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ianbai.wiki(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其他 我们要知道真相 (2人在浏览)

QUOTE(请双方冷静 @ 2010年11月28日 Sunday, 09:40 PM)
有人要坐局长的位置,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啦。假冒局长做违法的事,等别人把账算到局长身上,就那么简单。
[snapback]3063852[/snapback]​


领导们不用争了,把假冒局长的人找到就能解决问题啦。
 
QUOTE(请双方冷静 @ 2010年11月28日 Sunday, 09:40 PM)
有人要坐局长的位置,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啦。假冒局长做违法的事,等别人把账算到局长身上,就那么简单。
[snapback]3063852[/snapback]​


如果是这样,局长就要花点时间把假冒你的人找出来。但如果是领导的下属太张扬,领导就应该管好你的下属。
 
领导不用争来争去了,收了那么多钱应该关心一下教师的生活。有空请看一下官盖满电白的帖吧,这就是教师的生活写照。教师和你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QUOTE(挑战王业政 @ 2010年12月02日 Thursday, 08:44 AM)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目的,但是总要搞搞样子给上级看看来掩饰,连他本人都不相信会搞好教育.他也搞不上去的,一个不懂教育的草包,只知道下命令的长官,与陈建明是一丘之貉.
[snapback]3065128[/snapback]​


王局有麻烦了。
 
QUOTE(水东的人 @ 2010年12月02日 Thursday, 11:03 AM)
王局有麻烦了。
[snapback]3065178[/snapback]​


王局不把图片上的人处理好,肯定会有麻烦的。
 
QUOTE(教师不是狗 @ 2010年12月03日 Friday, 06:20 PM)
因工作忙,很久没上来了,怎么王局的问题现在还未解决?
[snapback]3065812[/snapback]​


老师呀,你的钱给王局收了你就去找他,给骗子骗了怎么赖到局长的身上?
 
是否图片上的人克隆了王局长的身份证,然后用王局的身份证到银行开了一个账户,用来骗教师?如果这样王局就麻烦了。
 
QUOTE(局长真会捞钱 @ 2010年11月23日 Tuesday, 08:39 PM)
自从《狗论帖》有老师被查后,敢说真话的教师就很少了。
[snapback]3061644[/snapback]​


网友们,请用统计学的方法看看这位先生(女士)的几个跟帖(从第一页到十一页),你会发现什么?。。。。此主题,表面是要揭开。。。真相,实际伤害的是哪些群体?。。。希望不是教师!老师们啊,希望不要“被围观”哦!知道什么叫“软刀子”不?教师已够苦,难道还要被忽悠?糊弄?
 
QUOTE(义不容情 @ 2010年12月04日 Saturday, 09:56 PM)
网友们,请用统计学的方法看看这位先生(女士)的几个跟帖(从第一页到十一页),你会发现什么?。。。。此主题,表面是要揭开。。。真相,实际伤害的是哪些群体?。。。希望不是教师!老师们啊,希望不要“被围观”哦!知道什么叫“软刀子”不?教师已够苦,难道还要被忽悠?糊弄?
[snapback]3066290[/snapback]​


如果不是做了亏心事,请不要过于敏感。
 
QUOTE(局长真会捞钱 @ 2010年12月05日 Sunday, 04:11 PM)
如果不是做了亏心事,请不要过于敏感。
[snapback]3066483[/snapback]​


我是打酱油的,只是觉得奇怪,弱弱的问一句罢了。呵呵
 
QUOTE(义不容情 @ 2010年12月05日 Sunday, 05:16 PM)
我是打酱油的,只是觉得奇怪,弱弱的问一句罢了。呵呵
[snapback]3066534[/snapback]​


谢谢!我也觉得奇怪,那么多人围观,肯定有人知道真相的。但知道的人不说,不知道的人在猜测。
 
看此帖的朋友中有麻岗的吗?能否提供点有用的信息?谢谢!
 
QUOTE(严春宏 @ 2010年12月03日 Friday, 11:23 PM)
我是一名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已有十多年了。这其中,有诸多感想,一时间倒不知从何谈起。
  记得很早以前收到的一则手机笑话:干我们这行的,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下班比小姐还晚、拿的比民工还少……当时读完这则短信,我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笑过之后,竟然有些心酸。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高的评价?!其实它已然成为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得人透不过气。若建设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已经被桎梏,还有资格去建设别人的灵魂吗?
  分析这其中,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分高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社会给出的评价是“奉献”。我不禁要问,奉献,要奉献什么?知识?精力?热情?我敢说,没有一个老师不愿意不将毕生所学倾囊而出的!说俗一点,当老师的恨不得掏心掏肺地将知识毫无保留地塞给孩子。人们将老师比作红烛是再确切不过的。“燃烧自己,点亮他人。”只是他们忘了,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望”点燃了这支红烛的两头,加速了它的燃烧。一旦燃尽后,还有谁会记得曾经的那支红烛?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流逝,为什么只对教师耿耿于怀、过多要求的?甚至将这份职业“神化”了。别忘了,它只是一份职业、一份养家糊口的薪水而已。给教师的帽子越大,就越会让教师无所适从。也会让更多的人认为,教师就应该奉献。写到这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事。她每天七点到校(车程单程1小时),忙碌一天。直到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了,她才回去。有时还给晚走的孩子准备点心。日日如此,回到家,基本梳洗后就差不多睡了。你说,她这样的精神要推广吗?99%的人都会投赞同票。我却十分难过。那她的孩子、她的家庭怎么办?这些都在无形中慢慢啃噬亲情。不可说这不是种悲哀!
  二、特殊的位置,夹缝中难以生存
  有朋友戏谑:当老师好,连家长都能当龟孙子骂。我只能说,子非鱼,焉知鱼之“悲”。在家长面前,教师算什么。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那一刻起,谁不希望教师能“独善其儿”?稍有不如意,就恶言相加,背地里使手段。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位同事放学后将以学生留下补课(无偿),大约到了5点半,那家长恶狠狠地冲进教室,粗口道:“留孩子到介晚,侬这个老师啥意思!走走走,阿拉回去。”我那位同事胸闷呐,愣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自己好心好意为他的孩子抓差补缺,到头来反遭人责难。若不补吧,以后还会被人说,没责任心。真的两难。这件事我亲眼所见,内心又是一阵难过。
  有些家长,明的对你笑脸相迎,嘴上说,一切配合老师的工作;一旦触及到他孩子的利益问题,就会上告。或校长,或教育局,总总。其实如果你有意见,完全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何必搞得老师这样被动。
  另一方面,领导也会提出种种要求。时代在进步,教师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单纯。其间被赋予了太多含义。每个校长都希望有所建树,将学校的名气打响。他们是调兵遣将的总指挥,而我们就是闻讯而动的小兵小卒。就算实际有困难,也要硬着头皮完成。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就被列入了“淘汰”的行列,还时不时地受到“你不干,多的是人干”的威胁。有很多时候,我很想递上辞职信。可是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以我局限的能力又能干什么呢?高不成、低不就。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假意维护着一份知识分子的清高,想着都悲哀。像我们这样的人,发育畸形了。人家工作是积累社会经验,我们工作就是机械重复,磨平棱角,就像温水中的青蛙,灭亡是必然。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可是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三点。
  三、付出的精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工作没有成就感。
  说出来你不信,我当班主任至今,工作超过十年,现在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为2580元。(最多一次2620元,还是替生病老师代课所得。)“不少了,比下岗工人多多了。”我们只有这样自我调侃。整个上海市平均收入都达到了2300元了,我这点工资,嗬嗬!我只有苦笑的份。学校隔壁卖衣服的小老板会说:“是老师啊!那就给你打个8折。”(知道我们没钱。)
  有人说,既然满肚子怨言,干吗还要做这一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支持至今。当初这份职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毫不夸张地说,它曾经是我的理想。我曾梦想大展一番拳脚,体验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可实际工作下来,我非但没有体会到成就感,反而处处失落。
  首先,我的工作实质就是“保姆”――学生的服务者。请不要笑,这是真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
  以我为例,每日7点30分左右到校。上课、改作业本(我班36人,平均一人一天6本作业);下课、批订正;中午、分饭;午间、管班级;学生活动,老师陪练。晚托班,抓查补缺。日日基本如此,以致于我们笑称学校铃声是“催命铃”。
  也许你会认为我吃不起苦,认为我矫情。你会说,干哪行不辛苦?是的,我从不否认,只要是工作,就一定是辛苦的。可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生病了不敢请假,怕教学进度跟不上,积累了一大摞作业本没改完;午饭后不敢休息,怕教室没人管,出了事情还要你擦屁股解决;经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而在那儿讲解试卷;家长一个电话打来:“老师,我孩子没吃早饭,你帮他买一些。”你不得不照办,最后不但不被感激反遭抱怨,因为没有为其买牛奶;(发生在我办公室里一个老师身上的真实事件。)每月收饭钱不算,少钱、假币,还得你自己赔;(我工作第一年就收到过一张100元假钞,自己赔了)……
  太多的事情,忙得都喘不过气来,换来的,就是体检报告上那些职业病,以及所谓的荣誉证书。
  四、 无谓的争求
  优秀班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主任……林林总总,一大堆的荣誉称号,让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大打出手、挤破脑袋争取。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但是恶性的竞争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学校里总会有出挑的教师,或业务、或能力、或经验……只是我想问一句:评判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你在这个学校里算是个什么角色呢?我想,大部分人恐怕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吧。学校已经不是菁菁校园那样单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遇到一些不平事,是否总是敢怒不敢言?领导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淘金者不识金就另当别论了。
  今天我所写的,或许片面了些,但却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有不平、有苦恼、有委屈……难道就一点没有快乐?也不尽然,只是鲜少罢了。读完此文,请大家――
  是同行的,给个会心的苦笑。
  不是同行的,给个理解的微笑。
  至于我,就给个悲哀中令人悲哀的笑。
  最后,我想送给自己一句话:相信“希望”的作用,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snapback]3065924[/snapback]​


不知领导看后有何感想?请关心一下广大教师的疾苦吧!
 
QUOTE(请尊重教师 @ 2010年12月04日 Saturday, 08:47 PM)
是否图片上的人克隆了王局长的身份证,然后用王局的身份证到银行开了一个账户,用来骗教师?如果这样王局就麻烦了。
[snapback]3066248[/snapback]​


王局太不小心了,身份证怎么能随便借给别人用呢?
 
转玄海先生的帖给大家看看
QUOTE(玄海拾贝 @ 2010年12月09日 Thursday, 04:17 PM)
过五关,斩六将,征途漫漫 ......

DD细述局长宝座之辛酸泪

看了“中蓝”的转贴,我对官场之吏的际遇也稍动了恻隐之心,难怪他们自诩为“弱势群体”。
谁说不是呢?若非祖上的功德,就算苦读十几载,榨干了父母的心血,恐怕连踏入公门的机会
都没有,别说端稳这个“铁饭碗”了。初入公门,自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甚至可以说雄心
勃勃,大有“改天换地”之势,“指点江山”之说只是文人墨客的幽雅之辞而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若没有十年八年的资历,且工作卓有成效,没有领导
的赏识,没有后台老板的支撑,没有含辛茹苦的韬光养晦,要从一介布衣登上仕途,你要混得
似模似样,那决非人们理解的那么简单。
譬如说,你若想尝尝当副股的味道,你总要让领导深感你的忠诚,你的智慧,你的业绩吧!
其中最要紧的还是让领导感觉你是他的门人,你可以让他宽心,让他放心,让他感觉你在任何
时候都是他的人。如果具备了这些先决条件的话,那么,你距离副股的位子就不远了。一般来
说,弄个副股级玩玩,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天才”,只要做足了功夫,“猪也可以上树”。
其实,这个层次的官,根本就不是什么官,只是个“风箱老鼠DD两头受气”。因为你上有正
股(正主任),再上面还有副局长(副校长),正局长(正校长),你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但要是有什么冬瓜豆腐的麻烦事,副股长可要承担法律责任,弄不好还要进去“蹲”一下,
当官真算得“高危职业”!但没当过官的想当官,原因是手有特权,甚是能光宗耀祖。世人也
是这么的势利,见了官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别说官了,就算是“猪”给这么“惯”着,
它也要吃海鲜了。你说不是么?正由于此,中华大地,无人不想当官,无人不想特权,无人不
想发财,无人不想那“万人敬仰”的宝座。就算是自己没有当官的福份,还不奢望哪个三姑六
婆亲戚能荣登宝座,自己将来也能沾个“鸡犬升天”的光?因此,“高危职业”成了“众矢之
的”,煦煦攘攘的“奔官”大军,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前赴后继涌上这“登天”的独木
桥。你说,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卖少买多),一个“万人敬仰”的宝座应是什么的价?
要是没有家门风水的庇佑,就算你有“万金”又能如何?谁要你的“万金”?别人就没有“万金”?
你说,要在这“万马奔腾”的“奔官”大军中脱颖而出,该要多大的能耐,该需多大的福份?
因此,鄙人对能胜出者深表感慨DD感慨其家门风水之犀利,感慨其“过关斩将”的那个英雄
气概。因此,能取得一个正股宝座者,岂有不受人尊敬之理?
人们都说“蜀道难”,我看“官道”更难。一个正股级的宝座就得如此拚搏,你说要竞争一个
副局或副校长的位置会是怎样滋味?其中艰辛,恐怕诸位没有几个能体会得了了!等有了空位
再动手,恐怕那已是“过了这村,没了那店”了。你没有几百个日日夜夜的“窥视”,没有穿
街过巷的“夜行”本领,谁知道你也想这么个东西?你还得知道“夜行人”可不止你哟!若你
手头上紧巴巴的,那你就别学人装那个熊样了DD天上哪有掉下的馅饼?哎!朋友,看着我们
的“准副局长”们的这付辛苦,我们的确应体现出人道的同情心,要不我们也太那个铁石心肠
了。因此,你们的骂也不该骂得太过火。
若想更上一层楼,嘿嘿!那更不得了了!你知道全县仅有几个这么的位置?这个位置呀!也就
不是一般的能耐而可得的了。你若没有正副部级的后台,或者相当于这个级别的“老板”的支
撑,恐怕你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哟!怎么说呢?就算你在“副局”的位置上“赚”了那么的
“一点”,人家就没有那么的“一点”?因此,这就不是那么的“一点点”的事了!就算你在
“副局”的位置上卓有成效,群众口碑甚好,那又能怎样?人家的口碑就不好?世界的天平就
是那么的公平公正。你说,什么情况下“天平”会倾斜?
若再往上“窜”那么一下,那就更不得了了。这个“副处”的份量跟那个“正局”就不是可比的了。
要么你就“成龙”,要么你就得“打回原形”。我们的一个老乡呀,就是这么个倒霉鬼。“副处”
的宝座坐不到一年,屁股还没热,就给什么“高考案”“撸”了下来。哎!你说“买馅饼”
那一屁股的债怎么还哟?据说,荔枝场没了!一切都没了!你说要是他没有再“窜”那么的一
下,哪有今天这个下场哟!不过也就是他倒霉,别人可不像他那么赔本DD听说他家人自己“刨”
了自家的祖坟。
若是“副处”或“副厅”的位子坐稳了,你总不能总这样“副”下去吧?要是再想“挪”一下,
这可不是一般的“走街窜巷”的“夜行”本事了。你可知道“杨老乡”是怎样一回事?我可听
说了。到了这个层次的官员,钱可不是成天挂在嘴边的东西了。我们许多老乡过去找他帮忙什
么的,听说他可是有求必应,从不在乎什么钱不钱的。在不少老乡的眼里,他并不追求金钱。
因此,我觉得能有这样的口碑,也算难能可贵了。但话又说回来,钱多了有什么用?你帐户上
三个亿跟十个亿还不是一样?数字而已!这么多的钱你能带进棺材?要不是钱太多了,多到管
不过来,我们的“杨老乡”还不一定出事呢!现在怎么样?“高官厚禄”变成了阶下囚DD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是:

过五关,斩六将,漫漫征途何其强!
谋天路,遭鬼算,悠悠人生哪为岸?
穷也苦,富亦烦,奈何桥上徒悲伤。
民也好,官也罢,黄土一撮乃汝家。

[snapback]3068132[/snapback]​
 
QUOTE(教师真可怜 @ 2010年12月12日 Sunday, 03:42 PM)
本帖点击量超过5万,说明图片上的人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
[snapback]3069502[/snapback]​


“生佬局长”真了不起!
 
请领导看看以下的报道:QUOTE(hchcc @ 2010年12月12日 Sunday, 01:51 PM)
温州民间网站屡曝贪腐案 多名官员因其丢官
2010-12-12 10:10:00 来源: 重庆晚报(重庆) 跟贴 7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浙江温州市一民间网站因多次曝光当地贪腐案件在网民中迅速走红,被网民称为“最猛料网站”,至今温州已有多名官员因被其曝光丢官。温州市部分领导表示,这样的网站能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
重庆晚报12月12日报道 “703”网站全是“80后”从曝光警察“遛狗门”、杨湘洪滞留国外、行政人员上网“种菜”、“最牛高尔夫球协会”,到近日曝光“最牛房地产公司”……一件件引人关注的网络新闻,让浙江温州市小小的民间网站www.703804.com在网民中迅速走红,被网民称为“最猛料网站”。

民间小网站屡曝“大事件”

作为一家成立仅五六年、员工二三十人的民间小网站,“703”网站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关注,是因为它屡屡与引起诸多网民关注的“大事件”相关联。

几月前,“703”网站曝光了温州市光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规划问题,访问量高达4万多次;11月30日,7位老人代表60名住户来到温州市信访局反映情况被七八人殴打,再次被网站曝光,不到一周时间访问量达3万多次。这一事件引起浙江省有关领导及温州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州市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目前已有4名涉案人员被刑拘。

此外,2009年夏,网站曝光一警察清晨在市区开警车遛狗和一名行政审批中心窗口人员上班时玩“农场种菜”,迅速引起网上热议,相关部门分别对“遛狗”的温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及行政审批中心“种菜女”给予免职和辞退;今年3月,网站曝光温州市规划、建设等部门32名干部在一楼盘低价购房,随后温州市政府进行了查处和纠正;由“703”首曝的备受全国关注的大贪官杨秀珠被抓,温州市委原常委、鹿城区委原书记杨湘洪滞留国外不归等十多份“猛料”,更被网民跟帖达180多万条。

小网站令官员不敢懈怠

这样一家民间小网站,位于温州闹市区一普通商务楼里,网站的员工基本是“80后”。网站创办者叶哲毕业于同济大学,是在职公务员,“我在网站只是兼职,其余员工是全职。”

在温州,也有一些公务员义务兼职参与管理这个网站。温州市交警二大队警官汪政就是网站“警民桥”栏目的版主。此外,温州市公安、检察、信访、纪检、环保、城管、卫生等部门都视“703”为“民声之窗”,派专人每天“盯”牢,看看本部门是否被曝光、群众有哪些投诉。在温州市党政机关,不少干部开会时常互相调侃:“你今天‘被上网’了吗?”
当地领导称考验执政能力

对“703”网站,温州市平阳县县长王中义说:“它能帮我们更全面、更及时了解群众呼声,也能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我们改进工作。”

温州市一些领导表示,这样的网站考验着地方官员能不能适应民主、开放、互动的网络生活,也教会许多官员如何在网络环境里对公共危机作出积极应对,如何推动政治民主、促进问题解决、提高执政能力。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连正德认为,这个网站使政府听到了来自群众的真实声音,是个很好的渠道。据钱江晚报
[snapback]3069464[/snapback]​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