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真该填了罗城井,碍眼 (1人在浏览)

三俗人士

学前班
注册
2010-08-08
帖子
5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百度百科来的
罗城井
  亦名“清官井”。在广东电白县水东镇东43公里,电城镇东 5公里的庄洞村旁。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系广西罗城县士兵民为感激知县黄延圭(电城庄洞人)之德政,在其家乡居第旁修建的。并因此得堍。井口圆形,直径67厘米。四周石彻栏杆。井东面筑有方墙,墙上镶着道光七年(1827年)、所刻“罗城井”三个大字,墙下面竖有《罗城井来历》的碑文。清道光七年(1827年)、十九年(1839年),黄廷圭的子孙曾先后两次浚源汲水,进行修整。现古井深度仅存二米,四周只存石砌栏杆残迹。
  罗城井现状
  古井井水已经干涸。古井的前面有一方墙,置放着粪桶。据村民介绍说墙上石碑镶着清道光七年的石刻“罗城井”三个大字,墙下面竖有石刻碑文。但方墙已经倒腾,刻有“罗城井”三个大字的石碑埋在墙的废墟中,墙的石刻碑文也模糊不清。猪栏的另一边,竖有电白县人民政府1984年9月18日立的电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猪栏就位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和古井之间。


结论,就一口破井。碍眼的很。而且不利和谐社会的建设。何出此言?再看看这封建官僚黄延圭做了什么勾当?

明成化十年(1474)中举。弘治元年(1488),受县尹徐亨之聘纂修县志。七年(1494),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曾有旧例:县中子民凡添1丁,要交官府铜钱200文“万民钱”。廷圭到任后,下令废除上述旧例和一切苛捐杂税,士民十分感激。同期,主修《罗城县志》。弘治十二年(1499),廷圭母逝,辞职归里守孝。离任时,“罗城士民,数百泣送”,并赠黄金千两,廷圭不受。罗城士民对黄爱戴情深,无可为报,遂“相率百余人,远涉庄垌,就公居第之旁,掘地及泉,砌成一井,供公日用饮食之需,表公爱民如子,而民爱公如父母之意”。电白人称此井为罗城井。守孝完满,廷圭出任福建龙岩县令。廷圭治政有方,离任后,龙岩百姓给他立“爱民父母碑”。廷圭告老还乡后,为地方捐资,铺路架桥,群众称颂他为有道先生。

据听说,有政协委员建议重修“清官井”,一直没批准。本人坚决支持县政府的英明决策,最好填了
 
罗城井正在毁灭中,不久将废墟无存!

清官井已进了我们县高调建设的廉政教育基地了!
 
本着好学的精神,我想弄清楚铜钱200文究竟折算人民币多少
百度一下http://wenwen.soso.com/z/q179727440.htm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如果以上资料基本准确的话,也就是说铜钱200文=60元人民币
还有谁有更准确的资料请赠教
 
QUOTE(徐长卿 @ 2010年09月10日 Friday, 06:21 PM)
罗城井正在毁灭中,不久将废墟无存!

清官井已进了我们县高调建议的廉政教育基地了!
[snapback]3029547[/snapback]​


谁建议的?昏庸呀,你教今天的人们情何以堪?
sq2.gif
 
从这历史也可看到征收社会抚养费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决策
 
纪念这样的封建官僚就是影射盛世,一定要把井填了
 
QUOTE(三俗人士 @ 2010年09月10日 Friday, 06:23 PM)
谁建议的?昏庸呀,你教今天的人们情何以堪?
sq2.gif

[snapback]3029550[/snapback]​





贞节牌坊不可不立!


精神之楷模,思想之外衣!
 
2008年7月25日...近日,电白县国税局电城分局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庄洞村的...这便是“罗城井”的由来。 通过参观“罗城井”,学习黄廷圭的廉政事迹,...
 

附件

  • 20080725171753838.jpg
    20080725171753838.jpg
    91.3 KB · 查看: 121
  • 20080725171628895.jpg
    20080725171628895.jpg
    104.3 KB · 查看: 126
QUOTE(三俗人士 @ 2010年09月10日 Friday, 06:21 PM)
本着好学的精神,我想弄清楚铜钱200文究竟折算人民币多少
百度一下http://wenwen.soso.com/z/q179727440.htm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如果以上资料基本准确的话,也就是说铜钱200文=60元人民币
还有谁有更准确的资料请赠教
[snapback]3029548[/snapback]​


盛世好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封建时候的GDP是多么低下,人民生活多么穷困
 
一井清泉流正气,原来古代真的有清官。
 
电白同乡论坛网友一起筹款维修吧?--不知道水还能否继续饮用?
有政协委员建议重修“清官井”,一直没批准---为什么不批?怕出现“叶公好龙”?
 
井枯事小,失节事大。
一个社会提倡一种什么精神,培养什么风气才是是问题。
 
某某人指着井口说“凡是抢钱排名倒数第一的,丢此洞!”
[attachmentid=244465]
 

附件

  • post-80299-1284114779.jpg
    post-80299-1284114779.jpg
    91.3 KB · 查看: 126
很吃惊,封建社会竟然有养清官的土壤。
 
看看清官所在的生存环境:

朱佑樘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佑樘
属相:虎
出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
卒年: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
享年:36岁
在位:18年
年号:弘治
谥号:敬皇帝
庙号:孝宗
陵寝:明泰陵
父亲:朱见深
母亲:纪淑妃
初婚:18岁
配偶:张皇后
子女:2子,3女
继承人:朱厚照(明武宗)
最得意:修《会典》,立制度
最失意:子嗣单传
最痛心:幼年丧母
最不幸:张皇后在世宗朝遭迫受窘
最擅长:信用大臣
 
清官井的荒废,说明清官已被时代唾弃??唉。。。。。。
 
清官井的荒废,说明清官已被时代唾弃??唉。。。。。。
 
清官井废弃,人心沉沦!
 
QUOTE(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 2010年09月10日 Friday, 08:18 PM)
某某人指着井口说“凡是抢钱排名倒数第一的,丢此洞!”
[attachmentid=244465]
[snapback]3029593[/snapback]​
 

附件

  • 气.jpg
    气.jpg
    75.1 KB · 查看: 129
此碑用来记录抢钱第一的有功人员!
[attachmentid=244499]
 

附件

  • post-80299-1284114780.jpg
    post-80299-1284114780.jpg
    104.3 KB · 查看: 129
QUOTE(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 2010年09月10日 Friday, 08:12 PM)
电白同乡论坛网友一起筹款维修吧?--不知道水还能否继续饮用?
有政协委员建议重修“清官井”,一直没批准---为什么不批?怕出现“叶公好龙”?
[snapback]3029588[/snapback]​


谁修就告谁破坏文物。罚个倾家荡产。
sq2.gif


为什么不批?假想情景,计生法庭的陈女士参观清官井学习廉政教育,解说员说:旧社会生了个男孩要交政府60元人民币社会抚养费,后来这厮上任后,废除了这剥削人民的制度,人民非常感激,就建了这口井。。你说多尴尬
cx.gif
 
这假想有趣,看来这口井真的不合时宜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