,导致手指弯曲不能伸直,脚部现在明显浮肿。前几天去医院看病,打了些消肿的针,昏迷过,在医院花了几千元,因钱不够现在回家自己抓点中药吃。曾老只有退休金1200元左右,买了个一年支付120元的居民医疗保险,住院估计扣除一些不能报销的药品外,估计可以报销50%左右,平时自己买药就不可以报销。老伴中风偏瘫在家也是长期要吃药。老人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都是退休和下岗,其中一位残疾,一位也长期有病痛,其他三位也是年纪大,生活负担重,曾老住在下岗后做临时工的女儿家,因为女儿这份临时工可以调班方便照顾他,生活条件居住条件都很一般,一起住在女儿原单位的老住宅楼。老人在和我们讲述抗战从军经历后,女儿表达了一下希望社会有人扶助一下曾老治疗的事情,曾老在旁边坐着显得坐立不安,很显然,老人觉得女儿开口向人求助非常不好意思,可见老人自尊心比较强。
家庭情况:靠子女供养
走访记录:
1941年3月,抗战进行到艰苦的相持阶段,曾经担任抗战时期35集团军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员的邓龙光将军来到曾老当时就读的高州农校挑选学生从军。曾老当时是高州农校19班的学生,校长是黄忠全,老人还开玩笑说校长的父亲是当地卖鸡粥的,年轻好玩的学生背地里给校长起了个和鸡粥有关的的绰号,说到此,老人笑了,乐的像个孩子。邓龙光将军在学生出早操时观察学生们按照口令:1―2―1 ,进行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动作灵活度,然后按照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中等偏小身材的标准挑选出列。这一次的挑选入伍抗日战士,在高州地区几个县区共选了500人,经广东,广西,贵州,到达云南一个叫白鹤山的地方,该地有个供奉五枚师太的白鹤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里面有一些师姑在主持日常工作,据老人回忆,当时这个地方还有来自广东肇庆鼎湖山的几个尼姑过来住在这里。到达集合训练地后,训练人员再考察,从挑选过来的这500人中再筛选出50人进行训练,按照特种部队标准来训练。据老人回忆,训练期间,每天早上8点―9练眼睛,对着太阳看一个小时不许眨眼,训练下来,脸部被太阳晒的全部肿了起来,尼姑用药油给他搽面消肿缓解症状,另外还训练两个手各握一枚长铁钉,插入墙内,作为支点支起身体向上攀墙上房,还训练徒手翻越4―5米的高墙,训练强度大,异常艰苦,训练时间大约持续了八个月左右。
1941年12月初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成立远征军,三个军应英国邀请进入缅甸。曾老作为远征军司令部直属独立突击营的成员先于远征军大军主力入缅,在1941年12月27日就进入缅甸境内,这个日期老人记得很是清楚。老人在和我们谈话中,主动聊到当时的远征军里面的杜聿明,邱清泉,戴安澜,孙立人,第五军,新一军,200师等人名和番号,对这些都很有印象,聊得非常兴奋。
老人入缅后第一次比较有记忆的战斗是发生在一个机场,旁边有一条河,里面都是尸体,非常惨烈,机场经过几次争夺,得而复失,后来我军撤退,经过他们自己叫做无人山(老人原话,估计就是大家熟悉的野人山)的地方,蚂蝗非常多,蚂蝗和牙签差不多大,吸了人血后就变得指头那么粗,很多战友因此丧命,后来他们用烟丝煲水煮一下衣服可防蚂蝗,实践效果还不错。
作为独立大队的突击营队员,曾老说他很多时候就是白天休息睡觉,晚上出动,按照上级要求去偷袭日军。当我们问到他主要负责哪些具体作战任务时,老人脱口而出:“杀人啊”,
把我们吓了一愣,后来老人笑着解释说,主要是偷袭敌人哨兵,清除日军岗哨后,我军大部跟进攻击就可以达到少伤亡,奇袭日军的效果。老人说,他们一般在晚上解决日军哨兵后摸进敌营,第一时间就去把枪架上的枪全部取走,等我军进入开打后让日军找不到枪战斗,到后来日军就干脆抱着枪睡觉了,另外和敌人搏斗,他用过大砍刀和敌人的刺刀对拼,说日军来刺,用大砍刀撩开刺刀,刀口顺着枪杆马上向下劈到敌人胸口,随后用力向下砍划,一个动作连贯完成,日军无时间反应,就像杀猪剖开肚子一样,暗杀日军哨兵,用匕首,摸到哨位,一手捂日军嘴巴,一手迅速插入肚子,从左边向右用力一划,人没吭声就死掉了,在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曾老还站起来给大家比划动作,让我们大开眼界。另外突击队员们还训练过一种方法,就是几个战友一起去抓俘虏,先让人弄出声响分散日军哨兵注意力,另外的就摸到日军哨兵身后,猛击脖子和上背俗称哑穴和僵穴的地方,日军便不能发声和动弹,麻包袋一套把人弄回营地后,对俘虏胸口猛击,吐出大约一小碗左右多的血后便可以动弹说话,问到口令后,一部分战士换上日军衣服扮成日军巡逻队马上转入日军营地,进入敌营内部搞袭击,因此日军称他们为“杀人王”,缅甸的所谓“独立军”称他们为“敢死队”,他们的行动在心理上给日军以强大震慑,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缅甸的另外一次战斗中,老人回忆到他们被日本人大概一个营左右的兵力包围他们一起的20多个突击队员,因为仗着人多,日军军官要求活抓他们,下命令说可以伤但不可以死,曾老本人和好几个日本鬼子搏斗,身上被刺刀刺伤,曾老牙齿咬掉手雷保险,举起来,包围他的几个日军马上卧倒,曾老就趁这空档扫了一眼周边,这可见曾老经过训练心理素质是很好的,镇定果敢,之后他把手雷迅速扔到更远一点的日军人数多的地方,转身跑出,再扔手雷到日军相对少的地方,身上同时带背上10个弹夹和12个手雷,每个弹夹是40发子弹,用冲锋枪扫射出一条血路,趁着手雷爆炸后的浓烟冲出包围后,才发现自己身体有湿漉漉的感觉,一看原来是流了很多血,这个时候才感觉的非常疼,可见当时被围和突围的情况是多么的紧急,老人突围成功后,被游击队救出送回司令部,曾老被救后才知道只有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三个战友突围成功突围。当时带游击队去接应救他的是一位女翻译,当时曾老有一段时间和美国盟军的顾问团同吃同住,也接受他们安排的任务,老人说这位女翻译的爸爸在昆明做生意,其他家人在缅甸被日军所杀,曾老执行作战任务时救过这位差点被日军绑在木架上强奸女孩,这个女孩是在伦读过大学,英文普通话都懂,因此给他们做了和盟军沟通的翻译。曾老在多次的战斗中让他身上留下了八处创伤,基本都是刺刀伤,至今伤处仍清晰可见,老人因为战斗受伤在1943年7月坐美军的飞机回过云南疗伤10几天后就又重返缅甸继续战斗。因为曾老执行任务很多时候人数比较少,因此也考虑到他们容易被敌人俘虏,为保密需要,很多行军路线等等资料司令部也很少对他们透露,因此曾老在缅甸战斗的很多地名老人都没有办法说出。
直至1944年底1945年初,滇西缅北的反攻胜利大局基本已定,曾老受命回到国内,幸存下来的突击队员归还给邓龙光将军节制,曾老被编入国民革命军64军131师391团,师长是张显奇,是张发奎的侄子,团长陈庚涛,老人经从云南出发,过贵州独山,广西百色,横县,灵山回到高州归建。1945年5月,日军从湛江往化州攻击,在三岔河和日军接火交战,追击日军到吴川,电白,阳西县织隆一带才停止,后来还到廉江马头岭一直和日军交战,直到日军8月15日宣布投降又继续追击顽抗的日军战斗了一个礼拜左右,老人笑着讲,当时邓龙光将军说“日本仔都投降了,如果你们有瘾打仗的继续再打打,不想打就算了”这话一说,大家发出一阵笑声。老人随后随部队前往顺德大良接受日军的缴械,这一段曾老还说了一点当时他的趣事,接收当时他看一个日军不顺眼,一脚踢过去,日军不敢还手,非常有趣。
抗战胜利结束,国民革命军整编,曾老被鉴定为抗战负伤的三等残废军人,转往上海医院疗养,当时上海有伤兵10几万,汤恩伯做上海警备司令,曾老笑说很多老兵都叫汤恩伯为汤饭桶。1949年,解放军进攻上海,汤恩伯把可以武装两个军的枪械交给他们这一群在疗养的伤残老兵,有的老兵还拄着拐杖,在吴淞口,解放军看到是一群伤兵,让出口子没有开打,伤兵们上了来接应的船只,船开后,解放军重新占领封锁吴淞口。曾老随船到达金门,接到台湾电话不允许靠岸,船只继续开往厦门,汕头,到了香港也不允许上岸,最后船只到达北海,无路可走了,所有人下船散伙各自离开。曾老自此回到老家茂名,1952年到了高州火星农场工作,1966年到海康金星农场,在两个农场都是监视劳动,安排种橡胶,一直到1979年退休,运动期间老人抗战从军的身份证明等证件都已经丢失,老人也很少对人讲自己的经历。志愿者给老人送去有抗战老照片的挂历和抗战胜利纪念章,老人应大家要求,还带领大家唱了几句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唱毕曾老笑的很是开心。
其他趣事:老人说,在缅甸时候,偶尔向缅甸人买东西,双方语言不通,曾老说只能通过肢体语言,买鸡蛋就撅起屁股,用手在后面挠几下,买鸡就用大拇指和食指搭在一起上下跳动表示鸡的小嘴巴,买鸭子就把拇指和食指中指重叠上下跳动表示鸭子的厚嘴唇,边说边给大家演示,大家笑得开怀,非常风趣。
现在身体和家庭状况:老人93岁,身上留有抗战时候多处伤疤,现在患有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囊肿,排尿困难,左手因抗战时期负伤,导致手指弯曲不能伸直,腿部现在明显浮肿。前几天去医院看病,打了些消肿的针,昏迷过,在医院花了几千元,因钱不够现在回家自己抓点中药吃。曾老只有退休金1200元左右,买了个一年支付120元的居民医疗保险,住院估计扣除一些不能报销的药品外,估计可以报销50%左右,平时自己买药就不可以报销。老伴中风偏瘫在家也是长期要吃药。老人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都是退休和下岗,其中一位残疾,一位也长期有病痛,其他三位也是年纪大,生活负担重,曾老住在其中一位下岗后做临时工的女儿家,因为女儿这份临时工作可以调班方便照顾他,生活条件居住条件都很一般,一起住在女儿原单位的老住宅楼。老人在和我们讲述抗战从军经历后,女儿表达了一下希望社会有人扶助一下曾老治疗的事情,曾老在旁边坐着显得坐立不安,很显然,老人觉得女儿开口向人求助非常不好意思,可见老人自尊心比较强。寻访小组认为,老人是抗战老英雄,执行的是比较艰险的任务,应该马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快安排良好的治疗,让他的身体恢复健康,解决老人是生活困境。
寻访日期:2012年4月7日晚,因为去看老人时候比较晚了,怕老人太累,老人应该有很多战斗的经历没有说出,这是比较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